《山海經 南山經》:在招搖山裡面有很多奇怪動物,如人面魚身的赤鱬等

2020-12-10 騰訊網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該書還記載了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

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譯文】: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鵲山山系。鵲山山系的頭一座山是招搖山,它位於西海岸邊,山上生長著許多桂樹,又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種草,外形很像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朵,這種草名叫祝餘,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飢餓。山上又有一種樹木,外形像構樹卻呈現黑色的紋理,它的花會發光,光華照耀四方,這種樹的名字叫迷榖(gǔ),人如果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會迷失方向。

山中還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猿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字叫狌狌(xīng xīng),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路飛快。麗麂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往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許多叫做育沛的植物,人如果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會生蠱脹病。

再往東三百裡,有一座堂庭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棪木,有許多白色猿猴,還蘊藏著豐富的水晶石及黃金。

再往東三百八十裡,有一座猨翼山,山上生長著許多怪異的野獸,水中生長著許多怪異的魚,這裡蘊藏著豐富的白玉,有很多蝮蟲、奇怪的蛇、奇怪的樹木,因此人是不能隨便上去的。

再往東三百七十裡,有一座杻陽山,山的南面盛產黃金,山北面盛產白銀。山中有一種野獸,頭部是白色的,長得像馬,身上的斑紋像老虎,尾巴是紅色的,吼叫的聲音好像人在唱歌,名叫鹿蜀,人如果把它的毛穿在身上,就可以多子多孫。

怪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憲翼之水。怪水裡有很多暗紅色的龜,形狀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名叫旋龜,叫聲像木頭被劈開時發出的響聲,佩帶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聾,還可以治癒腳底老繭。

再往東三百裡,有一座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水裡有一種魚,外形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叫鯥(lù),它冬天蟄伏休眠如同死亡,而夏天又甦醒,吃了它的肉人就不會患癰腫疾病。

再往東四百裡,有一座亶爰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人無法爬上去。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野貓卻長著像人一樣的長頭髮,名叫類,這種野獸雌雄共體,人只要吃了它的肉就不會產生妒忌心。

再往東三百裡,有一座基山,山的南面盛產玉石,山的北面有很多奇形怪狀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眼睛也長在背上,名稱是猼訑(bó dàn),人只要將它的皮毛穿在身上,就會不產生恐懼心。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外形像雞卻長著三個腦袋、六隻眼睛,六隻腳、三隻翅膀,名叫鵸鵌(qi tú) ,吃了它的肉人就不會瞌睡。

再往東三百裡,有一座青丘山,山的南面盛產玉石,山的北面多出產青雘(huò)。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如嬰兒啼哭,能吞食人;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不會中妖邪毒氣。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斑鳩,鳴叫的聲音如同人在吵架,名稱是灌灌,人如果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不會受迷惑。

英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即翼澤。澤中有很多赤鱬(chì rú),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面孔,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鳥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

再往東三百五十裡,有一座箕尾山,山的尾端坐落於東海岸邊,很多沙石。汸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淯水,水中多產白玉。

總計鵲山山系之首尾,從招搖山起,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座山,途經二千九百五十裡。諸山山神都是鳥身龍頭的樣子。祭祀山神的典禮是:把畜禽和璋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用白茅草來做神的座席。

疑問??

該書描寫的遠古動植物令人感到神奇和驚異,比如叫聲像鴛鴦鳥,人面獸身的赤鱬;鳥頭蛇神的玄龜等,還有人跡罕至的山區,裡面有很多珍貴的礦藏。古老的祭祀文明……這使人產生很多遐想,在讚嘆古人擁有的精確地理知識及豐富的想像力同時,我有一個問題:古人提到的這些動植物它們真的存在過?還是通過這些「特別」的地理、動植物描述,暗含他意?

山海經中我們知道,古人認為吃了某種動物,就會具備這些動物的力量或靈性——有許多的遠古物種正是因為人類的無知、貪婪而滅絕?對於修道的人,大家應該知道吃還是不吃了吧?

相關焦點

  • 山海經給了我們答案,人面魚身現存於世
    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山海經·北山經》《山海經》是一部富有神話傳說的古代地理名著,它就像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光怪陸離的畫卷,裡面記載的生物引起了無數人的遐想。許多現在存在的動物,都被看作是《山海經》中描述的動物的原型。比如滇金絲猴很可能就是裡面的狌狌,平胸龜很可能就是裡面的旋龜等等。最讓我們好奇的無非是一直存在於傳說中但從未露過面的生物,一個是龍,一個是鳳,一個就是人魚。
  • 阿妮讀「山海經」,看看南山經的山有哪些奇珍異獸
    《山海經》系列第一章:南山經(1)迷榖山上有很多怪獸,附近的水裡也有很多怪魚。山裡盛產白玉,怪蛇,蟲子,奇怪的樹木。因為太多,所以《山海經》中沒有列出。山裡有一種怪獸叫「鹿蜀」,樣子像馬腦袋是白色的,身上的花紋像老虎斑紋,尾巴是紅色的。叫的聲音好像人清唱一樣。佩戴它的毛皮對子孫後代好。這裡小編覺得可能是斑馬,但斑馬的頭不是全白,也可能是上古的一種野生動物,就像袋狼那樣,帶有條紋,但是卻已經滅絕了,所以古時候可能會有這類動物,但估計就是看了山海經,所以被捕捉滅絕列了吧。
  • 上古時期96個龍形神獸,人面龍身,《山海經》中的神秘山神
    夫龍所生之,見於何時,已難考證,蓋有二說。第一種是,人之蛇與魚過千百年之長,則能脫胎換骨,化而為龍。五百年為蛟蛇,再五百年為龍,又五百年為龍。神龍復稱天龍,為有神籍是編之仙,則未免龍耳。如《西記》者四海龍王,當是已過了上萬年之修,後有數人。
  • 《山海經》異獸怪鳥全集:南山經(下)
    有鳥焉,其狀如鵁(jiāo)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山海經》中長有三足的不僅有瞿如,還有三足金烏等等,甚至長有多足的獸類和鳥類也是非常常見。
  • 《山海經》異獸怪鳥全集:南山經(上)
    大概意思是:招搖山上有種「異獸」,形狀像猴子,耳朵為白色,它有時匍匐爬行,有時也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人若吃了他的肉,就可以行走如飛。根據不同的版本,狌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形狀:其一為猴形,其二為人面豬身形,其三為人形披獸毛。1、猴形
  • 《山海經》裡的人魚,是腦洞大開,還是確有其物?
    關於人魚的傳說各個國家都有,也根據人魚拍攝了許多精彩的影視作品。在我國,人魚的傳說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在華夏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中,對於人魚就有著詳細的描述和畫像,而且《山海經》描述的人魚物種不止一種,氐人、赤鱬、陵魚、鮫人等異獸都有人魚的特徵。今天給大家講講,《山海經》裡的人魚傳說。
  • 《山海經》中七大你不常聽過的上古妖獸有哪些?看完一目了然
    《山海經》中七大你不常聽過的上古妖獸有哪些?看完一目了然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很多奇書,而其中最具神秘感和最負盛名的便是那部《山海經》了,裡面記載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即便以今天人們的眼光來看,都充滿著無盡的想像。
  • 關於山海經的知識(山經篇)
    上期我們簡單介紹了下《山海經》,下面,為大家講解下《山海經》的《山經》。當然,朋友們都想了解的神話、異獸部分也在下面。《山經》共分為《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五卷,主要記載上古地理中的諸山。
  • 《山海經》之南方第一列山盤點:除了青丘白狐娃娃魚,還有哪些奇獸?
    如果從招搖山走到箕尾山起碼要73天了。 在這73天,你會在這10座山裡遇到哪些奇草怪獸呢? 除了鵲山,其餘9座山有什麼怪獸呢?如果你山海經徒步,會遇到哪些奇怪的野獸呢?
  • 《山海經》並不是神話,裡面記載的很多生物已被科學家找到
    眾所周知,《山海經》又名《山珍海味經》(這是假的)乃是我國戰國時期楚人所著,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奇書,可其所描繪的山川地理卻和現在大不相同,故此很多人只是把他當成了一本志怪小說看待,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說《山海經》所記載的東西太過荒謬無稽,所以在做史時不加參考。
  • 山海經唯一清代彩繪經異獸圖錄經典珍藏版.南山經
    招搖山一帶狌狌獸: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杻陽山附近類:其狀如狸而有髦,自為牝牡,食者不妒。鹿蜀: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佩之宜子孫。赤鱬rú: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灌灌:其狀如鳩,其音若呵,佩之不惑。九尾狐: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南方第二列山系中山水龍身鳥首山神:凡南次二經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裡。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其祠:毛用一璧瘞,糈用稌。
  • 《山海經》中的「人面怪魚」,驚現韓國,專家認為並不奇怪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民間一部優秀的地理文化典籍,從文化的立場來看,《山海經》裡面的內容,不光有地理還幾乎囊括了我國上古時期所有的信息,包括天文、地理、美食、醫藥、動植物、礦產資源等等。《山海經》中描繪的怪物它們不僅形態怪異,與現代動物有著很大的生物學差別,而且還有許多藥用性價值,顯然,作者對它們非常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在《山海經》中,經常會出現「人面」二字,用來形容各種動物的面貌特徵。我們實在無法想像,長有「人面」二字的動物究竟有多可怕?不過我認為長著人面的動物好歹比長得特別恐怖的怪物看著順眼一些,也比較和善一些。在《山海經》中,的確記載了一種可怕的「人面魚」。
  • 有你認識的嗎?山海經神獸大都滅絕,唯有這7個動物活到了現在
    《山海經》對上古神獸的描繪可謂天馬行空,荒誕不經,想像力極其豐富。有"睜眼為晝,閉眼為夜"的燭九陰,有魚身蛇尾,可治痔瘡的虎蛟,有九頭蛇身的相柳,有人面鳥身的禺強,亦有食人的九尾狐......那麼這些動物真的存在嗎?
  • 《山海經》不是神話,很可能是人類丟失了12萬年的那一個時代?
    《山海經》是神話小說?不,其實山海經很有可能是人類丟失的一個時代。通常認為,《山海經》的第一卷《南山經》記錄了東起浙江舟山群島,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包括今浙、贛、閩、粵、湘五省的地區。然而,跟古人比,現代人的想像力,實在是太「宅」了。《南山經》真正記錄的,很有可能是一條古人類遷徙之路。
  • 鵲山凡九山,綿延三千裡,《山海經》之山經,鵲山系完美收官
    昨天,我們遊歷了《山海經》鵲山山系的箕尾山。至此,我們對鵲山山系的招搖山、堂庭山、猨翼山、杻陽山、柢山、亶爰山、基山、青丘山、箕尾山等九座山已經全部探遊完畢。首當其衝系招搖山,壓陣於尾系箕尾山。在招搖山,我們認識了長著一雙白色耳朵的模樣很像獼猴的狌狌,還有長著山韭的葉子,卻開著綠色小花的青草祝餘,以及花朵光芒四射的迷榖樹。
  • 六角龍魚?人面赤身?《山海經》中的神話生物竟然是真的?
    我們先來看看《山海經》中的一段描述「某水出焉,其中多龍魚,其狀如魚而人手人面,白文六角,佩之不迷。」這個讀起來是不是覺得充滿了玄幻感,什麼魚能長出人手?而且還有六個角?有六個角的龍魚?真的有嗎?有的,他長這樣,是蠑螈的一種。
  • 《山海經》十大奇獸:吃了可治各種疑難雜症,最後一個現在還有
    鯥(lù)——食之可治療癰腫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犛 牛,名稱是鯥,冬天蟄伏而夏天復甦,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赤鱬(rú)——食之可治療疥瘡在英水中有一種神奇的魚,名為赤鱬,它形如魚,不過這魚卻長著一張美人的臉,叫聲如同鴛鴦,如果吃了它,可以治療疥瘡。
  • 為什麼《山海經》中很多人面鳥身?其實大有來頭
    因此有學者認為:華夏人在神話方面的想像力「早夭」了。而《山海經》,則是華夏神話想像力的一種絕唱。人鳥神的來歷古人奉行圖騰崇拜。一般認為,圖騰崇拜是基於原始社會時代,人類在自然面前是十分劣勢和弱小的:因為人類的力氣不如熊,敏捷不如虎豹,靈巧不如猿猴,而且還不會飛。於是人類開始期望自己能具備這些動物的優勢。
  • 山海經:青丘山上貌美如花的神獸,不是九尾狐
    這個有著人臉魚身的神獸,就是生活在山海經名氣最大的山裡面,那就是青丘山,沒錯就是住著妖媚美麗九尾狐的那座山,其實青丘山上的神獸都是有著十分的美麗的容貌,畢竟沒有一點美貌也不敢和號稱世間最美的九尾狐生活在同一座山上。
  • 《山海經》裡的是什麼動物?還是已經滅絕了?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裡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再往東三百裡是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肋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犛牛,這種動物的名字叫「鯥」,冬天蟄伏而夏天復甦,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患癰腫疾病。這種叫鯥的動物似乎很難理解,形狀像牛,哪有魚的形狀像牛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