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該書還記載了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匯。
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到多種學術領域,例如:哲學、美學、宗教、歷史、地理、天文、氣象、醫藥、動物、植物、礦物、民俗學、民族學、地質學、海洋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可謂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譯文】:
南方首列山系叫做鵲山山系。鵲山山系的頭一座山是招搖山,它位於西海岸邊,山上生長著許多桂樹,又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中有一種草,外形很像韭菜卻開著青色的花朵,這種草名叫祝餘,人吃了它就不感到飢餓。山上又有一種樹木,外形像構樹卻呈現黑色的紋理,它的花會發光,光華照耀四方,這種樹的名字叫迷榖(gǔ),人如果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會迷失方向。
山中還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猿猴但長著一雙白色的耳朵,既能匍伏爬行,又能像人一樣直立行走,名字叫狌狌(xīng xīng),吃了它的肉可以使人走路飛快。麗麂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往西流入大海,水中有許多叫做育沛的植物,人如果把它佩戴在身上就不會生蠱脹病。
再往東三百裡,有一座堂庭山,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棪木,有許多白色猿猴,還蘊藏著豐富的水晶石及黃金。
再往東三百八十裡,有一座猨翼山,山上生長著許多怪異的野獸,水中生長著許多怪異的魚,這裡蘊藏著豐富的白玉,有很多蝮蟲、奇怪的蛇、奇怪的樹木,因此人是不能隨便上去的。
再往東三百七十裡,有一座杻陽山,山的南面盛產黃金,山北面盛產白銀。山中有一種野獸,頭部是白色的,長得像馬,身上的斑紋像老虎,尾巴是紅色的,吼叫的聲音好像人在唱歌,名叫鹿蜀,人如果把它的毛穿在身上,就可以多子多孫。
怪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憲翼之水。怪水裡有很多暗紅色的龜,形狀像普通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名叫旋龜,叫聲像木頭被劈開時發出的響聲,佩帶上它就能使人的耳朵不聾,還可以治癒腳底老繭。
再往東三百裡,有一座柢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水裡有一種魚,外形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名叫鯥(lù),它冬天蟄伏休眠如同死亡,而夏天又甦醒,吃了它的肉人就不會患癰腫疾病。
再往東四百裡,有一座亶爰山,山間多水流,沒有花草樹木,人無法爬上去。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野貓卻長著像人一樣的長頭髮,名叫類,這種野獸雌雄共體,人只要吃了它的肉就不會產生妒忌心。
再往東三百裡,有一座基山,山的南面盛產玉石,山的北面有很多奇形怪狀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眼睛也長在背上,名稱是猼訑(bó dàn),人只要將它的皮毛穿在身上,就會不產生恐懼心。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外形像雞卻長著三個腦袋、六隻眼睛,六隻腳、三隻翅膀,名叫鵸鵌(qi tú) ,吃了它的肉人就不會瞌睡。
再往東三百裡,有一座青丘山,山的南面盛產玉石,山的北面多出產青雘(huò)。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如嬰兒啼哭,能吞食人;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不會中妖邪毒氣。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斑鳩,鳴叫的聲音如同人在吵架,名稱是灌灌,人如果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就不會受迷惑。
英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即翼澤。澤中有很多赤鱬(chì rú),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面孔,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鳥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
再往東三百五十裡,有一座箕尾山,山的尾端坐落於東海岸邊,很多沙石。汸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淯水,水中多產白玉。
總計鵲山山系之首尾,從招搖山起,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座山,途經二千九百五十裡。諸山山神都是鳥身龍頭的樣子。祭祀山神的典禮是:把畜禽和璋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用白茅草來做神的座席。
疑問??
該書描寫的遠古動植物令人感到神奇和驚異,比如叫聲像鴛鴦鳥,人面獸身的赤鱬;鳥頭蛇神的玄龜等,還有人跡罕至的山區,裡面有很多珍貴的礦藏。古老的祭祀文明……這使人產生很多遐想,在讚嘆古人擁有的精確地理知識及豐富的想像力同時,我有一個問題:古人提到的這些動植物它們真的存在過?還是通過這些「特別」的地理、動植物描述,暗含他意?
山海經中我們知道,古人認為吃了某種動物,就會具備這些動物的力量或靈性——有許多的遠古物種正是因為人類的無知、貪婪而滅絕?對於修道的人,大家應該知道吃還是不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