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教師權能,促進教學自由」(Empower teachers; give them the freedom to teach),是今年國際教師節的主題語,日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方網站上正式發布。
這是一個新穎深刻、內涵豐富的教育命題,蘊含著世界教育發展的意義。縱觀歷年來國際教師節標誌性的主題語,貫穿著一條鮮明的思想主線——世界繁榮發端於教師。今年的主題語則從教師權能角度切入,值得我們深入思索。
增強教師自主權能
今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發表的聲明強調,增強教師權能,意味著教師享有高質量培訓、公平的薪酬和持續的職業發展機會,意味著教師享有為支持國家課程開發而自由選擇最恰當方法和途徑的專業自主權,還意味著在不穩定或衝突地區能夠安全地從事教學。其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5年就已經提出,制定明確的政策和策略為教師提供動力,賦予教師權能,使教師獲得信任、職業自主和自由。由此可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賦權教師、擴大教師權能的基本精神,是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主題線索。
從世界範圍看,某些欠發達國家的教師地位和權能未能很好地彰顯。教師職業倦怠、消極情緒泛濫,職業的體面感、尊嚴感、成就感逐漸失落,尤其是在一些經濟貧困、戰爭頻發、社會落後的國家,教師甚至淪為了某些統治階層的「被壓迫者」(巴西教育學家保羅·弗萊雷語)。在這些國家,提倡尊師崇教、增強權能甚至使之獲得教學安全,是教育領域最緊迫的工作目標。
要增強教師權能,就必須像上述聲明那樣,提供給教師職業發展機會、優質培訓、高薪待遇和開發課程、實施教學的專業自主權等一系列行動方案,因為這些是緊密聯繫的邏輯環節。
首先,提供給教師職業持續發展的契機。只要全社會能夠達成共識——教師是開啟世界未來的鑰匙。那麼,對教師的支持和敬重無論如何都不為過。如果人類不分制度、信仰、種族、文化的差異,能夠從世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和教師的關鍵功能,那麼自然會得出一個邏輯性的結論——打造未來,立即投資於教師。這樣,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並給出教師職業發展的制度性保障,就是一種必然的措施,其中包括提供個性化的優質培訓、競爭性的工資水準以及多方面的社會福利等。這樣才能使教師享受職業榮譽感、教育責任感和事業成就感。
其次,確保教師開發課程的專業自主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普遍推進深刻的課程改革與建設,從而引發了優化教師素養、提升教師能力的緊迫需求。在這個特殊的教育改革時期,如何全力支持教師成為課程改革和建設創新的積極推進力量,就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突出主題。例如,喚醒教師的課程主體意識,開發創意新穎的課程,賦權教師在學科發展前沿或學科交叉領域組合知識模塊、創建具有時代意義的新課程,以適應經濟全球化時代新型公民的成長需求,同時設計好與新課程相配套的教科書及其評價體系。全球基礎教育正處在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課程革命之中,如果疏忽或低估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主體角色,可能留下難以估量的教學後患。
再其次,擴大教師課堂教學的開放度和自由度,釋放教師的教學生產力和創造力。正如上述聲明所提出的,要讓教育具有「更包容」的特色,應當保證教師「安全地從事教學」。安全,不僅僅針對教師的身體,更是針對其精神世界——即消除教師思想顧慮而信心飽滿地從事既不複製他人、也不複製自己的創造性教學。無疑,各國教師的課堂教學創新是在挑戰固定和保守的思維,因此需要為教師開放寬鬆、多元、自主的思維空間。
簡言之,教師對教學應當擁有高度的自治、自理和自我改革的權能,在遵循國家或者地方政府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前提下自覺打造課堂、發展學生,進而達成優質教學的應然價值。
教學自由激發創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強調「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和「教學自由」(Teaching Freedom)。今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高等教育教學人員地位的建議書》出臺20周年。這也是對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勞工組織《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書》的補充。這兩項文書共同構成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權利和責任的主要參考框架,都強調教師自主和教學自由對於建設一個真正普及教育與學習的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在哲學意義上,自由是指主體人運用已經掌握的對事物的認識規律來創新相關實踐活動,來指導對自然和社會的改造。擁有這樣的自由,作為主體的人才能超然、灑脫地面對現實世界。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教師在教育變化的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
就教學實踐這種人類所特有的智慧活動而言,成為卓越教師的基本前提是自覺、深刻和全面地理解教育發展的本質規律,並以此作為課堂教學實踐的邏輯起點。教師的自由就如同人類其他職業一樣,只有掌握教學規律才能開發學生潛能、構建砥礪學生思維的智慧課堂。就此而言,獲得教學自由不僅僅是簡單地給予教師一個開放、多元的精神空間,更是引領教師以先進的思想來超越外部環境,從而重塑客觀的世界。
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強調的是教師要懂得規範、把握規律,從不自由(有形和無形的限制)中擺脫出來而獲得自由。卓越教師的自由創造精神都源自對教學真諦的深沉感悟和理解,從而舉重若輕、遊刃有餘地創新課堂,使之放射出靈動性、情感性和藝術性的光芒。進而言之,凡是符合教學之道的教師行為,都是值得肯定和欣賞的;而教學之技、之能、之術則在其次——用中國話語來表達,所謂「教學自由」,是一種「得道」「悟道」後的自主和自由,是庖丁解牛式的自如自在的大化境界。因此,增強教師權能,目的在於推動教師主體持續不斷地走向自由狀態,而自由的終極價值取向就是教學創新。
在創新中實現價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構的聲明支持教師創新、探索等自由權利,並視創新為教師價值的實現。這就拓展了教育的思路——增強教師權能,促進教學自由,是以實現創新價值為歸宿的。
以超越常規、駕馭課堂為基本特徵的教學自由,是促進教師教學創新的驅動力。在新世紀初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另一份報告《為了21世紀的教育:問題與展望》指出,「教育成功的條件,依賴於教師是否願意打破常規並儘可能利用足夠多的學習方法。」「在今天的學校,教學首先是一種創新和反思的行為。」凡是卓越的教師,必以創新課堂為價值追求並達成自身的最高境界。這樣才能達成「為教師賦權,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這種崇高的社會價值。
面對經濟全球化進程及其對教育變革的挑戰,教師所有的活動必須聚焦教學創新這種終極境界。日前,世界銀行發布《2018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全球教育正在面臨「學習危機」,即青少年雖然上學,卻沒有學到知識,浪費了發展機遇。報告羅列的一系列數據觸目驚心,令人深思。
這種「學習危機」,既來自教育外部,更源於教師素養與時代的落差,發展中國家缺乏卓越、創新教師的現象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問題。比缺乏教師更可怕的是,缺乏卓越的、熱愛創新的教師,即在全球知識更新日益加速、教學觀念隨之蛻變的時代條件下,發展中國家的教師普遍不能跟上教學觀念日新月異、知識結構迅速重構的時代步伐。
創新,就是教師從容應對急遽變革時代的可行的主要途徑。《2018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要使教師自覺改變素養相對滯後、方法比較陳舊的嚴峻局面,促進教師創新發展、提升教學質量的根本價值旨趣。這也是克服青少年學而不得這種正在蔓延的「學習危機」的有效措施。
因此,喚醒教師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潛質、煉就其創新才能,是各國教師從獲得更多賦權走向課堂教學自由、從而實現創新的價值取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表示:「教師創新是教育領域保證平等、機會和質量最有影響力、最強大的力量。」超越傳統、克服惰性、突破常規是卓越教師發展的美好願景——人類可持續發展需要這種深遠而崇高的願景。
(作者單位分別為浙江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新聞連結
英國教育部新措施吸引優秀教師
據英國教育部網站消息,英國教育大臣賈斯汀·格裡寧(Justine Greening)近日在倫敦溫布利體育館召開的「教師為先」(Teach First)會議上向4000名教師致辭,呼籲教師與政府合作,為每個孩子提供同樣的機會,幫助所有背景的學生充分發揮潛力,進而達到實現學生夢想的目標,其中特別強調了教師在社會流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賈斯汀·格裡寧在會議中介紹了兩項新措施,以政府的支持計劃為基礎,確保學校招募和留住最優秀的教師。具體措施包括,在現代外語和科學教師的職業生涯早期階段,為其償還學生貸款,此舉在英格蘭的25個地區推行;湯姆·班奈特培訓(Tom Bennett Training)和安迪生學習(Edison Learning)這兩個新項目將獲得7500萬英鎊的教學和領導力創新基金,這將有助於為教師提供量身定製的培訓機會,幫助他們管理學生行為、發展其領導力,從而充分挖掘他們在課堂上的才能。
賈斯汀·格裡寧說:「我想確保每個人都不受其成長和背景的限制,擁有同樣的機會實現他們的抱負。相較於2010年,目前被評為優秀或良好的兒童多達180萬名,弱勢兒童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也大大縮小。但是,還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偉大的老師幫助挖掘學生的才能,而『教學為先』項目在招聘優秀畢業生成為優秀教師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趙芳)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1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