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晶片,量子科技的前沿性有過之無不及,需要更多資金、更深入的專業知識,以及基礎科學上的突破。因此,在量子科技領域渾水摸魚之輩,大多是蹭一下量子科技的熱度,又或者掛「量子」的旗號,做一些毫無科學根據、但包裝得十分玄乎的事,以忽悠缺乏辨識能力的普通人。
10 月 19 日國內股市一開盤,多隻量子科技概念股漲停。火熱的行情,引來了一些業務與量子科技關係不大、但又想蹭這個熱點的公司。據果殼旗下的科技媒體《放大燈》報導,多家公司在互動平臺上自稱業務與量子科技相關,或進行過量子科技方面的投資,比如達華智能、金信諾和金卡智能。
以金卡智能為例,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智慧燃氣和智慧水務的解決方案。可就是這麼一家看上去跟量子科技八桿子打不著的公司,通過旗下一家控股公司,持有國科量子 0.74% 股權。國科量子與前段時間剛上市的國盾量子師出同門,業務聚焦於量子保密通信網絡設施的規劃、建設、推廣和維護,目標是成為國際領先的量子通信綜合服務提供商。
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問金卡智能,公司是否看好量子科技技術發展?金卡智能回應稱,該項投資有助於公司與國科量子在探索物聯網大數據領域的量子加密技術應用方面達成合作,通過產業協同提升公司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能力 。智慧燃氣、智慧水務還能和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糾纏在一起?還是說,這只是金卡智能蹭量子科技熱點的一點伎倆?只有時間能解開謎題了。
相比資本市場對量子科技的趨之若鶩,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量子騙局更加諷刺。2019 年,量子波動速讀被媒體廣泛報導後,揭露了「量子」概念被濫用的現象:只要加上「量子」,再怎麼離譜的事情都有人信。某些培訓機構稱,讀者只需要高速翻動書本,就能 「直接以心靈感應的方式高速獲取信息」。為使給這種現象一個「科學的解釋」,這些機構會將原理闡釋為「物理學的量子糾纏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為什麼這些一看就是收割「智商稅」的事物,總會有人上當受騙?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量子」這一概念的複雜性。普通人要準確理解「量子」並不容易,加之商家的刻意誤導,普通人更容易對扯上量子的事物感到信任。
盈亞證券諮詢認為,短時間內,晶片、量子科技的熱度還會持續,也還會有一些動機不純的人和公司,想通過包裝概念、資本手段掙上一筆,廣大投資者一定要對這些產品有足夠的了解。隨著監管和問責層面的強化,相信「李鬼」會越來越少,或者更容易、更快地顯露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