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難道就是男人找個保姆照顧自己嗎?男人在婚姻和家庭中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呢?
最近,不點媽看了個綜藝,節目中世界冠軍李娜吐槽老公是自己「大兒子」。無奈的吐槽,代表她是家庭生活中承擔更多責任的那位,也代表著她正經歷著喪偶式育兒。
01
李娜老公的不作為在疫情期間被放大。李娜說,疫情期間家人24小時在一起,她忙著做飯,一兒一女在客廳玩耍,這個叫媽媽,那個也叫媽媽,當她焦慮地去到客廳,卻看到老公悠閒地翹著二郎腿玩著手機。
瞬間,她覺得自己養了3個孩子。她壓著怒火道:「有些事情媽媽可以幫忙,爸爸也可以幫忙的。」
她老公則從容抬頭:「對,聽媽媽的話。」
這個時候她感到又心酸又無奈,默默地問自己: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要這樣?
瞬間她覺得老公成了自己的「大兒子」。
在家庭中,真的不是聽媽媽的話就好,爸爸角色很重要。
02
家庭生活中,很多爸爸認為維繫家庭和教育孩子是媽媽的責任,在家裡如隱形人一般的存在,好像媽媽喪偶了,獨自拉扯著孩子長大。
母親角色給孩子溫暖,但家庭中只有母親角色是遠遠不夠的,父親角色也同樣重要。
父親角色幫助兒童自我性別發展,性別認知是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與自己生理性別相同的社會價值期望的性別認識和性別行為的過程。
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直接向兒童提供性別角色示範,對男孩來說,他將父親的行為視為榜樣和標準進行模範,使自身言行越來越男性化;對女孩來說,父親角色中所具有的堅毅、果敢的男子漢氣魄,讓她更加明確男女性別差異。
父親缺席的家庭,女孩更易遇見渣男。在紐西蘭,有一個研究發表在《兒童發展學雜誌》上:
如果父親在兒童6到18歲的時候拋棄這個家庭,這個家庭變成單親或只有母親陪伴這個女兒的話,女孩兒長大後,青少年時期懷孕的機率會增加兩倍。如果女孩兒在6歲以下,父親就離開了這個家庭,青少年時期懷孕的機率則高達七倍。
女孩小的時候,如果沒有感受到父愛,長大後缺失的親密感會希望從其他男孩子身上獲得,大大增加了遇見渣男的機率。
而且,父親角色缺失的家庭,孩子在道德判斷、道德意志方面的得分要遠遠低於其他兒童,甚至有些還會在未來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反社會行為。
03
爸爸不能將所有事情都甩給媽媽,需要多和孩子玩耍,一項研究顯示:平均每天與爸爸共處2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起其他孩子的智商高。
父親真的不是在一旁玩著手機指揮媽媽就能當好的角色。父親和孩子的聯繫一般建立在遊戲中,通過與孩子玩各種各樣的遊戲,促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母親的依賴,可以在玩中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探索欲和好奇心。
因為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自於早期生活經驗。父親解決問題更多的會用到思維邏輯能力。在遇見困難的時候,媽媽會更多的幫孩子解決,爸爸則更傾向於放手。有爸爸陪伴的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父親角色很重要,別讓老婆「喪偶式育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