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加強反壟斷監管是國際慣例

2020-12-24 中國網科技

1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是明年重點任務之一,這是中央層面近一個月內第三次部署反壟斷工作。事實上,面對網際網路這個「超級平臺」,世界各國和經濟體反壟斷執法機構均採取了強硬的監管態度和制約措施,加強反壟斷監管成為全球趨勢。

禁止限制競爭捆綁銷售

歐美國家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爭議可追溯至上個世紀——1998年美國政府訴微軟案是最為典型的科技行業反壟斷案件。

1995年,微軟競爭對手網景公司推出的一款網絡瀏覽器很受歡迎。微軟為打壓網景公司,開發出Internet Explorer(IE)瀏覽器,並在為電腦製造商預裝Windows作業系統時,通過排他性合同捆綁銷售IE瀏覽器。1996年,網景公司及康柏等電腦製作商向美國司法部聯合投訴微軟。1998年,美國司法部和20個州的總檢察官以微軟個人計算機Windows作業系統中強制捆綁銷售IE瀏覽器為由,聯合起訴微軟違反反壟斷法。該案最終以微軟與美國政府在2001年和解告終,最終並未將微軟「捆綁」IE瀏覽器和Windows作業系統的行為定位非法,也沒有要求微軟「解綁」,但是限制了微軟向電腦製造商提出的條款。

雖然美國司法部對微軟的起訴以和解告一段落,但是微軟在世界其他地區進行不正當競爭的爭議並未就此終止,在這些案例中,微軟大多以敗訴告終。

2004年,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裁定微軟涉嫌利用壟斷地位進行不正當競爭,對其罰款3200萬美元,並要求微軟在180天內針對韓國市場推出剔除微軟自有視頻及即時聊天軟體的Windows作業系統。歐盟反壟斷機構因微軟捆綁銷售自有視頻軟體與Windows作業系統,對其罰款4.97億歐元,並勒令微軟90天內對Windows作業系統進行修改。同年7月,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向微軟發出勸告書,認為微軟強迫個人電腦製造商接受「不行使專利條款」,建議其刪除,並對其涉嫌相關壟斷行為開展調查。

2018年,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公司同樣因類似捆綁銷售行為遭受歐盟處罰。2018年7月18日,歐盟宣布向谷歌公司開出43.4億歐元(約合50億美元)的罰單,以懲罰谷歌公司利用自己擁有的安卓(Andriod)作業系統的市場壟斷優勢強行捆綁谷歌搜索服務和谷歌Chrome瀏覽器的行為。

限制流量分發傾斜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指出,網際網路巨頭中,中心化的流量平臺多對流量分發具有掌控權,這就導致其在流量分發上,容易將自有流量優勢向自有業務傾斜,出現「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情況。其中最典型的是歐盟對於谷歌24億歐元的處罰。

2017年6月27日,因谷歌存在違反歐盟競爭監管規定的行為,歐盟對其開出24.2億歐元(約合27億美元)的罰單。這一數字也打破了歐盟於2009年開出的10.6億歐元罰款的紀錄。歐盟聲明指出,谷歌進入購物比價市場後,利用自己在網上搜索領域的主導地位,操縱搜索結果,不公平地把客戶引向自己的購物服務。據了解,歐盟近三年來對其開出的反壟斷處罰的金額已累計超過90億美元。

11月10日,印度反壟斷監管機構宣布已對谷歌展開反壟斷調查,理由是谷歌涉嫌濫用其Play Store的主導地位在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市場推廣其支付服務。12月10日,法國對谷歌開出1億歐元的罰單。

限制濫用大數據技術搞壟斷

歐美國家對網際網路平臺濫用大數據優勢地位牟取不正當利益開啟強監管。

12月初,歐盟指控亞馬遜涉嫌利用其規模、權力和「大數據」牟取對其平臺第三方賣家的不正當競爭優勢。日前,歐盟對亞馬遜公司第一階段的調查已經結束,初步認定該公司存在惡性競爭的行為。分析認為,明年亞馬遜公司將面臨高達其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最高可能達到370億美元。

歐盟執行副主席兼競爭和反壟斷事務專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在聲明中稱,2020年1月至11月,受疫情影響,歐洲電子商務銷售額猛增,達到7200億歐元。而亞馬遜在歐洲電子商務中佔重要地位,大部分法國和德國消費者都會在這一平臺購物。通過對亞馬遜在歐洲市場8000萬交易記錄和一億件商品進行採樣分析,發現第三方賣家的產品和交易數據都能被亞馬遜一覽無餘,這樣亞馬遜就能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自己的產品、價格等方面的管理。歐盟認為,亞馬遜的做法會導致第三方賣家的利益無法保障。亞馬遜自營產品在全部產品中只佔到10%,但是營銷額卻超過了一半。與此同時,法國對亞馬遜開出3500萬歐元的反壟斷罰單。

加強平臺反壟斷監管

近幾年,美國不斷加大對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力度。今年10月,在長達16個月的調查之後,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發布了一份長達449頁的科技反壟斷調查報告,直指谷歌、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四大科技巨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競爭者、阻礙創新,並損害消費者利益。

調查僅是「開胃前菜」,整改才是關鍵,而第一個被要求整頓的,是谷歌。

10月20日,美國司法部連同美國11個州的檢察長向谷歌發起反壟斷訴訟,指控其在搜索和搜索廣告市場通過反競爭和排他性行為來非法維持壟斷地位。這是2000年微軟案以來全球最重大的反壟斷案件。在宣布起訴的新聞發布會上,美國司法部副部長表示不排除分拆谷歌的可能性。如果谷歌面臨拆分,那麼這將是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法院命令拆分的第一家美國本土企業。

12月17日,谷歌時隔一個多月再遭反壟斷訴訟,美國監管機構指控其操縱數字廣告市場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通過一系列反競爭行為非法維持對搜尋引擎和搜索廣告市場的壟斷權。

據不完全統計,近4年來,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四大科技巨頭在全球範圍內深陷反壟斷調查,其中谷歌面臨27起、亞馬遜和蘋果面臨22起、Facebook面臨13起,其中歐盟自2017至2019連續三年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累計金額超過90億美元。

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泰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反壟斷法的基本判斷標準是對消費者權益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消費者的經濟利益,而不是單純的『阻礙競爭』。」

嚴格監管違規併購

12月初,在經過一年半的反壟斷調查之後,美國聯邦反壟斷監管部門聯邦貿易委員會對Facebook提出反壟斷訴訟,指控Facebook收購Instagram和WhatsApp兩大競爭對手的併購操作阻礙了市場競爭。起訴書顯示,扎克伯格曾經明確表示,自己進行收購是為了阻止競爭對手增長。

據介紹,2012年Facebook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圖片社區應用Instagram,2014年斥資190億美元收購了即時通訊應用WhatsApp。這兩家社交網絡公司原本都可能成為Facebook的主要競爭對手,但扎克伯格以無法拒絕的價格迅速將兩大競爭對手收入囊中,有效化解了自己在社交領域的直接威脅。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Facebook的這起反壟斷訴訟與此前起訴谷歌的案件有著明顯差別:對谷歌的調查限於搜索和廣告領域的商業操作,而對Facebook的起訴專注於他們收購競爭對手的併購操作。

自從1998年微軟反壟斷訴訟之後,美國過去二十年都沒有對科技巨頭提起真正重量級反壟斷訴訟。而且,此前反壟斷案件大多專注於市場競爭操作,包括70年代的IBM、80年代的AT&T以及90年代的微軟,而很少涉及到巨頭公司的併購操作。這次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在起訴書中明確要求法院分拆Facebook的這兩大業務,還要求禁止Facebook未來繼續併購。

金融科技專家馬超指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歐美國家通過反壟斷限制了微軟、IBM等科技巨頭,才促使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等網際網路新銳誕生和成長。如今美國IBM、AT&T被一拆再拆,歐美國家對Facebook、谷歌等開展反壟斷調查也是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的目的。

12月15日,歐盟公布《數字服務法》《數字市場法》,法案中對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巨頭在歐盟開展業務制定更加嚴格的規則。歐盟主管反壟斷實務的委員韋斯塔格稱:「我們希望確保用戶能夠在網上獲得廣泛的安全產品和服務選擇,確保企業公平、自由地競爭。」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世界各地監管部門對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加強反壟斷監管是大勢所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競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南翔看來:「反壟斷的核心要義在於運用法治工具,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增強市場主體國際競爭力,激發市場活力。」

相關焦點

  • 對網際網路「超級平臺」加強反壟斷監管是國際慣例
    事實上,面對網際網路這個「超級平臺」,世界各國和經濟體反壟斷執法機構均採取了強硬的監管態度和制約措施,加強反壟斷監管成為全球趨勢。 禁止限制競爭的捆綁銷售 歐美國家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爭議可追溯至上個世紀——1998年美國政府訴微軟案是最為典型的科技行業反壟斷案件。
  • 中國將迎來反壟斷「強監管」時代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中國將迎來反壟斷「強監管」時代  中新社記者 王慶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 專家評阿里被立案調查:強化反壟斷監管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
    依法對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的網際網路企業立案調查,是加強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的具體體現  時建中: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說明網際網路行業不是法外之地。反壟斷法適用於所有主體,不論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在反壟斷法面前一律平等對待。
  • 經濟日報評螞蟻被二次約談:在加強監管中規範發展
    繼首次約談1個多月後,金融監管部門將再次約談螞蟻集團。這表明規範平臺經濟發展已刻不容緩,也再次表明監管部門加強監管、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嚴肅態度和堅定決心。   約談是為了更好發展。多年來,網際網路平臺經濟一直在快速發展,為生產生活提供了一些新的場景和方式,但同時,平臺經濟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無序擴張、洩露個人隱私、損害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權益等問題,積累了一些風險隱患。以約談的形式加強監管,就是為了督促指導平臺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評論丨平臺經濟發展進入新窗口期,反壟斷...
    今年11月,市場監管總局對外公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儘管針對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的競爭政策制定和反壟斷立法已醞釀了一段時間,且經過多輪內部研究以及專家學者研討論證;但該指南的出臺仍然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標誌性事件,意味著我國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領域的發展與監管進入新的歷史窗口期。
  • 網際網路面臨反壟斷強監管,「自我優待」和「殺熟」或被禁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約一周前的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時,也首次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眼下,市場監管總局也正在制定《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已經完成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正在根據徵求意見情況進行修訂。
  • 阿里、閱文、豐巢被罰,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來了
    雖然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但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看來,這三家企業都在業內具有較大影響力,交易涉及百貨零售、影視製作發行、快遞末端投遞服務等不同行業。該負責人表示,當前,線上經濟呈現出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市場資源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關於平臺壟斷問題的反映和舉報日益增加,顯示線上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競爭風險和隱患。
  • 劉曉春:數字經濟時代的反壟斷要建立在行業監管基礎之上
    閱讀時間:4分鐘一、反壟斷會不會影響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於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說一定影響或一定不影響,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怎樣來進行反壟斷,要客觀的理性的來分析所謂數字經濟或者數字平臺的壟斷。首先,不能把數字經濟和平臺簡單的合二為一,混在一起講。單純強調數字經濟的特點,認為最好寬容、不要反壟斷,這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所以首先要把問題搞清楚。
  • 市場監管總局回應阿里等企業反壟斷被罰 專家解讀:表明監管態度
    原標題:市場監管總局回應阿里等企業反壟斷被罰,專家解讀:表明監管態度日前,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此次對這三起案件公開作出行政處罰,主要有什麼考慮?雖然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但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開始徵意
    《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這標誌著繼汽車業、原料藥領域,又一重點領域將有專門的反壟斷指南即將出臺。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監管總局其職能並不能直接針對金融,其主要職能是整合了原國家工商總局、原國家質檢總局、原國家食藥監總局,併入了發展改革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商務部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及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等職責,並不能直接對金融領域進行監管。「這個徵求意見主要還是針對消費市場佔比較多。」
  • 何為平臺經濟反壟斷中的「獵殺式併購」
    溫世君/文中國作為全球三大反壟斷轄區之一,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反壟斷指南」),一改過去20多年的包容審慎監管,而今強調「加強科學有效監管」。經營者集中是潛在的執法重點領域之一。
  • 網際網路平臺經濟的反壟斷指南來了!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平臺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將面臨更嚴格監管。市場監管總局10日公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幾種情形,包括限定在競爭性平臺間進行「二選一」、獨家交易、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交易相對人不得與特定經營者進行交易等。
  • 中外專家建言平臺經濟反壟斷 籲規範「市場守門人」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學術研討沙龍上,多位中外專家表示,數字經濟為大眾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各國監管機構對其發展一直採取審慎包容態度。但未來相關領域要實現增強創新活力、降低市場進入壁壘、避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目標,還有諸多重點問題需要關注。
  • 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公開徵求意見:降低壁壘,促進更多主體...
    來源:北京商報11月10日,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為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行為,引導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線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出租汽車產業聯盟致函市場監管總局:呼籲對滴滴開展反壟斷調查
    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指南》對於網際網路平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公平價格及差別待遇等各種壟斷行為做出具體界定,並明確了判定標準。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兩百字定調反壟斷 專家:二選一潛規則將出清
    ,1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及這一說法。  不過,不同於政治局會議14字定調,此次對於「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內容細化至近200個字: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
  • 阿里巴巴被調查、螞蟻又被約談,兩起監管動態並不讓人意外
    本網注意到,針對阿里巴巴被調查一事,人民日報在評論中表示:  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在前期核查研究的基礎上對阿里巴巴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 12天內中央兩提「反壟斷」 釋放了什麼信號?
    此前不久,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上,亦提到「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近一個半月,中央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多次反壟斷表態,網際網路巨頭的股價也數次波動,這或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國門之外,反壟斷風暴也正席捲全球。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2019年反壟斷執法十大典型案例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市場監管總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加強反壟斷執法,保護市場公平競爭
  • 三家公司違反反壟斷法被頂格處罰 專家:釋放加強監管信號 阿里巴巴...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阿里投資、閱文集團、豐巢網絡被頂格處罰,是相關職能部門貫徹落實「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具體體現,也釋放了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倖和觀望心理。「企業做大做強本身沒有問題,但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就構成了《反壟斷法》禁止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