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受到後人很高的的評價。他的仕途頗為傳奇,起初七次科舉不中,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
曾國藩的一生勤儉廉勞,不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為官,在官場獲得了巨大成功,官運一直很旺。常言道,官場如戰場,旦夕禍福。曾國藩在官場上的成功,源自他說話時採用的方式方法。
他奉行「戒多言」的原則。老人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價值的話多說,沒必要的話不說。
曾國藩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不說直話
說話是一門藝術。說得好是錦上添花,說的不好則是雪上加霜。說話切記不要直來直去。
自尊心和虛榮心人人都有,倘若不會察言觀色,說話口無遮攔,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極易造成尷尬場面,還會因此鬧得大家都不愉快。
曾國藩:「自古以來講兇德致敗的道理大致有兩條,一是長傲,二是多言。」
說話要像山間的泉水一樣,沁人心脾,汩汩而流。不能跟大江大河一樣,浩浩蕩蕩,奔騰而流。直截了當地說與輕聲慢語地說,效果是不同的,後者更容易被人們接受。要讓別人聽進去你的話,這是與人交流的關鍵。
倘若說話方式不對,話再真誠、再有價值,對方不入耳也是徒勞的。而委婉的、不生硬的話語既是尊重對方,留給對方一定餘地,也是穩定對方的情緒,讓對話延續下去。
不說閒話
說閒話的人容易被人討厭,尤其是那種背後說人閒話的人。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常說是非事,必是是非人。」
經常愛嚼舌根,一點小事就當大事宣傳的人,必然不是什麼好人。經常去說別人閒話,總有一天閒話會傳入那人的耳朵裡。
真正的聰明人,在閒暇時間裡,總會去學點東西或提升自己,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不說怨話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抱怨的人,抱怨自己或抱怨別人。想一下,抱怨有用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費盡心思地去解決問題了,反而抱怨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
與其抱怨不如找應對的辦法,因為沒人願意花時間聽你在這裡抱怨,反之你也不願意花時間聽他人抱怨,抱怨聽多了,心情會變糟糕,陷入負能量的漩渦。愛抱怨、發牢騷的人,意志不堅定,抗壓能力也會變得特別差。抱怨只會讓你成為懶惰者和脆弱者。
因此,我們不要傻傻的再去抱怨了,不妨靜靜思考,我們為什麼會失敗?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下次再遇到能不能做得更好?這才是我們需要做的。
這便是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的處世智慧。他的許多經驗之道非常得有指導性作用,《曾國藩全書》一書更是成為商界名人的必讀書目,裡面的許多治國之道、修身齊家以及做人之道等都非常的實用。
即使你無法像曾國藩一樣有一番作為,但你的品性、你的人生必定會因吸收了《曾國藩全書》的思想精粹後,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