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溝通?不要開口閉口都提學習

2020-12-09 哲媽說教育

發現現在的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總希望能夠一勞永逸,比如對於一個打不怕、說不聽的孩子,還指望能有一個快速的方法,使他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這又怎麼可能呢?

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應該是先做好親子關係的溝通,然後才能去談怎樣使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所以,下面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做好親子溝通:

1.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一談,不要開口閉口都提學習。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和父母交流,跟父母無話可說,這和父母總是三句不離學習有很大關係的。孩子本身學習成績差,無心向學,但是父母還是開口閉口都是跟孩子說學習學習學習,這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父母應該平心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聊一聊,問問孩子為什麼不聽教,對父母有什麼意見,讓孩子提出來,如果確實是父母做得不好的就答應孩子去改變。同時告訴孩子自己的目的是不希望孩子將來這麼辛苦。

同時也可以製造出輕鬆的氛圍去交流,比如在家裡一起做美食的時候,做孩子愛吃的美食,邊做邊聊,提出各自心中的真實想法。還可以外出遊玩或是外出吃飯時聊一聊,在放鬆的環境中有助於孩子打開心扉來交流。

你要想讓孩子聽從你的教育,前提是得讓孩子明白你是真的在為他好。所以溝通交流很重要。

2.任何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

雖然你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個辦法可以使孩子快速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但是我還是要很遺憾地告訴你,任何好習慣的養成都要經歷一個長期而反覆的過程。

比如很多作者參加21天寫作訓練營,目的是想要在21天時間內養成每天寫作的好習慣,但真正做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在21天之內做到每天堅持的,後來又放棄了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就更不必說了。

所以開始的時候父母要督促孩子,堅持一段時間,等到孩子對某項習慣堅持了一段時間,而又切實感受到進步的喜悅的時候,孩子就會自覺去學習了,時間長了,不用家長督促,孩子也會自律。

當然,中間可能會出現反覆,父母只能耐心反覆地教育。而且最關鍵的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律帶給他的變化和進步。如果一個孩子每天自覺學習依然很差,是堅持不了多久的。

相關焦點

  • 父母要找到有效的溝通方法,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
    父母主動的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工作當中的快樂與煩惱,也可以將今天發生的大事小事和孩子做一個交流,引導孩子思考一些問題,表達一天中的某一件事情的看法,這樣的環境下,孩子也比較容易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 父母如何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做到這三點,親子溝通順暢
    有很多父母跟孩子溝通時,並沒有真正傾聽孩子。當孩子一說出事情後,父母就急於提建議、安慰,或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和感受。結果破壞了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其實,如果父母能做到真正傾聽孩子,孩子會樂意向父母傾訴的。所以,父母要傾聽孩子,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因為分析和評價妨礙了傾聽。傾聽不需要分析,用共情來全心全意地體會孩子的感受,平等跟孩子溝通交流。二、關注孩子的方方面面。父母跟孩子溝通時,如果談的總是學習的話題,比如:作業做了嗎?
  • 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對話,嘗試幾種方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文|凝媽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利用3種方法實現良性溝通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逐漸變得煩躁,讓父母摸不著頭腦。父母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孩子為何站到了父母的對立面,把父母當作敵對者?
  • 父母不閉嘴,孩子怎麼開口
    孩子是無條件信任和愛著父母,他們急切地渴望與父母溝通,然而父母卻一天天失望。在小孩想要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家長的行為讓他們覺得溝通無效,沒有意義,還覺得孩子會忘記,孩子是有可能記不得,但是被忽視帶來的傷害,會一直在孩子的心裡。再次想要商量的時候,便不再抱有希望,當然就不會再想和家長溝通了。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答案
    有的孩子還學會了「陽奉陰違」,表面上家長說什麼都沒意見,可實際上心裡有自己的主意卻不願意和父母說。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所以在和父母溝通的時候容易受情緒影響。孩子:「喜歡啊!真好吃!」家長:「喜歡就多吃點,我跟你說吃魚好,補腦!吃完好好學習……」有些家長不管跟孩子聊什麼,都能三句話不離學習,孩子聽你開口就知道下句要說「學習」,自然不願意和你聊天。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有時候大人問一句「今天過得怎麼樣?」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行、挺好的」,就再也沒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挺聽話的,但其實他內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曾國藩提醒: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些話,一定不要和他深交
    曾國藩提醒: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些話,一定不要和他深交古人說:口為心之門。一個人說什麼樣的話,就有什麼樣的內心,大部分情況下,從一個人的說話中,就能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三句話,一定不要深交。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看見家長就煩,父母要如何做才好
    有的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而且看到家長就很煩,應該有其他原因:1.父母過於關心孩子成績,而不是關心孩子。在家庭當中,父母都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認為這都是為了孩子好。在孩子回家後,第一句問的就是作業:「你什麼時候做作業?」
  • 父母反思:孩子為何拒絕與你溝通?也許你說話方式有以下問題
    父母:「交朋友可以,但是不能經常一起玩啊,先把學習做好了再玩。」小孩:…瞧,聊什麼都可以聊到學習上,本來孩子還想和你一起分享的,到最後常常是無語的結局。實際上,父母這種有意識的交談,只是他們單方面的一種灌輸,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這種方式往往不需要花父母太多的時間來思考和組織語言,最簡單省事。但是,這樣的聊天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很小。第二,審問式的讓孩子報告許多父母到學校接孩子放學時,一路上都不停地問孩子今天上學的情況。
  • 一道數學題,難倒一家四口,低文化父母該如何輔導孩子寫作業?
    結果老師一直沒有回覆,無奈之下,孩子的作業只能空著等第二天問老師了!一道小學數學題難倒了一家四口,這種例子並不少見,那麼低文化水平的父母到底該如何給孩子輔導作業呢?在我看來,給孩子輔導作業並不是說一步一步地幫孩子寫作業,而是要教給他正確學習的方法,提高他的學習積極性,畢竟將來學習的主體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 孩子沉迷遊戲小說,不願與父母溝通咋辦?改善溝通的3條兵法建議
    如何與青春期手機遊戲成癮孩子建立有效溝通,著實是一件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心累的事,為什麼?因為青春期孩子往往不按照父母的套路出牌,正如某位全職媽媽所講:「我也想和孩子溝通,關鍵是他不願意和我溝通呀,話還沒來得及從嘴裡蹦出來,孩子就罵罵咧咧地叫我滾,連見縫插針的機會都沒有!」
  • 睿智燈塔-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
    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功課。不管在生活的哪個方面,溝通永遠都是維繫關係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在親子關係當中,學會如何溝通,能讓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那麼,家長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呢?很多時候,家長經常抱怨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次數並不少,但每次都是以爭吵告終。
  • 「不吼不叫,循循善誘」讓父母們跟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在近2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發現大多數的父母往往大吼大叫和嘮嘮叨叨,只會讓親子溝通、親子關係變得更糟糕,孩子更加叛逆。很多父母總抱怨說是孩子不聽話,不如說是父母不懂得溝通。
  • 《好父母的說話之道》:學會溝通,讓孩子理解溝通內容
    想必大家都關注了前一段時間的兩會,會議上提出了為人父母者應該培訓上崗,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個議案被提出來的時候,微博熱搜瞬間就爆了。一部分人持支持態度,認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些欠缺,還是應該經過培訓才能上崗。而有反對者則認為,沒有時間去培訓,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在教育孩子方面,時間一長就慢慢摸索出經驗了。
  • 如何和父母正常溝通?
    看了老師您的一些文章有幾個月了,越發對15歲的孩子學習生活不會引導,更沒辦法了。以前學習是催促,罵幾句,威脅下,還有點效果。現在不打不罵不指責,還鼓勵積極賦義試著理解她,但孩子更加肆無忌彈地玩手機,不做作業,經常說頭痛生病不上學。我們在旁邊尊重她,並告知我們的期待,但她無動於衷。中考前兩個月,每天玩手機到半夜,不和我們溝通,回到家書都不曾翻一頁,成績也是班級墊底。
  • 青春期的女兒被男朋友索要「第一次」,父母該如何和孩子談「性」
    如果基本上都選擇後面的答案,那說明這類的家長真的應該看看這篇文章,一起主動學習性教育這個敏感話題。有的家長會說,我真的不好意思和孩子談性,要和孩子聊性,我不可能鼓勵孩子去做這些,其實這是對性教育的最大誤區。家庭中常見的誤區還有以下幾類:①、羞於啟齒(談性色變)。
  • 開口閉口都是這些話的人,一定不要深交
    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在言語中就會有體現。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是這些話,一定不要深交。結婚20多年來,林肯一直生活在妻子的抱怨和苛責中。在妻子眼中,林肯做任何事都不對,幾乎沒有一點長處。她對所有的一切都是抱怨,不滿林肯的長相,嫌棄他的耳朵太大,鼻子不挺,嘴唇前突,像個癆病鬼。
  • ...該怎麼辦?孩子做作業為什麼會煩躁?學習上一直被說教,家長溝通...
    我用自己的經歷和改變方式為基礎覺得,孩子目前的問題90%的錯誤在父母,而不是孩子。理解不了,給別人聽,不要轉述發生過的事,人在述說的時候都習慣性推卸自己的責任。你就讓別人幫你聽錄音,聽完問問別人的感覺,也許你就明白,自己說了什麼,孩子感覺到了什麼。我猜想,您在學習上的溝通方式一直是說教,而不是解決問題。
  • 複課後,初高中生自殺10餘起,父母該如何走進焦慮孩子的內心?
    最重要的一點是,女兒對此並不感激,反而表現出非常不耐煩,總是板著臉,生硬地和她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對於女兒的表現,媽媽心裡也是非常惱火的,她偶爾會批評孩子幾句,不懂大人的付出和用心良苦。當兩者間的溝通有效且暢通時,父母輸送的愛和力量會被孩子接受,而孩子也會反饋給父母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情緒。這會讓家庭教育呈現出積極正向的趨勢,讓孩子變得更加強大和優秀,家庭的氛圍也會水到渠成一樣變得和樂融融。
  • 父母不要過多的幹預和控制,激發孩子的潛能,因材施教是關鍵
    為什麼父母會有對孩子有這麼強的控制欲 父母全部希望都在孩子身上 超強的控制欲和幹預是中國父母的通病,也是中國父母關愛孩子的一種方式。對於父母而言孩子就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是自己實現目標和人生價值的一種寄託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