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現在的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總希望能夠一勞永逸,比如對於一個打不怕、說不聽的孩子,還指望能有一個快速的方法,使他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這又怎麼可能呢?
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應該是先做好親子關係的溝通,然後才能去談怎樣使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所以,下面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做好親子溝通:
1.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一談,不要開口閉口都提學習。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和父母交流,跟父母無話可說,這和父母總是三句不離學習有很大關係的。孩子本身學習成績差,無心向學,但是父母還是開口閉口都是跟孩子說學習學習學習,這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父母應該平心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聊一聊,問問孩子為什麼不聽教,對父母有什麼意見,讓孩子提出來,如果確實是父母做得不好的就答應孩子去改變。同時告訴孩子自己的目的是不希望孩子將來這麼辛苦。
同時也可以製造出輕鬆的氛圍去交流,比如在家裡一起做美食的時候,做孩子愛吃的美食,邊做邊聊,提出各自心中的真實想法。還可以外出遊玩或是外出吃飯時聊一聊,在放鬆的環境中有助於孩子打開心扉來交流。
你要想讓孩子聽從你的教育,前提是得讓孩子明白你是真的在為他好。所以溝通交流很重要。
2.任何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
雖然你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個辦法可以使孩子快速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但是我還是要很遺憾地告訴你,任何好習慣的養成都要經歷一個長期而反覆的過程。
比如很多作者參加21天寫作訓練營,目的是想要在21天時間內養成每天寫作的好習慣,但真正做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在21天之內做到每天堅持的,後來又放棄了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就更不必說了。
所以開始的時候父母要督促孩子,堅持一段時間,等到孩子對某項習慣堅持了一段時間,而又切實感受到進步的喜悅的時候,孩子就會自覺去學習了,時間長了,不用家長督促,孩子也會自律。
當然,中間可能會出現反覆,父母只能耐心反覆地教育。而且最關鍵的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律帶給他的變化和進步。如果一個孩子每天自覺學習依然很差,是堅持不了多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