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找到有效的溝通方法,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

2020-12-09 騰訊網

親子溝通就是要家長在孩子幼兒期的時候就要保持好,一個好親子溝通可以避免以後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出現溝通斷層。如果出現斷層,再想建立共同的話題,就會很吃力了。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幾個小技巧,學會聆聽與回應。寶寶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周圍環境的一切事物他都會感到好奇,並發出一連串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爸媽認真的聆聽寶寶所有的問題,並給予及時回應。

父母主動的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工作當中的快樂與煩惱,也可以將今天發生的大事小事和孩子做一個交流,引導孩子思考一些問題,表達一天中的某一件事情的看法,這樣的環境下,孩子也比較容易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看法以及感受。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要用偏激的言詞去斥責,一味的認為孩子不好。誰都有可能犯錯,當孩子犯錯後。一定要保持寬容,冷靜的心態,對孩子循環善誘,曉之以理。

溝通的主要注意方法,家長迫不及待地開口,很有可能讓孩子很快閉口。學會拐彎抹角的試探,引導,那麼就能夠峰迴路轉了。溝通要有耐心。特別是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孩子性格比較極端,暴躁,若溝通方式不對,那麼溝通就成了阻礙,更有可能成了斷絕。更不要在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打斷孩子,試圖與孩子溝通,且不說溝通不成,這也是保護孩子自尊和隱私的有效的方法。 總結一句話:溝通從心開始,定不會讓溝通重新開始。

沒個媽媽為了孩子的正常成長,竭盡所能。其實孩子在其心理的過程中也需要補充一些「心理陰影」。有太多的父母平時忙於工作,只有在下班回家時才能與孩子交流,繼而又投入工作中去。這樣缺少交流的孩子心理就有畸形,慢慢就變得不願意和大人交流,造成不聽家長的話了,和家長對著幹了,等等。想要解決這類問題,只能先從心裡方面開始,被關愛的需求。「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沒有人不需要愛,孩子更是如此。

相關焦點

  • 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對話,嘗試幾種方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文|凝媽青春期孩子拒絕和父母溝通?利用3種方法實現良性溝通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逐漸變得煩躁,讓父母摸不著頭腦。父母一如既往地愛著孩子,孩子為何站到了父母的對立面,把父母當作敵對者?
  • 睿智燈塔-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
    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功課。不管在生活的哪個方面,溝通永遠都是維繫關係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在親子關係當中,學會如何溝通,能讓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那麼,家長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有哪些呢?很多時候,家長經常抱怨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次數並不少,但每次都是以爭吵告終。
  • 「不吼不叫,循循善誘」讓父母們跟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在近2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發現大多數的父母往往大吼大叫和嘮嘮叨叨,只會讓親子溝通、親子關係變得更糟糕,孩子更加叛逆。很多父母總抱怨說是孩子不聽話,不如說是父母不懂得溝通。
  • 好想找一個無話不說的人
    彼時,李尋歡和阿飛仿佛找到了共通點,因為他也數過梅花,更新片得數梅花時多麼寂寞。不禁想起,一個孩子摔倒了,感覺到疼痛,便自顧自的放聲大哭起來。一個成年人摔倒了,哪怕已經看到鮮血,依然忍著眼淚,迅速的爬起來,環顧四周,看看有沒有人看見自己狼狽的樣子。
  • 《好父母的說話之道》:學會溝通,讓孩子理解溝通內容
    那就是沒有人生來能夠成為好的父母,不管培訓與否,初為父母者都是缺乏經驗的。因此在這裡想要推薦給大家一本書叫做《好父母的說話之道》。這本書由一位心理學家溫蒂摩戈爾所寫,並且被放在育兒類書籍系列中。有的人將它與另一本育兒書籍《怎樣說孩子會聽而怎樣聽孩子才會說》,雖然這兩本書給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關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教育溝通的。
  • 和孩子有效溝通很重要!
    那麼當孩子發脾氣時,你會怎麼做呢?有時孩子發脾氣是出於無理取鬧。比如《小謝爾頓》亂發脾氣確實不對,他的爸爸希望他和大家承認錯誤。但是我們要知道,很多時候,當孩子生氣時,我們對孩子發火或者講道理都是沒有用的。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看見家長就煩,父母要如何做才好
    父母與孩子的話題基本上都是圍繞著作業和學習開展的。這會讓孩子感到很無趣。他感覺到的是你並不愛他,只是愛他的成績而已。所以孩子自然就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了。2.父母不能理解孩子。孩子馬上就要考試了,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 如何和父母正常溝通?
    我的孩子什麼時侯才能學會對自已負責啊?我每天臉上表現無所謂,其實心裡好難受。答:你看到的是孩子對自己不負責,但她本人也許另有看法。要了解她是怎麼想的,你需要多和她溝通。光是不打不罵不指責,效果還不夠,你要多跟孩子聊聊,問問她自己對未來怎麼打算。
  • 救助父母:孩子愛亂發脾氣,父母怎麼教育?有用有效的方法來了
    這幾種方法有用又有效:方法一:故意忽視法。故意忽視法,就是不去關注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把注意力轉向別處。例如,當孩子發脾氣時,如果父母加以責備或者給予注意,則可能就在無意中鼓勵了孩子這種不良行為。所謂「在無意中鼓勵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來舉個例子來講,例如帶孩子逛超市,排隊付款時,孩子非得要那個棒棒糖,並且還緊握在手中不放下,這個時候只要父母同意給她買一個,這就是在無意中獎勵不良行為的例子。
  • 初中生早戀的危害,發現孩子早戀要如何和孩子溝通
    多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去吃吃美食、出門旅遊,培養孩子多樣的愛好和興趣,這樣,既可以讓你和孩子有更多的接觸時間,同時也是前面提到的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一種方式。處理方法不要簡單粗暴如果發現初中生早戀了,解決方法也不要簡單粗暴,不要用一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方法。
  • 學會溝通,是父母與孩子的必修課
    而孩子在父母面前展現的往往是嬰孩時期的自我,因為父母是他們最親密的人。所以,了解我們的孩子,學會溝通,才能保護好孩子心中的兩個自我。甚至有時候,孩子想要和家長分享一些學校的事情,可當他們看到爸爸媽媽工作一天後的疲憊,也並沒有想要跟他交流的意思,還有父母不停地督促做作業,使他們也失去了交流的心情。長時間這樣,容易與孩子產生心靈的隔閡,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家庭內的溝通與交流,也是父母和孩子每天的必修課。
  • 父母如何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做到這三點,親子溝通順暢
    很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話好像越來越少,孩子遇到事情,寧願告訴朋友、同學,也不願告訴父母。曾經看到孩子做一個遊戲,遊戲是問孩子,當你不開心的時候怎麼辦?孩子們說當我開心的時候就會跟好朋友分享,當我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悶在心裡。
  • 孩子長大了,為什麼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樓下的媽媽很苦惱,說兒子十幾歲了,和父母很少溝通。有時候她給兒子發微信,兒子也是只回復幾個字,打電話時,講幾句很快就掛斷。就連周末回家,要麼是悶在自己屋子裡,吃飯了才出來,要麼是出去和同學朋友玩。完全不想和父母多說話。
  • 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有方法,學會科學的對話法,輕鬆解決問題!
    這個話題一打開,其他幾個孩子的家長都紛紛表示,自己家裡的孩子差不多都不同程度有這樣的現象: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回家就躲在自己的房間裡……青春期孩子難溝通回想我和兒子的溝通,還算不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和衝突偶爾也會有,但是大多數時間我們會讓衝突很快過去,然後母子兩又恢復了正常的溝通。
  • 如何與上初中的孩子有效溝通?
    上初中後,在家裡孩子不愛和她說話,她主動問起兒子在校的情況也不情願回答。有時候兒子還會不耐煩地拋下一句:「你煩不煩啊,說了你又不懂。」一天晚上,因提醒兒子到寫作業的時間了,結果兒子把遙控器「啪」地扔在茶几上回房間去了。王女士很納悶,怎麼與孩子的溝通越來越難了? 道英老師觀點:家長們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長大了,與孩子的溝通越來越不容易。
  • 孩子沉迷遊戲拒絕和父母溝通怎麼辦?心理治療師力薦的4步溝通法
    上節課,我們主要剖析了,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情緒容易暴躁、不耐煩的原因;以及父母如何通過有效緩解自我焦慮,促使孩子願意接受到父母積極正向的影響,從而做出改變。我們今天主要講的內容是,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拒絕和父母溝通該怎麼辦?親子間不順暢的溝通,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 孩子脾氣暴躁,不願跟父母溝通,怎麼辦?
    兩位媽媽口中的孩子:一個直接把父母拉黑,一個說想死,並且都不願意跟父母溝通,可見情況都比較嚴重。這一切真的讓人感覺特別的痛心,其背後的原因也非常多,孩子的先天氣質類型,成長經歷,父母的期待,管教方式,孩子與父母發生衝突時,各自的應對模式……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親子關係斷裂,親子溝通根本無法正常進行——父母給孩子愛也好,要教育孩子也好,沒有好的關係,孩子根本就不願意聽,孩子不願意聽
  • 孩子沉迷遊戲小說,不願與父母溝通咋辦?改善溝通的3條兵法建議
    如何與青春期手機遊戲成癮孩子建立有效溝通,著實是一件讓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心累的事,為什麼?因為青春期孩子往往不按照父母的套路出牌,正如某位全職媽媽所講:「我也想和孩子溝通,關鍵是他不願意和我溝通呀,話還沒來得及從嘴裡蹦出來,孩子就罵罵咧咧地叫我滾,連見縫插針的機會都沒有!」
  • 孩子上初中後,父母「較真」就輸了,青春期的孩子這樣教育更有效
    其實孩子的變化並不突然,而是父母的成長速度沒有跟上孩子的腳步,要知道,孩子在青春期,會出現情緒上的多種變化。 所以當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選擇權時,有的孩子會選擇和父母發生爭吵衝突,強硬式的對抗,也有的孩子選擇冷處理,拒絕與父母交流、溝通。 這樣看來,孩子的叛逆,也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種普遍現象,歸根結底,還是一場選擇權的爭奪。
  • 和孩子溝通的要素:聽、看、感受
    在孩子的教育中,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必定會困難重重。很多父母反應,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感覺自己和孩子越來越難以溝通,親子關係越來越差,為此很苦惱。其實能夠理解家長們的這種苦惱:有時候我們沒有找到對的方法,和孩子的相處就常常容易「好心得不到好報」,甚至被誤解或因此受到傷害。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很多時候,想要改變一件事情,比起改變他人,我們更容易做到得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