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面臨期中考試了,老師們都在搞階段性的複習工作,考試的機會也就大增。每次測試後,公布成績,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的分差很大,最高分可以達到滿分的成績,而最低分也是低得可憐,只有可憐的幾分,入學不到兩個月,為什麼學生之間就有了這麼大的差距?造成這麼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老師還是家長呢?
很多的家長覺得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責任,孩子成績不好,就是老師不夠關注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少學生家長私信我叫我多多費心,多照顧點自己的孩子。我都口頭答應了。
其實說句實話,班裡50多個學生,你叫老師單獨照顧你家的孩子,大家想想怎麼可能呢。老師們不是不在乎學生的成績,也想所有的學生的成績都有所提高,可是老師真的做不到,因為學生在校的時間有限。所以如果是低年級家長完全依賴老師,家長偷懶,疏於管理自己的孩子,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到了高年級,就會越來越難管,成績也會越來越低,那時家長在著急,我看效果也不會太大。
很多小學生的家長對老師很有意見,覺得老師把教育的責任推給了家長。自己孩子的成績差,就是老師沒有教好,就是老師不負責任,老師的水平不行。
同一個班的孩子,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授課時間,學習的效果為何發生這麼大的差距,原因並不在老師的身上,而是在家長的身上。學生取得優秀成績所依賴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專注性和求知慾,這些素質對於孩子的成長太重要。而這些都是家長培養孩子的。智慧的家長人家根本就不會抱怨,有抱怨的時間,還不如多在孩子的身上做點實事呢。
家長們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期望太高。
作為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期望,這是人之常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呢。但是家長們還是要以平常心對待孩子。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那些天賦高的人,不是沒有,在人群中佔的比例相當少,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孩子,所以家長們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有的家長都很優秀,所以期望孩子更加的優秀,不是父母優秀,自己的孩子一定會優秀。
還有的家長自己本身就很平凡,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家長可以希望孩子將來更好,但是不能給孩子造成不必要壓力。順其自然。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有一顆平常心,有勇氣對孩子說:孩子,無論你是否優秀,我都會永遠愛你。希望你活成你自己,健康快樂,擁有平凡的人生和平淡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順其自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只要家長教育得當,就會出奇蹟。
我們承認人的智力是有區別的,但是這不等於說,我們就可以順其自然,放任不管。智力超群的人,只佔很小的比重,絕大部分的普通人,為什麼到了最後也分為了三六九等,就是因為家長的教育得當,叫一些普通的孩子也創造了奇蹟。普通的孩子創造奇蹟,需要的就是努力和堅持。
沒有傲人的天賦,我們拼的就是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孩子們在上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是家長付出最多的時候,此時家長付出越多,把孩子培養好了,到孩子高年級後,就越是省力。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教會孩子怎麼學習,比教會孩子一道題重要得多。
因為學習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沒有學會主動學習,對於學習沒有興趣,那麼家長的教育其實也是失敗的。沒有哪個家長會跟著孩子一輩子,也不能一直監督孩子,所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感興趣,樂於學習,那麼家長的教育就是得當的,即使孩子是個普通人,也能創造奇蹟。
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孩子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習慣帶來好的學習結果,良好的結果又反過來促進好習慣的保持,從而讓孩子在正向的循環中,避免挫折感,積累成就感,從而愛上學習。小學一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家長主要培養孩子以下幾個好習慣:
一、上課專心聽講
認真聽講是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很多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大多做不到上課專心聽講。他們的專注力低下,家長要對孩子的專注力方面進行培養鍛鍊。當然,在學校課堂上,老師也會使用一些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老師不可能時時都會關注到每個學生,那麼就要靠孩子的自制力了。
自制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家長培養的。孩子上課認真聽講是學習進步的首要條件。
二、課後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
課後作業是對每天新學知識的一個鞏固,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作業,督促孩子獨立、認真地完成作業,期間發現孩子有不會的地方,一定要對孩子進行輔導,不留死角。不會的東西積累得多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會很困難了。
拿數學來說,那些計算能力差的孩子,他們在10以內數的合與分掌握的就不好,然後10以內的加減法算起來速度非常的慢,錯誤率還很高,然後學20以內的加減法,就又遜人一籌,慢慢地他的數學就跟別的同學越差越遠。
所以老師留的各種作業都要不打折扣地認真完成。
三、要加強孩子的閱讀培養
說了很多次孩子們的要多讀書,加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的培養。但是這點很難被家長們認真完成。你說叫家長教孩子不會做的題,這個家長可以做到,但是叫家長們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個家長們能堅持住的家長很少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家長們喜歡閱讀的就不多,又怎麼能培養出愛閱讀的孩子呢。所以這點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做到的不多。能堅持陪著孩子閱讀的,都受益匪淺。
我班裡學習最好的一個孩子,就非常喜歡閱讀,所以他的識字量非常大,閱讀理解能力,就比別的學生強,經常考班裡的第一名,經常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誇獎,學生的羨慕,然後更有學習的動力。要求進步的願望就更強烈了,如此良性循環,只會叫學生變得越來越好。
家長朋友們,不要覺得老師負有教育你孩子的全部責任,你那麼想就錯了,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家長,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師的身上,教師只是個職業,老師們也只是掙工資吃飯而已,下了班,人家的任務就結束了。你家孩子學習不好,跟人家沒有多大的關係。可是家長能說跟自己沒有關係嗎?
人家孩子能學會,那麼這就和人家老師沒有關係了,是你這個生產廠家該管了。一年級現在的成績好,不代表孩子以後一定會繼續好下去,但是現在就考七八分,如果家長還不重視,也不管,那麼你的孩子長此以往,一定不會有太大的成就,那些說小時候不強,大了依然可以逆襲的人,請不要老是喝那些雞湯,逆襲的有幾人,學習本身就是一步一個腳印,如果基礎幾乎為零,你又哪裡來的自信孩子能逆襲呢?
老師做的工作是錦上添花的工作,家長你得負責把好的錦緞帶給老師,如果你拿著一塊破布就老師來給你秀出精彩的圖案,估計很難。所以教育孩子從來都不僅僅是老師的責任,家庭教育的作用,遠遠高於學校教育,不要小看孩子從出生到上小學這六年的家庭教育。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保持純真的底色,老師可以在上面畫錦繡河山,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已經把孩子給養歪了。底色變成了黑色,你說老師還怎麼給你教育,最後也只是一團糟而已。
不要在發牢騷,孩子是自己的,家長一定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做好老師的助手,一起幫助孩子形成好習慣,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