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八個一」行動」必克村:種桑養蠶織就群眾致富夢

2021-01-09 天眼新聞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永豐街道必克村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發展蠶桑產業,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大戶創業、帶動更多群眾就業,穩定增收,種桑養蠶逐漸成為當地的致富產業。

2018年,必克村成立貞豐縣鑫豐生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村民加入合作社發展蠶桑產業,通過吸納村民務工、保底回收種養戶蠶繭和桑葉等方式,探索村民務工就業、種植戶種養技術能力不強、增收不穩定的問題。

「目前我們必克村種有600多畝桑樹,土地都是從老百姓名下流轉出來的,每年的土地流轉費是每畝450元,老百姓還可以在合作社裡面務工,並且我們這個產業已經基本形成,每一個在我們合作社的脫貧戶每年可以得到分紅1300元左右。」貞豐縣鑫豐生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鵬詩介紹。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必克村大部分村民通過流轉土地或務工等形式,參與到桑蠶產業中來。村民岺柱生把自家土地利用起來,並流轉部分土地種植了12畝桑樹,每月可養蠶兩張,月收入達到8000元左右,更加堅定了他發展桑蠶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村裡面宣傳發展種桑養蠶,讓我們這一帶的土地和閒置土地都流轉起來了,通過村支兩委的鼓勵,我去培訓回來後種的桑樹有12畝左右,養得有兩張蠶,預計每月純利潤可以得到8000元左右,我會繼續努力。」必克村桑蠶種養大戶岑柱生說。

目前,必克村共有143戶村民參與合作社產業分紅,4戶加入種養,種桑養蠶這一特色產業讓村民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下一步,合作社將動員更多村民自己種桑養蠶,加大技術培訓,擴大種養規模,帶動村民通過蠶桑產業增收致富奔小康。

「下一步,我們讓老百姓自己種、自己養,這樣的收入更可觀,我們合作社提供無償技術幫助。」貞豐縣鑫豐生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鵬詩說。

通訊員:石文 羅建 文光香

編輯:張才鳳

責編:袁敏

編審:吳安

總編審:龍成高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昔日貧困戶 如今村幹部丨安龍縣篤山鎮歪納村黨...
    2016年,村黨支部換屆,我以年齡優勢和幹事創業的激情,被推選為新一屆村黨支部書記。俗話說:「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黨支部強不強,村黨支部書記是關鍵,我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與村脫貧攻堅指揮所駐村工作隊走村串戶,了解村民的發展意願。
  • 「我的扶貧故事」率先垂範勇於擔當 恪盡職守全力攻堅|羅甸縣茂井...
    強化宣傳,精準服務民生惠民政策落地是駐村工作的試金石。駐村以來,為確保脫貧政策深入民心,我經常率隊和村「兩委」不間斷深入網格召開群眾會、院壩會和家庭會,利用微信、簡訊及時向群眾推送政策知識,製作脫貧標識,擴大脫貧政策的群眾知曉度,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面對面宣傳,擴大脫貧政策的覆蓋面。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古浪:「扶貧車間」圓了致富夢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古浪:「扶貧車間」圓了致富夢 2020-04-15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 我們在行動》| 船山:精準下好脫貧攻堅「收官棋」
    如何精準下好脫貧攻堅「收官棋」?在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中,全區39名縣級領導、58個區直部門對128個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幫扶全覆蓋,3784名幫扶幹部對6876戶貧困戶幫扶全覆蓋,為其量身制定幫扶措施,做到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在全面落實貧困村「五個一」、非貧困村「三個一」幫扶基礎上,派駐32名「金融村官」指導村民群眾用好金融扶貧資金,派駐134名法治顧問到村免費提供法律援助。
  • 【脫貧攻堅】織密織牢「幸福網」,不落一人~
    【脫貧攻堅】織密織牢「幸福網」,不落一人~ 2020-12-08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霑化區織密脫貧攻堅網 開準妙方拔窮根
    霑化區大力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活動,1537名區鎮村三級幫扶幹部走出辦公室,走進貧困戶,開展「四個一」活動:每名幫扶幹部每季度至少到聯繫戶走訪一次,幫助打掃一次衛生,拉一次家常,宣傳一次扶貧政策,在實際行動中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只有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
  • 「經驗」陝西鹹陽:「五個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長武縣馬成寺村變了,昔日的深度貧困村變成了「最美特色村」;淳化縣大槐樹村變了,過去一窮二白的後進村變成了產業興旺的示範村;武功縣代家社區小王村變了,黨建扶貧車間打通了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圓了群眾家門口的就業夢……脫貧攻堅以來,在陝西省鹹陽市,一個又一個貧困村實現了華麗轉身。
  • 「脫貧攻堅·村村道」黎平縣高孖村:同步奮進小康夢
    高孖村2014年以來,高孖村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工作,紮實推進各項建設,逐一補齊短板,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滿山青茶,構築村民們的致富夢打好產業發展硬仗,鞏固脫貧攻堅成效。高孖村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貧困群眾戶均增收5500餘元。此外,充分利用公益性崗位,保障弱勢群體就業,消除「零就業」有勞力家庭。高孖村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資金,開發公益性崗位10個,落實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4個,開發就業援助崗位13個。解決了在家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 「我從脫貧攻堅一線來」駐村幫扶隊員求基俄熱:群眾的「萬能鑰匙」
    工作中的求基俄熱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0日訊(索朗磋 記者 文驥)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有一支「主力軍」,叫作駐村幫扶隊員。你知道他們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嗎?4月20日,四川新聞網【我從脫貧攻堅一線來】聚焦我省眾多駐村幫扶隊員中的一員,一起走進他的12小時。藏族小夥求基俄熱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20歲剛出頭,個不高,但長得很敦實。2018年7月1日,他被阿壩州藏醫院派到松潘縣毛兒蓋鎮阿藏村,成為了一名駐村幫扶隊員。在當地,村民親切地稱呼他為「阿克卓巴」,意思是來自草原的牧民小夥。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下同心 合力攻堅——內蒙古全力...
    我區精兵盡銳出戰,讓資源在一線聚集,向57個貧困旗縣分別派駐由1名廳級幹部帶隊的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常駐貧困旗縣督導脫貧攻堅。8689支駐村工作隊、9360名第一書記、32180名駐村幹部被派上「最前線」,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合力拔窮根。
  • 「我的扶貧故事」換個戰場再攻堅 脫貧前線展風採丨黔西縣錦星鎮...
    脫下軍裝走上鄉鎮工作崗位後,我始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把崗位站成最美的風景。   我的第一站是新仁鄉衛生院,在防疫員崗位上一幹就是3年,當時交通條件較差,我帶著村醫們徒步走訪,全鄉4000多戶人家留下了我們的足跡,對27000餘人的健康情況進行了解,為建立家庭健康檔案打下了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北亭村有段美麗的邂逅丨羅甸縣茂井鎮北亭村...
    2018年,全縣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期,縣委增派了一批黨員幹部到脫貧攻堅一線,我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這支光榮的隊伍,與美麗的北亭村有了一場美麗的「邂逅」。譚久平的駐村筆記本 「大亭之北,其山也巍,其水也美」。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甘肅清水:駐村幫扶顯成效 脫貧一線踐初心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清水縣堅持「脫貧不脫鉤、幫扶不鬆勁」的決戰目標,明確「強化掛牌作戰促脫貧、狠抓政策落實防返貧、加大幫扶力度阻致貧」的決勝思路,大力實施「緊盯三個目標、用好四支力量、狠抓五個重點」的「345幫扶工程」,經過廣大基層幹部的不懈努力,清水縣於2019年實現整縣摘帽退出,貧困人口漏評率、錯評率和脫貧人口錯退率均為0,群眾認可度達100%。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⑥|好日子是幹出來的
    蠶桑是黔江區三大農業骨幹產業之一,也是公認的「短平快」產業,當年栽桑養蠶,當年就能有收益。因此,當地將蠶桑作為脫貧增收支柱產業,新建桑園、桑園管理、建設蠶棚、購買機具、修建生產便道等都有政府補貼。政策雖好,可栽桑養蠶需要勞力,還要懂技術,龐建華看著自己的左腿,想幹又不敢幹。
  • 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凝聚金融能量「三位一體」助力脫貧攻堅
    扶貧攻堅的根底在基層,力量在基層。基層黨員是脫貧攻堅的生力軍,培厚其幹事能量,將有力提升帶動效應和脫貧成效。2016年5月,駐村扶貧幹部剛到王溝村時,作為省定經濟薄弱村,當時的村支部是全鄉後進支部。駐村幹部迅速組織「兩委」換屆,促進了「兩委」班子轉變服務方式,激發了村班子活力和村幹部奮鬥熱情。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秉一顆赤誠之心 服務一方群眾...
    「昔日的窮山村變成富裕村,得益於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如今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烏慢村黨總支部書記何基表說。凝聚力量,以一顆決心帶民奔小康要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制度建設是根本,是保障。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警察身影丨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
    2019年8月26日,我接任從江縣谷坪鄉幫大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併兼任一網格區網格員。 從與違法犯罪分子博弈,到為群眾共商發展致富,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面對脫貧攻堅戰只能贏不能輸,我立志「學」,帶領幫大村指揮所全體幹部,認真向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鎮扶貧辦工作人員、其他優秀村指揮所請教,認真學習脫貧攻堅業務知識,詳細了解脫貧攻堅各項程序,學深悟透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要領方法,打開工作局面。
  • 赫章縣輔處鄉:種好「小葉子」,抓實大產業
    茶花村位於赫章縣輔處鄉西北部,距縣城85公裡,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14-15℃,村內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自然資源缺乏,2020年貧困發生率7.07%,是省級深度貧困村。  為加快改變產業支撐不足、群眾收入單一、脫貧致富門路狹窄的困難局面,茶花村緊扣產業脫貧一批的戰略主線,深入踐行產業結構調整八要素,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加快農業產業化調整步伐,改變單一的傳統農業模式,進一步科學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在全村範圍內興起了以種桑養蠶為主的產業革命,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小康添磚加瓦。
  • 「我的扶貧故事」把行動寫進脫貧時光裡|遵義綏陽縣太白鎮黨委書記...
    如何增加收入成了困擾群眾的難題,但我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如何激發乾部群眾的積極性,如何因地制宜的大力發展太白特色產業,如何讓太白的群眾擺脫貧困實現小康,成了我的「心病」。  在經過多次調研走訪後,我明白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不僅要有「孺子牛」的決心,更要有切實可行的目標,才能發揮好帶頭作用,才能真正實現群眾增收致富。
  • 平涼「一強三創」激發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動能
    平涼市認真貫徹落實中組部和省委組織部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市委組織部部務會會議先後5次研究部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問題排查清零和整改落實工作,採取「六個一」措施,向縣(市、區)委主要負責人下發了「工作提醒」,制定《2020年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方案》《排查清零和整改落實行動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等6個文件,對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2019年度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調研督導反饋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