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雖然經歷了三年的解放戰爭,我軍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裝備上,但是相較於經歷了二戰洗禮的美軍,還是捉襟見肘,特別是由於入朝參戰之初,我軍尚未完全建制的建立其空軍來,因此經常面臨美軍飛機的轟炸,也正因為如此,靠近鴨綠江的交通補給線經常受到嚴重威脅。
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初期,志願軍戰士面臨的壓力之一,為此我軍必須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1951年10月,中國與蘇聯達成了初步合作的協議,蘇聯在裝備上對中國提供援助,除了大規模的輕重武器外,還提供了各種飛機3000多架,這些飛機極大的提高了我國軍隊的建設,憑藉如此數量的飛機,中國組建了28個航空兵師。
不過蘇聯在技術裝備上,實際上也留了一手,給我們的裝備基本上是二戰時期淘汰產品,其中飛機是米格-9系列,米格-9雖然是二戰以後才生產出來的噴氣式飛機,但是面臨美國F-86剃刀戰鬥機,P-51野馬戰鬥機,實際上還是捉襟見肘,更為關鍵的是,蘇聯的米格系列戰機,已經迭代到了米格-15、米格-15比斯,只有後一款戰機的性能,才能面前比得上美國剃刀戰鬥機。
為此經過了一番細緻的協商,蘇聯方面終於同意提供米格-15以及米格-15比斯系列戰鬥機,這才讓志願軍空軍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有了能一較長短的實力。而駕駛過米格-15戰機的老空軍戰士施光禮記憶深刻。
施光禮1945年參軍入伍,1949年10月,在經受了嚴格的選拔後繼,施光禮進入第四航校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飛行員,當時飛行員本身還算是比較稀罕的玩意兒,畢竟飛機在全國也沒有幾架,但是隨著後來蘇聯提供了軍事援助以後,施光禮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後來也有機會被派往朝鮮戰場上。1951年9月施光禮所在的空四師被調到了安東一線機場。
由於蘇聯方面提供米格-15戰機稍晚,當時施光禮駕駛這款戰機的時間,不超過100個小時,而對面美軍飛行員,卻全部都是經歷過二戰,擁有上千小時的飛行經驗,甚至還有與德軍、日軍交手的輝煌戰績,志願軍毫無畏懼,多次駕駛飛機出戰,甚至擊落了美王牌飛行員。
一次空戰中,施光禮駕駛著飛機返航,發現了美軍一架P-51野馬戰鬥機越過了三八線還繼續飛行,施光禮立刻駕駛飛機僅僅的咬住了美軍這架飛機,但由於P-51具有低空優勢,因此一見到施光禮的飛機,就緊急下降高度,往山溝裡面鑽,而米格-15由於速度比較快,稍有不留意就會撞山,趁著這個機會,美軍飛機急忙向三八線以南逃竄。
施光禮怡然不懼,那架敵機越過三八線後,最終還是被緊追不放的施光禮擊落。「這次追得太遠,米格-15續航時間短,返程著陸後飛機還沒離開跑道,發動機就沒油停車了。」說起這次戰鬥,施光禮興致勃發,「我們從來不去想被敵人擊落犧牲的問題,只想著怎樣才能把敵機幹掉!」後來施光禮擊落美軍4架戰機,榮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韓戰(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原是朝鮮半島上的北、南雙方的民族內戰,後由於美國、中國、蘇聯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而成為了一場國際性的大規模局部戰爭。
援助朝鮮人民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經過歷次戰役,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一帶,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通過談判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韓戰是建國後打的第一場立國之戰,這場戰爭使美國蒙塵,從不願提及,卻讓中國軍隊聲名遠揚,韓戰起碼打出了二十年的和平,因此了解這場戰爭很有意義。
這本《決戰朝鮮》中對韓戰的戰爭細節,包括很多戰場照片都進行了展現,全景式再現了韓戰歷史風雲,全面揭開了韓戰很多封存的檔案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