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王明志
策劃:武玥彤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網友提問:二戰中如P-51野馬、零式戰鬥機是如何瞄準的?
專家解答:
二戰時期戰鬥機的空空武器是機槍或航炮,需要射出的彈丸直接命中目標,才能將目標擊落。由於空戰中,攻擊機和目標機都處於運動狀態,機槍或航炮的瞄準非常關鍵,而且著重需要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準確目標攻擊,需要測定攻擊機與目標機的距離和相對方位角;二是彈丸在空中要飛行一段距離,受彈丸的重力影響,彈道會下降,瞄準時就要根據距離的遠近,確定適當的抬高角;三是追蹤目標時,需要根據目標的運動確定射擊的提前量。
二戰時期戰鬥機的射擊瞄準具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固定式光學瞄準具,另一類是陀螺式光學瞄準具。
固定式光學瞄準具在透鏡上產生若干個同心光環,每一個同心光環相當於飛行員對目標的觀察角,這種瞄準具也稱固定光環瞄準具。射擊時,飛行員操縱飛機跟蹤目標,透過固定光環瞄準目標,根據目標機的翼展在光環上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確定目標機與攻擊機之間的距離;根據距離的遠近,可以確定瞄準的抬高角;再根據目標機的運動方向確定瞄準的提前量。在條件均滿足時,即可對目標射擊。
陀螺式光學瞄準具也稱為活動光環瞄準具,其中光環部分的原理與固定式光學瞄準具相同,但其核心部件是陀螺測量機構,利用了陀螺穩定和進動原理,在跟蹤瞄準過程中,飛行員只要將活動光環的環心始終對準目標的中心或要害部位,跟好目標,光環就可以根據目標線角速度,測量並構成相應的瞄準提前角,這種能力是固定式光學瞄準具所不具備的。
美國的P-51「野馬」戰鬥機和日本的A-6M「零」式戰鬥機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戰鬥機,但P-51「野馬」戰鬥機是二戰後期裝備美國陸軍航空兵的主戰戰鬥機。日本的A-6M「零」式戰鬥機主要採用固定式光學瞄準具,而美國的P-51「野馬」戰鬥機已經採用了陀螺式光學瞄準具,所以從瞄準方法上看,美國的P-51「野馬」戰鬥機就已經佔有一定的優勢。
圖1 美國P-51「野馬」戰鬥機(圖片來自網絡)
圖2 日本「零」式戰鬥機(圖片來自網絡)
王明志,1980年6月加入空軍,1991年獲軍事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軍事學博士學位。曾任航空兵部隊作訓參謀、副團長、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先後在《外國軍事學術》、《空軍軍事學術》、《外國空軍軍事學術》、《中國空軍》、《航空雜誌》等發表論文、譯文30餘篇;1996年以來為《世界軍事年鑑》「航空武器裝備」類目撰稿人;擔任3本教材的主編、副主編;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空軍軍事理論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多項。
來源: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