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英特爾(INTC.US)?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牙膏廠英特爾把整個行業耽誤了10年。」在各科技博主評測搭載M1晶片的蘋果(AAPL.US)新電腦時,這是最多的一條彈幕。

搭載蘋果自研M1晶片的新Mac正式發售後,所有人都發現,無論是性能還是發熱,果真像蘋果在發布會上展示的一般,全方位降維暴打英特爾(INTC.US)。

「蘋果不講武德,英特爾耗子尾汁」,指責和嫌棄全面轉向英特爾。

「14nm+++」成為科技圈年度笑話。不少科技博主斷言:蘋果換芯後,新Mac暴打所有電腦產品,其他電腦廠商不可能不為之所動,拋棄英特爾為時不遠。

英特爾2020年日子不好過:自家7nm晶片延期發布;半導體領域併購案接連發生,AMD和英偉達在更多賽道上站在了英特爾的對立面;蘋果拋棄英特爾,新Mac產品的性能指數級攀升,可能引發更多不利於英特爾的風險。

英特爾也在試圖自救。它先將儲存業務以近90億美元打包賣給海力士,接著時隔 22 天后,又於11月11日發布首款伺服器獨立顯卡,宣布重回GPU賽道。

然而現狀是,去年英特爾還是半導體領域榜首,現在,其估值從年初的近3000億美元跌至1800多億美元。美國銀行將英特爾股票評級調整為「弱於大盤」,高盛則直接給出「賣出」評級。

英特爾是否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上?這個和半導體行業幾乎同齡的晶片巨頭,是否如諾基亞一樣處於被碾壓的前夕?

1 英特爾碰壁

2020年,英特爾不順。

1月24日,英特爾憑藉不錯的2019年年報,創下其最高市值紀錄——2978億美元。

半年後的7月23日,英特爾卻宣布:由於生產上遇到「缺陷」,7nm製程處理器上市時間將延遲6個月,最晚於2023年上市。

英特爾CEO鮑勃·斯旺隨後表示:如不能及時生產7nm晶片,將委託第三方代工廠商生產。

市場一片譁然,英特爾股價當天大跌10%。

英特爾雖然「擠牙膏」,但一直堅持IDM(從晶片設計、製造、封裝全包)路線,擁有自己的晶圓廠、產能不受下遊晶片製造公司產能制約,這是它的一大優勢。

開始考慮採用第三方代工廠則意味著:英特爾的晶片製造能力已然出現問題,要和其他Fabless(無工廠晶片設計商)公司一樣受臺積電制約,泯然眾人。

英特爾7nm晶片難產,那邊臺積電的5nm晶片卻早已用在了蘋果、華為的旗艦手機上。

Insight 64首席分析師Nathan Brookwood評論道:「英特爾前任CEO安迪格魯夫將製造集團視為英特爾的心臟與靈魂,看到英特爾在新製程技術上掙扎,他可能在墳墓裡都不會安心。」

不管老安迪格魯夫怎麼想,這都不禁讓人懷疑,英特爾一手全包的IDM模式是否已經落伍?

反觀走Fabless路線的另兩家巨頭AMD和英偉達,2020年都風生水起。

9月,英偉達宣布收購RISC微處理器公司ARM;10月,AMD又宣布入手FPGA(一種可編程晶片)領域龍頭賽靈思,已同時具備設計CPU、GPU和FPGA的能力。晶片三巨頭在更多賽道上狹路相逢。

與競爭對手的蓄勢待發、勢頭正好相比,英特爾越發不受資本市場待見。

10月23日,英特爾公布Q3財報,第三季度營收183.33億美元,淨利潤42.76億美元,同比下降4%和29%。

受此影響,英特爾股價暴跌10.58%,市值蒸發約260億美元(約1700億元人民幣)。2014年京東赴美上市時市值也不過260億美元。

雖然市值大跌,但英特爾毫無疑問仍然是那頭大象。其X86處理器,在桌面領域市場份額達81.7%,筆記本領域份額達83.8%,利潤最高的伺服器領域更是高達95.5%(據Mercury Research 2019年數據)。

但英特爾的現金牛個人電腦業務,正在加速被AMD(AMD.US)侵蝕也是真的。

在桌面市場,AMD已拿下18.6%市場份額;在筆記本市場,AMD也分走了17.0%。AMD的份額雖然不高,但其搶地盤的速度已經明顯加快。

事實上,從2001年開始,個人PC需求就開始下降,這導致處理器大盤萎縮,英特爾和AMD當年還曾掀起價格戰;此前,在筆記本電腦產品上,隨著用戶對電腦續航要求上升、對高性能需求下降,AMD在電腦業務上對英特爾的威脅正在加劇。

此外,英特爾全力押注的雲計算處理器業務,也開始出現增長乏力的境況。

英特爾雲計算處理器業務的最大客戶是雲服務運營商,但英特爾第三季度該類客戶的銷售額僅增長了15%,遠少於第二季度47%的增幅。

英特爾財務長喬治·戴維斯還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隨著客戶進入「消化期」,雲計算相關銷售預計第四季度將進一步放緩。

押注的未來業務增長乏力,立身之本晶片製造出問題,蘋果新Mac ARM架構產品出世,AMD和英偉達蓄勢待發,英特爾簡直焦頭爛額。

英特爾危機顯於2020,卻不始於2020。

2 英特爾會不會和諾基亞(NOK.US)一樣隕落?

現在,英特爾有三個強勁的對手正虎視眈眈:①晶片設計架構領域的ARM;②晶片處理器上的AMD;③GPU領域的英偉達。

AMD與英特爾的糾纏開始得最早。兩家公司的創始人同出於仙童半導體,公司成立時間也相差無幾。

1968年,「提出適合於工業生產的集成電路理論」的羅伯特·諾伊斯和提出摩爾定律的戈登·摩爾一起從仙童公司離職,創立了英特爾。不久,研究員安迪·格魯夫也從仙童離職加入他們,並在此後掌管英特爾多年。

當時,仙童銷售部主管桑德斯也表達了加入意向,卻被戈登·摩爾無情拒絕。次年,桑德斯帶著7名仙童員工,成立了AMD(超微半導體)。

一邊創始人是技術大牛,一邊卻是銷售主管,創始人的出身深刻影響了這兩家公司的發展道路。

英特爾研發實力一開始就極其強悍,走上了行業技術引領者道路。

它先推出了儲存領域的跨時代產品、史上第一顆大規模量產的DRAM晶片——i1103 1kb內存晶片,又在微處理器領域研發出世界上首款商用處理器——Intel 4004;70年代末,英特爾推出了著名的8086 處理器,即X86 架構的鼻祖。

創始人是銷售出身的AMD,一開始就無法與英特爾在技術上正面相搏。

桑德斯曾在採訪中吐苦水稱,很難招攬優秀研發人員。因此,AMD走上了跟隨和模仿的路線——模仿各領域第一供應商的產品,追求高性價比。到1974年,AMD成為行業公認的第二供應商,其銷售額達到2650萬美元。

1982年,藍色巨人IBM給了AMD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

為儘早推出自研PC產品,IBM選擇直接採用英特爾的硬體和微軟(MSFT.US)的作業系統。

但為防止英特爾一家獨大,IBM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讓AMD成為8086和8088處理器的第二供應商。為拿下這個訂單,英特爾只得同意,並進行技術授權。

通過IBM的訂單,英特爾X86晶片成為行業主流,也奠定了wintel聯盟長達數十年堅不可摧的地位。

掌握了X86技術的AMD也跟著沾光,積累了資金和技術。

但AMD的好日子並不長。

英特爾原本就不想將自己苦心研發的技術拱手相送。1986年,英特爾在上市當年撕毀了和AMD的協議,不再向AMD透露其最新晶片80386的技術細節。

AMD雖然狀告英特爾並勝訴,但官司足足打了8年。

英特爾一再使出拖字訣,直到80386變成明日黃花,英特爾才向AMD分享了相關技術細節。

在這8年裡,英特爾分別推出了386、486(指Intel 80486系列晶片)、奔騰處理器(即586)等。

AMD在技術上被狠狠甩在身後,只能不斷生產兼容Intel PC的處理器,在巨頭身影下生存。

1997年,在地上被摩擦的小弟才迎來翻身的機會。

這一年,為徹底斷掉抄襲者的後路,英特爾選擇放棄Socket7接口,轉而投入尚未發展成熟的Slot1接口,但英特爾高估了自己的研發實力和生態影響力。

當時Socket7已經形成非常成熟的生態,英特爾在接口上另造高樓的行為讓合作夥伴面臨兩難——要麼大費資金修改產品,跟著英特爾走;要麼繼續採用現有產品,但未來可能沒有產品更新迭代。

AMD正是在這個時候站出來的,它抓住英特爾的失誤,堅持在Socket7架構上研發新品,滿足市場需求,這個本是英特爾提出的產品,卻成為AMD叫板英特爾的利器。

此後,AMD和英特爾叫板多年,甚至一度在2004-2006兩年憑藉Athlon 64 X2領先英特爾;直到今天,AMD仍和英特爾在CPU領域糾纏。

今年10月,AMD以350億美元收購FPGA領域賽靈思(Xilinx)後,就同時具備了CPU、GPU、FPGA能力,和英特爾站在了更多的競爭賽道。

如果說,AMD的崛起多虧了英特爾的技術分享和那次巨大的策略失誤,ARM的崛起則是英特爾短視錯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

2005年,銷售出身的歐德寧上任英特爾CEO後,為梳理英特爾凌亂的業務線,裁掉了「StrongARM」項目。

歐德寧

當時,賈伯斯曾多次要求歐德寧保留該業務,為蘋果iPhone項目研發CPU。但歐德寧覺得iPhone項目剛剛立項,後期完全可以用X86架構為蘋果研發CPU,堅持裁掉。

等到iPhone研發時,看不上X86的賈伯斯直接沿用了iPod的三星ARM架構晶片。英特爾從此錯過了蘋果這條大魚。

到2010年,英特爾仍然未看到智慧型手機市場,還堅持認為移動上網本才是未來,徹底把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讓給了ARM ,錯失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晶片行業逐漸演化成:PC電腦用高性能的英特爾X86架構,移動網際網路則是ARM架構的天下。

二者都想向對方陣地侵襲,但X86做不到ARM的高性價比、省電,ARM做不到X86的高性能,互有所長,互有所短,因為瞄準的本就是不同的市場需求。也就相互和平多年。

但今天,PC市場輕薄本大行其道,成為最受歡迎的產品,順應了ARM的強項。

此次蘋果推出基於ARM架構的電腦後,不排除其他相關玩家探索ARM架構晶片及電腦的可能。

但當了數十年老大,英特爾顯然不會任由危機蔓延。

看到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時代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後,2018年底,英特爾明確了從「以PC為中心」轉向「以數據為中心」的戰略,開始布局XPU——將重心從單獨CPU轉移到跨CPU、GPU、FPGA和其他加速器的混合架構。

半導體晶片巨頭的戰爭越發寡頭化,頭部晶片企業將從自己以往大本營賽道走出來,同時在多個賽道展開競爭。

11月11日,在蘋果發布基於ARM架構電腦當天,英特爾發布了一款全新伺服器GPU,完成其XPU戰略的最後布局。英特爾和專供GPU領域的英偉達,正式開戰。

事實上,槍聲早已傳來。

AMD在9月收購FPGA領域龍頭賽靈思,是從CPU賽道走出來往FPGA領域發展,而早在2015年,英特爾就收購了FPGA領域頭部公司Altera,在該領域布局。

英偉達在10月宣布收購ARM,也是為了在GPU基礎上,增加做CPU的底牌,這又是英特爾的根據地。

在AMD和英偉達強勢進攻之際,英特爾的估值悄悄從1800多億美元低谷回暖,漲到2130億美元(截止12月4日美股收盤)。

英特爾是不是還有底牌沒上牌桌?

3 英特爾還有底牌

從業務層面看,蘋果推出ARM架構電腦對英特爾的打擊並不大。蘋果的電腦晶片業務僅佔英特爾電腦業務的5%,「數據中心業務」才是英特爾如今的業務重心。

短時間內,MAC以外的電腦很難直接採用ARM架構的晶片,但這不代表各大廠沒有計劃。

蘋果是這個星球上唯一一家同時擁有晶片設計能力和獨家作業系統的公司,這是ARM架構M1晶片問世的兩個先決條件。

其他電腦廠商想要轉向ARM,在硬體上要麼自己設計晶片,要麼讓高通、聯發科專門設計電腦晶片;而在軟體上必須要拉上微軟,或者自己再研發一套適配ARM的系統。

據知名爆料者 @Mauri QHD透露,AMD已經按耐不住下場,正在研發蘋果M1晶片的競品,並且分為有集成內存和沒有兩種產品型號;

微軟也被傳要在Windows系統和安卓系統之間實現應用共享,其最新發布Surface Pro X2搭載的便是高通的ARM架構晶片。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是,微軟是否會推出專門適配ARM架構晶片的電腦作業系統。

英特爾之所以能成為個人電腦硬體領域的王者,很大程度上依賴它和微軟Windows系統完美配合,Win-tel聯盟讓雙方緊密合作,只有X86架構能和Windows系統適配。

一旦微軟對X86三心二意,英特爾將迎來巨大的危機。

個人PC市場十面埋伏,能讓英特爾立於不敗之地的,是近年來拓展的新大陸——伺服器陣地。

英特爾的X86在伺服器領域佔絕對的統治地位。根據Mercury Research統計,2019年英特爾伺服器的市場佔比達95.5%。

5G商用帶來的計算需求和AI在傳統行業的應用等,推動著伺服器市場的復甦。

2019年四季度,全球X86伺服器出貨量和廠商銷售額分別達到386.4萬臺和203.6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和3.2%(根據Gartner數據)。

此外,錯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英特爾,從很早就開始布局人工智慧時代。

英特爾已用買買買策略在AI晶片領域布局多年——2016年收購AI晶片供應商Nervana;2017年收購了AI晶片供應商Movidius;2019收購雲端AI晶片供應商Habana Labs;前不久,英特爾又收購了以色列數據科學初創公司Cnvrg.io。

在把握時代脈搏這件事上,英特爾曾極度成功過,在日韓儲存領域聲勢漸起時,英特爾適時從該領域轉向CPU,才獲得今日成就;它也重大失誤過,拒絕和蘋果的合作,完全錯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今年數據中心業務雖然受衛生事件影響漲幅較慢,但英特爾儼然已經奠定市場的統治地位。

這就是英特爾最大的依仗。

英特爾在數據中心市場擁有絕對市場佔有率、高額營收、晶片底層X86架構生態和眾多合作夥伴生態。

2020年,英特爾遭遇估值谷底,但其新業務大盤已經建了個七七八八,巨頭地位難以撼動,估值回暖的趨勢也已經顯示了市場對它的信心。

只是,以晶片立命的英特爾,晶片製程上不去,崩塌的危險就不會散去。畢竟,從沒有地基塌陷後還能安穩的高樓。

(編輯:張金亮)

相關焦點

  •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英特爾?
    押注的未來業務增長乏力,立身之本晶片製造出問題,蘋果新Mac ARM架構產品出世,AMD和英偉達蓄勢待發,英特爾簡直焦頭爛額。英特爾危機顯於2020,卻不始於2020。英特爾會不會和諾基亞一樣隕落?1982年,藍色巨人IBM給了AMD一個鹹魚翻身的機會。為儘早推出自研PC產品,IBM選擇直接採用英特爾的硬體和微軟的作業系統。但為防止英特爾一家獨大,IBM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讓AMD成為8086和8088處理器的第二供應商。為拿下這個訂單,英特爾只得同意,並進行技術授權。
  • 被蘋果(AAPL.US)拋棄兩次的英特爾(INTC.US),差在哪裡?
    矽谷的主流觀點認為,英特爾「擠牙膏」般的晶片升級速度已經不能滿足蘋果的訴求,拖累了蘋果的產品戰略,現在改用自家基於ARM架構的晶片,會大幅改進蘋果的生產效率,為軟體開發帶來新的動力,並真正實現iPhone、iPad和Mac三個平臺的無縫兼容,讓一些強大的應用功能更好地實現。
  • 慧與(HPE.US)預計英特爾(INTC.US)伺服器2020年持續短缺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慧與(HPE.US)近日向客戶發出警告,稱其預計英特爾(INTC.US)在2020年全年的伺服器供應短缺情況將持續,並建議公司選擇英特爾Skylake-SP等替代方案。
  • 英特爾(INTC.US)等頂級半導體公司在中國大陸布局情況如何?
    英特爾從1992年至2016年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2017年、2018年由於存儲器價格高漲,被三星電子超越,2019年英特爾再度奪回桂冠。1、英特爾中國研究院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成立於1998年11月,隸屬於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英特爾在亞太地區設立的第一個研究機構,是英特爾全球研究與技術開發網絡的重要部門。
  • 英特爾(INTC.US)跌超6%,此前消息指出微軟(MSFT.US)計劃自主設計晶片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英特爾(INTC.US)周五收跌6.3%,報47.46美元。消息指出,微軟(MSFT.US)計劃自主設計晶片,用於運行該公司雲服務的伺服器,加入全行業減少對英特爾依賴的趨勢。
  • 對衝基金Third Point致信英特爾(INTC.US),敦促其探索戰略選擇方案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美東時間12月29日,知名投資者Daniel Loeb旗下對衝基金Third Point向英特爾(INTC.US)發信,敦促其探索戰略選擇方案,包括拆分英特爾晶片生產業務或出售其他資產。
  • C語言基礎(下)
    不會出現其他的值。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枚舉來代表語法示例#include <stdio.h>#include<string.h>enum Gender{MAN = 1, //不指定值則從 0開始WOMAN = 2 //不指定值則從上一個定義的值開始遞增,為 2};int main(){//定義枚舉變量enum
  • 編程筆記:int main和 int main(void)的區別?
    考慮 main()的以下兩個定義: int main() >{ /* */ return 0; } 和 int main(void)
  • Arrays.sort() 為什麼可以對 int 等數組進行排序?我跟面試官扯了...
    Java的JDK中就自帶了Comparable接口,那麼來看下這個,如何與面試官對答如流。拋下 Arrays.sort() 中排序的算法,一起來揭開這層面紗吧。1、猜一猜猜測以下代碼的執行結果是什麼?int[] ints = {50,1,4,8,3};String [] strings = {"q","a","c"};Arrays.sort(ints);for (String val: strings) { System.out.print(val
  • C語言經典題型NO.2
    第二天早上又將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又多吃了一個。以後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個。到第10天早上想再吃時,見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求第一天共摘了多少。age(n)int n;{ int c; if(n==1) c=10; else c=age(n-1)+2; return(c);}int main(){ printf("%d\n",age(5));}40、給一個不多於5位的正整數,要求:一、求它是幾位數,二、逆序列印出各位數字//給一個不多於
  • C語言程序設計試題及答案
    C) %   D)==5、一個完整的C程序包含一個或多個函數,對於main函數,下列不正確的是(   )。A) &(*x)   B) x C) *x D) &*x13、設a,b,c都是int型變量,且a=3,b=4,c=5,則下面的表達式中,值為0的表達式是( )。
  • C語言編程規範 clean code
    建議4.1 每一個.c文件都應該有相應的.h文件,用於聲明需要對外公開的接口通常情況下,每個.c文件都有一個相應的.h(並不一定同名),用於放置對外提供的函數聲明、宏定義、類型定義等。如果一個.c文件不需要對外公布任何接口,則其就不應當存在。例外:程序的入口(如main函數所在的文件),單元測試代碼,動態庫代碼。
  • c語言程序設計是什麼概念?及其作用與產生原因
    c語言程序設計什麼是c語言程序設計?它的作用是什麼?因為什麼而產生?首先,c語言是一門計算機高級語言,就是除了0011101這樣的二進位代碼這些基本語言外。比如:# include <stdio.h>int main(void){int a[5] = {1, 2, 3, 4, 5};int b[5];int
  • 一步帶您了解C語言中的「register」關鍵字
    關鍵字register會向編譯器提示可以將給定變量放入寄存器中。編譯器可以選擇是否將其保存在寄存器中。通常,編譯器自己進行優化,然後將變量放入寄存器中。1.如果對寄存器變量使用&運算符,則編譯器可能會給出錯誤或警告(取決於您使用的編譯器),因為當我們說變量是寄存器時,它可能存儲在寄存器中而不是內存中,並且寄存器的訪問地址無效。請嘗試以下程序。
  • C/C++編程筆記:C數組、字符串常量和指針!三分鐘弄懂它
    這篇文章就佔據你三分鐘時間,看完你肯定會有收穫! 數組 數組聲明為 數據類型 名稱[ constant-size ],並將一個數據類型的一個或多個實例分組到一個可尋址的位置
  • 知識分享:C 語言函數指針之回調函數
    我的理解是:把一段可執行的代碼像參數傳遞那樣傳給其他代碼,而這段代碼會在某個時刻被調用執行,這就叫做回調。 如果代碼立即被執行就稱為同步回調,如果過後再執行,則稱之為異步回調。 回調函數就是一個通過函數指針調用的函數。
  • 「原創」Java並發編程系列18|讀寫鎖(下)
    Thread current = Thread.currentThread(); int c = getState(); int w = exclusiveCount(c);// 寫鎖標誌位 // 進到這個if裡,c!
  • 海馬汽車,會不會是下一個華晨?
    而華晨也並非倒下來的第一家,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家。風口過後,潮水褪去,誰在裸泳,總會暴露。 而但凡看看今年倒下的車企,幾乎都曾長時間靠著東拼西湊的方式過日子,甚至企圖一直混下去。 就像華晨造車幾十年,含著金鑰匙贏在起跑線,如今自主版塊卻孱弱不堪,10個月總銷量僅僅只有6324輛,而且到今天中華旗下車型仍舊以使用寶馬淘汰的老舊發動機為榮,這種過度依賴外方輸血,卻不注重自身根本鍛造技術的做法,最終也成了刺向自己的利劍。
  • 入門C語言中的數組,字符串常量與指針
    數組數組聲明為 數據類型 名稱[ constant-size ],並將一個數據類型的一個或多個實例分組到一個可尋址的位置,constant-size可能是一個表達式,但是該表達式必須求值為常量,例如: #define MAX_SIZE 16
  • c語言中sscanf函數的高級用法
    sscanf函數的原型:int sscanf( string str, string fmt, mixed var1, mixed var2 ... );其中的format可以是一個或多個 {%[*] [width] [{h | l | I64 | L}]type | ' ' | '\t' | '\n' | 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