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質上講,不管是蘇-30還是蘇-35,其實都是蘇-27戰鬥機的衍生型號。蘇-27作為蘇聯時代研製的一款優秀的戰鬥機,是在軍事航空領域蘇聯繼米格-19首次超越西方國家之後第二次實現超越。不過的遺憾的是,隨後蘇聯解體後,繼承蘇聯大部分衣缽的俄羅斯國內百廢待興,軍事科研領域的研發自然也受到了衝擊。正是如此,俄羅斯在沒有像美國那般充裕的科研投入的背景下,挖掘老裝備的潛力成為擺在俄羅斯面前一條高效、現實的路徑。
在俄羅斯原有裝備計劃中,是沒有蘇-30的位置的。蘇-30這個項目本身就是伊爾庫茲克航空聯合體IAPO自己搞的外貿項目,俄羅斯的蘇-27系列多用途戰鬥機有蘇-35,戰鬥轟炸機機有蘇-34鴨嘴獸,再搞個介於兩者之間的蘇-30SM完全有點重複建設。
俄軍裝備的蘇-30SM
但是俄羅斯的對地攻擊機群老化速度太快了,雖然前蘇聯解體時給俄羅斯留下多達4000多架的米格-27鞭撻者、蘇-24擊劍手、蘇-25蛙足龐大的攻擊機群。但是這些攻擊機本身多為二代半老式飛機,而且在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困難時期,保養實在太差。當年連蘇-27等新銳戰鬥機的保養都很糟糕,更別說這些老式攻擊機了。所以這些飛機機體情況相當糟糕,已經難堪大用,到2018年,俄羅斯空軍所剩的蘇-24和蘇-25攻擊機群總數量已經只有560架左右,雖然俄羅斯選擇其中狀態較好的機體進行延壽升級,但整體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可變後掠翼的蘇-24「擊劍手」戰鬥轟炸機,前蘇聯時代機體壽命普遍較低,這些飛戰機狀態難以讓人滿意
另一方面,受至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惡劣的經濟情況,蘇-34鴨嘴獸的研發生產進度被大大延遲。前蘇聯時期計劃1994年就要投產的蘇-34,一直拖到2007年才開始服役,強行拖延了十幾年。從而導致俄羅斯攻擊機群換代方面出現了青黃不接,雖然負責生產蘇-34的蘇霍伊集團新西伯利亞航空製造聯合體一直在生產,但到現在總產量也只有140架左右,遠無法填補蘇-24、蘇-25機群大規模退役所造成的戰鬥力短缺。
更坑的是,俄羅斯轟炸機部隊裡面的圖-22M逆火,同樣沒有替代機型,退役後也是要蘇-34頂替。俄羅斯雖然一邊在將逆火轟炸機中狀態較好的延壽升級到圖-22M3M,另一方面抓緊生產圖-160M2,但依然有不少逆火轟炸機部隊被替換成蘇-34,這進一步擠佔了攻擊機部隊升級所需。
這是俄羅斯投產蘇-30SM的背景,生產該機型的蘇霍伊集團伊爾庫茲克航空聯合體在完成印度的312架蘇-30MKI供貨合同後,生產線空著,產能閒置。所以俄羅斯就利用原本伊爾庫茲克的蘇-30MKI生產線,加產一型戰鬥轟炸機,來彌補攻擊機群的戰鬥力空缺。不過俄軍的蘇-30SM主要裝備給海軍航空兵部隊,俄羅斯空軍只裝備一個團部署在西伯利亞腹地。
蘇-30MKI
另一方面,印度訂購的蘇-30MKI性價比相當不錯,但是其航電標準是印度自己設定的,帶有濃濃的印式混搭風格。糅合了俄制、法制、英制、以色列制以及印度自製於一身,不僅相當複雜,兼容性差,而且很難進行升級。所以俄羅斯也借蘇-30SM之機,把蘇-30MKI上所有航電統一為俄羅斯標準,後續還有講航電、發動機統一升級到蘇-35S的計劃。可以說是對蘇-30MKI系列進行升級,可以依次為基礎繼續開拓海外市場,比如現在俄羅斯就以蘇-30SM為標準向印度推銷蘇-30MKI中期大修和現代化升級。
戰鬥機的更新換代是需要時間的,一款戰鬥機服役時間一般都在30年左右,並且並不是一款新式戰鬥機服役了,就立刻淘汰舊時戰鬥機,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即使是蘇30和蘇35戰鬥機的基礎機型蘇27,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空天軍還有大量的服役,實際上俄羅斯空天軍是同時裝備了蘇27、蘇30和蘇35等戰鬥機。如果不出意外,2020年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蘇57也會服役,屆時俄羅斯會第一次擁有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但是即使這樣,俄羅斯也還會繼續採購蘇35戰鬥機,因為蘇57戰鬥機雖然性能先進,但是成本高,現在不適合大量建造,並且目前世界各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還是五代機,包括美國空軍,俄羅斯蘇30和蘇35還需要繼續服役幾十年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