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了,各路騙子們開始衝KPI。
尤其那些前期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的情感騙局操控者,開始壓抑不住興奮:終於到了殺豬過年的時候了!
於是殺豬盤新聞,最近成了頻繁出現在我們視野中的話題。
談戀愛嗎?傾家蕩產那種
所謂殺豬盤,就是一群有些法律常識的騙子,偽裝成各種身份,處心積慮接近正處於感情空白的對象。
他們把這些被捕殺的受害者稱為「豬」,經過長時間有組織有紀律,有原則有底線的感情培養,最後讓受害者落入他們精心設計的詐騙圈套。
婚戀網站,就是屠夫們最愛尋找獵物的平臺之一。
去年11月,小馬姑娘在某婚戀網上認識了一個姓謝的男網友。謝某說自己有房有車有公司,硬體條件非常優秀。
兩人嘗試接觸,之後慢慢發展成男女朋友關係。
通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小馬幾乎對男友完全信任。這時,謝某開始慫恿小馬在賭博網站投注。
最開始每次只是幾百幾千的投入,但每投必中。後來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小馬投注金額越來越大,直到發現帳戶餘額只剩下8000塊,才驚覺被騙。
萬幸的是,小馬報警及時,謝某被捕判刑,被騙的錢也都追回來了。
原來對方是個初中都沒有畢業的無業游民,租了假的賭博軟體,專門在婚戀網蹲守渴望被愛的女性進行詐騙
有些身陷殺豬盤的受害者,卻沒有小馬這麼幸運。往往是犧牲了情感,還賠了個傾家蕩產。
今年9月底,小琳在某交友軟體上結識了劉磊,後來發展成網戀關係。等小琳上鉤,劉磊開始給她「科普」自己常用盈利的貨幣交易軟體。
前期賺得不少且也是能正常提現,讓小琳嘗到了甜頭,同時對劉磊越來越信任。
11月16日小琳發現提現失敗,她按客服要求,給一個私人帳戶繳納提現所需的「個稅」。直到被騙近千萬之後,才報了警。
「殺豬盤」不是什麼新興的網絡詐騙,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深受其害的當事人跳出來,後知後覺說「我是一隻剛剛被殺的豬」。
儘管有人在被騙過程中起過疑心,也收到過警察叔叔提醒,卻還沉迷於虛構的完美感情或是賺錢捷徑中。
被「殺」的不局限於單身女性,還包括不少男性以及中老年群體。
記得前段時間刷屏的,被假靳東騙倒的蘇阿姨嗎?她連靳東工作室的闢謠都不信,還在痴痴等待假靳東的出現。
針對各種不同「後花園小姐」的殺豬盤騙局,早已悄悄在我們生活中肆意掠奪開來。
真靳東在劇裡用心解讀情感騙局,假靳東在劇外操著殺豬盤招搖過市
殺豬盤套路大起底
殺豬盤頻頻出現,這幾天很多公安大V都推出了反詐小視頻,警察小哥哥小姐姐們又唱又跳又rap,為大家的感情和積蓄操碎了心。
為了摸清屠夫套路,美少女們大概一個多月前就開始通過社交軟體接觸「屠夫」,結合警察和被騙網友們的現身說法,我們也搞清楚了殺豬盤的基本套路。
網上流傳的殺豬盤流程圖
不要以為「屠夫」離你很遠,任意打開一個交友軟體,過來搭訕的十有八九都是帶著殺心的「屠夫」,簡直比騙炮的還多。
首先,沒有他們打不開的話題!有人開門見山要交朋友,有人一開始會發一些不知所云的話,引起你的好奇;也有人從你的相冊裡找切入點……
由於經常會因舉報被平臺封號,他們通常很快就會要求加微信深聊,然後開始經營自己的人設。
他們相貌堂堂,背景優越,要麼是富二代創一代,要麼從事讓人有崇拜感、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職業,比如特警、工程師、金融行業,同時熱衷於副業投資,而通過這些投資,他們總能輕鬆賺錢。
一言不合曬錢
他們有車有房,無不良嗜好,熱愛健身,其他興趣愛好也和你高度一致。他們工作很忙,但你發來的信息,他們總是能秒回。
這個深入聊天的過程,他們稱為「養豬」,也是屠夫最有耐心的時候。
來源:平安重慶
你愛動漫,他就跟你聊宮崎駿;你愛文學,他就跟你聊莎士比亞。早安午安晚安,只要醒著都是甜言蜜語,甚至還會打語音給你唱情歌,或者動情地聊到對婚姻愛情的看法。
我方美少女的人設是已婚怨婦
如此全方位的、精準的人物包裝,就算開啟上帝視角的美少女,依然有一丟丟被打動的感覺,更別提那些心思單純的人了。
聊天過程中,他們不時會發一些小視頻過來,和某老總在豪華酒店裡吃飯的,開著馬薩拉蒂出門的,穿著西服自拍的……
這個時候其實是甄別騙子的好時機,只要把對方發過來的照片用百度識圖搜索一下,往往能找到本尊……抖音上有一位小哥哥的照片就長期被騙子盜用,現在已經把打假提醒置頂了。
為了增加可信度,騙子可能會讓你加他們的企業微信聊。理由是工作很忙,看企業微信的時間比較多,其實就是故意想讓人知道,他有一家公司。
這些公司都是真實存在的,但註冊時間一般都很新,且資料不齊全。
養豬時間短則一個月,長則四五個月,當對方覺得你開始投入這段感情了,就會開啟殺豬模式。讓你和他一起投資,一般是某個博彩網站、投資理財平臺,其實這些平臺都是屠夫自己搭建的。
視頻來源:大同公安
開始幾百一千的小投入,往往能有甜頭返還,等你一次過投多,就會有「無法提現」的問題,需要再充錢作為保證金才能解凍帳戶,很多人甚至為此到處借錢,債臺高築。
視頻來源:大同公安
這個時候,其實屠夫殺豬的任務已經完成,他們要麼拉黑跑路此生不再相見,要麼還有一定的售後,撫慰幾句——指望你還能繼續往裡投。
來源:大同公安
騰訊新聞曾曝光,有些殺豬盤騙局後面,還有更可怕的產業黑幕存在。
一位前「屠夫」爆料,他曾經被騙到東南亞的殺豬盤公司打工,同事們身份魚龍混雜,有吸毒的、有案底的,甚至有輟學的未成年人。
來源:騰訊新聞
每個月他們都背負幾萬甚至十幾萬的KPI,公司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教他們聊天和操作。哪怕他們動了惻隱之心,想暗示對方逃離也不可能,因為公司會仔細檢查聊天記錄,看看有沒有「出賣公司」,而完不成KPI就可能要賠錢或者被毒打。
為了存活,他們只能摒棄良心,花光心思去殺豬。
當你驚覺中招,想要追討維權的時候,往往非常困難。
一來,這些公司都在境外註冊,二來,你們的金錢關係夾雜著感情因素,就像真靳東說的,你怎麼證明一段感情算詐騙?
所以,請各位記住,如果一個條件不錯的異性,一上來就對你大獻殷勤,卻總在花式拒絕奔現,對和你發生肉體關係毫無興趣,卻總想和你發展金錢關係,那一定是騙子啊!
被當豬宰,只是因為不長腦子?
對著「假靳東」、「假董卿」、「警察苦勸但執意匯款」這樣令人哭笑不得的新聞,許多人會自然發問:「這些人都沒腦子嗎?」
其實仔細想想……有一千萬能被騙的人真的沒腦子嗎?
「殺豬盤」選擇對象,其實和智力、學歷、社會地位這些因素關係都不大,包括性別。針對男性,屠夫們還會開發一套專門的話術和套路撩撥,包括主動和他們聊性。
在我看來,這裡的關鍵要素是壓力。殺豬盤通過「大數據」篩出來的,是想要「逃離」生活的人。大齡青年、性格孤僻者、獨居老人等群體也是高危人群。
所有渴望親密關係或卻求之不得人,都可以是殺豬盤的對象。
有些受害者家境優越,本身是名校博士、企業高管,不折不扣的社會精英。但在他們面對婚戀等普遍性社會壓力的時候,精英身份和所掌握的知識技能作用很有限,甚至還有反作用。
一些殺豬盤和PUA團夥甚至專門瞄準「三高」群體下手,因為生活順遂的「白富美」對世界想像往往更趨近「守序善良」,而事發之後即便發現被騙,知識分子和體制內工作者的家庭也不鬧事。
之所以用「白富美」舉例,是因為男性的心理雖然也大抵相同,但女性在情感、婚戀這些領域受社會思潮的影響顯然更深一些。
也許女博士們平日裡談起「大齡」雲淡風輕,但真正毫不焦慮的,依然還是少數。內心強大是可以對抗社會偏見,但不代表她們不累啊。
人在難以破局的時候身心俱疲,就會期待一個「機械降神」的劇本,一個與現實色調迥異的、織夢的避難所。
流水線上的女工和高校的女教師,在想要逃離生活的時候沒什麼不同,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覺得「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
許鞍華的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說的就是一個高知女性遭遇「殺豬盤」的故事。
電影中,葉如棠(斯琴高娃飾)是個出生在上海、讀過大學、能講一口流利英式英語的精緻女人。
在特殊年代下鄉東北鄉村,那裡的生活讓她感覺窒息。好不容易找到個機會逃離回到上海,可上海的生活也和她想像相差甚遠。
正在人生不如意,情感又缺失的時候,帥氣、溫柔、懂情趣的潘志成(周潤髮飾)出現了。
對葉如棠來說,潘志成就是從天而降的英雄,她期待他能帶自己逃離凡塵俗世,現實困境。
儘管第一次「約會」,老葉就被他騙走了300塊錢,但她還是相信,潘志成就是自己後半生的依託。
第二次現身的時候還特意還給老葉300塊錢
事實上葉如棠已經被當成待宰的豬,潘志成帶她走進了殺豬盤,以「找到了不錯的投資方式」為由,一次性地讓她損失了一輩子的積蓄。
但,她至少跟發哥奔現過啊……
當一個腳踏七色彩雲的至尊寶包郵到家,告訴你通過共同投資就能夠實現財務自由,所有問題就地解決,豈不是太好了嘛?這顯然是原地建起了烏託邦。
我相信他們內心深處都覺得忐忑,就是不願意思考,因為一思考就又回到現實裡。
所以,大可不必提起殺豬盤就嗤之以鼻,產生智商上的優越感。
如果不是真實的天空陰鬱,長雲鋪滿天際,誰會無緣無故充滿逃離的欲望呢?
誠然,這種不敢思考的狀態不值得提倡,但一個文明友好的社會,應該看到其中的不得已,而不是以嘲笑和調侃作為輿論的收束。
E姐結語:
如果說對「殺豬盤」該有什麼進一步的思考,那我認為從根本上說,應該推動對婚戀、成功、自我價值等觀念的「撥亂反正」,容忍多元化的小眾選擇、允許個體的自我定義。
我們是否一定要在「對的年紀做對的事」,是否必須按社會主流的觀念去定義成功?當不「不那麼主流」成為一種罪過的時候,哪怕微小的偏航都會有刺耳剎車和碰撞聲。
另一方面,既然已經有團夥通過數據篩選為特定人群「量身定製」殺豬盤,也該考慮如何制止數字時代的「圈地運動」了。
在數字資本的眼中,沒有人格的位置,這是個可怕的傾向。我們更熟悉的例子當然就是貴圈的粉絲化,數據女工的打投、控評和資本的增值之間形成某種默契的閉環,當這個圈子不斷擴大的時候,網際網路的溫度是在不斷下降的。
數據的估值上升,本質是在貶損「人」的價值。當人性中可以被利用的那一部分被數據時代放大的時候,剩餘的部分會被視為無用。
這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去思考,去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