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期,一代才女,蔡文姬在生活在年代久遠的漢靈帝六年(公元177年),蔡文姬在我國歷史上有著非比尋常的地位,父親是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因此她的童年生活幸福快樂,卻因生於亂世,後來的命運悽慘,較為坎坷。她生活在文學世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她的文學造詣也很高,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是建安詩歌的重要代表人物。
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蔡文姬生活在父親的言行下,從小就受到文化與音樂的薰陶,有志與父親續修漢書。童年衣食無憂、幸福無比,受父親的影響也十分精通音律,在父親彈琴時,能區分出每一根琴弦聲。早在十二歲就已然掌握了父親的書法精髓,既飄逸頓挫,又端莊穩重。十四歲時,才華與風光就已傳遍了洛陽城,詩書禮樂無不通曉,名聲榮譽一度超了父親蔡邕。
一生三嫁
第一段婚姻生活:河東世族衛家的衛仲道,兩人婚後十分恩愛,可惜天妒英才,不到一年時間衛仲道就因病去世,蔡文姬當時並沒有為衛家生下孩子,衛家就認為是她克夫,對她冷言冷語,蔡文姬毅然回娘家。
後來:漢靈帝死去,時局動蕩,董卓率領軍兵進京,廢除少帝劉辯,又立劉協為漢獻帝。董卓為鞏固自己的統治,籠絡當時聲譽、地位都很高的蔡邕,將他連升三級,然而董卓又被呂布殺掉,蔡邕也受到牽連,最後死在了獄中。
第二段婚姻生活:關中大亂,羌胡乘進入關中,蔡文姬就在這種情景下被擄掠到了南匈奴,又被左賢王看中封為王妃。又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
後來:曹操基本掃平北方,又對曹文姬愛慕有加,得知蔡文姬流落至南匈奴,便派人花重金將其贖回。
第三段婚姻生活:曹操看她孤身一人,將其許配給屯田校尉董祀,起初兩人並不和睦,蔡文姬從南匈奴歸來已三十餘歲,歷經戰亂又思子心切,董祀則正值壯年,精通書史與音律,有點看不起蔡文姬,又因曹操定的婚,不敢違抗。不久,董祀犯了法被判死罪,蔡文姬不顧嫌隙到曹府求情,曹操才饒恕了董祀,後來兩人恩愛有加,定居於山麓並生下一兒一女。
絕代佳人,名留青史
俗話說,紅顏多薄命,蔡文姬為一代才女也不能逃脫命運的捉弄,一生三次出嫁,命運坎坷,仿於亂世中的一朵繁花,經風雨洗禮才更加可貴,催生了一代才女蔡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