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夜空,銀河璀璨。天漢大地,漢江奔流。
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給漢中取了個吉祥美好的稱謂「天漢」。公元前206年,劉邦在此封王,奠定漢室基業,後平定三秦,統一天下,建立大漢王朝。從此,儒家文化思想便逐步走上中國歷史舞臺的中央。而「仁、義、禮、智、信,勤、孝、善、誠、儉」等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也從此融入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
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中更是勤於修德、處心養性,對高尚道德的強烈呼喚和不懈追求,始終伴隨著社會前進的腳步。
黨的十九大以來,漢中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廣泛開展道德模範評選表彰、大力弘揚模範精神,持續深化道德實踐,湧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開創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生動局面。
選樹身邊典型 發揮榜樣引領
道德之光輝映天漢,凡人善舉溫暖人心。在廣泛開展的「德耀秦巴·厚道漢中」漢中市第六屆道德模範表彰活動中,20人(組)當選道德模範,30人(組)獲提名獎。至此,漢中已湧現出各級各類道德模範和中省市好人929名,其中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5名,中國好人28人(組);省級道德模範及提名37名,陝西好人84名;市級道德模範及提名200人(組),漢中市最美系列人物575名。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為天漢兒女樹立了道德標杆,成為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旗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寧強縣也是災區之一。在震波襲來的那一刻,黃壩驛鄉中心學校的一位年輕女教師,兩次不顧個人安危衝進教學樓,救出20多位小學生,自己卻被掉落的磚瓦擊中頭部,姣好的臉龐永遠留下3處疤痕。她就是「全國第二屆見義勇為道德模範」王敏,人們稱她是「大巴山深處最美麗的女教師」。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大敵當前,全國人民攜起手來,共同戰「疫」。時任留壩縣玉皇廟鎮中心衛生院醫務科主任的90後青年醫生郭發剛,主動放棄了春節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在鍾南山院士的帶領下,郭發剛作為全國唯一一個鄉鎮醫生,參與編寫《農村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一版)》,並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配合院領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展現了新時代有為青年的社會擔當。
在西鄉縣柳樹鎮,有一位老人:2009年,他為修建柳樹民族中學出資1萬元;2010年,他先後資助3名貧困學生;2012年,他出資維修柳樹集鎮老街橋,加裝護欄;今年疫情期間,他將省吃儉用攢下的4000元錢,捐贈到社區,慰問一線人員,為家鄉抗疫助力……他就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已經93歲高齡的「漢中市第六屆道德模範」趙成福。就是這樣一位耄耋老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堅持做好事,他的精神感染和帶動了一大批當地群眾。
一個模範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好人就是一座燈塔。如今在漢中的街頭巷尾,向模範學習、向好人致敬逐漸成為共識,學習好人、致敬好人、爭當好人蔚然成風,激濁揚清的正能量正在匯聚成推動漢中「三市」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
堅持立德樹人 培育好人沃土
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直接影響著一個城市文明的後備力量,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就是在培育漢中好人層出的沃土。
在陝西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一幅以羌服紋樣為素材的木刻版畫作品《雲出岫》斬獲一等獎。這幅畫的作者,便是2019年「陝西省美德少年」寧強縣北關小學的張志豪。展演的那天,畫板前擠滿了人,都在讚嘆志豪的心靈手巧和別致用心。幾個羌族小夥伴還對志豪豎起了大拇指點讚,並用羌語對他說:「那咕勒衣(好得很)!那咕勒衣(好得很)」!捧著獎盃,面對大傢伙的讚賞和肯定,張志豪動情地談起了自己心中的夢想:「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畫家,畫出家鄉的美景,畫出祖國的山河,我要像徐悲鴻那樣為國增光,還要像常書鴻那樣保護和傳承祖國的文化。」
花開時雖然沒有聲音,卻無法遮擋她的美麗!在漢中市特殊教育學校,有一個雖有聽力語言障礙,但卻自強樂觀的女孩。她就是陝西省2020年「新時代好少年」楊靜茹,生活上她體恤父母,是自立自強的好女兒;學習上她刻苦勤奮,是積極上進的好學生;校園裡她團結友愛,是樂於助人的好同學。楊靜茹同學用自己的成長詮釋了這樣無聲而努力綻放的美。
近年來,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要求,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實踐活動,不斷探索思路、打造品牌、創新載體,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形成了黨委政府重視、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體系,為新時代全面建設「三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撐和思想保障。
同時,堅持榜樣引領,在全市開展「美德少年」「新時代好少年」推選活動。截至目前,推選出各級好少年800餘名。其中,獲得中省表彰15人,市級表彰99人。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了「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當新時代好少年」的生動局面。
落實德者有得 崇尚好人好報
「以前是租的房,現在終於有了自己的新房子,我只是做了些很平凡的事,但黨和政府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榮譽和關懷,真是讓我非常感動!」漢中市監理公司職工唐勇感慨地說。
這是2020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王春麗走訪慰問「漢中市第五屆道德模範」唐勇並送上春聯和慰問金時發生的感人一幕。
2019年9月6日,漢中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道德模範座談會舉行。王春麗代表市委、市政府親切慰問了各位模範,並送上慰問金。剛剛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的國網漢中供電公司職工劉波激動地說:「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對我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這份榮譽既是鼓勵也是鞭策,我會繼續發揮榜樣示範作用,弘揚社會正能量,引導身邊更多的人爭做崇高道德的踐行者。」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道德模範禮遇幫扶工作,高規格舉辦道德領域頒獎典禮,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切會見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並向先進模範授獎,組織先進模範參加重大慶典、重要文化活動,讓有德的人得榮譽、享尊重、受關愛、有回報。逐步完善各級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幫扶禮遇機制,傳統節日期間組織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健全精準幫扶檔案,對生活困難的,在就業、醫療、生活等方面給予特殊照顧,形成了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鮮明價值導向。
凝聚向善力量 塑造城市之魂
漢中文化底蘊豐厚,有「漢家發祥地」「漢人老家」之美稱。自古以來,仁人君子、好人英雄輩出。如今的漢中,模範典型更是燦若群星。
2020年1月29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漢中高速交警大隊漢臺中隊輔警梁亮、袁明星在轄區十天高速上巡邏時,發現了在應急車道停車睡覺的湖北貨車司機肖師傅,他們問明情況後並未處罰肖師傅,而是將已被困高速多日的肖師傅帶領到漢中北服務區駐停休息,一住就是40多天,期間他們經常去看望肖師傅,給他送去泡麵、麵包、水等生活用品。漢中高速交警的溫情善舉經中省媒體廣為傳播後,被譽為「教科書式做法」、疫情防控中彌足珍貴的「漢中式厚道」。梁亮、袁明星分別被評為「中國好人」「陝西好人」和「漢中市最美系列人物」。如今,「厚道漢中」已然成為漢中城市的新標籤!
身懷家國,何畏生死。在城固縣博望街道辦杜家營村,有一位94歲的離休老人。70多年來,他對自己曾經的功勳和榮譽沉默不語。戰爭年代,他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和平年代,他紮根邊疆,為軍隊和地方經濟建設忘我奉獻。9次立功受獎,證書和獎章塵封箱底從不示人……深藏功名70載,忠貞不渝家國情。直至全國掀起向漢中洋縣籍老英雄張富清學習熱潮之際,這些封存已久的「秘密」才被慢慢發掘並公開。他,就是「中國好人」「陝西省第六屆道德模範」杜發榮老英雄。身懷家國,鐵骨錚錚。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老英雄這樣的人,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挺起了共和國的脊梁。
道德楷模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閃爍在秦巴山水間,厚德厚道聞鄉裡。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從黨員幹部到平凡崗位的工作者,從耄耋老人到莘莘學子……德不孤,必有鄰。在先進典型的感召下,在凡人善舉的引領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天漢大地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全社會追求美、創造美、踐行美已經成為一種風尚和生活態度,正一步步構築建起「道德高地」品牌。
漢水湯湯秦嶺雄,青史漫漫大旗紅。德耀秦巴英雄地,厚道善舉滿漢中。380萬天漢兒女將繼續高擎道德的旗幟、汲取道德的力量,賡續愛的傳奇、播撒愛的光輝!(漢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