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間的璀璨明珠漢中市,正在青山綠水之中繪就高質量發展的美麗藍圖,高鐵時代的漢中,正在新的坐標中找準新的歷史定位。漢江兩岸核心區,網紅溼地公園與現代城市發展相得益彰,是「三生」融合的生動實踐;棧道褒河之畔,褒國古鎮流水花街與現代溫馨的康樂園完美結合,是頤養天年的康養福地;城固柳林熱土上,航空智慧新城與直插雲霄的飛機編織的共和國特種飛機搖籃,是漢中航空產業發展的軸心;南鄭詩畫山水中,夢幻仙境龍頭山與漢山田園綜合體鼎足而立,是漢中全域旅遊實踐的樣板標杆……
學研在漢中、醫養在漢中、旅居在漢中、興業在漢中,「四個在漢中」展望了漢中的美好未來。回望「十三五」,漢中市集中力量抓投資、抓項目、抓服務,累計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368個,完成投資3865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生產總值年均分別增長10.7%、8.5%,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更加充實。
科教高原 學研在漢中
2019年度「漢中市十大最具影響力改革」之一便是「學研在漢中」。「學研在漢中」,就是圍繞建設全國知名的領軍人才匯聚地、產教城人融合示範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公辦教育水平;積極引入優質社會資源,加快建設北師大漢中學校、濱江學校等品牌教育,推動公辦民辦協同發展,在漢中教育的「高原」築起更多「高峰」;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大力培育引進科技創新團隊、行業領軍人才和科技型企業,創建一批應用型研發機構,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推動科創研發、資源匯聚;深入推進產學研融合,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構建科技創新生態鏈,著力打造創新策源地和高端產業聚集區。
「作為基層工作者,我發現不光在寧強,我市多地農村教育出現了兩極化狀況——鄉村生源逐漸減少,城鎮生源急劇增加。統籌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急需解決『城裡擠,鄉裡弱,村裡空』問題。」漢中市人大代表劉金平是寧強縣天津高級中學校長,在今年漢中市兩會上,他提出了採取「1+N」組建方式以強校帶弱校,實行聯盟辦學共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建議。
基礎教育的民生福祉持續推進,漢中的人才引進也在不斷加強。截至目前,漢中建立涉及農業技術、工業製造、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加工、生物研究、文創產業等多個領域的院士專家工作站45個,其中省級院士工作站1個,市級院士工作站4個,專家工作站41個,各院士專家工作站已成為漢中企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進培育高端創新人才的「智囊團」「發動機」「助推器」和「播種機」,為增強漢中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撐和科技創新平臺。
今年11月19日,漢中市出臺15條「新政」鼓勵和吸收高校畢業生來漢中就業創業。首次提出對到企業就業的全日制高校畢業生,給予博士最高15萬元,碩士或「雙一流」高校本科生每月1000元(期限3年)的生活補助,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在漢中發展。而9月19日開幕的「學研在漢中」推介合作周活動中,漢中市積極向外推介「學研小鎮」項目,落實學研在漢中的決策部署。位於南鄭區大河坎鎮「學研小鎮」規劃面積5000畝,概算總投資200億元。
「通過產、教、城融合發展,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室,打造一批高新技術園區和孵化園區。通過這些園區的輻射和帶動,把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發揮其在招商引資中的『窪地效應』。」漢中市教育局局長楊守奎說,通過「學研在漢中」的發力推進,漢中將變得更富裕,最終要成為學習的首選地、人才的聚集地、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地、科技創新的新高地。
康養福地 醫養在漢中
「醫養在漢中」是「四個在漢中」的優勢支撐。「醫養」的發展,為「學研」「旅居」「興業」融入了更多的健康元素,必將加快醫養融合、健康旅遊、健康運動、中醫中藥、健康食品等產業的發展步伐,打造高能級醫養新城。今年6月21日,「醫養在漢中」主題招商周活動在西安開幕,此次招商活動籤約項目19個,總投資94.48億元;其中合同項目11個,總投資12.55億元;協議項目8個,總投資81.93億元。
漢王藥業現代中藥生產基地遷建項目現場,一棟3層、15米高的「提取車間」大樓佔據「C位」。大樓內部「包裹」的是一整套連體式現代化中藥提取設備。企業員工範強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2層中控室裡,控制著這座15米高的「龐然大物」。
範強從小生活在略陽縣農村,那裡生態優良,盛產天麻、杜仲等地道中藥材,在他的印象中,以前1斤中藥材能賣到三五元就不錯了。但在漢王藥業,他再熟悉不過的中藥材經配比、清洗、炮製、提取、濃縮、滲濾、乾燥等處理後製成片劑。這每片僅有0.35克重的「強力定眩片」,正是企業的主打單品,年銷售額能超過5億元。
秦巴無閒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為漢中康養提供了醫藥方面的支撐。截至目前,漢中已建成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15個、規範化種植面積20萬畝,建成中藥材集散地8個、中藥加工企業34個,中藥材產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身處秦巴腹地的漢中,近年來持續擦亮「生物基因庫」「天然藥庫」的名片,積極構建以綠色食藥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
好藥材,好山水,好康養。「隨著社會整體健康理念的普及與深化,以及人口結構的老齡化與亞健康現象的日益增多,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需求不斷提高。因此,健康養生與旅遊交叉滲透的康養旅遊成為旅遊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領域。」陝西理工大學教授王忠鋒介紹,「漢中的旅遊資源大多數都有健康養生的功能,如溫泉、高濃度負氧離子的空氣、宜人的氣候等;同時漢中有著濃鬱的中醫藥氛圍,有著自古以來的養生文化,而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了漢中中心醫院、3201醫院、市人民醫院等骨幹醫療單位,整體醫療事業基礎較好、水平較高。所以漢中具有發展康養旅遊的優勢條件,應當把康養旅遊作為漢中旅遊業內涵發展的又一支柱模式。」
「醫養在漢中」,就是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提升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積極引進外埠資源和社會資本,創新醫養結合模式,加快建設一批高端示範性醫養機構,吸引康養人群進入漢中;大力發展醫養融合、中醫藥、健康旅遊、健康運動、健康食品等康養產業,把漢中建成國家級中醫藥生產研發基地、國內外知名的綠色康養之都和人民群眾嚮往的生活福地。
「三生」融合 旅居在漢中
「當下,旅行的短途化、短時化,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就要求景點要相對集中,不能太過分散。」天漢長街運營公司工作人員趙玉芳說,「現在天漢長街的高人氣正是如此,來這個地方,遊客可以體驗到天漢文化公園和漢中溼地公園內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這些景點都在漢中市區範圍內,對於西安等周邊地區的遊客而言,乘坐高鐵即可到達旅遊目的地,不用多跑,十分方便。」
「旅居在漢中」,就是堅持以遊客為中心,打造高效化、便捷化、人性化的城鄉生活服務圈,實現生活服務與異地對接,讓遊客隨處感受到靈動的人文氣韻和濃厚的生活氣息,願意走進漢中;積極發展「酒店式公寓」「產權式酒店」,打造山地度假、養老養生、文化體驗、田園休閒、就業創業等旅居模式,形成「生態資源+人文景觀+生活居住+核心配套+目的地體驗」的旅居產業鏈,建立健全旅居服務標準體系,讓「秦巴天漢、旅居天堂」名牌享譽全國。
今年8月2日晚,「旅居在漢中」主題活動周啟動儀式在西安舉行。活動介紹,漢中把全市2.7萬平方公裡作為最大的景區、最美的旅遊目的地來規劃建設,全力打造山地度假、養老養生、文化體驗、田園休閒、就業創業等旅居模式。活動對外推介古褒國文化旅遊度假區、秦嶺四寶旅遊區、龍崗田園綜合體等旅居重點項目75個,總投資1100億元,吸引客商來漢旅居興業。
「東方紅寶石」朱䴉在漢中仙毫的茶香裡低飛盤旋;萌動的「國寶」大熊貓在竹林山野間嬉戲休憩;遊武侯祠、登拜將壇、謁張良廟,拾起一段滄桑,聽兩漢三國的不朽傳奇……綠水青山永駐,人文資源富集,承載「旅居在漢中」的美麗願景。
依託興漢新區和濱江新區兩大核心板塊,漢中推動生態優勢與產業發展互融互促。「十三五」期間,興漢新區以生態水系重構城市生態基底,實施了漢文化博覽園等40個項目,完成投資750億元,探索出了「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城鄉、社會」六位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新模式。濱江新區突出人城景業融合共生理念,實施天漢文化公園、企業家公園等44個項目,完成投資185億元,基本形成了商業圈、生活圈、生態圈、休閒圈「多圈合一」的生態城市功能區。
「旅居」為「興業」提供了新優勢,通過做大旅遊流量,做優旅居品質,滿足了來漢就業創業人員居家生活需求,吸引更多人員來漢就業創業,真正使過客變居客、路人變主人。今天的天漢大地,生產、生活、生態正在逐步走向「三生」融合,處處彰顯著「旅居在漢中」這張幸福城市名片。
創業熱土 興業在漢中
在勉縣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內的陝西元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廠房裡,一箱箱椰子殼經過粉碎、酸鹼處理、風乾等工序,被製作成生產超級電容器所需的材料——高吸附性活性炭。從垃圾箱裡的果皮到高端製造原材料,椰子殼經歷了華麗的蝶變。
綠色循環,是綠水青山與科技創新的雙贏。綠色循環,是漢中產業發展的本色。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漢中在全省率先出臺《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提出構建「一核一軸五極六個漢江」的「1156」發展布局,謀劃343個項目、總投資6928億元。
按照「企業微循環、園區中循環、區域大循環」的發展思路,漢中聚焦裝備製造、現代材料、綠色食藥三大傳統產業,著力強龍頭、補鏈條、建集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累計實施項目311個,完成投資439億元,建成了飛機總裝、航空零組件加工、10萬臺汽車電控節能變速箱、陝鋼漢中公司餘熱餘壓利用、漢鋼公司短流程煉鋼、漢王藥業遷建、天谷公司中藥材加工及物流體系等一批項目,產業集群配套能力和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目前,漢中航空裝備製造本地配套率提升至58%,漢江工具系列刀具等5項新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初步形成完整的鋼鐵產業鏈及3D列印金屬粉、裝配式建築等一系列下遊產品。2019年實現產值1368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6.4%。
「興業在漢中」,就是拿出最優質的資源、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越的服務,吸納高端人才和各方客商匯聚漢中創業發展;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多點打造眾創空間、創業苗圃、企業孵化器等平臺,推行「孵化+創投」等模式,扶持各類人才創新創業;優化創業就業環境,完善社會公共服務,提升城市能級,讓漢中成為人文薈萃之地和創新創業就業熱土。
做優做強「四個在漢中」區域特色品牌,有利於更好彰顯漢中生態美、人文特、產業優、交通暢、人氣旺優勢,加快補齊短板、擦亮城市名片、提升城市能級,形成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六個中心」的活力引領。
今年以來,漢中深入落實省委賦予漢中的「5+1」戰略任務,分別編制了區域中心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市、全國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漢江生態經濟帶、漢中航空智慧新城和融入大西安等6個實施方案。
全力打造學研、醫養、旅居、興業「四個在漢中」城市品牌並分別出臺4個中長期規劃,共謀劃項目230個、總投資2260億元,聚焦服務對接大西安,創新開展百城推介、百會交流、百圈共享活動,深入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開展招商推介活動,1-10月,全市新籤項目365個,招商到位資金932億元,同比增長16%。
12月21日,漢中發展大會暨「興業在漢中」主題招商周活動將在漢中啟幕,回眸「醫養在漢中」「研學在漢中」「旅居在漢中」三場主題招商活動取得的成果,一個個項目正在天漢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期盼漢中發展大會開幕之際,漢中未來更可期。 賈令偉 張映偉/文
編輯: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