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智取漢中」,有四點與史實不符

2020-12-22 太梅烘焙屋

《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和七十二回敘述了曹操放棄漢中,為劉備所據有的經過。大意是;

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以後,曹操引兵前來,在漢水北山腳下紮營,被趙雲、黃忠等打敗,退回南鄭。又遣大軍從斜谷小路而進,來取漢水,劉備率兵於漢水之西以迎之。曹操命徐晃、王平引軍至漢水決戰,又被趙雲、黃忠擊敗,王平投降了劉備。

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水營,諸葛亮利用曹操為人多疑的特點,以疑兵勝之。曹操回軍南鄭,諸葛亮早派魏延、張飛先得了南鄭,曹操只好退守陽平關。

曹操劇照

諸葛亮差張飛、魏延分兵兩路去截曹操糧道,命黃忠、趙雲放火燒山。曹操親自提兵來與蜀兵決戰,作戰不利,奔回陽平關。蜀兵趕到城下,曹操棄關而走,路遇次子曹彰前來相助,共到斜谷界口紮營。

劉備命劉封、孟達去戰曹彰,劉封大敗而歸。適有馬超、吳蘭兩軍殺來,曹兵敗走。曹彰遇到吳蘭,一戟刺死吳蘭於馬下。曹操收兵回寨,擇日進兵,又被魏延、馬超打得大敗,曹操中了魏延一箭,被龐德救回營中。由於連打敗仗,曹操只好下令班師,放棄了漢中,漢中遂被劉備佔領。

劉備劇照

《三國演義》情節多與史實不符

這次戰爭的主要情況,《三國志》的各紀傳中有簡略的記載,綜合起來,基本情況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三月,曹操從長安出兵南徵,出斜谷,派出軍隊遮守險要之處,一直到了陽平關。

劉備在山勢險要之處紮營,拒險固守,採取了以逸待勞,拖垮敵人的戰術,不下來交鋒。曹操進攻了一個月,難以攻破,士兵死亡甚多,使他無可奈何。因為消耗嚴重,曹操拖不起了,只好退兵回去,不得不把漢中讓給了劉備。這次漢中戰爭,時間共有兩個月,過程也比較簡單,《三國演義》上所渲染的那些複雜的戰爭過程,很多是沒有根據的,其具體情節多與史實不符。特別是許多人物的活動,更與史實抵悟。

劉備劇照

一曰:沒來的卻來了。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此次劉備徵漢中,帶法正隨行,諸葛亮留在成都,並沒有直接參加此役,哪裡會有所謂「諸葛亮智取漢中」之事?

二日:沒到的卻到了。曹彰在上一年領兵北伐代郡烏桓,到這年烏桓已平,曹操召他到漢中助戰。而當他趕到長安時,漢中的戰事已經結束,曹操也從漢中撤回了長安。曹彰既沒有趕到漢中前線,怎能在那裡斬了吳蘭?

諸葛亮劇照

三日:死去的卻活了。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即漢中戰爭的前一年的正月,吳蘭在下辨一帶被曹洪擊敗,3月被陰平四氏人強端斬首。屍骨已寒的吳蘭,怎能再喋血於漢中?

四日:不在場的卻立功了。龐德這時正南屯樊城,與曹仁共拒關羽,怎麼能在漢中救曹操,立了大功?

龐德劇照

曹搡老了

綜觀這次漢中之戰,從劉備方面來說:採取了拒險固守,以逸待勞,拖垮敵人的戰術是正確的,無疑是他取得漢中的重要原因;而從曹操方面來說:除了戰術上的被動,荊州的形勢比較緊張、關羽有進攻襄樊之勢,使他有後顧之憂以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曹操老了(時年65歲),不那麼有鬥志、有氣魄了。

當初來取漢中時,見到漢中地勢險惡,就有畏難情緒,想要退兵回去;因為誤入敵營、歪打正著,才僥倖地取得了漢中;如今又在漢中碰了個不軟不硬的釘子,他又是見硬便回了。總之,他老了,意志消沉了,不是當年那個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曹孟德了。

曹操劇照

據《九州春秋》說:曹操想要退兵時,出口令日「雞肋」,被主簿楊修識破。有人問楊修,他解釋說:「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知王(魏王)欲還也。」其實,漢中本身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並不是「食之無所得,」曹操也不是不想吃下去,退兵是無可奈何而已。「雞肋」之說,不過是曹操的自我解嘲罷了。

相關焦點

  •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製造了三個未解之謎,其答案就藏在正史之中
    《三國演義》十分精彩,《三國志》比較枯燥,但是只看小說不看正史還真不行。如果我們只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有些問題根本無法解釋,但是對照一下《三國志》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演義小說中這些個謎題,在正史裡都有答案,至於這答案是否準確可信,那就有勞讀者諸君用心品鑑了。
  • 《三國演義》是否誇大了諸葛亮的實力?真實諸葛亮更強悍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一個神通廣大的人物,魯迅都說羅貫中「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這是說在作者羅貫中的生花妙筆下,諸葛亮快要變成一個妖道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演藝小說,所面對的讀者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市井之人、山野村夫。
  • 弱勢的蜀漢,把諸葛亮逼成了神
    此段史實,《三國志·先主傳》: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縱觀赤壁之戰,諸葛亮除了出使東吳促成孫劉聯盟之外,其他實與孔明沒啥關係。07智取漢中在《三國演義》第72回,諸葛亮智取漢中。
  • 三國時期,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
    ——陳壽《三國志》陳壽的意思是諸葛亮具備治理國家的優秀才幹,他的才華可以和管仲、蕭何相匹敵。然而他連年勞師動眾對外徵戰,卻無法取得成功,大概是因為帶兵打仗無法做到隨機應變,軍事才能不是他的長處吧。所以,真實歷史中的諸葛亮雖然沒有小說《三國演義》如此申通廣大,但也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政治家,只是軍事才能相對政治才能稍弱。那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都是虛構的麼?
  • 「神算子」諸葛亮:真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
    提起諸葛亮,大多數人腦海中會閃現的大概是一個搖著羽毛扇、坐著小推車、想出「空城計」、用兵如神、痛罵王朗的「神算子」形象。但其實,這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從「奇謀為短」到用兵如神真實的諸葛亮什麼樣?陳壽在《三國志》中有這樣一句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 《三國演義》裡被黑得最慘的人是曹操嗎?其實我們都錯了
    《三國演義》是以「尊劉貶曹」傾向為基礎寫的小說,所以要說小說裡誰被黑得最慘,看過這部小說的都會異口同聲的說:當然是曹操了,其實都錯了,被黑得最慘的人是劉備。《三國演義》黑曹操,主要是把曹操描寫成一個壞人的形象,比如曹操殺呂伯奢一家,面對陳宮的質問,大言不慚的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為給父親報仇,攻打徐州的時候,一路上對百姓痛下殺手,殺得雞犬不留,這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形象,但看了三國演義,都會覺得曹操雖然人品不好,絕對稱得上是一位有胸才大略的明主。
  • 訪南陽、襄陽、漢中: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三國文化
    去年春天,跟隨二弟自駕遊,去了南陽、襄陽和漢中,一路經過河南、湖北和陝西,觀山賞水、尋古訪賢,是一次很有趣的文化之旅,至今記憶猶新。這次出遊,最初想法是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一下三國文化。先訪南陽,再訪襄陽、漢中,三處都有武侯祠,一處勝似一處,算是一次系列之旅。而漢中,更早還是漢家文化起源地,更值得探訪。
  • 別被《三國演義》騙了,劉備、諸葛亮、關羽都和歷史記載的不一樣
    在羅貫中之前,有成於元朝初年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在羅貫中之後,又有明末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重新增刪修改的《三國演義》,而毛本也是現今市面上最為普及的版本,因此下所提及的《三國演義》,均以毛本為主。無論是何種版本,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以蜀漢政權作為絕對正義的主角方,其餘阻礙劉備一行人的通通視為反派大魔王。
  •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空城計」真的沒有被司馬懿識破嗎?
    話說回來,諸葛亮派出一位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做先鋒守街亭,是不是有些草率了。雖然是馬謖的自薦,但是諸葛亮有決定權,諸葛亮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吧,我們還是回來繼續講一下「空城計」。 「空城計」的具體情況
  • 《三國演義》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北伐會失敗?
    這是杜甫為紀念諸葛亮寫下的一首詩。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足智多謀,是個不可多得的曠世奇才,也因此被稱為「智多星」。劉備為了讓諸葛亮出山幫助自己指點江山,更是不惜親自三顧茅廬,最終把諸葛亮請出山門。諸葛亮也是個懂得感恩的人,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對其盡心輔佐,忠心耿耿。三國時期,天下一分為三。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
  •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否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一樣神乎其神?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明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得神乎其神,不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了。
  • 史實:諸葛亮為何過早去世?實際上諸葛亮做了太多的缺德之事
    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又是典型的法家代表,他統治楚國的一系列行動,在當時得到了不少史學界的認可,儘管有些學者認為他窮困潦倒,但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下,他也確實成為一位神人。因此人們對諸葛亮的失敗和他的去世都感到十分悲痛,甚至有人感嘆為什麼諸葛亮死得這麼早,他還能再活五百年。
  • 諸葛亮有什麼貢獻?撥開《三國演義》虛構的面紗,諸葛亮貢獻不多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而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書法家、作家和發明家。但如今,經歷了《三國演義》的洗禮,歷史上諸葛亮的真實面目變得模糊起來。偉人生來就不平凡,生活很艱辛,經常傷害自己的近親。雖然這是一個不科學的說法,但諸葛亮的生活已經夠艱難的了。
  • 《三國演義》為了神話諸葛亮而刻意對劉禪進行了醜化?
    這句俗語講的是劉禪儘管有諸葛亮、姜維這樣優秀的人忠心耿耿地輔佐,但最後還是把蜀國給弄丟了,意思是他不思進取,昏庸無能,再怎麼扶也扶不起來。 其實,這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廣為流傳後而帶來的民間效果。 在《三國演義》中,劉禪從出場到最後離世,印象都不怎麼好,還造就了一個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
  • 馬謖和魏延的背後:諸葛亮和劉備的識人差距在哪?主公就是不一樣
    即便諸葛亮被後世傳為神一般的人物,但是有一點他卻比不了劉備,就是識人眼光。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諸葛亮和劉備的識人差距,這其實相當於公司的總裁與總經理之間的差距。諸葛亮用馬謖守街亭,摻雜個人情感馬謖是馬良的幼弟,諸葛亮因為和馬良關係交好,在馬良死後,便將馬謖視為自己的兄弟。馬謖為人聰慧,這點毋庸置疑。也因此讓諸葛亮覺得馬謖很有才,經常與馬謖一起談論用兵之道。
  • 三國演義裡面排名前四位的軍師,司馬懿排第二,第一毫無疑問!
    亂世出英雄,相信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裡賣你有非常多的能人義士,但是不得不說這四位在三國裡面起到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下面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四位擁有強大的軍事能力的人。1. 諸葛亮 劉備曾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和魚得到水一樣。
  • 整個《三國演義》,其實核心就在關羽之死
    關羽失荊州不僅僅是孫劉聯盟有始無終的問題,蜀失荊州之事頗為複雜,內中既有關羽本人的問題,又有諸多隱情曲折鮮為人知的史實。從小看三國,看到關羽之死的時候,總是覺得有些蹊蹺。北有曹操,東有孫權,關羽孤軍北上,身後沒有任何支援,不是找死是什麼?
  • 既生瑜何生亮,小說裡氣度狹小的周瑜,史實氣度又如何?
    先說第一氣,諸葛亮和周瑜約定讓周瑜先攻南郡,如果攻不下就讓諸葛亮去攻,誰攻下了南郡就歸誰,結果周瑜費盡心思攻取南郡在與曹軍廝殺的時候,諸葛亮不費力的拿下了荊州,周瑜氣得直跺腳導致舊傷復發,而史實卻是周瑜攻取了南郡,孫權封周瑜為南郡太守,劉備自己沒有根據地求周瑜將荊州暫時讓給他駐軍,周瑜就先暫時將荊州給了劉備,而劉備以左將軍的身份領取了荊州牧,在得到荊州之後繼而攻取了武陵
  •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有哪些不同點或區別?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有哪些不同或區別!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一個是史書,一個是小說,不在一個臺面的文本,怎麼能對比呢!這完全是在擺噱頭,是的。羅貫中主要作品有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等。二、《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三國志》記述魏、蜀、吳三國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晉陳壽撰。內含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共6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