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實:諸葛亮為何過早去世?實際上諸葛亮做了太多的缺德之事

2020-12-15 綠葉子說歷史

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又是典型的法家代表,他統治楚國的一系列行動,在當時得到了不少史學界的認可,儘管有些學者認為他窮困潦倒,但在三國演義的影響下,他也確實成為一位神人。因此人們對諸葛亮的失敗和他的去世都感到十分悲痛,甚至有人感嘆為什麼諸葛亮死得這麼早,他還能再活五百年。這句話雖然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挽留,但在史書上卻曾有過一個流言,說諸葛亮早死實際上是報應。由於諸葛亮做的事太多,有缺陷。

看到這裡,許多人都會感到很驚訝,諸葛亮這樣一個大公無私的人,怎麼可能做出這麼缺德的事來?再加上諸葛亮是個衣冠楚楚的人,我們想像不出唐國強那樣的諸葛亮會有多出彩。事實上,歷史記載中,諸葛亮確實做過許多令人驚嘆的事情,只要對比一下諸葛亮的計策,就會發現問題所在,諸葛亮最擅長用自然之力來對付敵人,一火一水,從來都是毫不客氣的。

比如諸葛亮第一次面對曹操時,他就在徐州放火,燒毀了曹操的軍隊,後來在赤壁之戰中,周瑜和諸葛亮再次合作放火,燒毀了赤壁,曹操的數十萬軍隊又溼透了灰。接著在與藤甲兵的戰鬥中,諸葛亮又一次火燒藤甲兵,不計其數的人被燒傷,過程簡直令人目瞪口呆。因此許多人都感嘆諸葛亮的行徑實在是太可怕了,他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這種行徑難免有損陰德。

這個諸葛亮在燒藤甲兵時,曾直言不諱地表示燒藤甲兵的行為是不得已之舉,但這種做法畢竟是違背天道的,所以後來他就不再真正地用火攻,而是選擇了傳統的作戰方式。於是諸葛亮當年造化弄人,運用了太多的神力,以致最終使自己的命運受到了極大的損害。除此之外,諸葛亮還做了一件更不盡如人意的事,當年借東風,在《三國演義》、《三國志》中都有隱喻,諸葛亮確實是借了風,但借了風之後他一直沒有還,所以上天對他上方谷的一場大火,也來了一場大雨,是對他的懲罰。

因此說這一連串的傳說,有許多與歷史事實不符,但歷史的流言,其實也表達了人們對天命的看法,雖然世上無神無神,但人有三寸不爛之舌,人對未知的敬畏,也約束著人類自身的道德,雖然軍隊在戰鬥的過程中,雖然超越了人類的底線,但我們還有一點良心,水無情,生命也有限,如果只是為了戰爭,為了政治而進行殘酷的操作,其實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危機。而且這也是諸葛亮的悲劇,給大家一個很重要的教訓。

而這一年借東風的世界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這世上永遠是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如果和上天借東西不還,那麼很可能會導致天災。雖然這種說法有玄學之嫌,但我們可以超越玄學去領悟歷史的教訓,對一切事物都保持敬畏之心,如果過度地縱容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英年早逝,也可能是天道制裁。還有許多史家留下的這個流言,也許是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戰爭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我們應該謹慎行事,不要放縱過度,否則即使是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也會受到損失。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去世後,被他廢為平民的李嚴,為何「激憤而死」呢?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雖然在白帝城託孤中,諸葛亮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但是,劉備指定的託孤大臣,實際上是兩位,也即除了諸葛亮,還有李嚴這位大臣。
  • 諸葛亮廢李嚴為庶民,斷其前程,為何李嚴在諸葛亮去世後痛哭而亡
    漢昭烈帝劉備去世時,在文官之中選擇了兩位大臣託孤,一個是創業集團核心之一諸葛亮,另一位則是蜀中舊臣李嚴。這二人在蜀漢政權建立過程之中貢獻卓著,劉備本來期待二人聯手能為蜀漢再造輝煌,但沒想到的是,劉備一死,二人之間屢屢發生矛盾,並公開化且愈演愈烈,這場蜀漢高層的內戰最終以李嚴被諸葛亮廢為庶民而畫上句號。但令人費解的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本該與他有著深仇大恨的李嚴得到此消息,居然大為悲痛,不久也隨諸葛亮而去。
  • 在抵禦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為何前後截然不同?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史書上記載了三次。這三次評價,都發生在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司馬懿在率軍抵禦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時,與諸葛亮做了多次較量。在祁山一帶,雙方採取各種機動,還進行了滷城之戰。在諸葛亮撤軍時,司馬懿派張郃追擊,還折損了這員大將。從各方面來說,雖然司馬懿完成了抵禦諸葛亮的任務,在作戰中還是略顯吃虧。
  • 李嚴被諸葛亮廢黜,可諸葛亮死後,李嚴為何會一病不起,激憤而亡
    無奈之下,李嚴只得向諸葛亮說明情況,請求諸葛亮退兵。但是,在諸葛亮退兵回漢中後,李嚴卻辦了件十分愚蠢的事情。他佯裝自己不知道諸葛亮為何撤軍,說軍糧充足。他一方面想擺脫自己後勤方面的責任,還想向外人表明諸葛亮是因為沒有能力,無法戰勝敵人而撤退的。同時,他向劉禪上表,說諸葛亮是假裝撤退,想要引誘固守的敵人出擊,與敵交戰而做的佯動。
  •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智取漢中」,有四點與史實不符
    又遣大軍從斜谷小路而進,來取漢水,劉備率兵於漢水之西以迎之。曹操命徐晃、王平引軍至漢水決戰,又被趙雲、黃忠擊敗,王平投降了劉備。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水營,諸葛亮利用曹操為人多疑的特點,以疑兵勝之。曹操回軍南鄭,諸葛亮早派魏延、張飛先得了南鄭,曹操只好退守陽平關。
  • 諸葛亮竟是陰狠的權奸?為何章太炎說關羽之死是諸葛亮借刀殺人?
    但關於荊州失陷,關二爺身死這件事,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提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顛覆性解釋。在一篇名為《正葛》的文章中,太炎先生提出:關二爺的死是諸葛亮一首策劃的。諸葛孔明藉助孫權之手除掉了關二爺!要知道,蜀漢政權在歷史的記載中,內部是相當團結,太炎先生此語一出,可謂驚天動地!放在現代,這是妥妥的陰謀論!且看太炎先生如何解釋。
  • 「神算子」諸葛亮:真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
    提起諸葛亮,大多數人腦海中會閃現的大概是一個搖著羽毛扇、坐著小推車、想出「空城計」、用兵如神、痛罵王朗的「神算子」形象。但其實,這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從「奇謀為短」到用兵如神真實的諸葛亮什麼樣?陳壽在《三國志》中有這樣一句評價:「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 細品三國,諸葛亮為何會在陣前突然去世?真實原因讓人嘆息
    三國時期,神算子諸葛亮的名聲傳揚了千百餘年,人們不僅非常敬佩他的忠心和才智以外,還為這位千古奇才的去世感到惋惜。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中,諸葛亮的死其實另有原因。從古至今,所有的歷史事件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才會發生的,諸葛亮的死亡也不例外,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諸葛亮並不是被氣死的,而是常年徵戰四方,沒有讓自己足夠的休息,所以才釀成了悲劇。
  • 諸葛亮除掉張郃,看似大功一件,實際上卻幫了司馬懿!
    因此,對於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來說,最大的戰果,自然就是除掉了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對於張郃這位名將,連建立蜀漢的劉備都非常忌憚。不過,在筆者看來,諸葛亮除掉張郃,看似大功一件,實際上卻幫了司馬懿!一首先,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今河北省河間市)人。漢末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 諸葛亮去世後,魏延與楊儀爭權被殺,為何魏延不願意投降曹魏
    諸葛亮去世前覺察到魏延會謀反,於是提前準備好錦囊妙計,最後安排了馬岱斬殺了魏延,魏延當時不知道,還以為馬岱是自己人,還大叫三聲:誰敢殺我!結果馬岱一刀就砍了魏延,於是魏延就這麼死了。
  • 諸葛亮為何對趙雲之死慟哭,對張苞之死差點暈死呢
    諸葛亮就是一個非常熱門的人物,他在蜀漢後期主張北伐曹魏,以轉移國內矛盾。不過北伐過程中有兩員大將的去世讓諸葛亮傷心不已。一個是趙雲!趙雲並非戰死沙場,而是七十高齡病死了,另一個是張苞,戰死沙場。然而諸葛亮對兩人的死亡反應是不一樣的。對趙雲之死,諸葛亮慟哭!並且還感慨,先帝的五虎大將消亡殆盡。對張苞之死,諸葛亮是直接暈過去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 諸葛亮已經去世一千八百年,為何他的墓至今無人敢盜?原因簡單
    然而,幾千年後,三國大儒諸葛亮,的墓一直完好無損,既沒有盜墓者來過,也沒有考古學家挖掘出來。這是為什麼? 關於這件事民間說法很多。這個黃果樹不僅可以保護諸葛亮免受風雨,還可以保護諸葛亮墓的安全。這個說法很浪漫,很感人。但是,現在已經是一個文明和科學的時代,大多數人不會相信。此外,另一個流行的說法是,諸葛亮擅長器官,他的墳墓充滿危險。如果他擅長進入,就不會有回報。看來這個說法有些靠譜。畢竟,諸葛亮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得失是連弩,馬匹都是意料之外的」,但如果我們仔細閱讀歷史,就會發現這種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
  • 為何諸葛亮只殺魏延,卻原諒害死關羽的孟達諸葛亮心思太恐怖!
    三國裡的人物,武將裡許多人喜歡趙雲趙子龍,謀士裡許多任性喜歡臥龍諸葛亮。喜歡趙雲,是因為趙雲顏值高,武藝高強,關鍵還忠肝義膽,可謂有勇有謀;喜歡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玉樹臨風,謀略出眾,堪稱三國第一聰明之人,為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心願,不辭勞苦,北伐中原,最後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至今令人敬佩!
  • 陳壽為何說諸葛亮奇謀為短?原來他認為街亭之敗,主要怪諸葛亮
    【蜀漢街亭之敗究竟為什麼?陳壽說諸葛亮奇謀為短,可信嗎?】《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蜀漢時曾為觀閣令史,因為不願屈事於宦官黃皓,多次遭到貶黜。他頗崇仰丞相諸葛亮,認為其是「識治之良材,管、蕭之亞匹」;不過他又指出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 《諸葛亮傳》(19)|諸葛亮誤用馬謖之謎
    先秦時期的趙括,就是貽笑千載的明證,諸葛亮難道不知道嗎?何況劉備臨終之前對他還有特別的叮囑呢。眼下這些質疑者的聲音,應當就是遵從先帝的叮囑而發出的。質疑者是下屬,意見可以不聽,但是先帝生前的叮囑為何也不遵從呢?
  • 劉備臨終軍政分離,諸葛亮管政李嚴管兵,這是在提防諸葛亮?
    劉備白帝城託孤,臨終之前,命諸葛亮、李嚴二人輔佐劉禪,諸葛亮主管政治,命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劉備臨終之前,把政治與軍事一分為二,交給兩個最信任的人管理,一同輔助劉禪,但劉備為何不把軍事也交給諸葛亮?是在提防諸葛亮一人獨大麼?
  • 諸葛亮空城計中為何會安排4個人掃地?司馬懿看懂了,因此留住自己的...
    自從諸葛亮出山輔助劉備之後,蜀國實力可以說是大大增加,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等等大戰,都是奠定霸業基礎的戰役。 至於空城計呢?實際上這個時候蜀國已經危機四伏,諸葛亮當時因為錯信一人,導致兵敗,諸葛亮十分著急之時,司馬懿卻帶領大軍來襲,這個時候諸葛亮沒有任何辦法,要是以自己僅存的那些士兵去與司馬懿決一死戰,毫無疑問自己會失敗很慘。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確實有此描述,稱其在諸葛亮死後便興兵反叛想要奪權,最終被長史楊儀運用諸葛亮遺留的間諜馬岱所斬殺,三族也被滅。而我們通過史料也能窺見這一事件的起因並不簡單,之所以不簡單,就在於以諸葛亮之大才,絕不會僅憑「腦有反骨」這一面相就殺魏延這一大將,如此片面而武斷的人是做不到丞相高位的,那麼,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若劉備沒有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諸葛亮會在隆中虛度一生嗎
    《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北伐前上給皇帝劉禪的一份表文,這篇文章詳細地闡述了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以有在北伐期間希望劉禪能夠做一個遠離小人、親近君子的皇帝,這一封臣子上給皇帝的正式公文,是一封非常嚴肅的文章,所以有人認為諸葛亮原本只是想在亂世中保全性命,而不是想在諸侯中聞名。
  • 諸葛亮的墓為何無人敢盜?有何玄機?劉伯溫:他把所有事都算到了
    中國世間流傳這樣一句話已經有上百年了,那就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實際上有一些明褒暗貶的意思,因為諸葛亮的能力就是幫助劉備奪得三分之一的天下,而劉伯溫卻輔佐朱元璋一統江山。抬高了劉伯溫,並暗暗踩了一腳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