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全球技術資源 泛亞要實現汽車動力「雙驅聯動」

2020-12-17 騰訊網

編 前

2020年8月,上汽通用在華累計產銷突破2000萬輛。在華深耕23年,上汽通用的產品、技術已實現從「在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製造」再到「研發在中國」的飛躍,與上汽通用同年成立的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簡稱「泛亞」),是幫助其實現這一飛躍的重要執行者。作為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汽車設計開發中心,泛亞不僅是目前合資車企中為數不多能立足本土,為整車企業提供世界級的設計造型、工程開發和試驗認證等全過程的汽車開發服務的公司,還帶動一批外資零部件企業實現在華研發的本土化,並培養了一大批本土零部件供應商。

9月8日,汽車與運動雜誌社總編輯楊建軍與「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一行,來到 「『心』智造 中國行」的第四站:上汽通用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與上汽通用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驅動系統執行副總監尹建民,驅動系統發動機燃燒及架構技術總監王立新進行了深入交流,我們想了解的是,在過去23年裡,這家不遺餘力創新求變的研髮型企業,如何才能在這個技術變革的時代中持續領跑行業。

▲上汽通用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驅動系統執行副總監尹建民為「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介紹上汽通用最新的發動機技術

雙驅聯動 兩手都要抓

在歷年的「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榜單上,上汽通用的發動機及車型從來都沒有缺席過。這些獲獎機型既是中國汽車動力技術進步的縮影,也是中國汽車動力市場需求演變的見證者。「上汽通用每年都有產品獲獎,也體現了我們在發動機技術領域一直在不停地推陳出新,堅持向開發更環保、更節能、更高效、更優性能的發動機的方向努力。」尹建民說,近兩年,雖然傳統車企遭遇了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挑戰,但上汽通用在傳統發動機這個領域還要繼續深入開發,同時也會積極擁抱新能源,擁抱電氣化時代。「我們稱之為『雙驅聯動』,我們要依靠通用汽車強大的全球技術資源,同時在發動機和新能源兩個領域加大投入,一手抓提升傳統驅動系統的效能,一手抓發展新能源技術,兩手都要抓,兩手都不能松。」他表示。

在尹建民看來,發動機的智能化、電氣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發動機本身要實現深度的智能化、電氣化,比如電動水泵,電動增壓器等電控執行機構和先進的熱管理技術,讓發動機更加智能、高效,二是發動機與電機、電池的深度融合。對此許敏表示贊同,「電動化實際上為發動機是帶來了新的性能提升機會,讓傳統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智能化的水平更高。事實上,發動機的電氣化和電動化比汽車的電動化和電氣化要複雜得多,要求也高得多。」許敏說。

▲汽車與運動雜誌社總編輯楊建軍與「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評選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汽車運動雜誌社副總編輯呂彩霞參加此次訪談

依託全球技術資源 擁抱電氣化、智能化

未來發動機技術競爭的核心已經轉向智能化和電氣化,對此上汽通用並無太多畏懼,因為通用強大的全球技術資源和泛亞的本土化能力令其底氣十足。「發動機的電氣化、智能化,必然需要強大的軟體能力支持,這恰恰是上汽通用的優勢所在。」尹建民告訴我們,通用在軟體開發技術的掌握和垂直整合能力方面非常強,特別是控制軟體,全部是通用汽車自主研發的,加上泛亞強大的本土化能力,可以幫助上汽通用實現「一手抓傳統驅動效能的提升,一手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

通用汽車對前瞻技術的投入和積累,也在推進其傳統動力總成的智能化和電氣化的升級。「多年來,泛亞在依靠通用全球技術資源的同時,也在加強自身對前瞻技術的研究,這幾年泛亞在前瞻技術方面的研究有60餘項,可實現產品化的達80%以上。」尹建民透露,泛亞不僅在數據的分享上與北美地區同步,在「三電」方面的設備、設施和開發體系規範方面,泛亞也具備了與通用同等的能力。「在新能源技術的開發上,我們同樣堅持擁有垂直整合能力和自主開發能力。」尹建民表示。

許敏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車企必須掌握核心的技術,泛亞的垂直整合能力、系統的集成能力正是國內自主品牌車企需要學習的,此外企業也要加強對前瞻性技術的研究。

研發數位化是大勢所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個萬物互聯的大數據時代,數位化已經不止於汽車製造環節,產品研發過程中同樣離不開數位化的技術手段的支持。「未來的智能汽車,各方面都要向智能化發展,這其中,軟體是開發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將來開發手段也要從數位化向智能化轉變。」尹建民認為。

▲上汽通用泛亞汽車技術中心驅動系統執行副總監尹建民,驅動系統發動機燃燒及架構技術總監王立新參加了此次訪談

「未來的技術開發要拋棄過去純粹的機械思路,向數位化思維、軟體思維轉變,才能加快開發速度,讓產品技術的迭代更快。」尹建民告訴我們,在泛亞,數位化的技術手段已經被廣泛運用到產品的開發上。基於大量的資料庫、模型支持,研發人員可以運用各種軟體工具開發產品,有的零部件已經可以直接藉助軟體工具開發出來。

「我認為,未來高校的人才培養也要與時俱進,除了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要通過跨界學習、掌握各種軟體的使用,以適應新時期對汽車研發人員的要求。」尹建民表示,現在從事發動機、汽車的研發,技術開發手段也要實現升級。「研發人員的轉型,首先要實現數位化轉型,要熟練掌握各種軟體工具,與企業積累了幾十年的大數據結合起來,進行自動設計和智能化設計,這是未來發動機技術開發的一個重要趨勢。」他表示。

(本版圖片由汽車與運動雜誌社提供)

相關焦點

  • 泛亞微透董事長張雲:致力於成為中國「戈爾」
    泛亞微透是一家具有典型長尾市場特徵的平臺型公司,這在A股市場並不多見。在張雲的眼中,泛亞微透的發展要時刻對標美國的戈爾公司,成為其緊密的追隨者。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張雲的腦海中,早已為泛亞微透勾畫了宏偉的藍圖:除了不斷增強在國內ePTFE行業中的競爭實力,還將依託具有領先性能的產品面向全球市場進行銷售,將中國的高端材料推向世界,與全球行業巨頭「同臺競技」。
  • GOI泛亞投資集團中心:汽車行業復甦在望
    GOI泛亞投資集團中心報導,十一長假剛過,GOI泛亞投資集團中心指出汽車行業便有利好信息傳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通過。10月9日,國常會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的主體地位,更好發揮政府在標準法規制定、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作用。
  • 從「泛亞戰略」可以預見答案
    其次,通過融創雲南的布局深度與廣度,也能夠預見到文旅板塊的發展後勁與空間,而解讀其快速布局的關鍵詞,正是依託雲南優勢文旅資源與戰略地位而產生的「泛亞戰略」。 融創雲南「泛亞戰略」的表現與必然性 中國文旅看雲南,雲南文旅看融創。
  • 依託渠道優勢整合優質資源 創建大健康產業生態
    >34174701 2020-09-10 14:14:11.0 依託渠道優勢整合優質資源 創建大健康產業生態 華之康,健康產業,渠道優勢,縱向流動,健康檔案 2 9224 醫療前沿 /enpproperty-->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
  • 依託渠道優勢整合優質資源創建大健康產業生態
    另一方面,在構建大健康平臺之初,華之康就預見到網際網路下醫療在未來的強勢之驅,果斷藉助二十多年的專業醫院市場的經驗和資源著手遠程醫療的培育,為2019年六早遠程醫療的全面推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六早遠程醫療,依託基層醫院有機連結下遊病患,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和設備,實現上遊三甲醫院知名專家與患者異地面對面會診,讓老百姓「不出遠門、不排長隊」在當地就能看名醫,徹底解決長期困擾基層老百姓的就醫難題。
  • 供應海拉車燈配件營收難漲,泛亞微透再造十億護城河?
    顯然,泛亞微透找到了「森林」——消費電子微透產品。從車燈到消費電子,它是如何實現跨界擴張的?縱觀其發展歷程,車燈透氣栓等汽車微透產品興起於2002年我國家用轎車快速普及期;而以「耐水壓透聲膜」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微透產品,則在消費電子「防水」、「防塵」大趨勢下強勢崛起。
  • 泛亞微透招股書透露「汽車+電子」新業態 募資3億元衝刺科創板IPO|...
    泛亞微透的汽車微透產品主要包括透氣栓和透氣膜兩種,除泛亞微透外,目前國內透氣栓的主要供應商為日東電工,透氣膜的主要供應商為美國戈爾。透氣栓、透氣膜所處市場為利基市場,以中汽協公布的2019年國內汽車產量數據作為依據進行測算,國內車燈透氣產品預計市場規模約為1.85億元。
  • 全球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中國爭勝負
    梅賽德斯-奔馳將加速推進「電動為先」戰略,在48伏智能電機技術、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等各個領域全面發力。梅賽德斯-奔馳將在2021年推出大型純電車型架構(EVA)平臺,生產全新純電車型。梅賽德斯-奔馳計劃至2025年,實現25%以上的銷量為純電動車型;到2030年,插電式混合動力及純電動車型將佔全球銷量的50%以上。
  • 通用汽車近十年最高保密等級的技術分享會說了些什麼?
    而作為美國企業的GM(通用汽車),前兩日在上海舉辦了主題為「直達2030」的技術展望日,這是GM面對新四化戰爭的全球化戰略,作為除了北美市場外最重要的中國市場,接下來的10年會是通用在中國加注籌碼的決定性戰役。
  • 「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齊頭並進 長城汽車全速進軍...
    毋庸置疑,長城汽車三大技術品牌才是成就兩款車型成為流量IP的堅實依託。接下來,就為大家深入淺出地介紹下長城汽車的「檸檬」「坦克」和「咖啡智能」。 檸檬平臺:打造更輕量化、高性能、高安全產品 檸檬平臺是長城汽車全球高智能、模塊化技術平臺,可覆蓋A0到D級不同級別,SUV、轎車、MPV不同品類的車型組合開發。
  • 打破技術壁壘 長城汽車全球首發「檸檬混動DHT」 技術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顯示,要「加大混動投入,擴大混動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強調,要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由此可見,面向未來,混合動力仍然是行業內不可忽略的技術路線。
  • 為什麼電動汽車大多使用後驅
    【太平洋汽車網】電動汽車大多數使用後驅的原因:該方案技術相對成熟,可大幅縮短研發周期,產品可靠性較高。不難發現,目前常見的電動汽車,大多可以找到與其型號對應的傳統能源汽車,即「基型車」。電動汽車大多數使用後驅的原因:1、在研發這類電動汽車時有兩種技術路線,一種是基於傳統能源汽車平臺進行改制,另一種則是全新研發電動車專用平臺。不同的研發路線,其主流的動力系統布局也有所不同。
  • 技術全新升級、動力永無止境,東安動力M系列二代發動機點火成功
    M系列二代發動機平臺是東安動力產品規劃的又一力作,是為滿足下一階段更嚴格的排放、油耗標準而生的全新產品,這標誌著東安動力在節能減排之路上取得了新成果、開啟了新徵程。「硬核」技術實力推動汽車動力升級東安動力深入研究汽車技術發展,分析總體及細分市場銷量、行業油耗排放法規發展趨勢,科學規劃產品布局,繼承M系列一代發動機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啟動開發了M系列二代發動機平臺。
  • 抄佩佩:新能源汽車安全預警技術及應用場景
    第二個在電池和後市場,當前國家的監測和動力電池的回收溯源以及再保險車聯網數據採集規範也形成了相應的數據標準和數據資源。第三個就是在充電板塊,我們也有相應的充電設施和接入數據的標準和通信協議的規範。整個數據支撐條件,相對來說,在汽車大的領域當中是比較好的。
  • 打破技術壁壘 長城汽車(601633)全球首發"檸檬混動DHT" 技術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顯示,要「加大混動投入,擴大混動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強調,要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由此可見,面向未來,混合動力仍然是行業內不可忽略的技術路線。
  • 突破技術壁壘 長城汽車DHT混動系統全球首發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16日訊(記者 張宇星)昨天下午,長城汽車在河北保定做了「檸檬混動DHT」技術的全球首發。廠家方面稱,該系統採用雙電機混聯混動技術,可實現全速域、全場景下高效能與高性能的完美平衡。在現場有專家表示,這是一種高度集成的、高效能、多模油電混動系統。
  • 專訪邦普循環李和敏:中國動力電池循環核心技術可達世界領先水平
    近年來,隨著產業鏈生態外延的擴展,以及全球核心廠商對技術的引領,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夯實。邦普循環副總裁李和敏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就指出,目前無論從核心四大材料產業布局,還是電池循環核心技術等角度來說,中國產業鏈廠商都具備了足夠的競爭實力。
  • 汽車百科知識:都說後驅駕駛樂趣高,為何前驅汽車遍地都是?
    這一問題相信大多數汽車用戶都不了解,因為「≥99%」的家用代步汽車都是前輪驅動,對於後驅車缺少使用經歷所以直觀的感受。重點:如果後驅平臺足夠優秀的話,為什麼前驅車反而會成為主流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 了不起的藍鯨動力,這就是長安汽車熱銷的秘密
    這之中就不得不提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汽車品牌--長安汽車,也不得不說一個名字--藍鯨動力。2010年,長安汽車正式在英國設立動力海外研發中心,主攻高效發動機和變速機的開發工作,通過整合全球研發資源提升動力技術力量。2016年,長安汽車實現第一款藍鯨動力發動機成功研發投產,2020年,實現第一款來自於藍鯨動力平臺發動機產品的研發。
  • 方世忠:堅持「雙A」戰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創新生態
    同時,徐匯創新資源豐厚,是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和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匯集了中科院上海分院等121家國家級、市級科研機構,上海交大等18所高等院校以及國家級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工作或居住在徐匯的兩院院士就有10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