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說「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煉丹」,是啥意思?

2021-01-20 禾木報告

在農村很有很多有趣的俗語,歷經了千百年的歷史洗禮,依然傳承了下來。其實俗語不僅能反映過去農民的生存狀態,更重要是成為了維繫人與人之間的紐帶,讓很多農民在茶餘飯後有話題可聊,同時一些小輩也能學習老祖宗的的智慧結晶。在這些俗語中,有很多是關於農曆的,比如農曆的節氣、農曆的節日等等。老一輩人基本上都是用農曆來記錄日子,比如春節就是用農曆來算的,除了這些節日之外,還有一些特定的農曆日子,在農村也有重要的意義,以下這則俗話就是關於農曆日子的。

一、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煉丹

每個月的農曆初五、十四、二十三,在農村的習俗中是屬於「忍月忍日」,一般都會避開這幾天,不會在這幾天出門走親戚、辦喜事。這是為何呢?其實它和我國傳統的易經文化有關,在這幾天,「五黃」入主中宮,五黃在過去被認為是「天子、天象」,普通人要迴避。這就和古代帝王出行之時,百姓要迴避肅靜,低頭表示恭敬一樣,這幾天象徵著帝王主事之日,所以才會說「太上老君不煉丹」。

其實這種說法只是民間的舊習俗,現在並沒有這種說法了。就比如說過去農村為了迴避這3天,在過年期間有「初五不走親」的說法,但是現在基本上沒人忌諱了,過年7天假,如果初五不走親戚,豈不是浪費了一天?現在人的生活節奏加快,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而且現在是民主社會,沒有所謂的「君權」,人人平等,也就不存在這些忌諱了。

二、五月不撿下河魚,六月不撿汗衣衫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農曆五月不要去撿漂浮在水面上的魚,農曆六月不要去撿別人的汗衣衫。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五月正是魚兒繁殖產卵的季節,一些雌魚在產卵之後出現類似「假死」的狀態,漂浮在水面上,不懂的人誤以為魚死了,把它撿回家。這在過去看來是非常不吉利的,認為這種魚不能吃,家裡的老人都會讓趕快把它放生,不要影響到魚類的繁殖。

六月不撿汗衣衫這個就很好理解了,六月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別人的衣服上都沾滿了汗味,再好也不能撿。朋友們,你們聽過這兩句俗語嗎?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本文旨在分享農村俗語文化,不宣揚封建迷信。文中所提到的俗語均來自民間,不能代表作者立場。本文系禾木報告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二十三、二十四、正月初五、正月十五,你的家鄉小年是哪一天?
    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看看各地結婚時的習俗,真是五花八門:北京地區新婚夫婦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親三代;上海地區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證;重慶地區結婚要結兩天等。老沙的故鄉有這樣的風俗,如果誰家有小孩出生,都要給親戚朋友發紅雞蛋報喜,到了其他地方,卻再沒見過這個風俗。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隨著春節的臨近,寂靜了大半年的農村又慢慢地變得開始熱鬧了起來。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聽農村的老人說,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也就是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啥講究呢?
  • 農村俗話說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有一類俗話是說勤儉持家的,這類俗話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當然了,這些俗話中,有的說得比較直白,有的則比較隱晦。像是這句「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就是這樣,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著會覺得比較茫然,不明白說的是啥。
  • 農村俗話說一嘴兩舌,兩舌百話是啥意思?其中蘊含著一定的哲理
    農村關於說閒話的俗話簡直是太多了。像是這句「一嘴兩舌,兩舌百話」就是典型的一句。這句話通俗易懂,簡直明了,但裡面卻蘊含著太多的生活經驗,往深了想,甚至富含哲理。那麼,這句話究竟啥意思呢?一、這句話啥意思支起耳朵聽八卦,張開嘴巴說閒話。每個村都有這麼幾個人,他們整天沒事,就站在街裡,仿佛對別人家的事有著無盡的興趣,但凡是有一點風吹草動,這類人馬上就會自發進行宣傳,而且不用懷疑,宣傳的同時會添油加醋,直恨自己講得不夠精彩。
  • 農村人12月23祭灶,俗話說:「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啥意思
    在北方農村,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被人們稱為「小年」。在這一天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祭灶」,不過人們在「祭灶」的時候可是有很多講究的。其中有句俗語叫做:「灶王看見鍋,來年欠債多」,什麼叫「灶王看見鍋」呢?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民間「灶王爺」和「土地爺」一樣,都是最接地氣的。
  • 農村俗語:「一勺豬油,勝過十副藥」,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但是我們都知道,農村養的豬吃肉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還是為了保障一年做飯的用油。因為在以前農村很少有清油,每家每戶做飯用的都是豬油,用豬油不但可以讓飯有香味,更主要的它還有保健作用,俗話說「一勺豬油,勝過十副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那麼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 俗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生活過或者是正在農村生活著的人,對於農村俗話一定並不陌生,黑嫂本人比較喜歡這些東西,所以會特別的留意。有句俗話叫「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就非常有意思,有人覺得很容易弄懂這句話是啥意思,但又不明白裡面說明了個什麼道理。
  • 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
    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時間:2020-01-28 23: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五初五到十五還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不看你就虧大了!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就到了大年初五。
  • 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啥意思,為什麼要怕呢
    農村俗語:「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說的啥意思,為什麼要怕呢今天是5月31日,農曆的閏四月初八,由於今年是雙月年,情況比較特殊的,如果按照往年的這個時節,應該進入了農曆的五月份。而五月這個季節,不冷也不是太熱,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五月份的。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年到了臘月期間,農村老人就開始坐在一起,用地道的方言討論當前的熱點話題,如村裡誰家的姑娘多醜都有人娶,多帥的小夥子找不到媳婦,誰家外出打工賺多少錢等等,有時會說做人啊千萬別貪小便宜,尤其這年關,更要注意,老話說的好『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這又是啥意思?
  • 農村老話:「選人選足,觀人觀手」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選人選足,觀人觀手」是啥意思?一些農村老話可以實用於古代,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不能按照現代的話去推敲它。所以來說,在對待農村老話的時候,不能不信,但是又不能全信。但是留下來的農村俗語都是精華的,既然存在自然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 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
    導讀:明日大雪,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啥意思?準確嗎?在明天的0時10分,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的到來,並非是會下起鵝毛大雪,而是預示著天氣的溫度將會更低。俗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隨著節氣的不斷更迭,在小雪節氣期間,大地會逐漸的開始封凍,野外除了一些越冬的莊稼之外,其他的植物紛紛失去了生機,而到了大雪節氣期間,那些原本流動的河水,也會在寒冷的低溫下,逐漸開始封凍,流動的河水都已經開始結冰,也預示著寒冷的冬季正式地拉開了帷幕。那麼這句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指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古語:「好男一身臭,好女無『二友』」,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好男一身臭,好女無『二友』」。當我看到這句農村古語後,雖然仔細的揣摩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古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古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農村俗話說:「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這究竟有什麼講究?
    農村的很多俗語都包含了待人接物的道理,如「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說的就是出門在外,不要讓自己陷於危險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句俗語「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臘月初五是四九頭一天:臘五吃五豆,糊塗四十五,什麼意思?
    明天是四九的頭一天,也是農曆的臘月初五。在農耕社會,進入臘月之後,年味也就越來越濃了。每年的臘月初八,人們都會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臘月初五是什麼節日,俗話說:「臘五吃五豆,糊塗四十五」,這句話說的就是臘月初五的節日。臘月初五到底是什麼節日呢?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在農村,為什麼把正月初五稱為「破五」?這天習俗和禁忌你知多少
    今日是正月初五,在農村,很多地區稱今天為「破五」,一些朋友會有疑問,為什麼沒有「破四」、「破六」,只有「破五」呢?原因還要從我國的民俗說起,我們都知道,從大年初一開始,在不少地區的農村會有很多的禁忌,比如大年初一開始院子裡不能掃地,一直持續到初五,放完鞭炮,吃過餃子以後,才能打掃院子,再比如初一開始,不能動剪刀,不太吉祥,寓意不好等等。
  • 《西遊記》中,經常被孫悟空耍得團團轉的太上老君,實力很不簡單
    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給唐僧師徒製造了不少麻煩,最後太上老君出面輕鬆搞定。青牛精搞的動作更大,連西天如來都沒有什麼辦法,最後還是要靠太上老君出面。當然這三個妖怪都是太上老君身邊的,本領高強不用說,別人也不敢隨便對付。
  • 農村習俗「初五不能喝粥」「正月不能推頭」的正確解讀來啦
    其實農村講究最多的就要數過年啦,比如初一不能潑水,初二不能走娘家之類的,當然了即便是沒按這種講究做也有許多「圓」的說法,就拿家用的碗來說吧,碎了就叫歲歲平安,沒碎就是圓圓滿滿,可以說是怎麼將都對,初五不能喝粥也是一個道理。
  • 農村老話「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啥意思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這句話其實完整的是這樣的:勢不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