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 35 塊洗鞋費洗壞限量球鞋,結果賠了2.19萬元,冤嗎
記得去年有一陣子炒鞋竟然成了一種新興的炒作風氣,後來連破鞋子也開始炒作起來,當時還覺得奇怪,為何鞋子也能如此之火。後來,才了解一些廠商出產限量款鞋子,一些人進行囤貨,然後在網絡上進行各種宣傳,把價格炒高。可是後來潮愈演愈烈,球鞋轉售平臺推波助瀾,也說更加的荒誕和瘋狂。近日,杭州蕭山區一個洗鞋店收35元洗鞋費給顧客洗了一雙鞋子,沒想到對方要求賠賠償3.65萬元。
3.65 萬買的球鞋被洗鞋店給換了非原裝鞋面
杭州蕭山的小偉因對一些限量版的球鞋的喜愛,去年 7 月底的一天他在杭州一家店內買到一雙名為 AJ1OW 的聯名芝加哥白黑紅限量球鞋,購買價格為 3.65 萬。
因為是限量版不價值不菲的球鞋,小偉平時也是捨不得穿,而且每次穿過後,他就會他將這雙寶貝球鞋送到附近的大劉的擦鞋店進行清洗。去年的10 月 2 日,小偉又將這雙鞋子送到大劉擦鞋店清洗。三天後,小偉依約到店裡取鞋,可是拿到鞋子的小偉一看大吃一驚:兩隻鞋面均有不同程度受損,其中右鞋的鞋面更是 " 面目全非 ",洗鞋店老闆大劉不知何因還給鞋子更換上了非原裝鞋面。
看著這雙價值不菲的限量球鞋讓大劉搞成這樣,小偉非常心痛,當即要求大劉進行賠償,但大劉怎麼也無法同意小偉提出的賠償價格。今年的2 月 24 日,小偉將大劉訴至蕭山法院。
對簿公堂,要求賠償3.65萬元
在法庭上,原告小偉情緒激動地說道。" 法官你看,我三萬六買到手的鞋,穿了不到三個月,被洗成這樣,他一定要全賠!"
" 我洗一雙鞋子才收 35 塊錢,現在你要我賠 3 萬多,我不同意!" 被告大劉也一臉懵糟!他不明白一雙出場價才1880元的鞋子為何要讓賠償36500元。大劉覺得自己將鞋子洗壞,有錯在先,他也願意進行賠償,但是只願意根據出廠價格進行賠償。
大劉認為,小偉購買這雙限量球鞋並不值得3萬多元,只是因市場炒 " 鞋 " 才導致球鞋價格虛高,自己願意進行修復鞋面,並按球鞋的出廠價格 1880 元進行賠償,同時另行適當補償 1000 元。
而小偉認為,大劉的擦鞋店註冊時間為 2012 年,具有較長從業時間,理應了解這雙限量球鞋在行業內的價值。而且這雙鞋,小偉十分愛惜,僅穿過幾次,成新度較高。
這好像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和大劉一樣我們這些不懂限量球鞋的含義及「炒鞋」行情的吃瓜群眾來說,也還真不懂其中的道道。
可是,你進入當下一款潮流裝備網購的 app 查詢時,小偉的這雙鞋子是前兩年的 " 鞋王 ",非常搶手。從 app 上也看得出,不同鞋碼價格都不相同,最貴的要 65999 元,最便宜也要 27589 元。
法院判決
法院審理後認為,小偉的這種限量版球鞋的價值,並不能以出廠價來進行認定。這雙鞋子的應包含其升值空間價值,且升值空間佔據了主要部分。大劉在將球鞋洗破後,在沒有得到小偉的同意,私自進行修理並更換了非原裝鞋面,導致球鞋價值基本全損。結合球鞋的折舊率、實際使用時間、鞋子殘值等因素,在平衡雙方利益的基礎上,認定球鞋購買價格的 60% 即 2.19 萬元作為原告損失,並判令大劉限期支付該款。
小結:
故事看到這裡,相信有人會大劉喊冤,不就一雙一二千元的球鞋,而且還是穿過幾次的鞋子,為何要賠償二萬多元。可是會有更多人為小偉感到委屈,如果不是洗鞋店把人家這雙球鞋洗壞並自行更換非原裝鞋面,那麼就小偉這雙球鞋,畢竟是「鞋王」,有可能在「炒鞋」網絡上,可能還會更高的價值。
看來,行行都是知識呀,你不學習點還跟不上這個時代。去年一個年輕人跟我講關於「炒鞋」的事,我一樣是一臉的懵,而且他們還「炒」一些運動員穿過的鞋子,有的說如果鞋子沒有洗的話,更顯其真實性和價值,當時我認為我的這個年輕朋友是不是瘋了。可是真的時代在變,你還真不知道。不知道大劉要洗多少雙鞋子才能挽回這次的損失?大家覺得這鞋子真的有如此價值嗎?是大劉,還小偉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