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面積佔比近兩成

2020-12-05 央視網

  本報記者 劉 垠

  11月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首次將「南極冰蓋變化」專題納入專題系列。一同發布的還有「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

  「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融化面積佔南極冰蓋總面積的19%。」「南極冰蓋變化」專題顯示,融化多分布於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並預測未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將會繼續增加,尤其在西南極和南極半島地區,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

  專題報告還顯示,2005年以來,南極冰架年均崩解面積3411.4平方公裡,年均崩解質量為7711億噸。冰架底部融化加劇、冰蓋表面融化加速和海冰減少使得崩解呈現明顯加劇趨勢,大氣和海洋的增暖是其主要驅動因素。

  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被視為南極生態系統指示物種的企鵝還好嗎?通過對2000年、2014年和2018年三期的帝企鵝監測發現,帝企鵝棲息地主要分布於南極固定冰上,且棲息地數量相對穩定。由於海冰和食物量的增加,阿德利企鵝數量顯著增加,棲息地呈現向高海拔地區擴展趨勢。

  據介紹,《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圍繞全球生態環境典型要素、全球性生態環境熱點問題和全球重點區域3大主題,分8期陸續發布包括全球陸地植被、全球陸表水域、全球城鄉建設與發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全球典型重大災害、大型國際重要溼地、全球碳源匯時空分布狀況、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協生態環境狀況以及「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10個專題系列共22個專題報告,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

  「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專題報告指出,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年—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但2020年區域性極端氣候和農業災害多發,對全球糧油作物產量有一定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玉米和小麥增產,大豆和水稻產量基本持平。報告預計,全球糧食市場總體穩定,但全球新冠疫情給糧食供應鏈帶來影響,區域性糧食安全存在不確定性。

  「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專題,是2013年城鄉建設專題的拓展和延伸。研究顯示,21世紀以來全球城市持續擴展並呈現加速態勢,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亞洲和北美洲是全球城市擴展的重點區域。與低收入國家相比,高收入國家城市土地面積增長速度顯著高於城市人口增長速度。

  與此同時,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覆蓋組分結構有所優化,全球城市不透水面積佔比由64.02%下降到60%,城市綠地空間面積佔比由27.36%上升到33.01%。

相關焦點

  • 科技部發布監測報告:本世紀以來南極近五分之一冰蓋表面融化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南極大陸上長年積雪形成的冰層叫做冰蓋,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
  • 南極冰蓋還在融化?新冠對糧食生產有何影響?科技部的這份文件給你...
    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南極冰蓋融化顯著監測南極冰蓋為何意義重大?因為它是地球氣候系統中最大的冷源,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 兩年融化了大約兩個法國面積的冰川,為什麼南極企鵝生活更滋潤了
    孫紅雷飾演的富豪擲重金拿下了拍品,卻「很壞地」告訴她,北極一時半會兒融化不了,就是融化了企鵝寶寶也會沒事,因為它們住在南極。 雖然是個老梗,不過現在,就在2015年之後,《非2》上映不到5年,南極冰迎來了歷史性大消融,短短兩年就失去了120萬平方公裡的海冰面積,相當於兩個法國。同樣令人意外的是,企鵝寶寶不僅沒事,還活得更加興旺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都是冰川融化,南極和北極所面臨的危機其實不同
    11月27日,國家遙感中心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近1/5已融化,預測未來冰蓋表面融化還將繼續增加,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將變得顯著。而除了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之外,另一些潛在的影響還少為人知。
  • 北極冰蓋坍塌融化之後,南極又面臨新危機,人類警鐘已敲響!
    比如在年初之時,南極地區的溫度便首次突破了20 ℃,這是自有氣象記錄以來,南極的氣溫的最高紀錄。而且今年的冬天不再變得寒冷,甚至有些地區的溫度在持續上升,仿佛是過了一個「夏天」。前段時間,北極的最高溫度也已經達到了38℃、美國加州死亡谷的溫度達到了54℃,這些真實現象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說明了全球變暖已成事實。
  • 最遠的距離卻有最緊密的聯繫,北極冰蓋的變化影響南極冰蓋的消融
    一組國際科學家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北極冰蓋的變化會影響到南極冰蓋的消融,該項研究11月25日已經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在過去的4萬年間,北極冰蓋融化推動了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影響到了南極冰蓋的變化。研究人員表示,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預測未來氣候所帶來的變化和不穩定性。 研究團隊對4萬年間的氣候進行了回顧。他們發現,在20000到26000年前的冰河時代高峰期,北極地區的冰保持著持續凍結的狀態,這就導致了海平面下降,而南極洲受此影響冰蓋也持續增加。
  • 南極企鵝安好 人類糧食不愁
    南極冰蓋融化了多少?企鵝們可還安好?今年大宗糧油作物形勢如何?日前,科技部《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正式發布,讓這項原本「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技術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個「最接地氣、最實用」的消息——21世紀以來南極冰蓋19%表面融化全球氣候變暖又添「實錘」。
  • 美國NASA表示格陵蘭和南極的冰蓋融化速度比90年代快了六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目前正在執行11個衛星任務,這些任務正在監測格陵蘭和南極冰蓋。這些任務表明,目前冰蓋的融化速度是1990年代的六倍。NASA還指出,如果融化趨勢持續下去,這些地區有望在2100年之前達到海平面上升的最壞情況。
  • 格陵蘭島冰蓋融化超預期:到2100年或令海平面漲18釐米
    格陵蘭島冰蓋可能融化得比氣候專家此前的預測還要快。比利時列日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用上最新的氣候模型後,格陵蘭島冰蓋在2100年的融化程度將比此前的預期增加60%,導致海平面上升18釐米。
  • 格陵蘭島冰蓋融化程度達臨界點 科學家:將不可逆轉!
    冰川消融現在似乎成了一種趨勢,隨著全球氣溫變暖的影響日益加深,地球上所有的大小冰川都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南極冰川、北極冰川、紐西蘭等等。最近格陵蘭的冰川由於其前所未有的消融速度引起了科學家和環境保護者廣泛關注,格陵蘭的冰川面積非常龐大,覆蓋著冰原的面積超過170萬平方公裡,這幾乎與墨西哥的國土面積相差無幾,更重要的是它的冰殼厚度達到了三千米,科學家預測格陵蘭冰川一旦完全融化,它將使海平面上漲7米,這樣的後果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地。
  • 海平面上升超上世紀三倍:南極冰川融化成危險因素!
    全球變暖和山地冰川融化導致的海水熱膨脹是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最重要因素。而南極洲的淡水儲量約佔世界總淡水量的90%,所以南極冰川的融化則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的安德斯·勒沃曼(AndersLevermann)說:「對於全球海平面來說,南極因素是最大不確定危險因素。
  • 假如南極的冰層全部融化,日本還在嗎?
    如果北極的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幾乎不會上漲多少,也不會對沿海地區構成多大威脅。但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那問題就嚴重了。目前南極的冰雪總量在2500—3000萬立方公裡之間,一旦全部融化,將釋放出大量的淡水,海平面會大幅上升。
  • 格陵蘭島5860億噸冰蓋融化!這意味著什麼?足以淹沒……
    據美聯社報導,近日,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過去的2019年,丹麥所轄的格陵蘭島的冰蓋融化量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2019年,格陵蘭島有5860億噸的冰蓋融化,這一體量的水位足以沒過美國面積第三大的州——加利福尼亞州1.25米,為有相關記錄以來最大值,此前的紀錄為2012年的5110億噸。
  • 如果南極和北極的冰雪全部融化,還剩多少陸地?專家說出答案,你可別...
    科學家曾對這種情況下海平面的上升高度做過估算,但是要確切地知道被淹沒的陸地面積則必須對全球海岸進行極為複雜的調查。如果南極東部冰蓋融化的話,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60米,而南極西部冰蓋融化的話,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6米。雖然一般認為格陵蘭島的冰蓋要比南極的穩定,但是一旦格陵蘭島上的冰蓋融化的話還是會對全球海平面高度產生一定的影響。
  • 科學家觀測到速度最快的南極冰川融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北極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日前在南極地區觀測到比預期速度快得多的冰川融化。此次發現的冰川位於南極東部呂佐夫-霍爾姆灣(Lützow-Holm Bay) 的白瀨冰川(Shirase Glacier)。
  • 南極的冰川為什麼比北極少,為什麼南極大陸冰川佔有率會到90%?
    整個南極大陸被平均海拔2350米的巨大冰蓋覆蓋。如今,世界上90%的冰川位於南極大陸,北極僅佔9%,而北極佔9%,基本上位於面積較大的格陵蘭島。除了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冰川外,其他地區的所有冰川加起來不到全球冰川總數的1%。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濃度和行星軌道是一樣的。目前認為南北極冰川形成和融化的原因是相同的。為什麼現在90%的冰川位於南極?
  • 南極北極冰山融化還需要多久?最終人類該怎麼辦?
    在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上,大約70%的面積都是海洋,只有約30%的面積屬於陸地,而陸地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生存的地方,所以科學家們一直都擔心全球變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問題,全球的海平面上升,這個無疑帶給人類的危險是巨大的。
  • 南極末日冰川已岌岌可危,地球巨變多米諾骨牌或倒下第一塊!
    上周《冰凍圈 》雜誌兩篇論文指出,溫暖的海水可能正在從底部偷偷蠶食南極「末日冰川」——思韋茨冰川的底部腹地。本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一篇論文發現,思韋茨冰川及相鄰的松島冰川分裂的速度比以前認為的更快。
  • 科普:是什麼導致格陵蘭島最大的冰川融化?會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是最大的島嶼,位於北美洲的東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全島面積約為216.61萬平方千米,海岸線全長3.5萬多千米,同時也是大部分被冰雪覆蓋的島嶼。據科學家檢測,大約有87%的面積被冰雪所覆蓋。
  • 與南極相比,北極有什麼?
    北極地區面積近2100萬平方千米,約佔地球表面的5%,其中約800萬平方千米是陸地,其餘為海洋。冬季海洋水面大部分結成冰,稱為海冰,平均厚3米,故稱北冰洋。▲ 北極海冰變化,1987-2015。圖/NASA北極的陸冰多集中在格陵蘭島上,總冰量不及南極的1/10;北冰洋南部的邊緣地帶在夏季融冰後形成的水域,可通過海峽和海溝與大西洋和太平洋相通。北極的冰與南極不同。南極的冰主要是大陸上覆蓋著的陸地冰蓋。北極的冰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陸地冰蓋;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則是漂浮在北冰洋洋面上的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