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給拖住。阿太,我記住了。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請一定來看望我。
——蔡崇達《皮囊》
在某天不經意的一瞬間,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忽然怔住了。看到這句話中生命本來是輕盈的,只是被肉體和欲望困住,所以變得沉重。我下意識看看自己的身體,又想想腦子裡的欲望,思考自己有沒有被肉體和欲望困住。
時間過去半晌,我的思考卻還沒有結束,只是想到人生來不都有七情六慾嗎,沒有欲望的人是不存在的,況且就算有在世上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我久久都想不明白。於是我便買來一本《皮囊》,看看在書中到底有什麼意義。
小說翻到最後一頁,我已哭到不能自已,書中所講的故事就像在我眼前發生,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原來之前我的理解有偏差,所以思考錯了,恍然才發現,原來成年人的世界是這麼的不容易,每個為夢想奮鬥的成年人都值得被尊重。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成長過程中,跟親人之間的一系列溫情而殘酷的故事。
生命與皮囊
皮囊下面隱藏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一輩子只為了一個承諾、一個夢想,有的飽受病痛的摧殘而喪失靈魂,有的戴著虛假的面具活的不夠真實,有的過於自卑卻極力掩飾懦弱,有的想好好活著證明自己,卻在眾人的唾棄中消隕。
《皮囊》整本書裡,我最喜歡的是九十九歲的阿太,這個樂觀豁達的老太太在親生女兒的葬禮上,說:"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魂靈"。
阿太還有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
也正是阿太的話讓我思考過多次,看完書我才理解阿太話中的含義:生命本來是輕盈的,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汙濁會不斷拖住我們生命的步伐,盛裝在皮囊裡的生命,只有不斷被敲打、磨礪,才能走的更遠。
如果有一天,生命終止,皮囊壞掉,那也是生命得到了最後的重生,所以我們不應該為皮囊的死去而悲傷。阿太的堅強、樂觀、豁達完美地繼承給了她的曾孫,讓一個小小少年以瘦弱的肩膀挑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擔。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厚樸的故事比較壓抑,仿佛那只是個故事中的主角罷了,或者希望那只是虛構的故事人物。結尾作者說他和厚樸生的是同一種病。在大城市裡奔波,往往會假裝變得成熟,聽從了毒雞湯,成熟就是把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時間長了就真的跟啞巴似的。
作者開始思考抵達(北京)的意義是什麼,"不想哭,內心憋悶得難受,只能在租住的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間裡,不斷來來回回地到處走,然後不斷深深地、長長地嘆氣。仿佛我的胸口淤積著一個發酵出濃鬱沼氣的沼澤,淤積著一個被人拼命咀嚼,但終究沒能被消化,黏糊成一團的整個世界。"
有時候,我也同感,我可以承受孤獨,卻似乎承受不住看不到希望盡頭的拼搏之路,不敢停止,心裡似乎有什麼空洞,又好像要爆發。那房間外的一扇風景便是外面的世界嗎?
為什麼覺得頭頂望不到天空,所以選擇跑步,為的是可以好好看一下沿路的風景,順便讓風把眼角的淚水吹乾,讓呼吸把委屈消散,汗水淋漓,得以重生,讓我有存在感。
其實閱讀《皮囊》不只一次的落淚,也許是因為看見了相似的經歷,這相似中有苦澀、甜蜜;還因為看見崇達努力奮鬥的信念,倔強的性格。
今天我想把《皮囊》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感悟。人生其實是一場旅途,我們要學會看風景的好心情,再回首,我更願意看見那些溫馨的畫面。
夜深人靜時,一本書足以撫慰你的內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