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70、80和90後們,你看過幾遍《亮劍》?
2005年,由李幼斌、何正軍、張光北等人主演的抗日戰爭劇《亮劍》,一經播出,便迅速紅遍全國,成為老中青三代必刷之劇。
這部電視劇,無論是劇情、道服化,還是演員的演技,歷時15年不衰,時至今日還經常在各大電視臺重複播放。
15年過去,《亮劍》在豆瓣的評分依舊是9.4分,高居榜首,成為抗戰劇中「最頂流」。
影視圈有個秘而不宣的行規:哪個劇火,必定會翻拍哪個劇。就算翻拍的版本一般般,也能沾一點大IP的光,爭一點收視率。
而這部15年依舊經典的《亮劍》,便成了被「沾光」的那一個。
一部打著《亮劍3》的旗號,號稱是「鮮肉版」《亮劍》的電視劇《雷霆戰將》,便在不久前播出了。
這部劇的故事背景,還是以李雲龍為原型,進而展開劇情。
此劇的導演確實非常擅長拍攝偶像劇的導演金沙,曾經執導過《築夢情緣》 《一千零一夜》等。
這部劇的主演們,也多數都是青春偶像們,如張雲龍、高偉光、賴雨萌、王瑞子等,演員偏年輕化。
自從這部劇開播以來,便招致網友們的吐槽:生生將一部戰爭劇拍成了偶像劇,歷史方向嚴重失實,簡直忍無可忍!
戰爭場面仿若遊戲動畫,沒有一點真實性,而且戰術單一,臺詞單調,猶如過家家。
在戰機亂轟,敵人進軍的危機時刻,軍人們穿著筆挺的軍裝,渾身不見一絲髒汙,不像是在大戰,反而像是在戰場走貓步。
劇中的男主角們,在戰場上和敵人博弈時,手裡的刺刀還沒碰到對方,敵方便已經飛出去好幾米,仿佛擁有金手指。
不管是張雲龍和高偉光這樣的將領,還是下面的小兵子們,各個頭上抹著髮膠,衣服新的就像新郎官,嚴重失實。
劇中的前線指揮部,竟然是高大上、奢華舒適、閃瞎狗眼的歐式大別墅!這是來打仗,還是來享受?
還有哪些出現在前線的美女小護士們,個個濃妝豔抹,服裝筆挺,這是來救治傷員,還是來走時裝秀?
更狗血的是,高偉光飾演的郭勳魁,竟然在戰火連天的指揮部抽雪茄、喝咖啡,還嫌棄咖啡放糖太多!
而張雲龍飾演的「鮮肉版」李雲龍,不但在戰場上刀槍不入(後面的舉旗士兵還在笑),竟然還公然撩妹。。。。。
一部抗日戰爭劇,在導演金沙和全劇組的「共同努力」下,硬是成了一部「戰爭偶像時裝劇」,壓根沒有一點抗戰劇的靈魂。
這部劇,蹭著《亮劍》的熱度,卻滿屏散發著「不尊重歷史」的氣味,短短幾天就被推上了熱搜。
11月15日,就連《人民日報》都看不過眼了,怒斥《雷霆戰將》:用「偶像劇」的套路來拍攝抗戰劇,嚴重失真,不尊重歷史和觀眾!
面對外界的各種爭議,《雷霆戰將》劇組迅速做出回應,針對抽雪茄、喝咖啡等問題做出了回應,但卻並未獲得網友們的諒解。
11月16日,事件迅速發酵,這部打著《亮劍3》旗號的《雷霆戰將》便被強制停播了。
消息傳出後,大多數網友拍手叫好,表示「就應該停播,這樣不尊重歷史的翻拍劇,就該給他們一個教訓」。
近幾年來,影視劇市場迅速發展,逐漸有了飽和的跡象,很多導演們無戲可拍,便打起了反派經典影視劇的主意。
但是,因為投資商、市場、演員、後期製作等原因,翻拍劇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這幾天頻上熱搜的《鹿鼎記》,也因為張一山、田雨等演員的浮誇演技,以及戲中的道服化和劇情等,備受爭議。
的確,張一山版本的韋小寶,演技確實過於浮誇,但縱觀整部劇,並不是只有張一山一個人這樣,所以這個鍋讓他自己背略顯冤枉。
新《鹿鼎記》其實也有很多bug,比如道服化不嚴謹,劇中皇帝的服裝粗製濫造,壓根看不出任何精細之感。
比如鰲拜的府邸竟然叫「鰲府」,要知道鰲拜是瓜爾佳氏,宅子上絕對不會掛這樣的匾額。
其實,翻拍劇的粗製濫造,在業內早已屢見不鮮,並不是演員一個人的錯,從投資商到導演組,再到演員和後期,都有一定的責任。
1、翻拍劇大多數都在趕進度,鮮少有劇組願意摳細節,自然導致了很多bug的產生。
投資商希望能快點拍完,早點收回成本,便會不停地催促劇組趕進度,導致很多戲無法好好拍攝,質量也隨之下降。
2、演員們也忙到起飛,有些演員在好幾個劇組穿梭,無法定心研究一個角色,對人物理解不夠,也導致了演技尷尬現象的產生。
前幾年,金星在《金星秀》上便曝光了「某位女演員拍戲不背臺詞,僅用一二三四來代替臺詞」,「數字小姐」也成了行業常態。
3、投資商們在劇組的話語權很大,會帶一些自己的「關係戶」,但這些關係戶的演技卻不過關,導致整個劇組的進度和演技不過關。
就如楊冪所說,一個劇想好好拍完,少不了投資商的支持,也少不了有資源咖進組,這是必然現象。
但是,資源咖們在進組之前,導演們以及整個攝製組就應該定好角色,提前讓演員進行培訓,而不是任由其發揮,導致影視劇檔次被拉低。
4、隨著網絡的發展,觀眾從各種外網渠道上,早已能看到優秀影視劇,早已不喜歡吃國內的「回鍋肉」,導演們卻硬要安排,自然不受歡迎。
這次的《雷霆戰將》被強制下架,不止是因為他們不尊重歷史,還是對翻拍劇的一個警醒:就算要翻拍,也要保證質量,尊重歷史和觀眾!
還有張一山版本《鹿鼎記》的各種爭議,也是因為在翻拍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導致了各種差評的產生。
觀眾早已擺脫了「有劇就看」的時代,希望那些影視圈的大佬們,也能認清事實,尊重觀眾的需求,多多創新,才能做到雙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