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東北都是壟作玉米,有很多人認為壟窄一點可以多高產,所以就拼命地把壟距縮小。我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壟的寬度和玉米產量之間的關係。
種植玉米多寬的壟距是最好的?
我們在一些資料上看到行距在100釐米縮小到75釐米的時候會增產10%左右;當我們選用緊湊型品種的時候每公頃種植密度在2.2-8.2萬株的時候60-70釐米的行距對產量影響不是很大。而當行距低於60釐米的時候或是高於80釐米的時候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產。分別減產11%和9%左右。
現在我們的壟距一般都是65釐米左右,70釐米壟距的大壟已經很少見了,看來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們在種植的時候,緊湊型玉米品種適宜種植在60釐米壟距的小壟,而平展型的玉米品種適宜種植在70釐米左右的大壟。
我們知道適合的壟距之後要想種好玉米還需要注意以下3個問題
第一,如何選擇優質的種子
我們在選擇玉米種子的時候常會遇到一些大小十分不均勻的玉米種子,這樣的種子播種後出苗的時間會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們要選擇顆粒大小均勻的種子。發芽率要高,純度也要高。因為我們是密植所以對於種子的要求就比較高,否則因為密度大一些後出的苗就可能不會結實,影響產量。
第二,必要時增加增加播種密度
我們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常會遇到種子發芽率低的問題,(比如說陳種子或是便宜種子)這個時候我們扔掉就太可惜了。有些人害怕種子出苗不好也會故意加大播種量。我們在以前的農業技術書籍裡面看到,一般來說要求播種量增加2-3倍來保證出苗率(種子出芽率不好必須加大播種量)。但是現在這樣做就不合適了,因為種子的造價太高了。
我們注意我們加大播種量之後不能有「惜苗」的心理,我們到時候看見多餘的秧苗一定要及時剔除,要保持合理的密度這樣才能有好的產量。還是建議大家精細選種播種,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第三,我們需要不需要多留一些預備苗
我們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即使玉米苗的出苗率沒有問題,出苗的時候株數也足夠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把多餘的玉米苗直接去除了呢?我們大多數的農民都有這樣的行為,就是在玉米苗出齊之後就開始把多餘的玉米苗除掉了。其實我們應該把這些玉米苗多留一段時間。
因為前期玉米苗較小不會消耗多大的養分更不會擠佔生存空間,所以前期玉米苗互相之間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我們為了避免蟲害或是病害以及機械損傷造成的掉苗問題,一般來說我們會在拔節之後再除去多餘的預備苗,保證玉米株數。
我自己也是農民我在這裡不得不多多說幾句,雖然現在這些農業技術都不太受歡迎,因為我們減少的那點成本,或是增加的那點產量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去外面打一天工的收入都夠彌補我們那一點浪費的成本了,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看到這類的農業技術都是不以為然的態度或是諷刺嘲笑。
我認為技術是沒有錯的,技術所要求的東西都是有著重要的科學依據的,所以我認為我們還是要尊重科學的。
我們這篇文章我認為有幾點對於我們農民是很有意義的,第一就是不同的玉米品種適宜種植在不同寬度的壟上面;第二就是選種一定要選擇籽粒均勻,發芽率高的種子;第三,適當延後間苗的時間有助於保證有效株數。
大家認為種植玉米壟寬一點或是窄一點對於玉米產量的影響大嗎?一起來評論吧!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