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玉米壟寬一點或是窄一點對於玉米產量的影響大嗎?

2020-12-22 東北農業觀察

在我們東北都是壟作玉米,有很多人認為壟窄一點可以多高產,所以就拼命地把壟距縮小。我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壟的寬度和玉米產量之間的關係。

種植玉米多寬的壟距是最好的?

我們在一些資料上看到行距在100釐米縮小到75釐米的時候會增產10%左右;當我們選用緊湊型品種的時候每公頃種植密度在2.2-8.2萬株的時候60-70釐米的行距對產量影響不是很大。而當行距低於60釐米的時候或是高於80釐米的時候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產。分別減產11%和9%左右。

現在我們的壟距一般都是65釐米左右,70釐米壟距的大壟已經很少見了,看來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們在種植的時候,緊湊型玉米品種適宜種植在60釐米壟距的小壟,而平展型的玉米品種適宜種植在70釐米左右的大壟。

我們知道適合的壟距之後要想種好玉米還需要注意以下3個問題

第一,如何選擇優質的種子

我們在選擇玉米種子的時候常會遇到一些大小十分不均勻的玉米種子,這樣的種子播種後出苗的時間會有較大的差異所以我們要選擇顆粒大小均勻的種子。發芽率要高,純度也要高。因為我們是密植所以對於種子的要求就比較高,否則因為密度大一些後出的苗就可能不會結實,影響產量。

第二,必要時增加增加播種密度

我們在實際的農業生產中常會遇到種子發芽率低的問題,(比如說陳種子或是便宜種子)這個時候我們扔掉就太可惜了。有些人害怕種子出苗不好也會故意加大播種量。我們在以前的農業技術書籍裡面看到,一般來說要求播種量增加2-3倍來保證出苗率(種子出芽率不好必須加大播種量)。但是現在這樣做就不合適了,因為種子的造價太高了。

我們注意我們加大播種量之後不能有「惜苗」的心理,我們到時候看見多餘的秧苗一定要及時剔除,要保持合理的密度這樣才能有好的產量。還是建議大家精細選種播種,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第三,我們需要不需要多留一些預備苗

我們在玉米種植的過程中即使玉米苗的出苗率沒有問題,出苗的時候株數也足夠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把多餘的玉米苗直接去除了呢?我們大多數的農民都有這樣的行為,就是在玉米苗出齊之後就開始把多餘的玉米苗除掉了。其實我們應該把這些玉米苗多留一段時間。

因為前期玉米苗較小不會消耗多大的養分更不會擠佔生存空間,所以前期玉米苗互相之間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我們為了避免蟲害或是病害以及機械損傷造成的掉苗問題,一般來說我們會在拔節之後再除去多餘的預備苗,保證玉米株數。

我自己也是農民我在這裡不得不多多說幾句,雖然現在這些農業技術都不太受歡迎,因為我們減少的那點成本,或是增加的那點產量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去外面打一天工的收入都夠彌補我們那一點浪費的成本了,所以我們現在很多人看到這類的農業技術都是不以為然的態度或是諷刺嘲笑。

我認為技術是沒有錯的,技術所要求的東西都是有著重要的科學依據的,所以我認為我們還是要尊重科學的。

我們這篇文章我認為有幾點對於我們農民是很有意義的,第一就是不同的玉米品種適宜種植在不同寬度的壟上面;第二就是選種一定要選擇籽粒均勻,發芽率高的種子;第三,適當延後間苗的時間有助於保證有效株數。

大家認為種植玉米壟寬一點或是窄一點對於玉米產量的影響大嗎?一起來評論吧!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最全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具體做法是:將現行勻壟(65釐米)改成寬(90釐米)窄(40釐米)行種植,玉米大喇叭口期在90釐米寬行深松,收穫後對寬行進行旋耕。下一季只在旋耕過的寬行上播種玉米,若種植大豆則在寬行內和窄行內同時播種。各地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差異較大,應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8.提高密度為什麼能增產?
  • 去年玉米價格漲不停,2021年能不能多種一點,專家:「悠著點好」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玉米價格確實出現了一波上漲的行情,創造了近幾年的新高,均價超過了1.2元以上,有的地區甚至達到了1.3元到1.4元。可以說,這對於種植玉米的農民來講是一個好消息。現階段在農村種地的農民,之所以收益不高,除了成本上漲以外,很大原因就是農產品的收購價格偏低。
  • 為種植玉米,赫魯雪夫親自下基層推廣,是睿智還是鬧劇?
    對於這個結果,赫魯雪夫是深信不疑,覺得玉米簡直就是改善蘇聯現狀的良藥,不但農業起來了,更是能通過玉米帶動畜牧業的發展,以至於只要逮到機會,就都會為玉米種植鼓吹一番。之後1959年的訪美之行,赫魯雪夫在美國愛荷華州以種植玉米而馳名的加特斯農場,面對北美平原上那一望無際的玉米豐收景象,他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
  • 「玉米人」的玉米該從哪來(話說新農村)
    去庫存既要合理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也要調整供給結構,提供有效供給,但絕不能影響到糧食生產能力沒有麵包吃,就吃玉米餅。這是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墨西哥的一句流行語。對於那個國度裡的很多人來說,經濟實惠的玉米餅每日都不可缺少。
  • 新季東北玉米產量恐減少
    預計此次颱風與暴雨天氣,將會對東北三省玉米等農作物生長造成較大損害,市場對此十分重視,農業部門與當地廣大農民已提前做好了防範準備,以免遭受更大的損失。中央氣象臺發布的颱風藍色預警稱,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已於7日上午7點30分前後在韓國慶尚南道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40米/秒)。
  • 2021年種什麼玉米品種?
    在清江鶴寄居地(海拔900~1100m)或者生態環境相似的玉米種植區域可以選擇以下品種:圖片1:金單68雜交玉米種子外觀。今天,清江鶴要與眾位朋友分享的是金單68這個大穗型玉米品種的基本特徵,希望對題目有所幫助。金單68適宜的種植區域:圖片2:半硬粒半馬齒玉米棒子。其實每個玉米品種都有它的種植區域,或寬或窄,都要通過引種試驗示範才能獲得確切的種植數據。金單68在清江鶴寄居地,於2016~2017年進行引種試驗示範。
  • 沙質地能「壟上種木薯,溝裡間作玉米」?都耐旱,生長期一長一短
    通常人們在旱地裡種植玉米木薯花生等農作物,一般是起壟然後在壟上種植的,壟間的小溝做排水、走道等用,然而有些地方的農戶卻是壟上、溝裡都種植上農作物,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可行嗎?,底部溝寬約在20-25cm,上部壟寬約35-50cm這樣,壟比溝高約25-30cm。
  • 玉米價格創新高,今年最後一月,玉米價格還能保持高價嗎?
    今年受到百年難見的颱風天氣影響,在東北地區的農作物出現了倒伏情況,最嚴重的可能就是玉米了。在種植玉米為主的黑龍江尖山農場,搶收的倒伏玉米就有超過24000畝地。 隨著新玉米的收割上市,玉米價格出現了開秤價格大漲。其實玉米的漲價勢頭從9月中旬就開始了,隨著漲勢而來的,是貿易商存糧的積極性高漲。
  • 打小就喜歡吃玉米,跟著大人種玉米,收玉米也便成了童趣之一
    晚上睡覺前,突然就很想吃個玉米棒棒,就是那種剛從玉米杆上扳下來,還留有原有的那種甘甜和清香,並且還要一路小跑的跑回家煮了去,生怕慢一點 ,那種清甜就悄悄的溜走了。玉米,是北方重要的農作物。在我的家鄉,一年之中只種兩種農作物,小麥和玉米。
  • 種玉米不掙錢?套種這3種作物,產量不影響,增加收入
    作為糧食中的一種,玉米是很重要的作物,也是農村很常見的種植的作物之一。不過按照現在糧食價格,單純的種植玉米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了,種植玉米的利潤已經降低了很多了。其實玉米的植株很好,種植的疏密程度也是很合適的,可以在玉米地裡套種這三種作物,節約用地,增加收入,一起來看看。
  • 拉尼娜現象有何影響 豆粕、玉米趨勢性上漲
    市場受宏觀環境和基本面變化的影響走出了比較大的行情,很多私募CTA策略也在今年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或將交替出現,市場研究認為今年冬季大概率會出現拉尼娜現象。在出現拉尼娜的年份,南美大豆單產大概率會同比下滑。
  • 種植農作物,套種間作的意義在哪裡?
    水資源方便的地區種植水稻,如果有一定的養殖技術,合適的養殖環境,可以結合稻田養魚。不過我老家那裡,雖然靠近長江,還是以旱田為主,對於旱田作物間套作,還是有事實操作經驗。比如說玉米田田裡套種西瓜,利用它們成熟期的時間差,合理利用土地,獲得更多的種植效益。
  • 什麼玉米品種最好?
    什麼玉米品種最好?這個還真不好說!哪個制種單位都有這句廣告詞,相比××品種,抗逆性好產量高。和「誰不說俺家鄉好」道理一樣,都說自己的最好!要按資料理論上說,登海先鋒種業的「先玉」系列品種不錯。據說「先玉」系列產品,現在已創畝產3000斤以上,乖乖!
  • 在玉米的故鄉,他們這樣花式吃玉米
    在哥倫布沒有到達新大陸之前,全世界播種面積最廣的穀物是原產兩河流域的小麥和長江流域的水稻,而玉米走出美洲後,對傳統的穀物形成「降維打擊」:玉米的產量高,遠超小麥和水稻;適應性強,能種植在從熱帶到亞寒帶的廣泛地區;營養還比傳統穀物更豐富均衡,用玉米胚芽榨油,出油率比中國傳統的大豆高得多,富含充沛的澱粉,是釀酒的優質原料,還有豐富的谷蛋白,是人和牲畜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 全國4000萬公頃玉米,一畝少收1斤是多少?足夠一個縣的產量
    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大約是全世界的22%,玉米總產量佔全世界的24%,今年我國的玉米種植總面積約4000萬公頃出頭,其中東北佔我國玉米總面積的1/3。漏掉的玉米,一畝會有多少呢?種植戶會去撿回來嗎?其中就有農民朋友自發地去地裡撿拾殘留的玉米,一個人撿拾一天能收回4、500斤玉米來。農民從地裡撿回來的玉米,在東北一天能撿4、500斤我也向東北的朋友求證過,這個現象多不多?朋友說,在東北隨便撿,沒人管,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我們知道,東西土壤好,地塊大,人均耕地6畝多,超過全國人均耕地好幾倍。
  • 河北一大爺種玉米血本無歸:玉米怎麼種才能高產的方法,看這兒就夠了!
    之前生長在土地裡的植物的根系,或者說是雜草的根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新玉米的根系。 有些農民伯伯會考慮使用一些含有激素的肥料,就為了讓玉米趕緊長出來,卻忽視了玉米的質量問題,質量不好,銷路當然好不到那裡去,不是嗎?
  • 玉米倒伏怎麼辦?
    在排除種子問題造成的先天不良而導致的玉米減產損失之外,玉米倒伏是在所有生產環節當中造成損失影響最大的,也是最不可抗拒而又無法預料的,農民種植戶面對倒伏來說基本上是沒有多少有效的解決方式的,當前的農業種植技術,不管是在種子培育上面還是後期的精耕細作的管理上,即便是做出了很多努力,可是面對玉米倒伏始終都沒有多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 這種玉米人不吃,牲畜才吃,你知道嗎
    【導語】:說到種植玉米,小編們可能馬上認為種植玉米的目的是收穫玉米果實。但是事實上,有一種玉米不是用來收穫玉米的,因為它是用來餵養動物的。小編們非常熟悉玉米種植,因為玉米在小編編的日常生活中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小編編們對它總是很熟悉。甚至玉米農作方式也在許多地方被看到。
  • 種好春播玉米 需知這些要點
    播種的時候施肥要在距離玉米種子10釐米左右的斜下方,不能離玉米種子太近,以防造成燒苗。播種施肥時,如果是用播種機施肥,由於其體積較小,施肥量較大時,播種機施肥壓力就會變大,所以在翻地或者旋耕的時候先施進去一部分肥料,播種的時候就可以減輕播種機的承受力。此外,施肥時候如果是地膜覆蓋一定要注意把肥料施在地膜外面,這樣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揭示生物量和收穫指數對玉米產量...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聯合全國24個科研團隊,通過十餘年在全國玉米主產區40個試驗點的聯合試驗,闡明我國玉米生物量、收穫指數和產量的空間分布特徵,並揭示了不同玉米品種、不同生態區域以及不同產量水平下生物量和收穫指數對產量的貢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