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揭示生物量和收穫指數對玉米產量...

2020-12-14 食品夥伴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聯合全國24個科研團隊,通過十餘年在全國玉米主產區40個試驗點的聯合試驗,闡明我國玉米生物量、收穫指數和產量的空間分布特徵,並揭示了不同玉米品種、不同生態區域以及不同產量水平下生物量和收穫指數對產量的貢獻率。10月18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糧食和能源安全(Food and energy security)》。


  生物量和收穫指數是糧食作物產量的兩個重要構成因素。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在保障國家糧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因此理解當前條件下我國玉米生物量、收穫指數及產量的空間分布特徵以及生物量和收穫指數對產量的貢獻,對於明確進一步提高產量的關鍵途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研究發現,我國玉米生物量增加對產量的貢獻率為73.71%,顯著高於收穫指數對產量的貢獻率(26.28%)。5個主栽參試品種中,每個品種生物量對產量的貢獻均高於收穫指數,但不同品種間收穫指數差異較大,並導致了品種間產量的差異。對於不同的種植生態區而言,在西北和北方地區生物量的貢獻率分別為57.34%和64.46%,顯著高於收穫指數的貢獻率(分別為42.66%和35.54%)。然而,在黃淮海和西南地區收穫指數的貢獻率(分別是52.67% 和 50.92%,略高於生物量(分別是47.33% 和 49.08%)。不同區域間,生物量的差異仍然是導致玉米產量差異的主要原因。此外,在較低產量水平下(<15 Mg/ha), 產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於生物量和收穫指數的協同增加;而在較高產量水平下(>15 Mg/ha),產量的增加主要是依賴生物量的增加。該研究成果可為我國玉米「藏糧於技」和進一步提高玉米產量提供理論依據。

  作科所劉萬茂博士為文章第一作者,侯鵬副研究員和李少昆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原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fes3.256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揭示鈣通道蛋白調控...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系統闡釋了鈣通道蛋白OsCNGC9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和耐受的分子機制。該研究建立了一條從低溫信號感知到鈣離子通道激活的低溫信號轉導途徑,填補了植物低溫信號轉導途徑中缺失的重要一環,為利用 OsCNGC9 進行水稻抗逆遺傳改良提供了理論依據。
  • 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遴選結果公布
    食品夥伴網訊  11月27日,中國農學會公布了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遴選結果,29項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經形式審查、網絡初選、複選、會議終選和徵求農業農村部行業司局意見後產生,包括新技術9項、新產品10項、新裝備10項。
  • 2017年GCHERA世界農業獎頒獎典禮南京農業大學舉行
    作為目前世界農業高等教育領域唯一的國際性獎項,比利時根特大學植物系統生物學中心主任德克•英澤(Dirk Inzé)教授憑藉其在植物器官生長和生物量生產力研究中的突出貢獻,摘得該獎。,帶領團隊發現了植物細胞周期調控的核心元件,並證實了這些元件可用於提高植物生長和作物產量。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揭示弱藍光信號控制大豆赤黴素代謝和避蔭...
    近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作物生物信息學及應用創新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豆隱花色素介導弱藍光信號調控赤黴素代謝和避蔭反應的分子機制,並為擴大大豆適應範圍及培育適合耐密抗倒高產大豆新品種提供了重要靶基因和育種新材料。相關研究成果於11月27日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 Global Change Biology:灌溉帶來的降溫作用對玉米產量的貢獻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部李琰副教授團隊與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Kaiyu Guan團隊使用衛星遙感和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玉米產量數據,結合統計模型量化了降溫作用和供水作用對灌溉帶來的產量效益的貢獻
  • 作物學領域80名學者共探「糧食安全與綠色發展」
    他指出,玉米的馴化和適應中伴隨著廣泛的基因表達和代謝分化,調控區的突變在玉米進化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胡斌研究員作了題為「水稻氮高效利用遺傳位點挖掘」的報告,他從NRT1.1B自然變異、氮磷協同利用、分櫱氮響應等角度介紹了NRT1.1B和OsTCP19調控作物氮元素利用效率中的作用機制。
  • 睿誠生物科技(山東)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舉行合作...
    11月26日,睿誠生物科技(山東)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合作籤約儀式在濟南高新區創新谷隆重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所長王元英、副所長王樹聲、濟南市僑聯秘書長孫洪成、濟南高新區創新谷發展中心主任陳曉勇、睿誠生物科技董事長王躍駒、總裁陳成出席籤約儀式。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導·發展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儋州...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據《今日儋州》消息   61年前,華南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所,也就是現在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遷址儋州,數代熱科人紮根儋州這片熱土,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開闢了新中國的熱作事業。60多年來,熱科人秉承「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為推進祖國熱帶農業科技事業的發展奮力拼搏,嘔心瀝血,做出了突出貢獻。
  • 固原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籤訂框架協議
    11月17日,固原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就廣泛開展院地合作籤訂框架協議,通過充分發揮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人才和技術優勢與固原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優勢,建立長期穩定戰略合作關係,助推固原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標。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引領熱區現代農業發展
    如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經過十多年的科技攻關和不懈努力,如今的攀枝花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緯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質最優的大規模芒果生產基地。芒果已成為攀枝花現代特色農業的一張響亮名片。 攀枝花市景觀芒果變為優勢產業的故事只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支撐熱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大數據與知識服務創新團隊博士後...
    2020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大數據與知識服務創新團隊博士後招聘公告 2020-03-19 14:30:26|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大數據與知識服務創新團隊主要從事農業大數據與知識服務
  • 張忠華教授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揭示黃瓜全雌基因分子...
    張忠華教授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揭示黃瓜全雌基因分子作用機制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張忠華教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孫進京副研究員進行合作,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首次發現黃瓜中全雌基因(Female)是獲得新功能的基因ACS1G
  •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2月19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在昆明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
  • 中亞五國農業國際合作論壇「計算機學科與植物表型、作物模型與...
    論壇採用現場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江南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1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學生以及河南農業大學師生共300餘人現場參加論壇,線上2.2萬人與會。
  • 新季東北玉米產量恐減少
    來源:期貨日報 半個月內遭颱風「三連擊」9月7日上午10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颱風藍色預警和暴雨藍色預警。預計此次颱風與暴雨天氣,將會對東北三省玉米等農作物生長造成較大損害,市場對此十分重視,農業部門與當地廣大農民已提前做好了防範準備,以免遭受更大的損失。
  • 第三屆三角洲論壇暨中國作物學會分子育種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 9月19日-20日,由中國作物學會、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東營市人民政府、聯合國環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夥伴計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三角洲論壇在我市舉辦。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國家熱帶牧草中期備份...
    廣州程啟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的委託,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國家熱帶牧草中期備份庫建設項目」項目(項目編號:GZCQC1802HG06002)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 《中國農業生產風險區劃地圖冊》發布
    2020年6月2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的第十期中國農業保險論壇(CAIF)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創新團隊發布了《中國農業生產風險區劃地圖冊》報告。報告指出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自從2007年以來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
  • 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我市舉行
    本報訊(記者 蒿中剛)9月29日,2020年國家農業十大引領性技術玉米籽粒低破碎機械化收穫技術暨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我市舉行。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錄祥,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俊忠出席。副市長喬彥強致辭。
  • 2860萬畝小春糧油作物將從南至北進入收穫期 全省小春糧油作物豐收...
    農業大盤穩定 ●小春作物 糧油作物豐收在望,蔬菜、食用菌、瓜果產量均同比增長 ●大春作物 已播栽大春糧食作物2664.3萬畝,佔計劃播種的三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