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科所揭示弱藍光信號控制大豆赤黴素代謝和避蔭...

2020-12-22 食品夥伴網
  近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基因資源與基因改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作物生物信息學及應用創新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豆隱花色素介導弱藍光信號調控赤黴素代謝和避蔭反應的分子機制,並為擴大大豆適應範圍及培育適合耐密抗倒高產大豆新品種提供了重要靶基因和育種新材料。相關研究成果於11月27日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據劉斌研究員介紹,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急速攀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提高大豆產量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求。密植和間套作是提高大豆單產和有效利用種植空間的重要手段。然而,植物之間的相互遮擋會引起周圍光環境發生顯著變化,導致大豆出現明顯的避蔭反應(徒長、倒伏、早衰以及抗病蟲能力下降等),嚴重製約了兩種栽培模式的推廣應用。


  該團隊通過研究發現,低紅光/遠紅光顯著誘導大豆葉夾角變小以及葉柄伸長,而弱藍光主要促進莖稈伸長,明確了遮蔭導致的藍光水平下降是導致大豆倒伏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大豆基因組編碼的7個藍光受體隱花素(GmCRYs)基因進行了敲除,結果表明,大豆隱花色素單突變體沒有明顯表型,但其中四個基因同時發生突變形成的 Gmcry1s 即使在正常光照條件下也表現出明顯的莖稈徒長,表明 GmCRY1s 基因功能冗餘並共同介導了弱藍光依賴的避蔭反應。進一步研究證實,被藍光激活的GmCRY1s通過上調大豆轉錄因子STF的水平促進赤黴素氧化酶基因表達,從而降低內源赤黴素的含量並抑制大豆莖稈的伸長;而在弱藍光條件下則反之。該團隊創製的GmCRY1過表達大豆,可顯著提高大豆耐蔭性,實現密植條件下產量的提高。該研究對充分解析光環境調節大豆生長發育的調控網絡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作科所呂向光博士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劉斌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吉林農業大學李海燕團隊與東北農業大學陳慶山團隊也參與了該項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中國農科院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全文連結:https://www.cell.com/molecular-plant/fulltext/S1674-2052(20)30395-6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揭示生物量和收穫指數對玉米產量...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聯合全國24個科研團隊,通過十餘年在全國玉米主產區40個試驗點的聯合試驗,闡明我國玉米生物量、收穫指數和產量的空間分布特徵,並揭示了不同玉米品種、不同生態區域以及不同產量水平下生物量和收穫指數對產量的貢獻率。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揭示鈣通道蛋白調控...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系統闡釋了鈣通道蛋白OsCNGC9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和耐受的分子機制。該研究建立了一條從低溫信號感知到鈣離子通道激活的低溫信號轉導途徑,填補了植物低溫信號轉導途徑中缺失的重要一環,為利用 OsCNGC9 進行水稻抗逆遺傳改良提供了理論依據。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引領熱區現代農業發展
    如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科研單位經過十多年的科技攻關和不懈努力,如今的攀枝花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緯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質最優的大規模芒果生產基地。芒果已成為攀枝花現代特色農業的一張響亮名片。 攀枝花市景觀芒果變為優勢產業的故事只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支撐熱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大數據與知識服務創新團隊博士後...
    2020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大數據與知識服務創新團隊博士後招聘公告 2020-03-19 14:30:26|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大數據與知識服務創新團隊主要從事農業大數據與知識服務
  • 固原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籤訂框架協議
    11月17日,固原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就廣泛開展院地合作籤訂框架協議,通過充分發揮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人才和技術優勢與固原市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優勢,建立長期穩定戰略合作關係,助推固原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標。
  • 青島農業大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環發所、資劃所籤訂合作協議
    11月30日,青島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春霞帶隊赴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調研,並分別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環發所、資劃所籤訂合作協議,在本碩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青年教師訪問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 睿誠生物科技(山東)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舉行合作...
    11月26日,睿誠生物科技(山東)有限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合作籤約儀式在濟南高新區創新谷隆重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所長王元英、副所長王樹聲、濟南市僑聯秘書長孫洪成、濟南高新區創新谷發展中心主任陳曉勇、睿誠生物科技董事長王躍駒、總裁陳成出席籤約儀式。
  • 薇甘菊如何快速生長和入侵?中國學者阻擊生物多樣性終極殺手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萬方浩、錢萬強和樊偉團隊關於重要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從多個角度揭示了薇甘菊在全球入侵過程中的環境適應性進化和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
  • Cell Metabolism:關鍵代謝通路調控T細胞活性
    2019年11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效應調節性T細胞(eTreg細胞)是白細胞的一個特殊亞群,可保持免疫系統的控制。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已經揭示了調節eTreg細胞功能的代謝信號傳導機制。這項工作可能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和治療炎症性疾病的努力。研究結果今天在線發表在《Cell Metabolism》雜誌上。
  • 中國西南地區為全世界苦蕎起源馴化中心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瞿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特色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牽頭,聯合國內外10餘家科研機構,對來自14個國家的510份苦蕎核心資源進行全基因組重測序,構建了苦蕎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了苦蕎的起源和傳播馴化路徑
  • 《中國農業生產風險區劃地圖冊》發布
    2020年6月2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的第十期中國農業保險論壇(CAIF)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創新團隊發布了《中國農業生產風險區劃地圖冊》報告。報告指出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自從2007年以來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廣州實驗站專家組到我縣考察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廣州實驗站專家組到我縣考察7月17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廣州實驗站熱帶作物栽培專家吳健雄等8位專家到我縣考察,縣政協副主席謝芳陪同考察。當天,考察組先後來到雙鳳鎮聖女湖生態園、均田村十裡長廊生態循環產業示範基地、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複試點建設現場,多方位、多層次了解我縣生態農副產品培育、加工及品牌打造、產品宣傳和銷售等情況。座談會上,謝芳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感謝,她希望各位專家從人才、科技等方面加大對我縣的支持力度,幫助我縣打好綠色熱帶生態品牌,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 研究揭示水分影響紫花苜蓿抗寒能力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飼草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揭示水分影響紫花苜蓿抗寒能力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BMC植物生物學》上。
  • 奏響「大豆振興」的吉林強音
    兩項「國際首創」的背後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孫寰研究員團隊歷經十年艱辛,通過大量的遠緣雜交,成功地獲得了大豆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站在2020年的歷史節點回望,吉林大豆科研碩果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芬芳——由省農科院牽頭主持的全國大豆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已實現多項零的突破,不僅育成世界第一批大豆雜交種,也開發了利用蜜蜂為大豆傳粉技術,建立了雜交大豆選育平臺和高效制種技術體系,創造了我國繼雜交水稻之後又一個影響世界的農業科技成果。  2019年,我國實施「大豆振興計劃」。
  • 哈獸研曲連東團隊揭示貓杯狀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和建立持續感染...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然疫源性人獸共患病曲連東團隊解析了貓杯狀病毒FCV抑制宿主I型幹擾素應答實現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Feline calicivirus strain 2280 p30 antagonizes type I interferon-mediated antiviral innate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國家熱帶牧草中期備份...
    廣州程啟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的委託,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國家熱帶牧草中期備份庫建設項目」項目(項目編號:GZCQC1802HG06002)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導·發展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儋州...
    圖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儋州院區大樓。現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風景。「1958年,時任華南亞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的何康,也是後來的農業部部長,帶著我們科研人員,包括科研人員的家屬共200多號人,從繁華的廣州分陸路和水路,來到現在所處的這個位置,就是聯昌試驗站。聯昌試驗站當時是作為我們所在海南的一個試驗站,房子破舊,條件艱苦。但是,大家不怕苦,一邊工作,一邊克服困難,才把橡膠事業發展起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試驗場黨辦主任蘇林忠介紹說。
  • 2020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廣州實驗站第一次招聘4人計劃取消公告
    2020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廣州實驗站第一次招聘4人計劃取消公告
  • 6篇16S rRNA基因測序+代謝組學聯合項目文章助力您快速發文
    本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鹿明生物合作客戶青島農業大學等實驗團隊在Gut發表 「Improvement in sperm quality and spermatogenesis following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rom alginate oligosaccharide dosed mice」的文章,文章運用LC-MS
  • 奏響「大豆振興」的吉林強音
    兩項「國際首創」的背後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孫寰研究員團隊,歷經十年艱辛,通過大量的遠緣雜交,成功地獲得了大豆細胞質雄性不育系。這項成果國際首創,在學術上和商業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27年前,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向全世界播報了這項研究成果,成為吉林省大豆科研史上重要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