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層次低的人,有這4種「衰相」

2021-01-09 精彩在重慶

我們經常誇人會說層次高,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稱作是層次高的人呢?層次高往往是指他們眼界視野開闊,認知比常人更深,有著非同一般的格局和見解。一個人層次的高低與他的財富地位無關,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是一個人更深層次的內涵。《道德經》裡提到了有4大「衰相」,並且認為有這些行為的人往往一生都命途多舛,無法獲得幸福。

一、層次低的人複雜

《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層次越低的人往往複雜,相反,層次越高的人往往把任何複雜的事簡單化。在如今紛繁複雜的社會裡,學會把一切事物簡單化,才是真正的境界高。

其實,簡單一點沒有什麼不好,做人簡單一些,一切事情也就不複雜了。我們要以平靜的心態去對待世間的萬事萬物,不要讓自己拘泥於繁瑣的生活。能夠從撲朔迷離中走出來,做個簡單的人,是不容易的。

二、層次低的人強勢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意思是不自我表現,所以高明;不自以為是,所以顯著;不自我誇耀,所以能建立功勳;不驕傲自滿,所以能夠長久。

有些人自己的認知不夠,反而固執己見,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忽略別人說的話。這樣的人往往是自滿自誇之人,性格強勢,自然也就不會有多高的層次。真正層次高的人,從來都是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並且及時作出調整。

三、層次低的人「養」

「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了養生之道,所謂養生並不在於「養」,而在於「順」。

老子認為,人活在世上,應該善於避害,這樣才可以保全生命而長壽。我們要保持一種清靜無為的態度,這樣才可以遠離禍害與災難。同時,還要忌驕奢淫逸,這樣容易短命夭折。

四、層次低的人「揚」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那些層次低的人往往會盡顯鋒芒,到處誇耀炫耀自己,這樣反而容易招來禍患。往往那些層次高的人,都是非常低調的,不張揚。

所以,我們做人一定要低調、收斂,就算擁有再多的真才實學,也要懂得適度收斂。如果驕傲自大,很容易成為孤芳自賞的人。

怎麼樣?學到了嗎?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層次高的人,一定要避免以上幾點。《道德經》凝聚了中國古老的智慧,短短五千多字卻包含了宇宙萬物的智慧與天地間的哲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世界出版量第一的圖書是《聖經》,而第二就是《道德經》!可見,很多人都喜歡這本富有哲理與智慧的書籍。如果你還沒有的話,不妨買來這本書,收藏起來。點擊購物連結,即刻購買!

相關焦點

  • 《道德經》:越是層次低的人,往往有3大「衰相」,一生命途坎坷
    有的時候我們誇人,就會說:這個人層次高。層次高就是指他們的眼界開闊,認知廣,對事情有著不一樣的格局和見解。這和一個人貧窮還是有錢沒有太大的關係,比如一個只知道吃喝玩的富家子弟,無論多麼富有,層次依然很低。
  • 老子《道德經》:「層次低」的人,有4大「衰相」
    大多數人對人生都是有所追求的,追求的就是能夠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或者說通俗一些,就是期望未來的人生會比現在的自己更有意義和有所成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每人都不願意自己的人生處於低的層次 。《道德經》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高深的「智慧總結」,從這本書中也能夠找到讓人生落入低估的四大「衰相」,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層次低的人有8大衰相,境界高的人有8大貴相
    作者:談虎來源:京博國學(精神層次的高和低,決定你長相的福與衰。01層次低的人,有八大「衰相」 。人的層次高低,與社會地位和財富多少沒有關係。 平民百姓有擔當有抱負,有修養懂情趣,就是層次高的人;紈絝子弟言語庸俗,土豪嘴臉,也只能是層次低的人。
  • 層次低的人,都有這5種特徵和3種喜好!
    一、層次越低的人,越有這5種思維特徵來源:進擊的阿秀,內容有刪減01思考惰性:不斷強化偏見認知二、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做這3件事一、愛發脾氣人發脾氣時,智商將被情緒所俘虜,就會變成別人眼中愚蠢的人。層次低的人面對這一問題,可能就不一定處理得當了,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就是最大的成功。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人成熟,「勝讀十年書」
    人與人的不同往往就是認知不同導致的層次的不同,認知水平越高的人,看事情越客觀越正確,也就能掌握事發展的規律獲得成功。看那些走在時代前列的人,例如電商教父馬雲、美團創始人王興等,他們能比一般人看得長遠就是認知的作用。所以說,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本質上也是認知層次的競爭,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 針對道的3種認知和實踐,老子給出3條建言,受益匪淺!道德經41
    而本章老子又通過,對在傳道過程中遇見的3種人的分析,指出了他們對道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又進一步豐富了道的思想內涵,同時從正面或反面提出了3種認知產生的原因。我們可以通過這一章,更加深刻了解道的「道隱無名」。下面請隨我來,看看。
  • 道德經:所謂「天道」,其實就是「四大天規」!悟透才能真正變強
    首先你要明白這四大規律。我們若能讀懂《道德經》中的「四大天規」,便可讓人生不再平庸,不僅自身大富大貴,更能造福後代,讓好福氣綿綿不絕。一、為人之道: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其實就是告訴在生活中,哪些層次低,總是很算計的人,反而為生活所累。
  • 道德經:悟透天道背後的「四大天規」,才能真正的避禍求福
    一、為人之道《道德經》中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其實就是告訴在生活中,那些層次低,總是很算計的人,反而為生活所累。而我們縱觀周圍那些真生高境界的人,是不是都非常的包容,反而是一些低層次的人一直在斤斤計較,表現的很強勢。既然天下最厲害的東西是由至弱轉為至強的水,那麼,人生最高級的智慧當然要像水一樣。
  • 天道:高層次和低層次溝通,是很蠢的行為!
    在老子的《道德經》就已經說過這個道理,大概意思就是認知層次高的人跟認知層次低的人溝通,是最愚蠢的行為,高層次的人註定失望而回!也許你說《道德經》太深奧了,有點讀不太懂。那我們來看看電視劇《天道》中肖亞文的一段話,獅子認為這是對老子《道德經》現身說法般的解讀,讓我們看到了高層次的人是怎麼做事的!
  • 《道德經》中1句話,很多人當作笑話,其實卻是人生致勝大道
    《道德經》中的每個字,每句話,都充滿了智慧,隨便拿出一個字,一句話,都值得玩味,領悟,悟透了,對增加我們的智慧大有裨益。例如,關於為人處世,有一句話,非常簡潔地表明了觀點。懂得這句話的人把它牢記在心,成為一個很智慧的人,為人處世,吉祥如意,不懂的人卻認為是個笑話,人生磕磕拌拌。
  • 《道德經》:這三句話,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天道」!
    《道德經》具備老子的一切智慧。孔子則認為老子是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存在,那麼老子所講的東西,不僅能開啟人的智慧,還能讓人達到一定的境界與層次。千百年來,無數人從《道德經》中受益,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前提是,你要能讀懂它。在《道德經》中,關於道的論述有很多。
  •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
    《道德經》中有「4大天規」闡明了天道,悟透才可能做到避禍求福人行走於世間,無論你本事多大、手段多強,都不能逆天而行。順應天規,通達順遂;不應天規,早晚吃虧。其實,早在千年前,老子就堪破了天規。而《道德經》中有4條天規,我們只要悟透了,就能做到避禍求福:一、低調收斂,立身以謙《道德經》中說:「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 真正想要修道的人,你就要懂得《道德經》中的這句話,受益匪淺!
    後來我告訴他們,在許多修道的古書中,《道德經》就是一部讓人如何修道的經典。有人雖然知道,但是直言「看不懂」。也有的乾脆就不懂得,為什麼《道德經》是一部修道的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除了「無為」能與修道沾點邊之外,裡面的很多內容,都是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讓人修煉自身的智慧,用以平息外在的紛爭。
  • 《道德經》:有這三種性格的人,命最好;看你佔有幾個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蘊含了無數修身、治國、養生之道,被譽為「萬經之王」其中講到有這三種德行的人,命最好。當所有人都只重結果不看過程時,那些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把過程做好的人反而能夠脫穎而出。《道德經》中說「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大智若愚的人從不在乎苦與累,也不計較得與失。你默默開放,自然能有清風為你而來。
  • 《道德經》: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福氣,可以事業有成,家庭美滿,一帆風順。 古人說,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人的福氣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求來的,或者說,是自己修來的。
  • 馬雲說:《道德經》在讀我,他做到了《道德經》裡的功成身退嗎?
    馬雲和《道德經》的故事據說,馬雲總是隨身攜帶幾本書,別的書換得很快,但有一本書一直伴隨其左右,就是一本薄薄的《道德經》。薄是因為沒有註解,馬雲不希望別人註解的《道德經》影響到自己的感悟。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這是何等的氣魄,這正是「生之安行」的天才才會有的融通。
  • 道德經,讀不懂也要讀
    包括距離老子時代近一些的人,對《道德經》的傳播和解讀,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流傳過程中,因為書寫、解讀上的疏忽、訛誤,勢必讓原文原意出現不可避免的各種錯誤。 兩千多年過去,《道德經》自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版本流傳下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老子的觀點和思想還是在這與原文原意稍有出入的5000言中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
  • 品讀經典|《道德經》中有哪些讓人「醍醐灌頂」的句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道德經》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也被譽為「萬經之王」,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為什麼層次越低的人,越容易被情緒左右?是因為這些心理
    社會中的人是分層次的,大致的等級層次分為三種: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不過,層次的等級劃分並非是說人的富有程度,是在說一個人的修養以及行為方式。而在心理學上,等級層次論是對應的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的。弗洛伊德把人格分為三種:本我、超我、自我。
  • 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炫耀這3種東西,看看你有沒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己怎麼怎麼樣,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優秀,看不起比自己弱的人。這樣的人往往也沒有什麼本事。一般越沒本事的朋友,越喜歡炫耀這3種東西,招人煩卻不知01、炫耀自己的能力有的人總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總想著在別人秀自己的優越感,自己取得一點點成績,就唯恐別人不知道,到處炫耀自己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