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畢節4留守兒童疑農藥中毒死亡 年齡最小5歲
據新華社電 記者從貴州省畢節市有關部門獲悉,9日23時許,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4名兒童在家中疑似農藥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 據記者了解,4名兒童為留守兒童,年齡最小的5歲,最大的13歲,父母均在外打工。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對兒童死亡原因展開調查。
-
貴州4名留守兒童喝藥自殺 年齡最小的5歲
據新華社電記者從貴州省畢節市有關部門獲悉,9日23時許,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4名兒童在家中疑似農藥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據記者了解,4名兒童為留守兒童,年齡最小的5歲,最大的13歲,父母均在外打工。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對兒童死亡原因展開調查。
-
廣西留守兒童慘遭老師長期猥褻,年齡最小的竟只有六七歲
據相關報導,近日,廣西平南縣思旺鎮一所小學發生了宿管老師猥褻兒童事件,其中年齡最小的也只有六、七歲。此事件受害人之一——小月,由於父母親都去到了外地打工。只留下她和姐姐以及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小村子裡,但小月要去上學的地方離村子裡有將近20公裡的路程,為了省去這其中的路程麻煩,小月就只能住在了學校旁邊名為「天天」的託管所裡。
-
貴州4名留守兒童疑似集體自殺 年齡最大僅13歲
6月10日,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政府發布消息:9日晚11點半,該區4名兒童在家中疑似農藥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公安機關對死亡原因展開調查,有關善後工作有序開展。 據村民透露,4個孩子1男3女,是留守在家無大人照顧的四兄妹,一起喝農藥自殺,最大哥哥13歲,最小妹妹5歲。
-
安化江英學校:留守兒童暑假快樂多
江英學校:留守兒童暑假快樂多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龔柏威7月13日,記者剛跨入安化縣江英實驗學校,就聽到小學部操場上、教室裡不斷傳來歡笑聲、喝彩聲,學生們在興高採烈地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7月7日,小學期末考試結束,進入了暑假,本應安靜的校園,這裡仍然十分熱鬧。學生們在這個環境優美的校園裡度過了為期一周的快樂夏令營。江英學校是「全國優秀兒童之家」。全校近3000名學生,留守兒童佔比75%。「我們免費舉辦這個夏令營,深受留守兒童喜歡,1196名小學生中,只有2人願意回家。」
-
【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_留守兒童調查報告_搖籃育兒百科
對於孩子們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年齡越小,問題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呢? 首先,監護的「盲區」。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43.5%,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照顧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照顧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
-
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作業本用完了,媽媽就該回來了」「山上下雪了,爸爸就能回家了」……對農村留守兒童來說,開學固然是新學期的起點,卻也意味著一次別離,意味著再一次的留守。暑假裡,一些留守兒童還能被父母帶到打工地團聚。暑期結束後,這些「小候鳥」卻只能萬般不舍,告別父母回到家鄉。村口公路邊、鎮上汽車站,是分別的地方,也是留守的起點。
-
平均年齡13歲 這幫留守兒童全國民族運動會上大放異彩
9月11日,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表演項目現場,一群年齡不大的孩子在場上或模擬飛禽走獸活動的姿態,或表現狩獵場景,高難度且賣力的表演讓不少觀眾內心觸動。一張照片的故事「我們這個節目叫《土家巴地梭》,是根據我們那兒的老人留下的一張照片編排的,照片裡的動作之前已經被遺忘了。」
-
孩子迷戀網絡造成嚴重後果,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
為此,縣婦聯聯合縣檢察院特別推出『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對全縣所有留守兒童家長進行全方位指導共同攜手,助力孩子健康成長第十三期本期內容(中學篇)■孩子迷戀網絡造成嚴重後果,怎麼辦?案例小餘是高一的男孩子。由於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家裡只剩年邁的爺爺奶奶,所以他成了留守在家的大兒童。他平時住在學校,一周才回一次家。小餘的學習成績不好,總成績排名全班倒數第幾名,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經常發呆,打瞌睡,整天無精打採,作業經常不交或抄襲應付。小餘很少與同學們交流,同學們也不喜歡跟他玩,他也覺得無所謂。
-
「我不想在奶奶家」,三歲女兒滿臉的「委屈」,是留守兒童的無奈
一:「我不想在奶奶家」,三歲女兒滿臉的「委屈」,是留守兒童的無奈三歲的彤彤是眾多留守兒童中的一員,她的父母是一對85後小夫妻,在女兒彤彤三歲前,小夫妻兩人一直將孩子帶在工作的城市廣州,過著普通家庭孩子擁有的幸福與美好生活。到了彤彤三歲後,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媽媽小麗也不想一直不上班做全職媽媽,於是選擇把孩子送回老家交給爺爺奶奶帶。
-
道林鎮事實孤兒與留守困境兒童暑假作業輔導班活動簡報
為了關心道林鎮境內事實孤兒與留守困境兒童,道林鎮社會事務辦聯合道林鎮社工站舉辦了2020年道林鎮事實孤兒與留守困境兒童暑假作業輔導班。活動前期,工作人員聯繫各村婦女主任充分了解事實孤兒與留守困境兒童情況,把握希望參與輔導班人數,並做好前期安排。
-
捐800平米一層樓給留守兒童建圖書館,泉州這位老伯了不起
12月27日,圖書館將開館,這裡承載了姚老伯兒時因家貧未能實現的讀書夢,他希望留守兒童和少年們能在這「知識的海洋」裡快樂成長,學有所成。陳志權介紹,洪梅鎮約有七成的年輕勞動力在外經商和務工,鎮裡常住人口多為留守老人和少年兒童,而除了學校,孩子們缺少獲取課外知識的圖書館。南安洪梅志願者協會於2015年發起成立,已先後在洪梅鎮內籌建了兩家公益圖書館。
-
鳳凰縣化眉村:心系留守兒童 守護健康成長
紅網鳳凰縣分站7月31日訊(通訊員 吳東林 滕源)為關愛廣大留守兒童,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7月29日,鳳凰縣委宣傳部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來到阿拉營鎮化眉村開展「貧困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活動。化眉村位於鳳凰縣阿拉營鎮西南部,轄6個村民小組,3個自然寨,全村人口476戶176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2戶414人,因病、因殘、因學導致貧困基數大,村裡無主要產業,青壯年勞力大部分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全村多是老弱病殘、喪失或尚無勞動能力,存在較多留守兒童,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扶持和愛心關懷。
-
耒陽市構築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網絡 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
近日,耒陽市「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總成績獲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填報志願選擇了北大冷門考古專業,一時引發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屢上熱搜,成了大家熱議話題。 鍾芳蓉父母常年在外務工,一歲開始就跟爺爺奶奶生活,是典型的留守兒童。
-
百姓故事|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慰藉師」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4日6時訊(記者 連肖/文 受訪者/圖 林楠/欄目主持)「我走了就沒辦法擁抱你,我不走就沒辦法養活你。」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
-
嵐皋:「小樹苗成長記」讓山區留守兒童快樂成長
巴山畫廊/硒有嵐皋嵐皋資訊嵐皋縣「小樹苗成長記」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項目啟動以來,共青團嵐皋縣委組織志願者和廣大青年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楊文武告訴記者,援少會所幫扶的留守兒童中大多都是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務工,為使他們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到親人的關愛,縣援少會的志願者們每周五都會受孩子家長委託去接像郭航一樣的留守兒童,並陪伴他們一起快樂學習和玩耍。
-
留守兒童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當天,河南等6省份教育部門和全國10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觀測聯繫點的負責人交流了各地留守兒童教育關愛工作的開展情況,並就工作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建議展開討論。2015年,教育部在全國確定了包括弋陽縣在內的10個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觀測聯繫點,以探索解決現階段留守兒童問題。在多個觀測聯繫點,留守兒童佔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數目的比例超過35%。
-
人大代表田汨江:從最年輕代表到留守兒童「圓夢人」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張為 任可)第一次當人大代表,田汨江才24歲,是全市最年輕的代表。第一年參加兩會,她還把嗷嗷待哺的兒子和婆婆留在了代表駐地外。如今,5年過去了,這位最年輕的人大代表漸漸成長了起來,扛起了屬於她的代表職責。
-
廈門鐵人三項公開賽上午舉行 騎跑組年齡最小運動員僅13歲
吳雲東 2:20'31" 德呂克·馬丁(德國) 2:20'53" 曾繁塵 2:25'59" 女子全程前三名成績 卡特林·布查(德國) 2:59'40" 劉靜婷 3:
-
安徽阜陽太和、臨泉、潁上,三縣歷史名人,王牌對王牌誰更牛?
筆者認為,太和縣歷史名人最牛,有一位姓徐的進士出身,在多地擔任知府,總督,曾任鹹豐的欽差,擔任了太子太保,而且他享年73歲,做出的貢獻大,在社會上的知名度也相對要高一些。大家不要噴,王牌對王牌,我們來看看臨泉、潁上相比太和,弱在哪裡?不要說姜子牙,我們說的是近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