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直言進諫」被腰斬,為何無人替其求情?只怪他作孽太多!

2020-12-17 騰訊網

先秦百家爭鳴,是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出了非常多的經典人物,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也正在演這段歷史。秦國最終在秦王嬴政的統領下,蕩平四海一統天下,而除了武將的功勞之外,眾多文臣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李斯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後秦始皇時代,李斯卻慘遭腰斬的命運,作為昔日秦國丞相,為何卻無人替其求情呢?

春秋戰國的時候,每個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像是如今大公司間的競爭,人才流動性是非常大的,李斯本來是楚國人,後來跟了荀子學習,並成為了荀子最出名的弟子之一,最終選擇了秦國作為效力的國家。

當年,秦王政決心統一天下,韓國擔心滅國,便派水利工程師鄭國來鼓動秦國修水渠,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鄭國渠,其本意是消耗秦國國力,後來被秦王政發現了其真實目的,秉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原則,秦王政覺得「外國人」都靠不住,便下了逐客令。

而李斯直言進諫,寫了歷史著名的《諫逐客書》,秦王政看後幡然醒悟,果斷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取消了逐客令,並重用了李斯。

秦王政為統一六國,到處籠絡人才,韓非子也正是其中之一,韓非子和李斯師出同門,同樣是荀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而且才華在李斯之上。此時,倆人因為滅韓存韓的政見不和而起了矛盾,雖然早滅晚滅都是滅,但是韓非子還是想憑藉一己之力能讓韓國多存活幾年,李斯藉此向秦王政污衊其目的不純,只為謀求本國利益,秦王政一時惱羞成怒,將韓非子下獄,等秦王政氣消了反應過來的時候,韓非子卻已經被李斯逼死,就這樣李斯的勁敵韓非子就被他的這種小手段除掉了。

後來,秦王政以勢不可擋的力量統一六國,李斯也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丞相,並多次隨秦始皇巡遊天下。但看似風光的他骨子裡仍然十分軟弱,因為出身貧寒的他一步一步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屬實不易,趙高正是看穿了他貪戀榮華富貴的特點,威逼利誘讓協助他篡改秦始皇遺詔,扶植秦二世胡亥上位。

說實話,對於謀朝篡位這種事兒,李斯心裡是拒絕的,但是在自己的榮華富貴面前,大義終究還是弱了一點,最終不僅篡改了遺詔,還一不做二不休的下令處死公子扶蘇及蒙氏兄弟。

李斯利令智昏,參與了沙丘政變,也為自己日後被滅門埋下了禍根。

秦二世時代,秦國大權已然落到了宦官趙高的手上,並留下了指鹿為馬這種極具諷刺性的事件,而李斯作為秦朝的開國元老,雖然性格有些軟弱,但終究還是有一顆為秦國效力的心。

面對秦二世的荒淫無度,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各地反秦勢力層出不窮,李斯便想再次「直言進諫」,勸秦二世減少徭役,緩解國內矛盾。

可惜,秦二世不是秦王政,秦二世不僅沒有聽取李斯的勸諫,反而將其下獄,趙高正好趁此時機誣陷其謀反,最終屈打成招,將其具五刑,腰斬於市,夷滅三族。

作為昔日丞相,為何因罪下獄卻無一人替其求情呢?原因其實顯而易見:

一、秦滅六國,李斯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六國人所憎恨;

二、李斯參與政變失節,害死公子扶蘇及蒙氏兄弟,為人所惡;

三、趙高獨攬大權,隻手遮天,無人敢替其出頭。

秦國統一天下的「棟梁之才」李斯因自己的一次關鍵失節將秦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又因自己的「直言進諫」將自己和家人帶向了滅亡,可以說其是成也「直言進諫」,敗也「直言進諫」,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作孽太多,終究沒有享受榮華富貴的福報。

相關焦點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 李斯高瞻遠矚 押的棋子很準 為何還會被腰斬
    李斯,是秦朝的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是秦始皇得力的左膀右臂,幫助秦朝完成了統一大業。但最後被人腰斬,落了個悲慘下場,這是為何呢?李斯是個聰明人,他先投呂不韋門下,因為才華和能力出眾,很快便贏得了呂不韋的傾心。之後,呂不韋便將其舉薦給了秦始皇,開始參與政事。03 然而,李斯在歷史上卻是一個功過、毀譽各半的人物對於帝王來說,李斯是個人才,這點毋庸置疑。
  • 李斯被秦二世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人替他求情
    在我們的歷史教材中,李斯雄才大略,幫助秦始皇一統六國,又寫得一手好字。後來秦二世時,李斯被奸臣趙高所害,扣上了謀反的罪名,腰斬於市。 按理說,這種級別的朝廷重臣被冤殺,應該有好多人為他感到惋惜。
  • 為秦朝盡心盡力的李斯,最終被陷害入獄,為什麼沒有人替他求情?
    為秦朝盡心盡力的李斯,最終被陷害入獄,為什麼沒有人替他求情?李斯在清朝的時候,就是作為一個官員,所以自身的能力比較強大,而且也擁有遠見,正是由於擁有著這麼多的優點,所以當時的呂不韋特別欣賞他,但是在呂不韋去世了以後,就由他擔任著秦國的丞相,在那個時候嬴政也比較器重他。自從他當上丞相以後,也沒有讓皇帝失望,在治理自己國家的路上一直都特別盡心盡力,而且在他的幫助之下,秦始皇實現了貨幣以及文字等這些方面的統一。
  • 秦二世二年,李斯父子被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人為他們求情?
    他對秦國有著這樣大的功勞,被冤枉謀反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其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秦國本土官員排斥李斯,來自其他六國的官員則痛恨李斯。1、派系之爭。秦王喜歡重用國外的大才,這就勢必要動了本土勢力的蛋糕啊!
  • 李斯被腰斬之時,滿朝文武大臣,為何沒有一人站出來為他求情?
    秦始皇死後,李斯為趙高和胡亥所迫,與之秘密背叛了始皇帝,與趙高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其作為為自已埋下禍患,最終身敗名裂,落得一個腰斬而亡的慘死結局。秦二世胡亥登基後,趙高自任郎中令,胡亥雖為秦朝的二世皇帝,但整日只知道吃喝玩樂,趙高才是秦朝的實際掌權者。
  •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李斯作為秦國後期出色的人才,絕對可以算得上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了。那麼為什麼他被腰斬時卻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他求情呢?這恐怕已經不能只是歸結為一個人,人緣好或者是人緣差的簡單問題了,這就不得不深入剖析一下當時事件的背景和經過,還有相關人物的性格特點了。
  • 精明一世的李斯,為何會選擇扶胡亥上位?最後被腰斬為何無人求情
    按理說以李斯的智慧,絕對可以看出來這胡亥就是個紈絝子弟,不堪重用,一生為大秦事業奔波的他為何還是選擇了擁立胡亥? 第一,如果扶蘇繼位,推行儒家思想,廢除先前定製的秦法,李斯幾十年的心血毀之一旦。李斯作為一個文人,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心願肯定是希望自己的政治成就光耀後世。
  • 李斯為何會被趙高脅迫擁立殘暴的胡亥為帝,為何又被腰斬於鹹陽?
    原合法繼承人公子扶蘇那李斯為什麼會被趙高所逼,助紂為虐發動沙丘之變呢,原因是趙高實在太強大了,甚至他的勢力無所不在,宦官在中國歷史上本來就是權力很大的人,經常在天子身邊,就有一個新的非常棘手的問題來了,趙高逼迫李斯和自己一起改遺詔,此時扶蘇又遠在大漠,作為爾虞我詐一生的李斯當然會分的清局勢,他怎麼可能會去扶持扶蘇,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後人會質疑李斯為何不幫扶蘇,對於李斯來說,他不會去打一場不知結果的仗,而且當時局勢全被胡亥和趙高控制,論勢力,李斯是弱勢,若是不從,肯定會被殺害,在封建王朝的政治鬥志中,殘酷非你所能想像
  • 李斯聽取趙高建議,結局慘被腰斬並夷三族,他究竟錯在何處?
    這五位英雄人物中,只有李斯存活的時間最長,他的師父可是當今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先生,是當時秦朝的一國之相,他的一輩子可是充滿傳奇。李斯本是一名掌管糧庫的小官,無意中發現兩隻不同處境的老鼠,所遭遇的事情各不相同,李斯這時才想到原來環境也可以改造一個人,然後他開始追尋自己的理想。
  • 丞相李斯被趙高陷害腰斬,沒人替他求情,只因四件事得罪滿朝文武
    李斯,原本是楚國上蔡人,以平民之身,入關侍奉秦國,輔佐秦始皇完全統一大業,位列三公,成為了秦國的丞相,其人生就是一部勵志的成功奮鬥史。李斯之於秦國,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竭盡才智,功勳卓著,是秦朝的大功臣;在沙丘之變時,與胡亥、趙高合謀,偽造秦始皇的遺詔,殺死公子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改立公子胡亥繼位,將秦朝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最終二世而亡,又是秦朝的大罪人。這個集秦皇朝大功臣與大罪人於一身的李斯,在秦二世二年七月,以謀反罪被腰斬於鹹陽街頭。丞相李斯謀反,滿朝文武都知道是趙高陷害,為什麼沒有人替他求情呢?
  • 大秦賦:李斯給韓非下毒,親自送他下黃泉,友情感人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此劇除了講述滅六國的戰術,還講了各種情,有愛情,更有兄弟情,同嬴政與太子丹的友情一樣,李斯與韓非因立場不同,友情也分崩離析。嬴政看出韓非的才華,趁韓非來秦之際,有意拉攏他,但韓非並為之所動,他知道嬴政當下不是滅趙就是滅韓,所以暗自操作韓趙結盟一起抗秦,他知道秦國上卿姚賈在破韓趙結盟,所以進諫嬴政,揭露姚賈貪汙一事。可惜,他還是走錯一步,惹誰不好偏偏去惹姚賈,姚賈可謂是秦國的外交家,那口才、心機都是槓槓的。
  • 《大秦賦》中李斯的一生精明卻遭腰斬,司馬遷為何說他咎由自取
    各國的青年學子,紛紛慕名而來,投奔其門下。李斯早就耳聞荀子高名,經過認真考慮,他辭去郡小吏,千裡迢迢,由上蔡來到蘭陵,人荀子門下做了學生。李斯來到荀子門下,學習的是經世致用的帝王之術,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實用政治學。
  • 北魏「聖人」高允:直言進諫敢違皇命,五朝為官百歲善終
    二、忠直敢諫,心底無私憂國民高允敢於進諫、喜好進諫,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生性耿直,忠誠無私,心憂國民;二是聰慧過人,善於進諫,知道該如何進諫。史載「允好切諫,朝廷事有不便,允輒求見。」(《資治通鑑》——只要看到朝廷有做的不好的、不對的,他就求見皇帝,直言進諫。
  • 李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最終的歸宿:具五刑,腰斬,夷三族
    韓非本是韓國的貴族,卻在韓國得不到重要,受到排擠,滿腹才華無法施展,但他在秦國卻有一位粉絲,那人就是秦始皇。秦始皇欲一睹偶像風採,派兵威脅韓國,只為得到。韓國國君心想,多大個事,為了要一個人搞這麼大的陣仗,就把韓信送給了秦國。
  • 李斯為秦國統一天下立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李斯劇照 但令人費解的是,作為秦帝國的頭號功臣,李斯最後並未善終,而是落得個被腰斬、滅三族的悲慘命運。那麼,李斯究竟因何遭遇如此殘酷的對待?綜合各種史料來分析,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3點: 01 權勢過盛 秦始皇為獎賞李斯的功勞,不僅晉升他為丞相,對其言聽計從,而且還跟李斯結為兒女親家,讓他的兒子們都迎娶公主,女兒們則全部嫁給皇子。就李斯家族而言,這無疑是莫大的榮寵,也是人臣所能達到的極限。
  • 李斯被腰斬時,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一個為他求情的?
    秦二世繼位後,李斯在與趙高的鬥爭中失敗,被趙高誣告謀反。 秦二世將李斯逮捕,交由趙高審理,李斯被趙高屈打成招,承認趙高的一切指控。 被處以極刑,「俱五刑」處死:先是黥面,然後劓,砍斷左右腳,又腰斬,最後是剁成肉醬。同時被「夷三族」,其子李由在與劉邦、項羽的戰鬥中,死於雍丘。
  • 李斯在位時百官朝奉,為何他被腰斬時,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求情?
    在李斯自己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來討好他。在《史記》中,有這樣一段話,記載了李斯的輝煌:「斯長男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鹹陽,李斯在家裡置酒,百官皆前為壽,前車以千數。」
  • 原本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最後怎麼落得腰斬的結局?
    有一個人,見證了秦帝國由盛轉衰,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都離不開其參與。沒錯,這個人就是秦朝的丞相李斯,他一生跌宕起伏。而對於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老實說,李斯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一般人都只記住了他的奸詐,落入了趙高所設計的圈套。但實際上,李斯是一個毫無背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