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秦二世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人替他求情

2020-11-30 騰訊網

在我們的歷史教材中,李斯雄才大略,幫助秦始皇一統六國,又寫得一手好字。後來秦二世時,李斯被奸臣趙高所害,扣上了謀反的罪名,腰斬於市。

按理說,這種級別的朝廷重臣被冤殺,應該有好多人為他感到惋惜。

但是,真實的情況卻是滿朝文武,都認為李斯早就該死了,無一人為他求情。

▲秦始皇像

李斯雄才大略不假,但為人卻是無絲毫道德約束的利己主義。

李斯不是秦國人,而是楚國人。但是,他不甘心平庸地做一個小吏,而是想出人頭地,便投奔了大家荀子,學習帝王之術。

學成出師後,李斯沒有回到楚國報效,而是來到了當時最強大的秦國,拜在了呂不韋的名下。後來因為才華橫溢,又被引薦給了嬴政。

▲李斯畫像

嬴政和李斯都是想做出一番事業,又不擇手段的人,所以兩人一拍即合。本來李斯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已經遭到了周邊很多人的嫉妒。

但他並沒有收斂,而是為了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幫嬴政出謀劃策,攻打六國,下手沒有絲毫情面。

六國百姓也在秦軍的鐵蹄之下,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他們恨不得將李斯分而食之。

▲秦國對外擴張

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朝之後,實行了各種苛政,裡面絕大多數都有李斯的影子。

統一度量衡、修建馳道、修築長城……很多政策在今天看來,是利國利民。但是,真正處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是老百姓不能有自己的文化,只能學習秦國的律法文書;只能背井離鄉,服從秦國繁重的徭役。

所以,原來六國的百姓和官員,都恨透了李斯。

▲兵馬俑

等秦始皇駕崩後,原本皇位是要傳給更得人心的扶蘇,但奸臣趙高,為了架空皇權,逼迫李斯篡改遺詔,讓胡亥上位。

不但如此,還要在矯詔中加上賜死扶蘇和大將蒙恬。

李斯為了能保住現有的地位,做了虧心事,扶蘇自殺,蒙恬吞藥。蒙恬的弟弟蒙毅,是朝中重臣,也被趙高和李斯聯手幹掉。

▲李斯是書法大家

此時,朝廷官員把李斯也看成了趙高之流,敢怒不敢言,但巴不得把他們都幹掉。

等趙高借李斯之手清除異己之後,為了一人獨掌朝政,也開始對李斯下手。趙高硬是給李斯安了一個「謀反」的罪名,逼迫秦二世胡亥下詔,將李斯父子腰斬於鹹陽,夷滅三族。

▲指鹿為馬

當然,即使有個別和李斯關係好的,也不敢觸犯「指鹿為馬」的趙高,為李斯求情,否則也會受到牽連。

以上。

相關焦點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中車令兼璽符令趙高欲擁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為秦二世皇帝,得到了丞相李斯的支持。在李斯與趙高的謀劃下,矯詔賜死了手握重兵的公子扶蘇與蒙恬。胡亥登基後,又派人殺死了上卿蒙毅。 公子扶蘇賢明仁厚,蒙毅、蒙恬滿門忠烈,李斯與趙高在沙丘之謀中,獻計將其賜死,所以朝廷大臣們在痛恨奸人趙高的同時,更加痛恨丞相李斯。
  • 秦二世二年,李斯父子被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人為他們求情?
    秦二世二年,李斯父子在鹹陽街市被腰斬,罪名是謀反。臨死前,李斯對兒子說道:「真想和你一起牽著一條黃狗,去上蔡東門外打獵追逐野兔,可是還辦得到嗎?」說罷,父子二人抱頭痛哭。秦朝的統一六國、統一度量、統一文字、統一貨幣都是在李斯的主持下完成的。
  • 李斯被腰斬之時,滿朝文武大臣,為何沒有一人站出來為他求情?
    丞相李斯被趙高誣為謀反,被腰斬於鹹陽市,並夷滅三族。李斯作為一國丞相被權臣趙高誣陷謀反,最終腰斬之時,但滿朝的文武大臣卻沒有一個人為其求情,這是為什麼呢?李斯之死其實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從其和趙高同流合汙,狼狽為奸之時已經為其死埋下了禍根。
  • 李斯被腰斬時,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一個為他求情的?
    秦二世繼位後,李斯在與趙高的鬥爭中失敗,被趙高誣告謀反。 秦二世將李斯逮捕,交由趙高審理,李斯被趙高屈打成招,承認趙高的一切指控。 被處以極刑,「俱五刑」處死:先是黥面,然後劓,砍斷左右腳,又腰斬,最後是剁成肉醬。同時被「夷三族」,其子李由在與劉邦、項羽的戰鬥中,死於雍丘。
  • 丞相李斯被趙高陷害腰斬,沒人替他求情,只因四件事得罪滿朝文武
    李斯之於秦國,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竭盡才智,功勳卓著,是秦朝的大功臣;在沙丘之變時,與胡亥、趙高合謀,偽造秦始皇的遺詔,殺死公子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改立公子胡亥繼位,將秦朝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最終二世而亡,又是秦朝的大罪人。這個集秦皇朝大功臣與大罪人於一身的李斯,在秦二世二年七月,以謀反罪被腰斬於鹹陽街頭。丞相李斯謀反,滿朝文武都知道是趙高陷害,為什麼沒有人替他求情呢?
  • 李斯被腰斬的時候,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呢?
    而李斯的謀略也是讓秦始皇能夠一統六國成為這天下的霸主,而李斯也因此被稱為「千古一相」,但是誰能想到這個在兩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到頭來卻換的個身死家滅的下場,李斯說時候死的非常的悽慘,他曾經自己制定了刑罰,而又自己遭受了自己定下的刑罰而死,死的時候滿朝文武百官都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甚至還有人覺得李斯是該死的,那為什麼這些人對李斯都這麼的冷酷呢?
  • 李斯「直言進諫」被腰斬,為何無人替其求情?只怪他作孽太多!
    秦國最終在秦王嬴政的統領下,蕩平四海一統天下,而除了武將的功勞之外,眾多文臣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李斯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後秦始皇時代,李斯卻慘遭腰斬的命運,作為昔日秦國丞相,為何卻無人替其求情呢?
  •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李斯作為秦國後期出色的人才,絕對可以算得上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了。那麼為什麼他被腰斬時卻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他求情呢?這恐怕已經不能只是歸結為一個人,人緣好或者是人緣差的簡單問題了,這就不得不深入剖析一下當時事件的背景和經過,還有相關人物的性格特點了。
  • 李斯在位時百官朝奉,為何他被腰斬時,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求情?
    在李斯自己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來討好他。在《史記》中,有這樣一段話,記載了李斯的輝煌:「斯長男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鹹陽,李斯在家裡置酒,百官皆前為壽,前車以千數。」
  • 西漢丞相張蒼的師兄,大秦帝國副相李斯,夷三族時,為何沒人求情
    李斯死的很悽慘,死於自己制定的刑罰之下,死前很悽涼,滿朝文武百官沒有一人為他說一句公道話,更沒有一人為他求情,甚至還拍手稱快,這些朝廷官員為什麼對李斯如此冷酷呢?小姐姐講史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一、趙高用事。趙高指鹿為馬,控制整個朝政,心狠手辣。
  • 為秦朝盡心盡力的李斯,最終被陷害入獄,為什麼沒有人替他求情?
    為秦朝盡心盡力的李斯,最終被陷害入獄,為什麼沒有人替他求情?李斯在清朝的時候,就是作為一個官員,所以自身的能力比較強大,而且也擁有遠見,正是由於擁有著這麼多的優點,所以當時的呂不韋特別欣賞他,但是在呂不韋去世了以後,就由他擔任著秦國的丞相,在那個時候嬴政也比較器重他。自從他當上丞相以後,也沒有讓皇帝失望,在治理自己國家的路上一直都特別盡心盡力,而且在他的幫助之下,秦始皇實現了貨幣以及文字等這些方面的統一。
  • 李斯被殺為什麼沒人替他求情,如果有人站出來,他有可能不死麼?
    但是權力巨大的李斯,卻並沒有選擇幫助他們,而是選擇視而不見,由此李斯在當時朝堂的名聲並不好,這使得他本人被腰斬之時,沒有人為他求情。 當時百官認為李斯乃為趙高一派 其實秦始皇在回鹹陽的途中,於沙丘與世長辭,這種突然離世,使得當時的朝廷百官並不知曉。
  • 李斯為秦國統一天下立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不過,但凡有遠見卓識的人都清楚「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一旦某人或家族權勢過盛,迎接他們的往往會是災難。 秦始皇嬴政劇照 原因無他,一旦宰相的權勢過大、名望過高,無形中便會對帝王構成致命威脅,就算他沒有謀朝篡位的野心,也難以擺脫被猜忌、清除的命運。
  • 李斯為何會被趙高脅迫擁立殘暴的胡亥為帝,為何又被腰斬於鹹陽?
    秦二世陵出土的趙高畫像李斯是一個極度能看清形式的人(現實派),從得到呂不韋賞識,到逼死對手韓非,一步步的走到了丞相的位子,誰知道秦始皇突然暴斃,作為牆頭草,李斯來不及想秦皇為什麼突然暴斃,就有一個新的非常棘手的問題來了,趙高逼迫李斯和自己一起改遺詔,此時扶蘇又遠在大漠,作為爾虞我詐一生的李斯當然會分的清局勢,他怎麼可能會去扶持扶蘇,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後人會質疑李斯為何不幫扶蘇,對於李斯來說,他不會去打一場不知結果的仗,而且當時局勢全被胡亥和趙高控制,論勢力,李斯是弱勢,若是不從,肯定會被殺害,在封建王朝的政治鬥志中,殘酷非你所能想像
  • 精明一世的李斯,為何會選擇扶胡亥上位?最後被腰斬為何無人求情
    按理說以李斯的智慧,絕對可以看出來這胡亥就是個紈絝子弟,不堪重用,一生為大秦事業奔波的他為何還是選擇了擁立胡亥? 第一,如果扶蘇繼位,推行儒家思想,廢除先前定製的秦法,李斯幾十年的心血毀之一旦。李斯作為一個文人,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心願肯定是希望自己的政治成就光耀後世。
  • 李斯高瞻遠矚 押的棋子很準 為何還會被腰斬
    李斯,是秦朝的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是秦始皇得力的左膀右臂,幫助秦朝完成了統一大業。但最後被人腰斬,落了個悲慘下場,這是為何呢?學成之後,李斯對當時的幾個大國做了上下、橫縱的分析,深思熟慮後,最終決定到最具有前景的秦國去施展才華,幹一番大事。畢竟,秦國尤為重視引進人才,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此外,縱觀七國,他認為也只有秦國具有統一天下的實力。
  • 秦二世篡位離不開李斯幫助,事後被夷滅三族,為何沒人幫他?
    公元前208年,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市,隨後以牽連罪誅滅三族,在赴刑場的時候,戀戀不捨,看著和自己一起奔赴刑場的兒子,突然間眷戀故土。李斯之所以被殺,他的罪名是謀反,而起因是因為他向秦二世建議暫停修建阿房宮、停止徵發徭役,結果在趙高的安排下稀裡糊塗的入獄,隨後趙高誣陷李斯打算謀反,在嚴刑拷打之下,李斯屈打成招。於是,立即處死與鹹陽,隨後夷滅三族。
  • 慶餘年:滿朝文武為何只站兩位皇子,慶帝被批鰥寡孤獨!
    如此一來,自然能夠理解慶國滿朝文武為何不待見慶帝,反而站隊兩位皇子,因為在他們眼中慶帝是聽信讒言,久居宮中,不折不扣的昏君,而兩位皇子則是慶國「受命於天,即壽永昌」的真正未來。再一點就是慶帝的個人因素,從原著中慶帝的心氣極高,所有大臣在他的眼中都是門下的「老狗」,尤其是對陳萍萍,這個為了救自己,雙腿盡斷的人,他不止一次說陳萍萍是老狗,並且還讓陳萍萍強行接受他的理念,讓陳萍萍自己稱呼自己為「陛下的一條老狗」。
  • 秦二世臨死之前許下三個願望,讓人見識什麼叫做老爹英雄兒狗熊
    親們都知道,秦始皇沙丘暴斃後,趙高夥同大聰明李斯偽造了詔書,自此秦二世成為了大秦帝國的皇帝。 作為秦始皇的兒子,按照道理來講基因不會差,我們大秦五世沒有出過昏庸之輩,而到了秦二世這一代,開局就非常逆天。
  • 原本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最後怎麼落得腰斬的結局?
    沒錯,這個人就是秦朝的丞相李斯,他一生跌宕起伏。而對於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老實說,李斯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一般人都只記住了他的奸詐,落入了趙高所設計的圈套。但實際上,李斯是一個毫無背景的人。從一個小小的公務員,成為秦朝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丞相,其實還是相當了不起的一個人。關於其評價,應該客觀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