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歷史教材中,李斯雄才大略,幫助秦始皇一統六國,又寫得一手好字。後來秦二世時,李斯被奸臣趙高所害,扣上了謀反的罪名,腰斬於市。
按理說,這種級別的朝廷重臣被冤殺,應該有好多人為他感到惋惜。
但是,真實的情況卻是滿朝文武,都認為李斯早就該死了,無一人為他求情。
▲秦始皇像
李斯雄才大略不假,但為人卻是無絲毫道德約束的利己主義。
李斯不是秦國人,而是楚國人。但是,他不甘心平庸地做一個小吏,而是想出人頭地,便投奔了大家荀子,學習帝王之術。
學成出師後,李斯沒有回到楚國報效,而是來到了當時最強大的秦國,拜在了呂不韋的名下。後來因為才華橫溢,又被引薦給了嬴政。
▲李斯畫像
嬴政和李斯都是想做出一番事業,又不擇手段的人,所以兩人一拍即合。本來李斯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已經遭到了周邊很多人的嫉妒。
但他並沒有收斂,而是為了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幫嬴政出謀劃策,攻打六國,下手沒有絲毫情面。
六國百姓也在秦軍的鐵蹄之下,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他們恨不得將李斯分而食之。
▲秦國對外擴張
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朝之後,實行了各種苛政,裡面絕大多數都有李斯的影子。
統一度量衡、修建馳道、修築長城……很多政策在今天看來,是利國利民。但是,真正處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是老百姓不能有自己的文化,只能學習秦國的律法文書;只能背井離鄉,服從秦國繁重的徭役。
所以,原來六國的百姓和官員,都恨透了李斯。
▲兵馬俑
等秦始皇駕崩後,原本皇位是要傳給更得人心的扶蘇,但奸臣趙高,為了架空皇權,逼迫李斯篡改遺詔,讓胡亥上位。
不但如此,還要在矯詔中加上賜死扶蘇和大將蒙恬。
李斯為了能保住現有的地位,做了虧心事,扶蘇自殺,蒙恬吞藥。蒙恬的弟弟蒙毅,是朝中重臣,也被趙高和李斯聯手幹掉。
▲李斯是書法大家
此時,朝廷官員把李斯也看成了趙高之流,敢怒不敢言,但巴不得把他們都幹掉。
等趙高借李斯之手清除異己之後,為了一人獨掌朝政,也開始對李斯下手。趙高硬是給李斯安了一個「謀反」的罪名,逼迫秦二世胡亥下詔,將李斯父子腰斬於鹹陽,夷滅三族。
▲指鹿為馬
當然,即使有個別和李斯關係好的,也不敢觸犯「指鹿為馬」的趙高,為李斯求情,否則也會受到牽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