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科學,因為科學了不起

2020-12-16 傑哥行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什麼叫科學?我們從上小學甚至上幼兒園開始都在接觸這個詞,小時候覺得,科學就是火箭、人造衛星、電腦……;長大了上中學了才知道科學就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之學;等上大學了,眼界開闊了,似乎明白了科學就是自然規律和專業技術;現在我們踏入社會,為了生話和發展,主觀不主觀地參與著國家的建設,參與著全球的交流,我們經歷了時代的變遷,見證了人類的巨變,這個時候好象領悟了,科學就是不斷地探索自然,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創造。現如今我們更懂得了科學不是繼承,不是墨守陳規,科學是想辦法突破,科學是想辦法衝破束縛,對人類來說,科學就是一首奔向自由的宇宙飛船!科學太了不起了!

那科學到底是什麼?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從字面上看,科學是學科之學,是有了學科以後才出現的學問和文化,這是狹義的理解。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平常說的科學是廣義的概念。只要是遵循自然規律的事情,都是科學的,而遵循自然規律,並利用自然規律進行改造世界和創造世界,這就叫科學。科學是關於探索自然規律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我們在面對林林總總的知識、現象時,總不禁發出「了不起」的喟嘆,從原始社會到新時器時代到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從人類能運用原始工具到創造出文字到現代文明,這都叫科學,科學無不遵從自然規律,諸多的歷史事實都已證明:違背自然規律,必將受到自然的懲罰!自從人類意識到科學,人類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人類從此開始運用科學不斷地改造世界、改造自己,一路走來創造出了燦爛的人類文明,創造出了現代化的人類社會。

科學讓人類發生了太多的變化。人類出行最初是靠自己的兩條腿,後來學會了利用動物,再後來發明了自行車、汽車、火車、輪船、地鐵、高鐵、飛機,甚至實現了坐火箭去太空。現在,交通工具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層出不窮,越來越快,越來越安全,越來越舒適,越來越美觀,出門坐地鐵,出城就坐高鐵,出國選乘飛機,以前好幾天才能到的距離,現在幾個小時就能夠到達,甚至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

人是社會動物,人總是要進行社會交流。以前連電話都沒有的時代,人們進行交流,要麼親自跑腿,跑腿還不一定找得到人;要麼寫信、還要等回信,最短也得兩三天時間才能得到消息,這還是在知道對方在哪兒的情況下,才能聯繫,否則根本就聯繫不上,後來有了電話,只要知道對方在哪兒,隨時都能找到,這也是要以知道對方在哪兒為前提。自從行動電話出現後,特別是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出現以後,情況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不僅能夠隨時隨地聊天,而且還能隨時隨地見面,過去的牛郎織女,現在也不用一年只能見一次面了,可以天天鵲橋相會。電腦的普及,網際網路的發展,智慧型手機的運用,讓人類和整個社會一下子便捿起來,產生了質的飛躍,生活質量得到了升華,現在足不出戶都能賺錢、購物、娛樂、學習,甚至工作。隨著5G、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AI時代的全面到來以及未來量子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將逐步地成為現實,人們可以不用再到工廠去上班,工廠將全面實現自動化、機器人操作,人類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遠程監控;物流將逐步被無人駕駛、無人機及遠程監控所取代;人們出行坐車也不用人開了,全自動汽車,智能導航或者由機器人代駕,家裡基本上也都實現自動化,從開門到關燈,從做飯到搞衛生,從生活到消防……全部都由機器人或智能完成,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遠程操縱與監控,相當便捷。另外,隨著VR和AR的研究與應用將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遊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與身臨其境無二,同理,人們足不出戶就能看病就醫,醫生或者你自己就能夠很輕鬆地進入到你的身體內,遊遍你體內每一個部位、每一個細胞而尤如身臨其境,屆時,什麼病菌、什麼病毒都能精準消除,以後,人類將不再為疾病擔憂,個個都能變成壽星,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細胞的衰老是由染色體端粒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而逐漸變短造成的,也就是說,細胞的生命長短由染色體端粒的長短決定。如果人類解決了控制染色體端粒長短的問題,那長生不老就不再是神話了。這就是科學,沒有不知道的,只有想不到的,你能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沒準兒將來都能實現。不僅如此,人們的生活物質將來也會越來越豐富,而生產與物流的全面自動化,將使按需分配不再是遙遠的夢想,人們將生活得非常安逸。這些都是科學給我們帶來的,科學為我們創造的,科學太了不起了!它為人類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必將帶動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產生質的飛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將齊頭並進,平衡發展,進入良性循環,人類文明的發展將進入飛躍期。有理由相信!地球村和共產主義的夢想一定會早日實現!

科學的發展不斷提升著人們的生存質量。自人類誕生,生存就成了人類永恆的任務和目標,人類也為此不懈地努力著。前面我們談到了人類的生,接著我們就來說說存。存,就是能夠立足、能夠存在下來,只有客觀存在,才能向前發展。從東非大裂谷的猿人到亞洲的元謀人到美洲的印第安人,再到人類遍布全世界,人類為了生存為了適應,不斷地遷徒,因為適者才能生存。何處才能適合居住,宜居環境如何,成了人類除了吃飯的第二大問題。原始社會,天冷了人就象候鳥一樣遷移到溫暖的地方,後來會使用火了,就住在山洞裡,再後來有了有巢氏,人類會自己做窩了,這便是人類最初的房子,人有了房子,便可以定居下來,房子結束了人類的不斷遷徒。房子可以避風雨,房子可以帶來溫暖,房子可以屏蔽野獸的襲擊,房子是溫暖和安全的保障,是人類的存在。古話說:安居才能樂業。有了房子,人們就可以安下心來進行生產、生活,就能安下心來學習和創造。歷史的變遷,人類的居住及環境已經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的進步推動了住房、建築、基建,在結構、樣式,材料,功能、環境、舒適度、藝術形式等方面的不斷改變和創新,這些無不凝聚著人類的智慧,從茅草房到亭臺樓閣到高樓大廈,從遷陌小路到車水馬龍的大路,再到縱橫交錯的公路、鐵路和高速公路,從獨木橋到石板橋到鋼筋混凝土大橋,再到如今雄偉、壯觀、美麗的鐵索斜拉橋,特別是近代以來,科技的突飛猛進,直接導致了世界的日新月異,一日千裡。

人類生存質量的提高,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壽命和人口數量,以及對地球資源的消耗、自然環境的改變,這是很早以來科學家都在思考和研究的問題,諸多的擔心,讓科學家未雨綢繆。在科學家看來,向太空發展,才是人類未來最終的出路。設想將來有一天,地球已經裝不下越來越多的人了,很多資源枯竭了,地球的環境和氣候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地球不再適合居住了,而且地球也是有壽命的,那麼到時人類將向何處去,是等待世界末日嗎?當然不是,人類必然要向太空發展,於是發射衛星就成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步。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揭開了人類向太空進軍的序幕,彼時大大激發了世界各國研製和發射衛星的熱情。這一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宣告人類已經進入空間時代。緊接著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又將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送入太空,開啟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先河,前蘇聯的卓越表現強烈刺激了美國,1961年5月,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國會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測的計劃「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成功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登月活動。第二天,美國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載著的三名太空人成功登上月球,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這一歷史時刻時,曾道出了一句被後人奉為經典的話——這只是我一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這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雖然是美國與蘇聯競賽的產物,但也可以認為是人類向太陽系擴張的第一步。

中國目前還沒有把人送上月球,但是我們在2003年成功發射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第一次將中國人送入太空,緊接著我們又發射了神舟6~11號載人飛船,還成功發射了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兩個空間實驗室,截止目前,全球擁有太空空間實驗室的國家只有中國。2016年8月16日我國成功發射全球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開啟人類在空間尺度上的量子科學實驗,為未來在外太空開展廣義相對論、量子引力等物理學基本原理的檢驗做好了堅實的技術準備。2017年6月,我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飛入太空,它可以觀測黑洞、中子星和伽馬射線暴等爆發活動天體。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標誌著我國的航天事業已經趕超美俄等老牌航天大國,今年我國還將發射北鬥導航系統最後16顆組網衛星,完成北鬥系統的建設。近五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峰,讓「航天創造美好生活成為現實」,惠及國民經濟、百姓生活。從北鬥導航系統到「天眼工程」的高分專項,再到實踐十三號高通量通信衛星……一系列普惠民生的航天重大工程為大家繪出了一幅由航天高科技支撐的美好生活畫卷:不論身在何方,「北鬥」幫你導航;足不出戶,「風雲」幫你知天象;萬米高空的飛機裡上網、打電話也不再是夢想。中國的航天事業正蓬勃發展,不久的將來,中國人一定能成功登月,不僅如此,中國還擬定了探測火星的計劃。

此前人類己經11次派探測器登陸過火星了,現在很多人都在議論,一旦地球不再適合居住,人類是不是可以提前到別的星球進行定居呢……基於諸多的思考和擔憂,人類會一直不斷地探索太空,並向太空進發。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人類對太空的不斷探索,相信總有一天,人類能自由自在地遨遊太空,遨遊宇宙,能隨心所欲地改造、開發其它星球,對其它星球任意選擇居住,並創建美麗宇宙。相信的理由是:科學太了不起了!

相關焦點

  •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幹部帶頭學
    這啟示黨員幹部要帶頭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等良好習慣,為抗擊各種疫情做出應有的貢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天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迅速行動,果斷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 科學了不起 水塔是什麼原理,從前抬頭可見的水塔哪裡去了?
    #科學#科學了不起徵文頭圖水塔是以前生活中常見的建築物,是用作居民生活供水的。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科學原理是不是很有趣呢?對於以上的內容有不理解地方,大家可以留言討論。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 「在瑞金·愛科學」2020「TELL+科學」打造社區科普嘉年華
    這場由上海市科協指導,瑞金二路街道主辦的科學傳播活動,以科學讀物閱讀、科學故事演講啟發參與者認識科學、尊重科學、崇尚科學,這是瑞金二路街道2020趣遊環復藝術季的重點活動之一。圖說:「在瑞金·愛科學」活動現場。
  • 紅領巾愛學習┃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紅領巾愛學習┃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2020-12-18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愛科學!愛動腦!一起來玩科學玩具!
    大家好,我是愛玩的好玩具,今天小編來說說啟發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的玩具!今天介紹的幾款玩具既有適合7歲以上的大孩子玩的,也有非常適合作為小寶寶科學啟蒙的玩具。物質與物質之間產生的各種氧化和還原的反應也會讓寶寶們對化學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空間科學類迷宮走珠,迷宮書,地圖都能讓寶寶們對空間有最基礎的概念上的了解,記住地圖,理解前後左右,空間上理解東南西北,為寶寶對於位置理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走進科學 愛上科學
    為了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培養學生勤動手,善動腦,愛科學,樂創造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在榆陽區麻黃梁鎮中心小學黨小組的組織下,由陝西科技館舉辦的「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於2020年11月30日在麻黃梁鎮中心小學如期舉行。
  • 科學開放日 迎來愛科學少年
    為提高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和科學實踐能力,普及科學知識,8月24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聯合廊坊市科學技術局、中科廊坊過程工程研究院共同舉辦了「科學開放日」活動。
  • 從小種下一顆愛科學的種子
    從小種下一顆愛科學的種子 2018/10/22 07:50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楊凡 瀏覽:11522
  • 帶動青少年講科學愛科學
    據介紹,市科協依託全市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範學校作為科普教育陣地,以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全國防災減災日等紀念日為載體,重點圍繞食品安全、防震減災、衛生保健等主題,對未成年人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帶動更多青少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 愛科學,從一盆綠蘿開始 李甲宜
    愛科學,從一盆綠蘿開始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身邊的好多事情已經都可以利用科學知識來解決。今天我分享一個用科學知識來解決一個讓我疑惑已久的問題的故事。因為我在科學課上學過一句話「萬物生長靠太陽」,綠色植物的生長是需要陽光的照射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然他們會餓死的。可是沒幾天,他們便沒有剛買來的時候的葉子綠了。我還以為是澆水太少,於是每天都澆兩遍水。又過了幾天它的葉子更黃了。這是為什麼呢?
  • 用愛與科學照亮星空(眾話創時代)
    那時候,國內對自閉症的研究和科學幹預幾乎空白,書店裡甚至找不到一本關於自閉症幹預的書。自閉症孩子在醫院確診之後,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有效治療。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楊曉玲一直有成立一個自閉症幹預機構的想法,但沒有找到合適人選。她認為我有國際視野,管理和行動能力強,並且富有愛心和情懷,是做這件事的最佳人選。
  • 桐城唐灣鎮婦聯開展農村少兒愛科學活動
    桐城唐灣鎮婦聯開展農村少兒愛科學活動 2020-12-17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市第一中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微場景線上挑戰賽
    在西安市第28屆「科技之春」宣傳月到來之際,西安市第一中學面向居家「停課不停學」的非畢業年級學生開展「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微場景線上挑戰賽活動,向學生宣傳防疫科普知識及現代科技前沿技術、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為學生提供線上參與和展示自己「科學範兒」的平臺。
  • 《我家愛科學》電視大賽第三季圓滿收官
    《我家愛科學》電視大賽第三季圓滿收官 2020-12-10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真好奇,如果由《走近科學》欄目組按「走近科學」的套路,來拍攝一期以「看走近科學」為謎底的節目,會出現怎樣的效果?9月30日,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播出,觀眾們終於在不斷走近科學的旅程中停下了腳步。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
  • 講科學愛科學 學科學用科學 北岸經開區舉行全國科普日活動
    莆田網訊 為積極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9月23日,北岸經濟開發區工信商務局聯合市科協、市科技館、區消防救援大隊、農林局、應急局、衛健局、北岸移動公司等單位舉辦  活動以現場演示、發放科普資料等方式,向學生講解普及防災減災、防毒禁毒、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發放宣傳資料300多份,擺放展板30餘塊。
  • 現代科技的發展更為我們青少年從愛科學
    現代科技的發展更為我們青少年從愛科學,用科學開闢了廣闊的天地。我們學校早就有了微機室,裡面有四排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就是通向科學的一個橋梁,一種工具,一條道路。我喜歡電子計算機。我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查找學習資料,繪畫,看電影,聽一些美妙的音樂,玩一些益智遊戲。我們可以一起運用電子計算機攀登科學的高峰。
  • 會拍照沒什麼了不起,會自己動手做相機才屌[大人の科學系列]
    這次開箱的是國產大人の科學系列最後一隻,復古雙反相機。應該也是這幾款裡面精密度要求最高的一款。
  • 科學實驗書單推薦 | 一萬個科學燒腦小實驗,寒假激動到變形!
    科普區,童話區,繪本區,藝術區,歷史地理區,詩詞成語區,大語文區,數學啟蒙區……之所以有整理科學小實驗書單的念頭,是因為帶著賴賴做了半年的《小小牛頓》,我也跟著她回味了一遍童年時做過的那些科學小實驗。重力實驗,浮力實驗,水蒸氣的實驗,磁力的實驗,表面張力的實驗……(足足長了一尺多長,要不是我攔著,賴賴本來還想叫我炒了吃的)。
  • 愛科學的新一代,擔起新世紀的重任
    時光如梭,光陰荏苒,我們的社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像螺旋一般飛速的發展,近幾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上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核彈爆炸的成功、火箭衛星的順利發射、神舟飛船的飛天夢圓,還有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這些都說明了中國在世界的科學領域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變成了飛速發展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