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2 09:5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花雪隨風不厭看,一片飛來一片寒。」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北京時間11月22日4時40分
迎來「小雪」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
小雪,十月中。
雨下而為寒氣所薄,
故凝而為雪,
小者未盛之辭。
古籍《群芳譜》中說:
「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這就是說,到「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
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
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數少,
雪量還不大,
所以稱為小雪。
當大地也將漸漸步入寒冷的時節,萬物蕭瑟的時候,
雪也成為了翹首企盼的喜事。
那一片片晶瑩剔透像精靈般的雪花,
裝扮整個華夏大地之餘,
更洗滌了整年來人們勞累了的心。
物候
小雪
古代,人們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騰地降,三候閉塞成冬。
虹藏不見丨雨後的彩虹隱藏起來不見了,從天而降的雪花取代了雨水,天氣開始寒冷。
天騰地降丨因天空陽氣上升,地下陰氣下降,導致陰陽不交,天地不通。這個時候,許多動物和植物都閉藏起來了。
閉塞成冬丨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在南方地區如果你早晚出去會覺得有一種溼冷的寒風,打在臉上冷颼颼的感覺,當然北方應該下雪了。
詩意
小雪
小雪
唐·戴叔倫
花雪隨風不厭看,
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
一片飛來一片寒。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小雪日戲題絕句
唐·張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
刺梧猶綠槿花然。
融和長養無時歇,
卻是炎洲雨露偏。
對雪
唐·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
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
蓋盡人間惡路歧。
經典
小雪
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採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後,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為屋裡居人的火的溫熱。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而且升騰,瀰漫太空,使太空旋轉而且升騰地閃爍。
——魯迅《雪》
小雪
北平的冬景不好看麼?那倒也不。大清早,榆樹頂的幹枝上經常落著幾隻烏鴉,呱呱的叫個不停,好一幅古木寒鴉圖!但是遠不及西安城裡的烏鴉多。北平喜鵲好像不少,在屋簷房脊上吱吱喳喳的叫,翹著的尾巴倒是很好看的,有人說它是來報喜,我不知喜自何來。麻雀很多,可是豎起羽毛像披蓑衣一般,在地面上蹦蹦跳跳的覓食,一副可憐相。不知什麼人放鴿子,一隊鴿子劃空而過,盤旋又盤旋,白羽襯青天,哨子忽忽響。又不知是哪一家放風箏,沙雁蝴蝶龍睛魚,弦弓上還帶著鑼鼓,隆冬之中也還點綴著一些情趣。
——梁實秋《北平的冬天》
小雪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幹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而躲在屋裡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當這中間,有蘿蔔、雅兒梨等水果的閒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後,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於脫盡。寒風——西北風一一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雲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簷,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裡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裡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麼?
——鬱達夫《江南的冬景》
小雪
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鍋」(鋁鍋)白水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著,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豆腐養在裡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上,和爐子都燻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著「洋燈」,也還是陰暗。圍著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裡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裡。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說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裡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朱自清《冬天》
小雪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實實在在觸摸到了歲月。歲月是用時光來計算的。那麼時光又在哪裡?在鐘錶上,日曆上,還是行走在窗前的陽光裡?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鏡框。節候變換著鏡框裡的風景。冬意最濃的那些天,屋裡的熱氣和窗外的陽光一起努力,將凍結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總是先從中間化開,向四邊蔓延。透過這美妙的冰洞,我發現原來嚴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總有蔭影遮翳,蔥蘢卻幽暗。小樹林又何曾有這般光明?我忽然對老人這個概念生了敬意。只有閱盡人生,脫淨了生命年華的葉子,才會有眼前這小樹林一般明徹。只有這徹底的通徹,才能有此無邊的安寧。安寧不是安寐,而是一種博大而豐實的自享。世中惟有創造者所擁有的自享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冬日裡,太陽環繞地球的軌道變得又斜又低。夏天裡,陽光的雙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臺上,現在卻長驅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牆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佇立在陰影裡沉思,此刻迎著一束光芒無聲地微笑了。陽光還要充滿我的世界,它化為閃閃爍爍的光霧,朝著四周的陰暗的地方浸染。陰影又執著又調皮,陽光照到哪裡,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後。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見被陽光照得晶晶發光的遊動的塵埃。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與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裡?黑夜與晨曦的界限呢?來自於早醒的鳥第一聲的啼叫嗎……這叫聲由於被晨露滋潤而異樣地清亮。我從大地注視著這冬天的腳步,看看它究竟怎樣一步步、沿著哪個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馮驥才 《冬日絮語》
北風其喈,
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
攜手同歸。
·END·
原標題:《今日小雪丨天地初寒,願歲月安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