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了尼採、叔本華、盧梭、愛默生、歌德、卡夫卡、司湯達等世界著名哲學家或文學家的作品,以「孤獨」為主題,選取了他們關於獨孤的一些作品編寫成冊 。
從親情、友誼、愛情、故鄉等幾個方面,通過對孤獨處境的細緻描摹與精心刻畫,表現了作者們對於自己內心世界的感悟、反思與探尋。我們也可以從他們的筆下感受到,獨孤不再是可怕的一件事,而是我們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在孤獨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平和,重新獲得對抗現實的力量。
孤獨是永恆的話題,人孤獨地來,孤獨地去,孤獨貫穿一世。
孤獨並不可怕,它是萬物的開始,亦是萬物的終結。
本書就像是一盞明燈,一個引路人,它告訴我們並不孤單,有多少人和我們在孤獨中共同前行。
孤獨是一種精神狀態,它引導人向內探尋自我,向外透過事件看到本質。越是看得清,就越會存寬容之心,導致精神孤獨更突出,所謂曲高和寡,這樣一來又會導致孤獨者與世俗世界背道而馳,形成事實上的孤獨,達到身心合一的高度孤獨。
孤獨是每個人都會遭遇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坦誠面對的。
有人懼怕孤獨,當孤獨隱隱約約而來時,他便躲入感官的熱鬧裡,避開孤獨;
有人享受孤獨,特意避開群居的人世,日日與孤獨作伴,日子卻繁花似錦。現在的繽紛世界,給了我們太多的紛紛擾擾,而我們更加需要擁抱獨處,擁抱孤獨的自己。
孤獨是生命的常態,學會獨處,在獨處中去學習,去完善,從而享受孤獨,把孤獨變成一種成長
周國平說:「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須感到不安。」
孤獨並不可怕,它是一切的開始,也是一切的結束。因為,孤獨是一種必然,也是安放高貴靈魂的最後的淨土。
內心的貧瘠的人嚮往喧囂,但喧囂背後才是最為極端的孤獨,而人們真正需要的是刺激背後的安寧。不斷充實自己,豐富人生,孤芳自賞,何談孤獨。
適當地享受孤獨才能戰勝孤獨,聽一聽內心的聲音,當你從獨孤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迎接生活的困難,孤獨將會成為你拉開同伴時最大的助力。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
人只有在獨處中,才能遇見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安寧,跳脫功名利祿的紛爭。
世間的一切,皆是孤獨的。你對待孤獨的方式, 決定你人生的打開方式,你用什麼方式對待孤獨,就會得到什麼回饋。
所謂的孤獨對於智者、對於有獨立人格的人來說是清歡是妙境,因其心有主宰不需外尋。在此梭羅說了:"當一個人的身體與精神處於巔峰狀態時,即使獨自一人置身森林深處,他也不會感覺到孤單。″傾心讀每一小節,都是大師們對生活的思考與自身內在宇宙的頓悟。
人生海海,本就各有解答,風不會只吹往同一個方向,如果缺少一點運氣,那就再加上一些勇氣,去選擇,去行動,去發現更大的世界,成為一種,兩種,甚至所有可能。即便我們終其一生都沒能成為巨浪,也能各自奔湧,自成流向。當你選擇,就是答案!
讓孤獨成為生命的禮物。在孤獨中你會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精神財富。
每個人的啟發點不同,產生好奇心和孤獨感就不一樣,但最終的目的都是各自內心的修煉;體會到的孤獨寂寞早點,就會發現適合自己的部分早一點;感悟和理解的晚一點,只要堅持去做去完善就會一樣發現適合留下的部分。
每天都要嘗試一下孤獨寂寞的力量!才會咀嚼到其中的每一天,都是在學習尋找的路上。
多讀書讀好書書度人!戰勝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才是真正的快樂。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當你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的時候,你就有了無畏。孤獨是生命給予的極大的恩賜。
挺習慣獨處的,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學習 , 優雅的自得其樂,恰到好處。讓孤獨成為我們內心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