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宸冰DS卡會員 專享節目內容 限時免費
誰像我一樣努力,誰就有我這樣的成就!
——巴赫
一個沒有學會應付孤獨的人,註定也不會很好地交流。
——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
成為DS會員,收聽更多宸冰溫情講讀
用音樂叫醒你的耳朵,用書籍點亮你的心靈,各位宸冰私享會的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音樂與讀書」節目。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音樂是巴赫的第七號G小調羽管鍵琴協奏曲,我為這首音樂選擇的書籍是曾奇峰老師的《你不知道的自己》。
LISENING
巴赫《第七號G小調羽管鍵琴協奏曲》
前幾期宸冰的音樂書單欄目,給大家推薦了大提琴、小提琴、交響樂,今天終於給大家推薦一首鋼琴協奏曲。說到鋼琴,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的作曲家,是貝多芬、莫扎特,再不然就是蕭邦吧,可是在眾多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中,如果要投票選一位最熱愛的鋼琴作曲家,很有可能選擇巴赫的人會多於前面幾位聞名遐邇的鋼琴大師。 大家現在聽到的樂曲是:巴赫,第七號G小調羽管鍵琴協奏曲,由著名的加拿大著名鋼琴演奏家「格倫.古爾徳」演奏,他用現代鋼琴替代了羽管鍵琴,完美演繹了巴赫所特有的作曲風格。
在很多人看來,巴赫與其他作曲家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往往包含著他們自身的某種強烈情感,比如蕭邦的浪漫,莫扎特的詩意,貝多芬的激昂。但巴赫沒有,巴赫的音樂裡,只有如宇宙中自然規律般的冷靜和理智,既不悲傷,也不快樂,既不慵懶,也不匆忙,就像一個看盡了世事滄桑的智者,百聽不厭耐人尋思。
這首樂曲有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層層疊疊,細膩多變,酷似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華麗中透著一種人性與自然的結合之美。因為同屬於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巴赫的這首鋼琴協奏曲,與我們之前推薦的維瓦爾第的作品,有幾分相似之處,但巴赫更加富有節奏感,稜角分明,維瓦爾第則要絲滑得多,華麗得多。
聽這首曲子,會給人一種很有意思的畫面感:一百年前冬季繁華的紐約街頭,西裝革履的路人和福特車熙熙攘攘穿行,在一棟古舊的樓房裡,突然傳出快速敲擊鋼琴琴鍵的聲音,一位鋼琴家在孤獨地演奏自己喜愛的曲子,而小提琴的協奏,就如同外部環境背景,孤獨的鋼琴在與整個時代、整個世界融洽又格格不入地相互合為一體。
這就是巴赫,這就是巴赫所能帶來的音樂精神。很多人之所以這麼迷戀和喜歡巴赫,就是因為這種獨具一格的音樂風格。很多喜歡巴赫的人,會頂禮膜拜為「音樂之父」;還有一些喜歡巴赫的人,還會把他的作品,比擬為古典音樂中的「舊約全書」。在我看來,巴赫最迷人的地方是,無論任何版本和樂器,重新演奏一首他的曲子,就會給人重新認識一樣,百感交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也是這樣吧,變化無窮難以琢磨,所以,我為這首曲子選了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峰的作品《你不知道的自己》一書。
READING
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
《你不知道的自己》一書,是一本心理學的雜文集,其中很多內容都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為資深的心理治療師,曾老師用他多年的靈床經驗與大量案例積累後的感悟,幫大家領悟自我認識上的局限,當我們再命運的波瀾面前落荒而逃,最後才會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認知、寬忍、原宥自己後,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下面為大家分享其中的一篇「孤獨讓人產生內心的衝突」,就像這首音樂,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矛盾、衝突卻又和諧統一,讓我們在了解認知之後選擇像音樂一樣美好吧。
對一個個體來說,他可以處於兩種完全不同的關係之中:一種是與配偶親人或朋友在一起,享受交流情感和觀念的愉悅;另一種是沒有「關係」,沒有與他人的交流,這是一種特殊的關係,我們稱之為孤獨。表面上看,孤獨不是一種好的狀態。渴望交流是人的最本質的特徵之一,沒有交流,心靈就會像沒有養分的植物一樣枯萎。但是,從更深的層面來說孤獨同樣也是人的最本質特徵。在生物進化史上,從低分子物質、高分子物質到單細胞生物的飛躍,成就的就是一個偉大的孤獨。細胞膜的出現,為個體與外界隔離創造了條件,也就是為孤獨創造了條件。從這一刻開始,交流和孤獨,就成了個體的兩種截然不同,又缺一不可的生存狀態。作為個體的人,也是孤獨的,首先是軀體上的孤獨,體表的皮膚就是我們的邊界;其次是心理上的孤獨,如果不藉助工具(如語言、文字、手勢等),我們就無法知道別人在想什麼。相對於大自然而言,人既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獨立於大自然的孤獨的存在。
既然孤獨是人的本質需要之一,那處於孤獨之中就是滿足了人的需要,對有好處。這些好處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一,一個人既然是被關系所造就的,那他也會被關系所限定,這種限定顯然不利於他的發展。適當地孤獨,可以使他擺脫關係的限定,更多地成為「他自己」、更大程度上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由的人。
第二,孤獨可以使人置身關係之外審視關係,使關係中的交流變得更恰當、更通暢。一些企業的最高決策者或者國家的領導人,總會找機會讓自己獨處一段時間。他們身處複雜的關係中,即使他們具有身居高位的人的一切優秀品質、如智慧和穩定的人格等,使他們能較少受關係的影響,有能力主動地影響和控制關係,但是,在複雜的關係中時間長了,也難免被關系所左右,進而導致判斷和決策上的失誤。孤獨可以使他們重新找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掌控那些他們必須掌控的關係。一個沒有時間孤獨的決策者或領導人,可能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他人的傀和形形色色的關係的犧牲品。
第三,從心理發展的過程來看,接納孤獨,並且能夠享受孤獨,是成熟的重要標誌。小孩是不能夠孤獨的,他們還不具備孤獨的能力,孤獨可以使他們受到肉體和心靈的雙重創傷。而一個成熟的人,會在孤獨中整合內心的力量,為更有效的交流做最充分的準備。
一個沒有學會應付孤獨的人,註定也不會很好地交流。因為一個跟自己都相處不好的人,怎麼能夠很好地跟別人打交道呢?他孤獨時的內心衝突,遲早會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重現。比如,一個有很多內心衝突的人,希望通過一場愛情來緩解那些衝突,結果經常會是,在愛情開始不久,與他所愛的人的衝突就開始了,最後有可能是兩敗俱傷。渴望友誼和愛情的人注意了,你只有在能夠較好地處理孤獨之後,才可能得到高品質的友誼和愛情。
孤獨是一種特殊的關係,那就是沒有「關係」。我們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孤獨實際上就是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自己交流。對於一個內心和諧的人來說,這種交流可以是很愉快的。內心的和諧是指,我們各種心理的力量之間,沒有發生激烈的衝突,或者說,我們的看法、情緒和行為之間沒有互不相融的戰爭。而對一個內心不和諧的人來說,孤獨就可能是異常艱辛和痛苦的勞役,各種心理力量之間的戰爭,可能會把他折磨得疲憊不堪,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置人於死地。那些完全不能忍受一點孤獨的人,那些總是需要生活在熱鬧的人群中的人,實際上是在迴避由孤獨導致的內心衝突。恰當的、健康的孤獨,常常會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有時會給人一種高貴的感覺。有些人很喜歡這種感覺,特別是那些情感豐富的天才和歷盡人間滄桑的智者。遺憾的是,其中有一些人,他們也許是太沉醉於那種高貴的憂傷了,以至於憂傷的感覺最後變得鋪天蓋地,使他們無法再回到與他人的交流之中。自殺,也就是進入終極的孤獨,成了他們最後的歸宿。如果把這些人的名字寫下來,我們會發現其中有許多我們熟悉的哲學家、藝術家或者詩人。也許我們可以把孤獨比喻為美酒,偶爾品嘗一點可以使美好的人生增加一些美好。但是,如果經常大量地狂飲,美酒就會變成傷害我們身體和心靈的毒藥了。
用音樂叫醒你的耳朵,用書籍點亮你的心靈,把它分享給你的朋友吧,讓我們一起沉浸在閱讀的美妙世界中!
我是宸冰,下期再見!
END
工作、感情、家庭、孩子和充滿焦慮的內心,你有勇氣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充滿變化的世界,你有信心迎接這樣的未來嗎?
用宸冰DS卡,打開生命的閱讀之門,
在這個讀書、讀人、讀世界的天地裡,
收穫獨立、自信、優雅的奇蹟,成為更好的自己,
享受現在,無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