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型人格:社交全憑演技,難以走出內心的孤獨

2020-12-10 九霄心理

作者:九霄雲客

什麼是表演型人格?

所謂表演型人格,就是試圖通過過分誇大的語言、誇張的行為,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並且對於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過分高估的心理狀態。表演型人格的心理動機在於獲得一種歸屬感,但是對於歸屬感的感受卻很薄弱,除非所有人都在關注他,才會讓他感受到歸屬。

表演型人格區別於討好型人格,兩者雖然都是為了獲得歸屬感,但是表演型人格更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受到人們的關注,而討好型人格更在乎哪些行為可以被大家所接受。表演型人格的行為模式大概是這樣的:當他們看到一群人在談笑風生,自己一定會參與進去,然後試圖掌握話題的主動權,搶佔社交圈中的C位。討好型人格的行為模式大概是這樣:當他們看到一群人在談笑風生,他會試圖融入進去,但是不會過於想要出風頭,而是習慣性附和,以避免打擾別人。

表演型人格是怎樣形成的?

通過上面簡單介紹,表演型人格其實是想要被人關注。因此能夠看出,在表演型人格的童年生活裡,其實是很少受到關注的。因為諸多因素,父母不能夠隨時關注到自己,於是他們就會採取一系列手段,來讓父母關注到自己。他們不會像其他「乖寶寶」一樣,個性會特別的叛逆,因為只有變得「叛逆」才會受到父母的關注。他們可能會習慣性逃課,改變頭髮顏色或者其他看上去光怪陸離的行為。

童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對於成年後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他們仍然認為自己被人冷落,所以就努力的表現自己,他們認為自己特別幽默,或者特別討人喜歡。他們往往高估了和別人的關係,其實別人並沒有太在意他。儘管他們偶爾會意識到這一點,但是仍然會騙自己說「他們真的離不開我,我是真的很受歡迎的」。

表演型人格的內在衝突

表演型人格存在明顯的內心衝突,一方面他們在人群中努力凸顯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卻深切地感受到真的沒人懂自己,覺得自己很孤獨。他們在人們面前賣力的表演,無非是讓人們肯定自己的價值,讓大家關注到自己,可是最後發現舞臺上只有自己,他們其實一直都是觀眾而已。在成熟的道路上,他們會有一次個性的突變,他們會變得內斂、含蓄,不再像以往那樣張揚。當你發現曾經人群中的開心果變得深沉時,你就會明白一切都變了。

一般表演型人格出現在青少年時期,這一時期人們特別希望自己受到萬眾矚目,所以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被人關注到。等到他們再成熟一些的時候,就會發現全憑演技的社交,到底有多累!個性會更加沉穩、成熟,行為舉止會更加得體。

總而言之,表演型人格是看上去有些譁眾取寵,但是內心其實是很孤獨的。我們需要給他們成長的時間,用真誠和善意來對待他們。

相關焦點

  • 《走出內向》:怎樣從內向者變成社交達人?
    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撰稿人戴維利特盛讚推薦的治癒之書。2021年1月,由天喜文化策劃、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內向:給孤獨者的治癒之書》上市。
  • 千萬別和表演型人格談戀愛,太累了
    情侶相處的時候,如果一方不擅長做某件事,最好的方法絕對不是拉著另一方放棄,而是應該默默陪伴或者學習學習練練手吧,最次也是去做自己的事情,動不動就捆綁放棄,對擅長的那方內心傷害也太大了。都不用全看完,光這幾個片段看下來,《幸福三重奏》直接改名為《媽媽是超人》都不違和。不知道何猷君和奚夢瑤在現實中的愛情是咋相處的,但在節目裡面的對話和互動,難免給人一種用力過猛的感覺,甜都甜得有股「工業糖精」味兒。和表演型人格談戀愛也太累人了。
  • 「我被內心的怪物吸光了正能量」 :難以被理解的心理疾病
    國外社交網站的一名插畫師菲爾·沃爾,為了幫助大家更了解這樣一個群體,他將心理疾病想像成了不同的怪物形象,並畫成插圖。通過這些畫,大家可以更直觀看到心理疾病患者的內心——那些難以被常人所理解的心理狀態。03自閉症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它特別喜歡小孩,會偽裝成孩子喜歡的樣子,溫柔地討好他,成為他唯一的知心朋友,進而佔據孩子整個內心,企圖斷絕孩子和外部世界的所有聯繫。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在心理學上,對於擁有這樣的性格人,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就叫做「迴避型人格障礙」。而迴避社交,並不是因為內向,而是一種危險的人格。那到底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呢?01迴避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是指一種社交恐懼症,表現為社交焦慮障礙,對他人進行觀察、研究、評價的社交場所有強烈的害怕感
  • 心理學:孤僻型人格者特徵
    孤僻型人格的人遇到困難時,既不妥協也不抗爭;既不合作也不主導;既不熱情也不冷酷。因為他自有他的「象牙塔",在那兒,他自有他遺世而獨立的風範。每個人都有偶爾需要獨處的時候,因為獨處有助於個人價值仞實現。有意義的獨處是建設性創造的土壤。孤僻型人格的人的獨處有以下幾個特徵。
  • 委屈自己討好別人,有社交障礙的「討好型人格」都有這4個特點
    編者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出現了社交恐懼症,這是一種社交障礙,尤其是如今的一些90後,感覺他們對於人際交往,以及與人相處時,所表現出來的「怯弱、無力感」要更強。而在社交恐懼症中,「討好型人格」往往更存在於大多數人中;什麼是討好型人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為「老好人」。委屈了自己,卻並不一定能夠討好別人。
  • 討好型人格幾種特徵
    討好型人格無法完全接納真實的自己,影響人格自我獨立,心理學老師認為,討好型人格具有以下這些特徵。  1.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  討好型人格第一個特徵是非常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真實想法。他們通常認為自己處於弱勢地位,一旦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感覺會被孤立,擔心不被他人接納,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希望這樣不被他人孤立。
  • 《九型人格》摘錄 精簡概括 看看你屬於哪一型
    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到太多平易近人與溫和,他們可能是很有「表演」人格的一群人,他們的臉也因為他們所面對的人而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工作中,他們與追求完美的完美型的人一樣是工作狂,不同的是他們的目的。追名逐利的實幹型的人認為努力工作是明天成名得利的基礎,他們的務實精神還讓他們形成做事不會盲目,所以他們的效率總是很高。
  • 《幸運的盧克:西部馬戲團》|如何療愈自戀型人格的孩子?
    這種期待本身沒有錯誤,但是如果引導不當,有可能讓孩子成為「自戀型人格」,即個體需要不斷從外部獲得認可來維持自信的一種人格特徵。表面看來,他們凡事都積極上進地爭取做到最好,其實內心非常脆弱,稍不如意就會崩潰。甚至為了奪得第一,採取不正當手段。
  • 心理學:社交恐懼的人,內心曾受過很深的創傷,你需要這樣走出來
    如果你是這種人格的人,那麼就要避免了,畢竟,在社交圈過於孤僻,將不利於自己的發展,方法我會在下面告訴大家。第二種社交恐懼的人是因為,他們內心曾受到過很深的創傷。迴避型:有些人對別人的期望值很高,於是當別人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後,他們的內心就會對所有人封閉,表現出對所有人都很失望的樣子。比如伴侶沒達到他的要求後,他心裡會想,算了算了,就這樣吧。
  • 怕社交是因性格內向?心理上解釋有可能,更有可能是這種危險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在心理學上,對於擁有這樣的性格人,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就叫做「迴避型人格障礙」。
  • 演技出神入化,擁有「多重人格」的星座,總能把人忽悠得團團轉
    但有些人則不同,他們精通人際交往,更擅長演戲,面對不同的人就會切換不同人設,可謂多重人格來回切換永遠不會讓別人感到突兀,他們懂得配合別人,更明白伸手不打笑臉人的道理,所以總能在各大社交場合中混的如魚得水,也可以說他們就是天生的演員,無論切換何種人設,都能把對方忽悠得團團轉。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那些,演技出神入化,擁有多重人格的星座們。
  • 什麼是聖母型人格?聖母型人格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心理學上認為,聖母型人格的人往往性格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顯得社交被動,缺乏足夠的親密關係與社會支持,有心理學家指出不願意,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聖母型人格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所以對於有這樣人格特質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報復性行為,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
  • 孤獨永恆!線上社交關係的幻覺:有人陪伴,卻無須付出友誼
    《群體性孤獨》是麻省理工學院社會學教授,哈佛大學社會學和人格心理學博士雪莉·特克爾(Sherry Turkle)的著作,作者在網絡社交文化領域有很深入的洞察,對現代人的焦慮和孤獨也提出了十分有意思的觀點。
  • 難以建立信任|尊重耐心,牽起充滿恐懼的「懷疑型人格」孩子的手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孩子:不論你怎樣費盡心思地和他/她聊天,想走進他/她的內心,建立信任,都覺得這孩子始終不願對你打開心扉,沒法完全相信你。可能你覺得人之間相處需要時間,可是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你發現這孩子對你依舊非常疏離。這種孩子比較像「九型人格」理論中的6號——「懷疑型」人格。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從「邊緣型人格」角度,解析影片的意義
    這就是典型的"邊緣型人格",擁有這類人格的孩子和成年人,他們總是充滿著矛盾和擔憂,極端而又卑微。今天讓我們從"邊緣型人格"的角度,和大家解析影片的意義。"生而為人,對不起"——為何愛著生活卻屢遭拋棄?在電影中的松子從小便對未來懷有童話般的憧憬,但是因為父親一直偏愛體弱多病的妹妹,而無法得到父親的疼愛和關注的松子倍感孤獨和缺愛。
  • 孤獨的真理追尋者——淺析16型人格之INTP,宇宙的盡頭在何方?
    INTP學者型人格略談INTP四個字母翻譯成中文是內向、直覺、理性、理解,短短的四個詞語簡略地勾畫出了該人格的大致形象——沉默寡言、思維活躍、擁有超強的洞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他們往往是人群中最少言寡語、最不善交際但智力最活躍的那群人。這類人常常在影視劇表現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所不通的奇才。他們往往容易沉浸於頭腦中的理論,進而忽略周圍人的感受,因此在大眾眼裡常常是個怪咖一樣的存在。
  • 「聖母型人格」的枷鎖:不願麻煩別人
    聖母型人格是什麼?聖母型人格,是處處向人表達善意,不敢麻煩、拒絕他人的性格特徵。在心理學上,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在社交中永遠處於被動的狀態,但是內心又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於是時時刻刻站在對方角度,優先解決他人問題,哪怕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也在所不惜。現實中有真實案例嗎?有。
  • 心理學——人格障礙之終
    這次主講三種:自戀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和邊緣型人格障礙。02表演型人格障礙其次,我們介紹一下與九型人格無對應關係的表演型人格障礙。用一句話形容: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表演型人格障礙之所以用到「表演」二字,正是因為他們平時的生活就像是在舞臺上表演!他們會用極其誇張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聽到一個好消息,就一臉難以置信,以極其誇張的動作來表現喜悅。(如同戲精) 說簡單點,就是動作表情一直不自然不正常。
  • 心理輔導:這些人格障礙,你曾經遇到過嗎?
    ,卻往往是性感缺乏的;言語,舉止和行為可能類似兒童,情緒不成熟,表演型人格亦可為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病的病前特徵; 6、強迫型人格障礙: 過分要求嚴格與完美無缺為特徵,這類人的特徵為惰性,猶豫不決,他們以十全十美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希望所做的事完美無瑕,他們的道德感過強,過於自我克制,過分自我關注和責任感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