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霄雲客
什麼是表演型人格?
所謂表演型人格,就是試圖通過過分誇大的語言、誇張的行為,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並且對於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過分高估的心理狀態。表演型人格的心理動機在於獲得一種歸屬感,但是對於歸屬感的感受卻很薄弱,除非所有人都在關注他,才會讓他感受到歸屬。
表演型人格區別於討好型人格,兩者雖然都是為了獲得歸屬感,但是表演型人格更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受到人們的關注,而討好型人格更在乎哪些行為可以被大家所接受。表演型人格的行為模式大概是這樣的:當他們看到一群人在談笑風生,自己一定會參與進去,然後試圖掌握話題的主動權,搶佔社交圈中的C位。討好型人格的行為模式大概是這樣:當他們看到一群人在談笑風生,他會試圖融入進去,但是不會過於想要出風頭,而是習慣性附和,以避免打擾別人。
表演型人格是怎樣形成的?
通過上面簡單介紹,表演型人格其實是想要被人關注。因此能夠看出,在表演型人格的童年生活裡,其實是很少受到關注的。因為諸多因素,父母不能夠隨時關注到自己,於是他們就會採取一系列手段,來讓父母關注到自己。他們不會像其他「乖寶寶」一樣,個性會特別的叛逆,因為只有變得「叛逆」才會受到父母的關注。他們可能會習慣性逃課,改變頭髮顏色或者其他看上去光怪陸離的行為。
童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對於成年後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他們仍然認為自己被人冷落,所以就努力的表現自己,他們認為自己特別幽默,或者特別討人喜歡。他們往往高估了和別人的關係,其實別人並沒有太在意他。儘管他們偶爾會意識到這一點,但是仍然會騙自己說「他們真的離不開我,我是真的很受歡迎的」。
表演型人格的內在衝突
表演型人格存在明顯的內心衝突,一方面他們在人群中努力凸顯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卻深切地感受到真的沒人懂自己,覺得自己很孤獨。他們在人們面前賣力的表演,無非是讓人們肯定自己的價值,讓大家關注到自己,可是最後發現舞臺上只有自己,他們其實一直都是觀眾而已。在成熟的道路上,他們會有一次個性的突變,他們會變得內斂、含蓄,不再像以往那樣張揚。當你發現曾經人群中的開心果變得深沉時,你就會明白一切都變了。
一般表演型人格出現在青少年時期,這一時期人們特別希望自己受到萬眾矚目,所以會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被人關注到。等到他們再成熟一些的時候,就會發現全憑演技的社交,到底有多累!個性會更加沉穩、成熟,行為舉止會更加得體。
總而言之,表演型人格是看上去有些譁眾取寵,但是內心其實是很孤獨的。我們需要給他們成長的時間,用真誠和善意來對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