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型人格」的枷鎖:不願麻煩別人

2020-12-10 我是鄭大聖

聖母是什麼?

1.迷信者稱某些女性的神。2.天主教徒稱耶穌的母親馬利亞。

聖母型人格是什麼?

聖母型人格,是處處向人表達善意,不敢麻煩、拒絕他人的性格特徵。

在心理學上,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在社交中永遠處於被動的狀態,但是內心又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於是時時刻刻站在對方角度,優先解決他人問題,哪怕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也在所不惜。

現實中有真實案例嗎?

有。我們常講的「白蓮花」,就屬於「聖母」的一種。「白蓮花」指的是假裝清純,清高,出淤泥而不染,實則內心陰暗,心機重重的人。「白蓮花」只是為了突出自己柔弱、多情,引起別人多的保護欲。

而和「白蓮花」相似的還有「綠茶」。「綠茶」是指面容姣好,喜歡素顏或淡妝,表現得楚楚動人。擁有「綠茶」特徵的人,喜歡偽裝成受害一方,博取異性的同情。

有求必應

通常來講,懂得照顧別人的感受,積極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是一種樂於助人的好品質。但是這種品質一旦走向極端,就會對本人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樂於助人的極端表現,就是無底線地犧牲自己。不管需要幫助的是熟人,還是陌生人,「聖母」往往都是有求必應,為了對方,「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

那麼這種人格有危害性嗎?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曾研究過一個課題叫做「錯誤心理學」。他驚奇地發現,每個人犯下的錯誤並不是無跡可尋的,而是每個錯誤背後,都代表著一個人的潛意識,也就是內心裡的欲望和衝動。

因此,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處處討好他人的原因,是因為潛意識裡將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別人幻想成強者,而將自己幻想成弱者。所以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才會出現種種討好行為,一旦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認可,就會馬上將自己轉換成受害者,仿佛是自己受到了傷害。

其實,現實中真正感到困擾的,不是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而是被幫助的人。因為人在受到幫助後,通常會有種「虧欠感」,一旦對方不要求回報,就會讓被幫助的人感到很痛苦。

換個角度來說,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往往會擔心自己傷害到別人,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每當自己幫不上忙,或者是沒有得到對方理解的時候,就會不斷反省自己,仿佛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像一個犯下大錯的罪人一樣。

自我崩潰

由於自己的熱心腸,常常被當作是一個有目的性的人,或者是一個老好人。如果你被人貼上老好人的標籤,一旦哪個地方做得不好,就會引來責罵。這時沒有人會體諒自己的苦楚,而自己的缺點卻會被無限放大。當一顆熾熱的心,被人用涼水狠狠澆滅的時候,就會出現自我崩潰的現象。

現實社會中,很多極端的現象出現,普遍都是因為當事人的自我崩潰,喪失理智,從而做出喪心病狂的行為。

如何掙脫聖母型人格」枷鎖

1.列出優勢清單,建立自信。將你的長處,優勢有序排列出來,發現自己的強勢之處,增強自信心。

2.學會拒絕,通過鏡子刻意練習。學會說出拒絕,不再無條件地答應別人的要求。每天對著一面鏡子,不停地說「不可以,我拒絕」。假想出別人有求於你的場景,學會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聖母型人格?聖母型人格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有這樣一類小朋友,很多的家長其實都很喜歡,因為在家長眼裡,他們非常懂事有禮貌,成績優異又樂於助人,什麼事情都自己解決,從來不會麻煩別人。心理學上認為,聖母型人格的人往往性格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顯得社交被動,缺乏足夠的親密關係與社會支持,有心理學家指出不願意,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聖母型人格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 聖母型人格的爆發:為什麼「老實人」生氣,這麼可怕
    而聖母型人格,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討好別人,不想或者是不敢麻煩別人的人。在這些人的眼中,麻煩別人是一件很過分的事情,他們害怕自己找別人幫忙,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對於他們來說,別人的討厭,是最難以接受的。
  • 心理學家:一個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和麻煩別人,是危險人格
    文/老K你是否在生活中很不喜歡去麻煩別人和拒絕他人呢?在英國心理治療師雅基·馬森的著作《可愛的詛咒》中明確表示,如果一個人不拒絕別人,因為拒絕他人會讓自己感到內疚,即便委屈自己也不願意愧對他人,這類人屬於聖母型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是一種被動的心理傾向和態度傾向。
  • 心理學: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不愛麻煩別人的人並不少,很多人都覺得,我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為什麼要麻煩別人聖母型人格心理治療師馬森在《可愛的詛咒》中,曾提過這樣一種人。這種人很「可愛」,他們從來都不喜歡、不願意去麻煩別人。但他們也不會拒絕,因為拒絕會讓他們覺得內疚。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所以便一直答應。
  • 聖母型人格自我救贖手冊
    你是否是這樣的人,對周圍的人竭盡全力地努力做到最好,即使委曲求全自我,如果你是這樣的,那麼你就屬於聖母型人格的人。聖母型人格的人想要竭盡全力地做到最好博得周圍人的認可是自我喪失了自我肯定的表現,如果將自我認可的決定權全部交由他人,不僅會讓自己喪失自信,還會活得很累,那麼如何來進行調整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聖母型人格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地調整。
  • 3招,擺脫「聖母型人格」,合理應對人際交往
    像小卓的這種靠取悅別人滿足他人對自己期待的心理,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聖母型人格」。01 什麼是聖母型人格?具體有哪些表現?心理學家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唯一行為準則並因此受盡委屈的人們稱為「聖母型人格」。英國心理諮詢師雅基馬森說過,「聖母型人格」曾經是她的性格標籤,她自己就曾一度受「聖母型人格」的困擾。在參加侄女的生日聚會時,她不幸摔傷了胳膊,但是為了不影響氣氛,她忍著疼痛若無其事的繼續跳舞。
  • 《時間之舞》:一個「聖母型人格」的中老年家庭婦女的破局之法
    1、人生匆匆60年,薇拉所顯現「聖母型人格」,早已根深蒂固,與她如影隨形。大學時期的薇拉,飛機上怕麻煩別人而選擇不上廁所,回應空姐以免她遭冷落,遭遇威脅卻因家人不願多提而獨自面對噩夢,未經慎重考慮便放棄學業嫁作人婦,只因男友喜歡這樣的預設。
  • 致「聖母型人格」的你:求你了,別再做個「假聖母」了
    這就是聖母型人格的典型特徵,總是因為別人壓抑自己的情緒,放棄自己的需求,委屈自己,成全他人。《風平浪靜的閒暇》中的大島凪就是如此。職場中,她是那個隨叫隨到的「老好人」;戀愛時,她是個溫柔體貼的女朋友;生活中,她是個懂事聽話的好女兒。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聖母型人格自救
    討好型人格習慣於將全部能量用於溫暖他人,贏得他人的認可,而且一旦停止這樣做,就會覺得非常內疚,仿佛受到了一場「聖母詛咒」。川尻松子就是受到了「聖母詛咒」的女人。她的內心世界是:「我不可愛,我不值得被愛,我要用我的全部去換取愛」。
  • 怕麻煩別人,是內心渴望依戀的表現
    桃姐先後為李家老少五代人工作,溫情與忠心可見一斑,著實打動了觀眾,可「堅持不麻煩」的舉動引發了熱議。最終,儘管李家少爺羅傑和桃姐形同母子,但桃姐不麻煩別人、堅強、獨立、固執的性格還是深深印在我心中,至今揮之不去。曾有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不給別人添麻煩,是否是一種美德?」
  • 為難自己不願麻煩別人,這幾個星座總給自己設規矩,自控能力很強
    ,不僅給別人添了負擔,似乎還會影響著自己在人群中的價值一般,所以他們總給自己定規矩,要自己能做到不麻煩別人,也能有他人所注意的地方,更能幫助到他人,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星座中總給自己設規矩,不麻煩別人,自控能力很強的星座。
  • 生在這些家庭的孩子,易養成「討好型人格」,多半活的很累
    文|全文共1585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委屈自己的善良,或許在別人眼中只是卑微的討好。「你越是善解人意,越是沒人愛你」,當善良成為一種枷鎖,一個人會活得很累,活得沒有了自我。而當自身遇到問題時,寧願逞強也不願麻煩別人。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在感情裡,她也常常委曲求全,做個「善解人意」的女朋友,從不無理取鬧,即使自己很委屈很受傷,也要咬牙堅持。她說自己活著太累了,可是縱使整個人都快臨近崩潰,卻還是沒有辦法說出「拒絕」二字。
  • 「付出型人格」自救的三個方法
    什麼樣的人喜歡討好別人?什麼樣的人喜歡付出的過程,卻不計較得失?什麼樣的人在和朋友、戀人相處時,容易變得小心翼翼,害怕失去......這一系列的問題其實最終都歸結為一個問題,就是這些人都屬於「付出型人格」。
  • 《可愛的詛咒》:擺脫討好型人格的實用手冊
    《可愛的詛咒》:擺脫討好型人格的實用手冊小陳是一家農業公司的辦公室人員。年初復工後,老闆說農場找不到臨時工,讓她和其他兩名辦公室的姑娘去農場幫忙,其中,包括一名會計。這類人,心理學一般稱其為「討好型人格」,通俗點兒說就是聖母。而《可愛的詛咒》的作者則稱這類人中了「可愛的詛咒」。渴望被肯定,渴望愛。
  • 付出型人格,凡事都喜歡替別人考慮的星座,樂於服務別人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主筆:Miya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首先考慮自己應該是很多人本性,而與之相反的,應該就是所謂的付出型人格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 全民熱議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重慶小夥蔣先生也從中看到了自己女友婧婧的影子——總是退讓,迎合、討好別人…… 特徵1:幾句好話 就替同事完成工作蔣先生名叫蔣佑傑,在沙區一家電子工程上班,今年27歲,與女友租住在沙坪垻天星橋的龍寰世紀小區。蔣佑傑說,自己和女友戀愛了近一年,隨著彼此越了解,他越是被女友的「討好型人格」所困擾。
  • 不願意麻煩別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將是你人生悲劇的開始
    順從性人格 順從型人格的人,在人群中表現得具有自我強迫症,在團體中會盲從 有一種人就會對別人畢恭畢敬,從不拒絕他人的請求,他們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所以在面對別人的挑撥,甚至在強人所難時,他們都會逆來順從。 一開始就不敢反抗,可能會用錢去平事,寧願自己吃虧也不會站出來為自己主持公道。但是這種人格的人到最後也會抵抗不住壓力,而選擇用極端的方式進行反抗。
  • 照顧出軌的丈夫,原諒小三魏亞雲,劇中的張芝芝是聖母型人格嗎?
    張芝芝的一系列行為讓很多觀眾不滿,難道她是聖母型人格?寧願委屈自己也不為難別人?在劉洋出軌後,她還願意照顧生病的劉洋;在可以打壓小三的時候,她卻選擇了原諒。你是不是也問號臉了?劉洋在大街上暈倒,被查出糖尿病腎病,張芝芝帶著雨薇到醫院,她對劉洋說你什麼都別想,先看病。
  • 付出型人格,別人總把你當傻子!
    付出型人格,討好了周邊的所有人,卻總被別人當做是傻子!生活中這樣的人不難發現,總有這樣那樣的人,有人付出事事親力而為,有人索取毫無底線,不管是職場還是生活,這樣的人,最容易讓人無限的索取!不管你為別人做了多少事情,怎麼都滿足對方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