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松子們生而為人不必遺憾!聖母型人格自救

2020-12-10 一名剛剛好的女子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美麗善良真誠,對父親言聽計從,對學生關愛有加,對男友捨身忘我,按理說這樣的一個人應該擁有美滿的人生,可是她的人生卻過得極其的悲慘!父親只關愛久病的妹妹久美,為了博父親開心一笑,希望父親喜歡自己,她極力扮鬼臉,上父親想讓自己上的學校,選擇父親想讓自己從事的職業,努力做父親心目中的女兒,可即便是這樣,到最後她種種的努力都是白費,父親心中牽掛遺憾的永遠是那個體弱多病的妹妹!

對於每一段感情她都飛蛾撲火毫無保留,為了迎合男友,只要對方不離開自己,哪怕是被家暴、哪怕去做土耳其浴女郎出賣肉體、哪怕是販毒入獄她也痴心不改,面對這樣的聖母,男人們還是一次次地拋棄了她,萬念俱灰的她開始了自暴自棄的生活,變成了一個家中垃圾成堆、蓬頭垢面、臃腫不堪、令人嫌棄的女人。

她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一生,被嫌棄的一生,乞討愛的一生,被命運詛咒的一生,不值得的一生,所以她對自己人生的評價是:「生而為人,對不起。」

最終的結局也是被一群小混混打死,享年53!

「對不起,生而為人」她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唯一的就是對不起自己。她應該好好地對自己說:「川尻松子,我愛你」

松子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別人的認可、欣賞、尊重是吸引來的,而不是乞討來的!討好型人格習慣於將全部能量用於溫暖他人,贏得他人的認可,而且一旦停止這樣做,就會覺得非常內疚,仿佛受到了一場「聖母詛咒」。

川尻松子就是受到了「聖母詛咒」的女人。她的內心世界是:「我不可愛,我不值得被愛,我要用我的全部去換取愛」。

這樣的人生無疑是一場悲劇,像類似松子這樣有著討好型人格,聖母型人格的人不是少數,如《歡樂頌》中被家人壓榨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安家》中的房似錦。

明星蔡少芬在五歲的時候,遭遇父母離異,離異的母親獨自撫養孩子非常辛苦,她從小就立誓,要努力賺錢讓媽媽過上好日子,只是她的善良和付出換來的卻是母親吸血鬼般的索取,母親瘋狂賭博,甚至連阿姨的債務也要算在她的身上,蔡少芬為她償還了上億港元後!母親還繼續各種豪賭,蔡少芬為此窘迫不堪。

因為母親嗜賭如命,為避債她們只能經常搬家,所以蔡少芬小時候沒什麼朋友,為了能交到朋友,蔡少芬各種請客送禮,去討朋友的歡心,只希望能留住難得的友情。

蔡少芬

其實我們絕大部分人身上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聖母型人格,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會出現一步錯步步錯的狀況。

仔細想想我們現在面臨的很多困擾都是因為我們受到了「聖母詛咒」我們難以拒絕別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樂於助人反而把自己拖入困境!

那如何去打破這一「聖母詛咒」呢,讓我們的生活不至於被摧毀呢?我們可以在這本書《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中找到答案,這本書亦叫《聖母型人格自救指南》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

《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本書作者雅基馬森是一位心理諮詢師,擁有諮詢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兩個碩士學位,她經營著一家私人診所,是個備受媒體推崇的心理學知識傳播者,她的文章曾在《心理月刊》《心理學家》《諮詢心理學評論》等著名刊物上發表。

本書講述的就是作者的客戶如何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來達到聖母型人格自救的歷程。

書中有聖母型媽媽、聖母型伴侶、聖母型男人、聖母型朋友、聖母型同事

聖母型行業。他們的困惑迷茫痛苦無助,他們現在人格的形成都離不開童年時期家庭的影響,以及青少年時期性格的養成。在治療中他們慢慢地學會愛自己,並且有了一整套愛自己的技巧,走出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收穫了全新健康的自我。

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聖母的詛咒」的形成

其實孩子們很少有力量去反抗、逃離或尋求別人的幫助。他們所擁有的選擇極少,為了讓他們的監護人滿意。因此是否可愛仿佛就成了一項關乎生死的事情。

為了迎合監護人,我們會成為別人口中的自己,去迎合那些有條件的愛。

●一切從童年開始

關於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以及該怎麼樣為人處世,很多深深植根於腦海的觀念源自我們的童年,而且通常可追溯到理性思維能力形成之前。於是我們一直傾向於相信那些錯誤的,不合適宜的觀點。

作者通過二個不同監護人對待孩子的方式來舉例,比如溫和的監護人鼓勵孩子去探索,並誇你真聰明;久而久之,她會覺得自己確實是聰明的值得喜愛的,暴躁的監護人漠視孩子並打擊孩子,你真是個笨蛋。久而久之,他會覺得自己確實是個笨蛋,不值得被愛。為了證明自己值得愛,有的孩子就會討好父母或其他監護人。

孩子能夠從大人說話的語氣及肢體語言中感覺到很多東西。

●敏感的青少年時期

沒有百分百完美的原生家庭,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疲憊不堪的他們難以控制他們的情緒,對子女也非常的嚴格。或者家庭遭受意外,親人離世、外遇、家暴、搬家、離婚、多個孩子的不公平對待……孩子無力承擔只能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些信息,而得不到正確的疏導。

比如上文提到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川尻松子出生在一個日本的小康之家,家中有父母弟妹,她一直不能釋懷的是父親一直把他所有的愛傾注在她妹妹久美的身上,忽視了她,不得不說她的父親也有失公平,但是更多的我覺得是她自己沒有走出來。小時候沒有判斷力能理解,但是到了成年還沒有走出來,她自己要負很大的責任。作為一名父親關愛病魔纏身的妹妹很正常,他不肯言笑,其實是因為他肩負著很多的重擔,也有自責在裡面。

東野圭吾在《時生》裡,有這樣一句話:「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為了生存而做聖母

成為憤怒逃避者和認可追求者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面的松子,她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認可追求者(他們會用安慰、討好及表示同情,用這些方式應對正在生氣和咆哮的人,希望他們能夠喜歡自己、並消消氣。)而恐怖的是他們不一定是因為自己而生氣,而是「聖母」的憤怒探測儀實在是太敏感,讓他們幾乎無法區別對待。

同時又是一個憤怒逃避者(他們不同程度地害怕衝突、別人的不喜歡及批評。與人辯論或爭辯、拒絕別人的請求、請別人停止做某件事情)

學生龍洋一偷了錢卻又不承認,松子私下去找店主還錢希望息事寧人,而強硬的店主,堅持要把學生叫來,讓他親口道歉,情急之下松子做出了那個對父親做了無數次的鬼臉,乞求獲得諒解,卻徹底激怒了店主,又急又怕的她撲通跪地上,口不擇言說錢是自己偷的,希望店主能原諒自己。

做鬼臉的松子

而這一幕不巧被杉下學務主任看到,也正是從這一刻開始,松子一生悲慘的命運拉開了序幕。

面對杉下學務主任無理的要求,你要拿出你的態度來,讓我看一下你的胸,她掀起了自己的上衣。

聖母型人格的特點:

●一如既往的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認為要讓別人喜歡自己、愛自己並接受自己、就必須按照別人認可的方式為人處事。

●面對強勢的人(父母、老師、上司)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需求。

「聖母的詛咒」如何去克服

如果我們友善待人,也願意付出,他人看起來很喜歡我們。這時,必須要認清一點,即這是我們用自己的行為換來的。一旦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時,例如,當我們感到精疲力竭、憤恨、壓抑或無暇照顧自己時,必須準備好減少這種行為,以及放棄一部分由這些行為帶來的安全感。

一方面是您的力不從心,難以一一滿足,一方面可能會助長了對方被依賴的心理!囂張的氣焰!

比如《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八女川松子的作家男友,靠松子賺錢養活,居然家暴松子甚至要求松子去做「土耳其浴女郎」。人性都是貪婪的,欲望是無窮盡的,總有一天你無法繼續做你的聖母,因為你不是萬能的。

比如《安家》中的房似錦,她賺的錢大部分都給了母親潘貴雨,可她還是獅子大開口要100萬,在得知只能先拿到20萬的時候說,你要寫一張欠條,年底一定要還上。

潘貴雨索要女兒房似錦一百萬

其實她和松子一樣,她有說不的權利!

●你有說不的權利

「個人權利法案」的內容有

1、我有權做我自己

2、我有權說「不」

3、我有權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4、我有權覺得自己對其他成年人的問題不負有任何責任

5、我有權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及價值觀

首先從思想上意識到我們維護自身的利益是合法的,是我們應當享受的權利,他人不能以道德來綁架我們。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陳江河面對救命恩人養父陳金水的逼迫,他讓陳江河和駱玉珠一刀二斷,娶自己的女兒巧姑做媳婦時,他不卑不亢不受道德的裹挾,在眾人面前勇敢堅定的拒絕了陳金水的要求,坦然的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陳江河拒絕道德綁架

真正的愛自己

「聖母」通常是對自我價值及自尊的感知能力比較差,非常依賴於別人的認可,做為聖母,普遍需要建立起內評價源,也就是自己的意見,而不是他人的看法。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渴望當她說我回來了,有人對她說你回來了,她把她所有的希望系託在一個個男人身上,希望這個男人,這段感情成為她的歸宿,可惜她不知道一個人的歸宿都是自己。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女人一次次的在內心呼喊,認出我吧認出我吧,我就是你對面的鄰家女孩,就是那位與你街頭邂逅的姑娘,可是每一次男人都沒有認出她來,儘管女人一次次的提醒他。與其說愛得瘋狂純粹不如說愛得卑微!她的世界她的喜樂由這個生性風流毫無擔當的作家掌控著。

古靈精怪的主持人徐熙娣小S,人前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人後卻是一個極其自卑沒有安全感的女人,甚至哭著說:「我什麼都不會」苦苦堅守並不幸福的婚姻,卻要極力裝出一副幸福的模樣。

書中介紹了具體愛自己的方式

1、自我肯定法

每天對自己說「我愛你」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你樹立愛自己的意識。在心中默念或者寫出來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2、「一日三好」日記

很多人成年後會發現,很難想到自己好的方面,嚴苛和自我批評已成為一種習慣思維定式,寫「一日三好」日記(或只是簡單地將內容輸入到手機中)將幫助你更好的善待自己。肯定記錄自己每一天好的方面。

3、取悅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想一想善待自己的方式,並心無愧疚地享受它們。通常「聖母」們總是把他們的時間、精力、金錢和愛奉獻給其他人,唯獨不給自己留一點點,從現在開始學會愛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遊泳、跑步、跳舞、寫字、畫畫、騎馬、瑜伽……

你無須對別人的情緒負責

如果你過度強求自己去幫助別人,最終也有可能會辜負他們,不如適當地做出拒絕。如果有人覺得失望,那是他們要處理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你無需對別人的情緒負責。

1、少幫忙---待著別動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一生命運的悲劇真正的起源應該是源於好心,她和田所校長一起去考察修學旅行會住的地方,旅店負責人井出就說只有一個房間了,不停的裝可憐,松子自己脫口而出:「我無所謂」,想著只是一晚,中間還有一個拉門,如果沒有這一晚的話,松子不會遭到田所校長的侵犯,田所校長只是借著偷錢的事來開除松子,即便沒有這件事情,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會找出其它的「事情」來趕走松子。

2、移情心理---過度誇大拒絕別人之後的後果

我們之所以不想讓別人失望,是因為我們知道失望是什麼感覺。因此我們會覺得非常內疚,覺得別人受傷是自己的責任。並且會過度的誇大拒絕別人後的後果。

比如前幾年轟動全國的案件:17歲女孩送孕婦回家被殺案

犯罪人譚某,故意摔倒,17歲女孩連忙將其攙扶,然後孕婦又遊說女孩將她送回家。這個女孩也是太過於為他人著想,卻沒有想到遭此厄運。

3、沒有必須做而是可以做

試著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別人的需要之前,如成年後的一些子女面對父母家庭的無理的要求,你也可以選擇做與不做。就像《安家》中的房似錦她可以拒絕她媽媽一百萬的要求。有的事情在你能力範圍內你也願意承擔,你可以去做,有些事情不在你的能力範圍內你要去拒絕,要不只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困擾。

劃分責任餅圖,一段關係是需要大家共同去維繫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份。各司其職!

在《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這本書中有一個叫英迪拉的女孩,她是全家人24小時的服務商,剛開始她覺得如果拒絕家人的部分要求會讓自己產生內疚感,是一個不孝的女兒。後來她慢慢的通過劃分責任餅圖、BEAR四步自救法擺脫了這種被束縛有更多的時間關愛自己。

幸福之家

遇到突發情況聖母們怎麼辦

生活是不可預知的,艱難和不幸時有發生,而且通常發生在我們毫無準備的時候。正是在這些時候,我們往往會退回到陳舊且無用的思維、感覺及行為模式中。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這被稱為「故態復萌」那如何來應對這種情況呢,以免我們受到傷害呢?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讓學生龍洋一在校長面前承認錢是他偷的,可是學生卻說松子逼迫他承認,讓自己幫松子頂罪,校長大聲呵斥一聲:「川尻老師你這個人」松子當時的狀態完全凍結了,她不知道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又做了那個無數次討她父親開心的鬼臉,校長馬上被激怒了,讓她離開學校。

面對這種突發情況可以試著這樣做

1、「錨定」在當下

你利用你自己的感覺把自己帶回當下,通過觸覺、味覺、嗅覺、聽覺和視覺體驗此時此地的情景。比如摸一下自己身上的衣物配飾,喝一口水,呼吸。然後再做出你的判斷反擊。

2、學學那些強勢的人會怎麼做

遇到傷害我們的事情,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我們不能退縮,我們要勇敢的反擊。

如《歡樂頌》樊勝美的閨蜜曲筱綃幫樊勝美擺脫她家人的糾纏,而想出的這一段,帶了一伙人去嚇唬樊勝美的家人。有勇有謀。

《歡樂頌》樊勝美的閨蜜曲筱綃

3、越少越好,斷舍離

蔡少芬漸漸成熟後,面對依然嗜賭成性的媽媽,果斷決定,開記者會公開和媽媽宣布斷絕關係。她認為不應該再愚孝,去縱容媽媽的這種不良行為。否則她和她母親的人生都將被毀滅!

2003年蔡母成功戒賭,母女重歸於好。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結束語

《臨終前最遺憾的五件事》(The Top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 ,作者是布朗妮.韋爾。排在第一位的遺憾是:我希望我能夠有勇氣在生活中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為別人對我的期望而活。排在第三位的是:我希望我能夠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用為了與別人和平相處而壓抑它們。

生而為人,不必遺憾!《愛自己的人自帶光芒》別讓「聖母詛咒」毀了你的一生!

相關焦點

  • 愛人先愛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不必抱歉!
    從現在看來,這部關於愛的電影對於我們獲得自我,和對愛的理解,都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長期得不到父母的愛,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的心裡,這也是導致松子悲慘人生的主要原因。因為童年缺愛,所以一生都在尋找被愛,卻往往愛而不得。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從「邊緣型人格」角度,解析影片的意義
    而松子就是典型的愛而不能得的野獸。在豆瓣有著8.9評分的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的一生都是被嫌棄的,一直追逐愛卻又一直被拋棄。面對著別人的傷害卻認為是他們的愛,享受著卻又隱忍著痛苦。這就是典型的"邊緣型人格",擁有這類人格的孩子和成年人,他們總是充滿著矛盾和擔憂,極端而又卑微。今天讓我們從"邊緣型人格"的角度,和大家解析影片的意義。
  • 豆瓣8.9分|從《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看討好型人格的悲哀
    一天夜晚,她一身邋遢的死在了公園裡,生前住的房間牆壁上寫滿了一句話:生而為人,對不起。人生的一聲哀嘆!回望18年前,23歲的松子,其實是個很不錯的音樂老師,她聲音醇美,眉眼彎彎,清麗動人,但這個各方面看起來都很好的姑娘,怎麼就淪落到如此田地呢?成年松子不得不說,童年,可以對人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
  • 討好型人格下場:松子安陵容四阿哥,想改記住美國前第一夫人的話
    其實生活中,我是松子,你也是松子,我們都是松子。不管怎樣討好,怎樣付出,怎樣悅納別人,都得不到對等的回饋,僅得到了一個「善解人意」的評價。可你越是善解人意,就越沒人愛你。這就是討好型人格的惡性循環。02.討好型人格的三種下場:比如松子,把遇見的每個男人都當成救生圈,從他們身上找尋自我價值。
  • 對人有求必應?3招,擺脫「聖母型人格」,合理應對人際交往
    而在更深的情感層面(也可能是潛意識中),她更有一種安全感,覺得會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為她滿足到了每個人的需求。像小卓的這種靠取悅別人滿足他人對自己期待的心理,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為「聖母型人格」。01 什麼是聖母型人格?
  • 從人格心理學角度分析《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悲劇性人格...
    就像松子一次一次被拋棄,卻一次又一次地選擇原諒。導演刻意把松子塑造成一個為愛而生,又為愛而死的聖女。這其實是導演內心男權思想的投射,這是對女性的極大歧視,也是為了體現男性的心理優越感。而影片中則體現會松子對父愛的爭奪,以及對龍洋一的包庇和寬容。松子的這種毫無尊嚴的被人打,被人踐踏和侮辱,其實也是在這男尊女卑的社會影響下做出的選擇。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解析原著,讀懂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從《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中》窺到松子被嫌棄的背後真相,也給現實中一些「深情總被辜負」的女孩們一些警示和提醒。歸根原因,松子只是太「缺愛」,沒有安全感,就想要被需要,需要別人需要她的感覺,只有這樣,才會體會到「被愛」,但這樣的愛是畸形的,註定不會有好的結果。無原則,無底線一味付出自己所有,只會讓別人更加肆無忌憚地傷害。越是想要被愛,就越要守住自己的底線,自尊地去愛。
  • 觀影感:松子生而為人,對不起誰?
    昨天看到一個群裡在討論「被嫌棄的松子一生」的一部電影,懷著好奇我在網上看了這部電影,五十多歲的松子死於被殺,她的遺言:生而為人,對不起。看完電影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千斤重的石頭壓得我喘不過氣。松子的一生,是卑微的一生,她留下來的那句:生而為人,對不起。對不起的人是誰?對不起自己,一輩子尋尋覓覓,付出了那麼多的愛,卻總是和愛失之交臂。她以為自己討好別人,取悅別人,就可以得到愛,可是沒有人珍惜,最後受傷的總是她自己。一個人的愛卑微到塵埃裡,就沒有人會珍惜,而為了愛,她卻一直向外尋求,飛蛾撲火,在所不惜。松子丟失的尊嚴,又從哪裡可以找到。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你的討好型人格,只能帶給你一個悲劇
    在我看來,松子從小就有一個討好型人格,正是這樣的一個人格讓她在人生之路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走偏,她從不為自己著想、並且所有的事情總是先考慮他人的感受、她渴望別人的關愛卻只是一味地求索,最終換取了她不被重視並且處處受欺負,於是在一個本來就充滿黑暗的社會裡若不明白如何保全自己,那麼後果將十分可怕。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是在單親家庭和生病的姐妹中長大的孩子。她父親對她生病的妹妹給予了她所有的溫柔、關心和愛戴。當然,她被忽視了。她不得不不斷展示自己,甚至做鬼臉讓她父親微笑。有了這一點,我想到了「人」之前,只有先愛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愛這種東西,是錦上添花,不,是正常生活。這個觀點對她來說並不成立。因為愛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它被覆蓋在你的生活環境中,它隱藏在你所接觸到的所有成年人的言行中。
  • 豆瓣8.9《被嫌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阿龍曾是松子的學生,也是那起酒店失竊案的真正兇手。多年以後已經混入黑社會的阿龍在一家理髮店偶遇松子,兩人隨即成為戀人,阿龍眼中的松子美麗善良,有著和上帝一樣偉大的人格。鄰居大倉見證的是松子生命的最後十年,那時候的松子已經放棄了生活的希望,把自己整日關在一間小黑屋裡。大倉眼中的松子瘋癲到令人生厭,尤其是她身上那股臭味,更是讓人不堪忍受。
  • 聖母型人格的爆發:為什麼「老實人」生氣,這麼可怕
    而聖母型人格,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討好別人,不想或者是不敢麻煩別人的人。在這些人的眼中,麻煩別人是一件很過分的事情,他們害怕自己找別人幫忙,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對於他們來說,別人的討厭,是最難以接受的。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討好型人格?
    當有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不敢拒絕別人,感覺自己好像犯了錯一樣;幫其他人做事的時候,總是小心謹慎,如果這件事沒辦好總會責備自己;借給別人錢,不敢和他們要回來,就算說了這件事也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這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對《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解讀
    還是要憤怒的批判松子將自己本該美好的人生硬生生地作到了悽慘收尾?俗話說「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這部作品有不同的解讀。而我在這篇文章裡的一些觀點僅僅屬於我個人,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聖母型人格自我救贖手冊
    你是否是這樣的人,對周圍的人竭盡全力地努力做到最好,即使委曲求全自我,如果你是這樣的,那麼你就屬於聖母型人格的人。聖母型人格的人想要竭盡全力地做到最好博得周圍人的認可是自我喪失了自我肯定的表現,如果將自我認可的決定權全部交由他人,不僅會讓自己喪失自信,還會活得很累,那麼如何來進行調整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聖母型人格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地調整。
  • 《時間之舞》:一個「聖母型人格」的中老年家庭婦女的破局之法
    無疑,薇拉是善良的,她總是為他人考慮多於為自己,但她的前半生更像是一個唯唯諾諾、小心卑微的「乞討者」,她用放低自己的姿態來乞討更多的愛,結局卻是兒子們的疏遠,妹妹的冷漠,丈夫的不珍惜。這種「聖母型性格」的養成,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薇拉的爸爸便是這麼一位「好好先生」,為人和善、說話溫柔,貌似都是一些稱讚的詞,但薇拉的媽媽卻是這麼評價的「他是在『裝聖人』」。
  • 什麼是聖母型人格?聖母型人格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心理學上認為,聖母型人格的人往往性格內向,不願意與人交流,顯得社交被動,缺乏足夠的親密關係與社會支持,有心理學家指出不願意,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是一種危險的人格特質。聖母型人格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01、壓抑本能從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將自己的本能、想法壓抑住,這些想法、本能總會通過其他途徑爆發出來。所以對於有這樣人格特質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報復性行為,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這一生,其實最對不起的是她自己
    父親對松子的冷漠讓她逐漸失去了希望,她決定要從別的人那裡找回那段缺失的愛。松子前後一共經歷了五段感情。第一個戀人八女川,一個自詡為「太宰治轉世」的作家,整日沉醉在自我幻想之中。一不高興就會暴打松子,甚至還讓松子用身體賺錢。
  • 「聖母型人格」的枷鎖:不願麻煩別人
    聖母是什麼?1.迷信者稱某些女性的神。2.天主教徒稱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聖母型人格是什麼?聖母型人格,是處處向人表達善意,不敢麻煩、拒絕他人的性格特徵。在心理學上,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在社交中永遠處於被動的狀態,但是內心又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於是時時刻刻站在對方角度,優先解決他人問題,哪怕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也在所不惜。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女人就怕活成松子,愛得太熱烈,也太痛
    松子的童年十分缺愛,渴望被關注,她習慣去付出,最終形成了一種討好型人格。這是一種一味地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松子的不幸沒有隨著童年的過去而終止,相反,童年的不幸只是松子不幸的人生的開始。從討好父親,到推倒妹妹離家出走,這是松子最初對於命運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