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是這樣的人,對周圍的人竭盡全力地努力做到最好,即使委曲求全自我,如果你是這樣的,那麼你就屬於聖母型人格的人。
聖母型人格的人想要竭盡全力地做到最好博得周圍人的認可是自我喪失了自我肯定的表現,如果將自我認可的決定權全部交由他人,不僅會讓自己喪失自信,還會活得很累,那麼如何來進行調整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聖母型人格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地調整。
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父母經常會因為小孩子調皮就說:'你再怎麼樣我就不喜歡你了。」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在小的時候覺得自己擁有的是有條件的愛,因為只有他變得很乖父母才會喜歡他愛他,那他從小就會形成這樣的觀點,只有自己怎麼樣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
擁有聖母型人格的人一個是由於原生家庭產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由於自己的刻板的觀念造成的,比如自己會在心裡給自己定了相關的自我準則,對他人一定要做到什麼,不然就怎麼樣這類的句式,這樣非常不客觀的準則會讓自我的認可完全剝奪,把自我評價權交由外部,而喪失了自我認可權利。
那麼我們將如何擺脫聖母型人格呢?
首先我們要善於觀察自我,經常自我對話,比如艾拉的克制自己對男友的要求,是為了儘可能地避免衝突,這個觀念其實是不客觀的觀點,艾拉一味地克制著自己對男友的需求,而這種克制和壓抑的影響則會導致她心裡或者身體總有哪裡覺得不舒服,當自我細心觀察發現這一現象艾拉就應該客觀地來看待這一問題,找個合適的機會與男友溝通說出自己的訴求,因為讓對方知道各自的需求是讓對方更加了解彼此的路徑,也是增進感情的方法。
其實把自己腦中的必須、應該都替換成可以,比如我必須做到早起改為我可以做到早起,可以代表著選擇的權利,即使沒有做到也沒有關係,有時候一個詞的變化真的可以讓我們放過對自己不現實的苛求,大大減少自我挫敗感,做一個擁有自我認可,幸福感高的人,因為我們讓別人感到舒適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