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一個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和麻煩別人,是危險人格

2020-12-21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你是否在生活中很不喜歡去麻煩別人和拒絕他人呢?

在英國心理治療師雅基·馬森的著作《可愛的詛咒》中明確表示,如果一個人不拒絕別人,因為拒絕他人會讓自己感到內疚,即便委屈自己也不願意愧對他人,這類人屬於聖母型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是一種被動的心理傾向和態度傾向。

可要知道的是,這類人並非真的樂於幫助他人,只是習慣討好和不敢拒絕他人罷了,如果你給他們做過分析就能發現,這類人從小就成長在不是很幸福的家庭中,他們習慣以討好父母來獲得父母的愛。但要知道,這類人其實內心有很多怨恨,長大後也更容易虛偽,心理學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聖母人格有哪些,真的好嗎?

倘若你在生活中滿足這幾類標準,就可能是聖母型人格了:

常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後,首先滿足他人的需求,這個他人不僅僅包括朋友、同事、家人還包括父母、子女和配偶。而且會呈現出兩種極端,一種是完全忽視親人愛人的需求而首先考慮外在關係(工作客戶、同事等)的需求,另一種是兩種都考慮但唯獨忽視自己,所以看上去就像一個受氣包一般。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第一甚至唯一的行為準則,並因此受盡委屈。他們認為別人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必須滿足他人,甚至需要成為別人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面對權威人士(父母、老師、領導等)不敢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講出來。不敢和他人產生衝突,面對衝突總是自己先退讓不管原因是誰造成的。過度誇大拒絕他人的後果。

看到後,很多人會說,友愛他人、拒絕衝突這不是好事嗎?怎麼到你們心理學家這裡什麼品格都是有病的啦!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了,他認為每個人對自我的評價來自於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兩個方面。

一般健康人格他們很少被他人的評價影響,即使別人對他們惡語相向,他們依然有自己的信念。

聖母型人格自我價值感較低,他們自我的信念不是來自自身,而是寄希望於他人。

所以他們看上去「友善、利他」並非發自內心的,而是從小習得甚至壓抑的結果,他們缺乏表露內心的真實,所以無條件順從的背後也滋生了很多怨恨,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看,這些被壓抑的情緒和本能會有爆發的一天,所以,對於具有聖母型人格特質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出現嚴重的報復性行為,對身邊的人造成傷害。

一旦自己積攢到零界點時爆發是異常恐怖的,你們一定在生活中看過老好人發飆吧,就是這個結果。

如何避免成為聖母型人格?

如果你因為自己是「聖母型人格」而困擾,老K這裡給你提幾個建議:

1、真實清晰地表達自己觀點

對於大多數「可愛的人」來說,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是一件尤為困難的事。我們提供一系列方法,幫你以更清晰、更自信的方式傳遞原本覺得難以表述的信息(如拒絕、抱怨及劃清界限等)。

如果語言表達困難,哪怕肢體語言也是可以的,大量研究表明,相比其他方式,我們通過非語言交流(或者說,肢體語言)獲得的信息更多。

肢體語言研究先驅麥拉賓(AlbertMehrabian)提出了一條平衡定律,即:對一個人的印象,大約55%來自於肢體語言,38%來自於說話的方式(尤其是語氣),7%來自於說話的內容。

2、不含敵意的拒絕

通常拒接別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別人的殷殷之請。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拒接別人,比如,別人向你借錢。

「不含敵意的堅決」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胡特提出來的一種拒絕別人或者與人相處的心法,不含敵意的堅決。

我們不是上帝不是萬能的,同時我們也不是別人和世界的中心,所以拒絕他人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含敵意的堅決」是告訴我們自己,當我們堅決的時候。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對別人有敵意,而是因為自己不樂意。如果我們強迫自己不堅決,那就是對自己的敵意了,也是對別人的不真誠。

3、劃清邊界

擺脫聖母情結就需要自己明白人際關係中的界限,我們並非別人的救世主,很多時候只有我們自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做到照顧別人,一味滿足他人忽略自己的人是不健康的人格,我們要讓別人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會傷害到我,我會傷心。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不愛麻煩別人,是一種很「危險」的人格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巨嬰國》裡有這樣一段話: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別人,關係也就無從建立。朋友是一個很怕麻煩別人的人,不僅面對親朋好友如此,就連面對至親也是這樣。她結婚的5年了,工作再忙的時候,也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從來都不會讓老公操心。
  • 不願意麻煩別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將是你人生悲劇的開始
    在很多時候,當別人向你提出請求時,你總是不好意思拒絕,自己有困難的時候也不好意思去找別人幫忙,一個人默默的承擔了所有。並且在做有些事情的時候哪怕不情願,也會堅持做下去。 在社會上,就是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對所有人都是來者不拒,不管什麼事情都會應承下來,自帶一身奉獻的精神。
  • 卡耐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是種危險的心理,想改變需懂得這2點
    但著名的心理學家卡耐基認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稱之為討好型人格或者是聖母型人格,是一種不健康且危險的心理狀態。卡耐基認為:害怕說「不」的心理,其實就是一種以自己主觀為藍本來看別人的心理投射。
  • 心理學家:骨子裡自卑的人,幾乎不會拒絕別人,也不願意麻煩別人
    很多時候,我們總喜歡用道德去評判一個人,最好上綱上線,貼上道德標籤。但是殊不知,過分的道德化往往會使得一個人喪失基本的活力和創造力,最為要緊的是會滋生出很多心理問題。比如拒絕別人,會說這是不禮貌的,去麻煩別人,會認為這是不好的行為習慣,那問題真是這樣的嗎?難道這只是一個道德層面的問題嗎?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想說不盡然,這樣的心理和行為背後有很深的的心理反應需要我們「看見」。
  • 心理學家:不願意麻煩別人,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認為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看他能不能跟別人建立飽滿的人際關係,正所謂沒有麻煩就沒有關係,中國人很早就注重禮尚往來,相互麻煩。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見過太多來到諮詢室的人,他們大多不願意麻煩別人,心理學不是道德學,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一個心理問題歸咎為道德素質的高低。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的,我們都生活在共同的人性中,一個人的行為或有好壞,但是背後的心理動力並無欠缺。
  • 「聖母型人格」的枷鎖:不願麻煩別人
    聖母型人格是什麼?聖母型人格,是處處向人表達善意,不敢麻煩、拒絕他人的性格特徵。「白蓮花」只是為了突出自己柔弱、多情,引起別人多的保護欲。而和「白蓮花」相似的還有「綠茶」。「綠茶」是指面容姣好,喜歡素顏或淡妝,表現得楚楚動人。擁有「綠茶」特徵的人,喜歡偽裝成受害一方,博取異性的同情。
  • 高情商的人,不會輕易「麻煩別人」
    朋友拒絕的話說不出口,自己卻覺得理所應當。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有這種麻煩哲學的人,難以發出對關係的渴望,所以勢必會退回到孤獨中」。這裡所說的「麻煩別人」是適度的麻煩和求助,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是不顧及對方感受,把麻煩別人當作理所應當,那就讓人討厭了。02玲子大學畢業後在成都工作,並且嫁了一個當地的老公。讀高中和大學的時候,玲子並不是那種特別喜歡和別人打成一片的姑娘,性格決定了她。
  • 「不好意思,我不能幫你」:一個人越高,他就越懂得如何拒絕別人
    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拒絕。學會拒絕別人不合理的要求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幾年前,在《命中注定我愛你》火爆的整個網絡中,陳喬恩飾演的陳是普通的員工,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她有許多出色的同事。女同事經常把工作交給陳欣宜,當她還在努力幫助同事寫報告時,這位女同事下班後已經有了約會。
  • 什麼是聖母型人格?聖母型人格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到了第二個學期,這個女生拒絕來到這個晚託班,女生告訴家長的原因是:被老師安排幫助其他同學,覺得這邊的校長太兇。有這樣一類小朋友,很多的家長其實都很喜歡,因為在家長眼裡,他們非常懂事有禮貌,成績優異又樂於助人,什麼事情都自己解決,從來不會麻煩別人。
  • 心理學家:當一個人有這些「怪癖」,代表性格有缺陷,危險了
    但如果一個人持續的,長期的表現出某些怪癖,很有可能就是在心理或者性格上有某些缺陷或者障礙。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長期有這些「怪癖」,往往代表著他性格上有所缺陷,要留心了。(1)不與人建立正常的關係內向不是毛病,膽小不是問題。
  • 8.8分日劇:拒絕討好別人後,我找回了自己
    她丟掉了自己,只為別人而活。她天天緊繃著神經,生怕讓任何一個人不開心,不願給任何人帶來麻煩。可低到塵埃裡的她,真的得到大家的喜歡與認同了嗎?恰恰相反,沒有一個人把她放在眼裡。試問,人到底為什麼會成為討好型人格?其實只是因為內心不自信,不夠自我認可,因此不願展示真實的自己,特別恐懼別人對自己失望和討厭,長期活在自我壓抑之中。
  • 「說」你會不會不好意思拒絕別人
    一起來看看:「想辭職,不好意思跟老闆說,怎麼辦?」文字/曉夜我的想法是別不好意思,如果你考慮好了,就直接辭職。首先,職場不是一個談感情的地方。工作中是要用業績、能力來說話的。其次,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大過你和老闆的關係。也許你會覺得「老闆待我不薄」或者「老闆對我有知遇之恩」。所以,辭職會覺得對不起老闆。有這種想法的人大多自我價值感比較低。總是覺得自己沒那麼好,不值得別人對自己好。
  • 你為什麼怕麻煩別人?| 過於獨立可能是一種病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教導著,不麻煩別人是一種美德。凡是依靠自己是獨立和優秀的體現。雖然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時常麻煩別人的人,總把自己的事交給別人來負責,或者因為自己弱就侵犯他人的界限。但是:害怕麻煩別人,抗拒讓別人幫忙的人群則會更多。
  • 怕麻煩別人,是內心渴望依戀的表現
    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漸漸的,我害怕與他交往了,我不聯繫他,他也從來沒聯繫過我。幾年前,有一部文藝又暖心的電影——《桃姐》,整整火了一年。劇中,桃姐伺候了李家60年,病倒後不願意麻煩李家,拒絕別人的攙扶,拒絕李家的禮物,固執地住進了敬老院,寧願獨守孤老,也不願浪費李家少爺羅傑的時間。
  • 感情上,喜歡麻煩別人的女人,更容易被人疼愛
    而賀函和唐晶,或許曾經也愛過,不過那都成了過去時,現在兩個人更像是競爭對手,賀函從唐晶身上再也找不到當初的那種成就感了。所以,即便沒有羅子君,賀函和唐晶也不會在一起。麻煩別人,能增進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感情,是麻煩出來的。
  • 不懂得拒絕別人怎麼辦?
    在討論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這樣你就知道該如何拒絕別人了。一、人為什麼不懂得拒絕?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人為什麼不懂得拒絕?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不太會拒絕,因為他們會認為似乎這樣不太好。2:不好意思,愛面子長大後的我們越來越不好意思去拒絕別人,不好意思告訴別人這件事其實對自己來說也很難困,不好意思告訴別人我也很忙。因為怕得罪、怕失去,所以選擇自己扛,最終弄得自己身心疲憊,得力不討好!礙於面子的我們,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
  • 為什麼凡事麻煩別人是危險的「性格」?過來人告訴你3個原因
    別人即便跟你沾親帶故也不會無緣無故就對你好,除非是你一廂情願自以為,隨意麻煩別人,別人不嫌麻煩地付出等同對你的好,等到你有心無力償還之時就是無所適從之日。一、既然不想被別人麻煩也就不要麻煩別人,麻煩向來是相互的麻煩,應該獨處的時候選擇獨處才能感覺到舒服以及感受到愜意。
  • 你願意麻煩別人,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更多的人的習慣,遇事都是喜歡自己做,不願意麻煩別人。大家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其實,這樣的處事習慣讓自己減少了很多與人交流的機會。三百六十行,每行都有行業的特點,一個人不可能全部都了解清楚,就是了解,也是表面的。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你是這個行業的精英或者專家,也不可能只遇到本行業的事情。
  • 學不會拒絕別人?你可能是「討好型人格」,5個特徵你中了幾個?
    這個世界上,有一部分人總學不會拒絕或者很難把拒絕說出口。有時候明明忙得不可開交,對別人近乎無理的要求卻怎麼也沒有勇氣開口拒絕,最後只能犧牲自己的時間一一照做。這其實是一種不好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討好型人格,下面亮健好藥君跟大家好好聊一下這個「討好型人格」。
  •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是一種病,你別不信,很多人都有這種病!
    工作中有些人,只要是同事要求他幫忙的,他一律不會拒絕,在旁人看來,他人很好,叫他幫忙都會來者不拒,久而久之,同事一有什麼事,都喜歡叫他去幫忙,起初他還挺樂意,時間一長,很是反感,可是卻又不好拒絕,怕傷了感情,其實這種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是一種病,時間長了,還不好治,一治準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