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認為判斷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看他能不能跟別人建立飽滿的人際關係,正所謂沒有麻煩就沒有關係,中國人很早就注重禮尚往來,相互麻煩。
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見過太多來到諮詢室的人,他們大多不願意麻煩別人,心理學不是道德學,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一個心理問題歸咎為道德素質的高低。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的,我們都生活在共同的人性中,一個人的行為或有好壞,但是背後的心理動力並無欠缺。那今天我們就解析一下,不願意麻煩別人,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是怎麼樣的。
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往往是小時候太缺愛
麻煩別人,就需要向別人低頭,低頭對有些人而言,他們是拒絕的,因為這意味著向一個人示弱,這也意味著他們需要去信任一個人。
那怎麼樣的人願意向別人低頭呢?通常的情況是這個人有一個較為強大的自我,心中有愛,相信他之外的人也會愛他、不傷害他,這樣的人就會樂於向別人低頭。
這一點養過小寵物的人應該有這樣的感受,比如狗或者貓,把頭低下,讓你撫摸,這相當於它是放下防禦,把它交給你,這時候它是信任你的,它和你是產生連結的。
那放到人跟人的關係裡也一樣,只有當你願意相信一個人的時候,你才會放下自己的防禦,去麻煩他。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這個願意麻煩別人,不願意信任別人,其實與別人的關係不是很大。
這個願不願意,往往來自於當事人潛意識裡的經驗,小時候沒有被愛滋養的人,在他的潛意識裡他是願意相信別人的,相反小時候太缺愛的人,他就不願意相信別人,他只願意相信自己。
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是怕被拒絕
我們在題目中提到了,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可能是骨子裡太自卑,自卑就是潛意識總是認為自己不行,自己不好。對於一個自卑的人,他總是會尋尋覓覓,尋找外界對他自己的認可,尋找外界對自己的讚美。
那去尋求別人的幫助,無疑是向別人袒露自己的不行,自己的不好。我的一個來訪者馬保(化名),他是一個公司的小職員,很多業務上的知識,他其實是需要向別人求助的,但是他不願意向別人張口。
日常的生活中,他朋友很少,平日裡不苟言笑,一副很認真的樣子,看起來很嚴肅。經過我們深入分析就知道了,他其實是怕被別人拒絕,因為在他的潛意識深處,被拒絕太痛苦了。
我的這個來訪者馬保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家裡比較貧困,記憶中有一件事,他至今刻骨銘心,他上小學的時候,看到班裡有個同學玩溜溜球,所以也想玩,就向那個同學說,自己能不能玩一下,可是那個同學對他嗤之以鼻,說道:「你也不看這是啥,你能玩得起嗎?玩壞了,你賠得起嗎?」。
回到家,他向媽媽說了自己要想一個溜溜球,可是媽媽說,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家裡吃飯都困難,你還貪心,就知道玩。類似這樣直接被拒絕的經歷多了,馬保終於就不在向別人發出請求了。
因為拒絕對我這個來訪者馬保而言,意味著傷害,意味著貶低,意味著自己不好。這會給自己我造成很嚴重的傷害,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那很自然的他就會壓抑自己,不再向別人求助了。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來,一個人不願意麻煩別人,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道德素質問題,而是一個人的性格特徵,一個事關心理健康的問題。
那如果你在現實的生活中,是一個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或許你就需要自己審視一下,問一下自己,這是不是因為自己潛意識裡太自卑,是不是因為在自己過往當中,特別是年幼時期,有過太多不被愛,有過太多被拒絕的經歷,想清楚這些,或許就能為自我的發展帶來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