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倫霍妮:如果你化不盡內心的衝突,就逃不開內耗的命運!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 | 卡倫霍妮 出處 | 節選《我們內心的衝突》

人,只要活著,在這個社會中行走,就不得不去面對各種矛盾,各種自我心理的衝突和選擇。

由於深受生活環境的影響,我們總是與自己想成為的人背道而馳,於是產生了這些足以主宰我們人生的內心衝突。

作為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卡倫霍妮相信,人都有成長的願望,會一直願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因此,她認為,只要改變了產生衝突的條件,就能真正解決它們

總而言之,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一書裡,圍繞著衝突這一概念,作者主要分享了以下四大內容:

衝突對應的3種基本人格

1

討好人格

這類人具有「討好人」的一切特點,強烈渴望別人喜歡他,認可他。

他最需要的,就是一位能夠被他依附,全權替他判斷對錯,還能滿足他所有期待的夥伴。

正因為他最迫切的需求是安全感,因而,他做的每一件事必然以此為目標,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塑造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性格特徵。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一旦他們內心的需求被過度地壓抑,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隱患。

比如說有這麼一個順從型的人,他在公司常年是個老好人,習慣壓抑自己的想法,可某一天開會時,他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如果會議桌下有一把機關槍就好了。

他可以馬上掏出並射殺所有人。

2

對抗他人

如果說順從型的人堅信人都是善良的,卻又因此不斷遭受打擊。

按照這種表述方式,我們也能總結攻擊型人格的主要特徵:堅信人人都是惡的,並且絕不承認事實不是如此。

在這類人看來,生活就是一場戰爭,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和別人爭個你死我活。

攻擊性人格認為人生就是角鬥場,只有強者才能資格活下來,就像達爾文所說的一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比如《人民的名義》裡的祁同偉,他們往往草根出身,小時候家裡貧窮,受盡世間嘲諷,後來經過不擇手段的對抗,成功地實現了翻身,所以秉承著優勝劣汰的信仰,死到臨到還叫著一句:勝天半子。

3

疏遠他人

基本衝突的第三種傾向,是對疏離的需求,人們由此萌生出獨處的願望,形成隔離性人格。

偶爾獨處,其實是一種積極的疏離,能促進個體日臻完善。但不是長期的隔離。

事實上,他們傾向於獨處,是因為在與別人的關係中,出現了無法調和的矛盾,而獨處則是他們的解藥。

嚴重的疏遠型人格,除了會疏遠他人之外,還會連自己都疏遠了,就是認不清自己。

如果讓自我疏離的人,去親近別人,可能會令他的精神四分五裂

應對衝突的策略

為了應對內心的衝突,避免自己受更大的傷害,患者還會採取一些防禦策略:

1

理想化形象

《紐約客》上的一幅漫畫:一位臃腫的中年婦女站在鏡子前,而她看到自己,竟然是有個魔鬼身材的年輕姑娘。

理想化形象的特徵因人而異,具體細節取決於患者的人格結構。

患者喜歡什麼,他塑造出的形象就能提供什麼,比如美麗、善良、才能、高尚、誠實、權力等,不過這些都是他自己假象出來的,並不是真實的。

2

外化行為

除了理想化之外,外化行為也是一種常見的防禦策略。

具體指的是患者徹底拋棄了自我,不僅把過失當作是別人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當成是別人的,把自己的快樂、苦惱、成就等全部歸結為外部因素造成的。

比如說,A患者經常抱怨他的情人對他漠不關心,可他自己卻是一個酗酒的酒鬼,而且他還經常懷疑情人給他戴綠帽子。

但事實上,他的懷疑沒有任何根據,他自己經常背著愛人和別的女人偷情,而她對他卻像母親一樣好。

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外化行為,他有意識地忽視了自己的不忠,卻把這種背叛當作是愛人的

衝突得不到解決產生的四種後果

1

恐懼

他們害怕一旦理想化形象被破壞,自己就會變成曾經唾棄的樣子,害怕自己成為和別人一樣的平庸之輩,害怕治療會讓他們的內心土崩瓦解,到最後害怕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改變。

2

人格的萎縮

患者之所以會帶著衝突生活,任憑其消耗自己的生命力,即是因為衝突本身,也是因為他為解決衝突而做出的掙扎。

未解決的衝突還會導致患者精力分散,造成患者價值觀的分裂,包括道德準則、行為、情感和態度方面的分裂。

3

絕望

眾所周知,希望是化解痛苦的最佳良藥,可是未解決的衝突,讓神經症患者陷入一定程度的絕望,神經症患者喪失了生活的原動力,失去了自信和作為健全人理應有的信念,他們放棄了希望,任由自己的人格繼續分裂下去。

4

施虐傾向

被絕望所支配的神經症患者,他們覺得自己被拋棄,無法從厄運中掙脫,生活毫無意義,為了在心理上獲得補償,為了緩解自己的痛苦,於是倒行逆施,盲目地將憤怒和不幸強加到別人身上。

什麼樣的內心衝突會把人逼瘋

我們都會有內心衝突的時候,但這不代表我們都得了神經症

卡倫·霍妮提出,正常的內心衝突,與神經症的內心衝突有兩點不同。

其一,衝突的矛盾程度不同。

正常的內心衝突,對立的兩股力量會形成銳角,或者直角,「熊掌」和「魚」二選其一,雖然令人為難,但還是可以做出取捨的。

而神經症的衝突則會呈現180 度的對立,你必須非此即彼地做選擇。

其二,正常的內心衝突,能夠被看見,或者一經過提示,就能發現其存在。

而神經症的內心衝突則隱藏得很深,患者很難察覺到它

這本書帶給我們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夠幫助我們察覺衝突,捕捉到黑色生命力,讓內心和解,釋放出生命的活力。

當然,這個過程不是輕鬆的,很多人不敢靠近內心,對黑色生命力充滿恐懼。

認識自我,就像是跳入深淵,與黑暗擁抱,將心中曾被壓抑、剝離的那些東西尋找回來。讓自己復原,黑暗的生命力才能變得明亮,我們的生命也才能得以完整。

就如魯米所說:心的傷口正是光與愛進入你內在的窗口。

正視傷口,覺知的光,就可以照進內心,陰影自然會慢慢褪去,傷口也將被一一撫平。

心是身上的燈

萬事萬物都是你內心的投射。

哪怕洪水滔天,我心安然,哪裡都是桃花源;哪怕暗夜無邊,我心光明,哪裡都是水雲間。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保

持內心的光明,人生自然光明。

心態決定狀態

一個人的內心積極向上,看到的事情也往往變得美好起來。

內心光明,世界就光明,幸福與否,不是我們獲得了什麼或者失去了什麼,而是在於你的心態。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正反兩面,盯著痛苦,永遠無法抵達遠方。

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向上心理產生的。

做個內心有光的人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活得幸福與否,主要看是否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

但是王陽明卻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樂觀面對。

在龍場被當地原住民敵視,他絲毫不生氣,反而教給他們耕種讀書,久而久之,這些人接納了王陽明一行,並成為他最忠實的學生。

在瘴氣遍布的龍場,他依然努力讀書,完善自己的理論。

內心有光的人,內心溫暖而寬容,他們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退讓一步不是沒用,而是遇事後的達觀。原諒別人,就是寬恕自己。

王陽明曾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不過,追求這些身外之物要在「良知」的指導下進行,倘若為此失去了本心與良知,就如同大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容易釀成大患。

心裡有光的人,容得下萬物,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纏於物。

願你心裡有光。在人生旅途上,一邊溫暖,一邊照亮。

V公號搜:大腦幫(Brainlearning)關注!

點亮「在看",給我鼓勵一下

相關焦點

  • 內耗和衝突是潛能的大敵,學會身心一致,你才能激活自己的潛能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對於每個人來說,內耗和衝突是潛能的大敵。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激活自己的潛能,本質上是我們一直處於內耗和衝突中,尤其是我們身心分裂的時候,這是導致我們潛能受到抑制的根本原因。
  • 內耗加劇!金融和地產,正逐步內捲化!
    一位領導,衝上來啪啪啪給了小楊同志幾個大嘴巴子,邊扇邊罵「你媽X」。領導敬酒你都敢不喝,你是不是傻X。第二個是,北京保利的強制轉發事件。能怪誰呢,誰讓這些年金融行業高調,動不動年薪百萬、身家千萬。國家要讓利渡難關,自然先從你這讓。一方面,存量市場的蛋糕越吃越少;另一方面,還被高層強壓著降利潤。內捲化,只會是必然,只會更加嚴重。
  • G小調上孤獨與沉著的華美,聽巴赫平緩你我內心的衝突
    ——曾奇峰《你不知道的自己》 成為DS會員,收聽更多宸冰溫情講讀 用音樂叫醒你的耳朵,用書籍點亮你的心靈,各位宸冰私享會的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音樂與讀書」節目。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音樂是巴赫的第七號G小調羽管鍵琴協奏曲,我為這首音樂選擇的書籍是曾奇峰老師的《你不知道的自己》。
  • 如何遠離內耗的苦果,把精力放在刀刃上
    少點精神上的內耗,你會活得更輕鬆!不知道看過這篇文章的朋友,是否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同樣的一件事,同樣的崗位,同的工作,別人幹起來就很有精神,而我幹起來就很吃力。別人一口氣就能幹完,而我要幹好幾口氣。久而久之,自己的人際圈子過得越來越宅,不敢參加同學的聚會、陌生人的聚會,感覺自己好像走進了生活的死胡同裡。很多時候,明明什麼事都沒有做,卻已經感到累的不行,於是什麼都沒做好,事後又經常反思自責,覺得自己很失敗。始而復之,這就是我生活狀態裡的一個怪圈:陷入拖延-自責-繼續拖延。
  • 生活為何煩惱不斷,痛苦連連,根源在於《我們內心的衝突》
    想要知道我們內心為何如此糾結,《我們內心的衝突》這本書可以為我們做一些解答。01 我們內心衝突產生的根源生活中,我們不自覺地給自己提出一個要求,比如有一個偶像或榜樣模仿,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目標,或者以是否成功作為做完事情的標準,這些要求就像一個期待,一個前方的燈塔,在激勵我們前行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煩惱與擔憂。
  • 重讀唐詩:杜甫這首七律第7句7個字,寫出了人到中年逃不脫的命運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之前大家對於這首古詩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中間的兩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寫出了這個深秋的景色,天地間一片蕭瑟之感,更突出了詩人此時此刻心中的沉重。「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進一步地寫出了詩人此時的處境。本來秋天就讓人感覺到傷感,更何必是詩人萬裡悲秋常作客的狀態下獨自登臺,更容易想起詩人的一生的悲苦。
  • 鬥羅大陸125集,唐三逃不出宿命,兩世開掛贏不了他
    唐三沒想到自己回到了昊天宗,卻逃不過被碾壓的宿命,如果說唐三開「掛」是一種水到渠成的事情,那麼擁有兩世的記憶,就是「掛」的源泉,在《鬥羅大陸》中,唐三還有很多局限。總之,唐三內心是矛盾的,而且有利弊。唐三的宿命是什麼?那就是逃脫不了自己的處境,知道後會很傷心,而且很清晰,這就是很麻煩的事情,如果不是「明白人」就能減少一些痛苦,失去一些東西,還要保持理性,是多麼痛苦。
  • 當你的內在衝突消失,才有愛別人的能力
    有時,覺得自己成功了,別人開始用不同的態度對待我們,而我們也覺得自己變得不一樣了。 但在某個時刻,又經歷了失敗,因為人不可能永遠維持完美的表現。我們發現自己內在的那種痛苦又浮現,原來它一直都在我們的內在。痛苦在內在啃噬著我們,侵蝕著我們。 每當外在的情況不盡完美時,內在的傷痛就會再次浮現,我們似乎始終逃不出內在痛苦的魔爪。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感情的背叛逃不開因果,也許這是宿命
    你相信命運嗎?有人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們會找各種科學依據來證明,人世間是不存在命運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網絡上也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徒弟問師傅說道:師傅,你相信命運嗎?以上觀點本人贊同也不反對,但是對於蒼茫之間,並不是努力就能改變命運的,有些人你會發現,他們努力了大半輩子也依然碌碌無為,好像有一種無形的屏障阻擋他們成功。而有些人,稍微努力一點,就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們是幸運的,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
  • 如果,我不曾愛上你……
    如果,春花未曾盛開,那就不會為花謝而感時傷懷;如果,夏陽不曾熱烈,就不會為陰雨而陰鬱沉悶;如果,皎月未曾圓滿,那就不會為殘月而心生悲涼;如果,你從未到來,就不會為離別而心如刀割……愛上你的時候有多幸福,現在就有多傷痛。既然命運一定要讓你出現,為何不附送一場永遠?或許命運就只是為了帶你來降下一場情劫的吧,只可惜生劫易渡情劫難了,你這一關,太難太難。
  • 家咒,你躲不開逃不掉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訂閱 侯真真頻道寫完《疫情之下的真實眾生相》文章後,收到好多私信今天特意來聊祖傳家咒有哪些徵兆,有些你認知到了,有些你可能還沒有覺知,一起來直面自己的前半生吧。為什麼要聊原生家庭?並不為推責任,開批判大會,找到當下人生不順利的罪魁禍首。
  • 《衝突背後的衝突》心理解析:俄狄浦斯為何難逃弒父娶母的宿命?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張天布先生,在其所著的《衝突背後的衝突》一書中,引用了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並深度解析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他結合近30年的臨床心理學研究,為人們揭示了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繞不開的話題:俄狄浦斯情結。
  • 無法掌握命運 就掌握內心
    無法掌握命運 就掌握內心 2020-12-08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凡的世界,你可以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在這平凡的世界裡,你可以去創造屬於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今天給大家講一本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為「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獲獎作品。書中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在路遙先生眼中的平凡世界又是怎樣的呢?
  • 衡量心理健康與否的標準是內心沒有衝突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平均500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心理醫生,30%的美國人會長時間定期看心理醫生,80%的美國人會間歇不定時的看心理醫生。難道美國人都有心理問題麼?不是的,只不過這個國家更懂得自我調解和宣洩。而中國人,受傳統思維影響,覺得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去看心理醫生,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那些去做心理諮詢的人。
  • 剽悍晨讀:內耗最大的來源是「被動攻擊者」,你得這樣應對
    今天是2020年8月30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警惕你身邊的隱形攻擊者》。 這本書是由愛因斯坦醫學院副教授斯科特•韋茨勒所寫。被動攻擊型人潛藏在社會中,他們不支持、不抵抗,以一種執拗、暗抵抗的狀態,傷害周圍人,壞別人的事。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私下抱怨,卻又相當依賴權威,在依從和敵意之間的強烈衝突中,無法獲得內在的平衡。
  • 《掌控自我》,找到內心的原始人,解決心理衝突,重新掌控自我
    當你真正掌控自我,完成身心合一,你將飛躍式成長,無堅不摧。本書作者朱建軍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從事過30多年的心理諮詢工作。 在30多年的心理諮詢過程中,他不斷反思,總結出了一套適用於解決問題的萬物方法論 — — 找到自己內心的原始人,解決心理衝突,來掌控自我。
  • 日本女武士罕見照片,戰力不輸男子仍逃不過悲慘命運!
    日本女武士罕見照片,戰力不輸男子仍逃不過悲慘命運! 從來在日本武士就不是男性的專屬職業,女武士雖然少,但並不是沒有,比如日本歷史上最有名的女武士立花誾千代,她是大友氏重臣立花道雪之女,六七歲就成為立花家家督。圖為日本女武士。
  • 《米》中「水性楊花」的女人,逃不出悲慘命運,早死是她的福氣
    可因為五龍僅存的一點自尊,破壞了這份好意,織雲也只是咯咯笑道:「咦,看不出來你還有骨氣,像個男人······」這是小說中不多的美好,彰顯了織雲的美好人性底色,對素不相識者的同情,對底層難民的沒有惡意。可見,單純和善良是織雲的人性底色。
  • 如果不能逃,就先打個盹
    如果不能逃,就先打個盹這一次的省心協活動,是關於「靜觀減壓」,也就是「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