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好像什麼都沒幹,但是活得很累、很痛苦,這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這是我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親身體會。
忙忙碌碌一整天,雖沒做成多少事情,但是身心疲憊;
晚飯過後,獨自一人又跑到房間開始加班,因為白天的工作還沒做完;
明天就是領導安排工作的最後交工期限了,可是才完成一半呢,怎麼交差呢!
......
一天擔心這,又擔心那。
某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我都要去猜測一番,懷疑某個環節是不是出了問題。
甚至有的時候,還擔心自己的某個行為、某句話是否出了問題。
一天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過去了,到晚上睡覺前,頭昏腦漲,眼酸腳痛,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狀態。
後來,我細想了一下,總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我這類人格特質太容易內耗了。
工作上沒有明確的計劃,生活上沒有明確的主觀意識,任其自由發展。再加上自己的性格敏感又糾結,經常因為某件事自己做不好而自我責備。這樣一來,精神上的能量,沒有好好的發揮作用,一點一點的被消耗掉了,導致最後沒有足夠的能量運用在刀刃上。
少點精神上的內耗,你會活得更輕鬆!
不知道看過這篇文章的朋友,是否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同樣的一件事,同樣的崗位,同的工作,別人幹起來就很有精神,而我幹起來就很吃力。別人一口氣就能幹完,而我要幹好幾口氣。
今天突然聽見同事無心的一句話,我就會銘記在心裡,接下來,我總是在胡思亂想這句話裡蘊藏著什麼意思,是不是自己哪裡得罪了他們,是不是自己幹的成績達不到他們的要求,甚至想到失眠。
久而久之,自己的人際圈子過得越來越宅,不敢參加同學的聚會、陌生人的聚會,感覺自己好像走進了生活的死胡同裡。
很多時候,明明什麼事都沒有做,卻已經感到累的不行,於是什麼都沒做好,事後又經常反思自責,覺得自己很失敗。
始而復之,這就是我生活狀態裡的一個怪圈:陷入拖延-自責-繼續拖延。
我出生於農民家庭,家人沒有什麼文化,交友圈也比較窄,小時候受教育條件也比較差,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自己的內向性格特點。
像我這類性格的人,精神能量是很容易被內耗的。因為在我的內心裡,渴望通過自我控制,追求一個完美的狀態,或者爭取在某件事情上將利益最大化,在具體到某件事情上時,常常會自我拉扯,最終導致內心資源和能量損耗嚴重,於是身心疲憊。
並不是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都向我這樣,有一部分人也並不會因為內耗而會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在我身邊,我看見某些同事雖然也有內耗,而且他們從事著高強度的工作,但他們卻已精神十足。
因為這類人內耗掉的能量,他們能夠快速找到正確的方法,得到及時充足的補充,因此他們能夠輕鬆應對繁忙的工作和複雜的人際關係。
如何遠離內耗,把能量用在刀刃上?
第一點: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與計劃。
沒有明確的目標,就像一隻無頭的蒼蠅,一次次的撞牆,使其頭破血流,最終沒有一點收穫。凡事都要講究策略,否則幹白費力氣。有了目標,就會忘記一路的辛苦。
第二點: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既然制定好計劃後,就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否則就會進入"陷入拖延-自責-繼續拖延"的怪圈。約翰.菲希特說過:行動,只有行動,才能決定價值。
第三點:不要試圖一次同時做多件事情
不要試圖一次同時處理多件事情。有一次,我嘗試一邊處理公文,一邊打電話給客戶諮詢業務,最後公文也沒有處理好,客戶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
有些人認為,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就可以提升效率。但是,當你嘗試同時做多件事時,你就會失去焦點。比如處理公文、打電話、聊天等。相反,一次只需關注一件事。
總之,遠離精神上的內耗,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那就是立即採取行動,且聚焦於某個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