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教育系統對口幫扶最後五十二個國家級...

2020-12-24 中國教育在線

  11月23日,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包括從江縣在內的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消息傳到千裡之外的太湖之濱無錫,定點幫扶從江縣的江南大學師生為之歡欣鼓舞。

  江南大學校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先後12次赴從江調研,發揮食品輕工等學科優勢助力「從江香豬」「從江瑤浴」等品牌發展;劃撥專項經費60萬元改善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採購當地土特產270餘萬元……「從江實現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我們要在新的起點上加強合作共建,繼續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江南大學黨委書記朱慶葆說。

  日前,中國最後52個國家級貧困縣相繼實現脫貧摘帽。站在決勝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上,教育系統主動對標對表黨中央工作要求,創新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匯聚澎湃力量,對口幫扶戰貧困,攜手攻堅奔小康,不僅結出了累累碩果,更留下了深厚情誼。

  教育扶貧,直屬高校各展所長

  組織雲南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330餘名科級以上黨政幹部來北京免費培訓,籌措教育建設經費640餘萬元,消費扶貧230萬元,附屬學校與當地中小學結成聯誼校,為全縣1.3萬餘名中小學生義診……2013年對口支援蘭坪以來,中國人民大學按照「蘭坪所需,人大所能」,聚焦幹部培訓、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等領域,創新體制、機制、思路和方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扶貧之路。

  「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今年蘭坪縣實現脫貧摘帽後,中國人民大學「上馬後送一程」,在蘭坪縣委及組織部掛牌基層黨建教育培訓基地與黨校師資培訓基地,在縣發改局掛牌工作服務站等,保障幫扶政策的連續性,推動幫扶措施融入日常工作。

  天津大學在旅遊規劃、產業發展、幹部培訓學院建設等方面持續助力甘肅宕昌縣發展,以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和就業扶貧促農民穩定增收,以健康扶貧促鄉村衛生體系建設,以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以智力扶貧和文化扶貧激發脫貧內力活力,以結對幫扶強化組織保障。

  作為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的定點扶貧高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著力開展教育扶貧,與都安縣委黨校開展共建,投入優質教師資源。擴大面向都安的定向招生計劃,組織招生宣講團赴都安開展招生宣傳。同樣在都安開展幫扶的北京語言大學,確定2020年完成定點扶貧任務為「6個200」:投入幫扶資金200萬元、引進幫扶資金200萬元、購買當地農產品200萬元、幫助銷售農產品200萬元、培訓基層幹部200名、培訓技術人員200名。

  在雲南福貢縣,西南財經大學持續推進特色幫扶項目,為當地架科底鄉完小建設電教室,實施「守護春芽」項目,舉辦貧困家庭學齡兒童夏令營,舉辦2020年度黨務幹部素質能力提升示範培訓班、福貢縣電子商務專題培訓班等,提升當地各級各類幹部素質能力,增強其「造血」能力。

  聚焦教育扶貧,助推教育均衡補短板;強化智力扶貧,開好脫貧攻堅藥方子;深化科技扶貧,助力經濟發展拔窮根;聚力產業扶貧,打造農村脫貧新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統籌人才、學科等方面的優勢資源,精準對接貧困縣實際需求,舉全校之力把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經驗等落地到貧困地區,推動各類資金、項目、管理等要素向貧困縣聚集,探索形成了教育扶貧、智力扶貧、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消費扶貧、文化扶貧等具有「高校品牌」的中國特色扶貧路徑,成為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實踐中的生力軍。

  山海相約,職業教育大展身手

  「如果不是國家的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走出大山。」2017級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大理籍學生李紅斌說,「我希望畢業後能回到大理做一名職校教師,讓更多的學生走出大山。」

  作為東西協作幫扶對子,江蘇面向大理州、普洱市開展中職兜底招生行動、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提升計劃等相關工作,李紅斌由此從蒼山洱海間來到了太湖之濱。

  讓欠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學生到東部地區接受優質職業教育,提高專業素質和技能,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打下堅實基礎,是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

  李紅斌只是這場行動的一個縮影。3年來,江蘇省共安排11所優質中職學校參與兜底招生,3年累計招收滇西建檔立卡「兩後生」2700餘人。在上海,滬滇聯盟已經幫助雲南300餘所生源學校的5794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進入上海的中職校學習。自承擔「東西協作計劃」以來,廣東省直接招收貧困家庭學生5000人,組織幫扶外省近百所職業院校。

  校園建築面積翻兩倍,從不足2萬平方米到現在的6萬平方米;實訓室、圖書館、風雨操場等在今年新學期開始前建成並投入使用;招生人數從2019年的776人到今年的1143人……在貴州省臺江縣中等職業學校,自從杭州電子信息職業學校副校長張帆來到該校任黨支部書記、校長後,不到兩年時間,這所學校大變樣。

  百姓說這是「杭州智慧」帶來的「臺江速度」。2016年以來,杭州市教育局積極推進人才、項目、資金綁定化的「組團式」幫扶,張帆率領來自杭州旅遊職校、人民職校等學校10位老師組成的杭州支教團,為臺江職校高質量發展獻力。

  要「輸血」更要「造血」。為當地建一批特色、優勢的專業,打造一支「靠得上、留得住、用得好」的師資隊伍,是這場跨越山海的教育協作行動的一大發力點。

  福建省各對口幫扶院校發揮專業優勢,與寧夏職業院校共同研究制定了60個共建專業提高方案。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多次組織教師援疆送教,指導莎車二職畢業生創業,建成了喀什地區職業教育第一個「汽車服務就業創業孵化中心」。

  自2017年10月以來,寧波市教育局與黔西南州教育局籤訂了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協議書,寧波市有6個區縣與黔西南州9個區縣建立了結對關係,9所中等職業學校與黔西南州8所學校建立了友好學校結對共建機制,實現了黔西南州區域和學校結對幫扶全覆蓋,投入援助資金259.8萬元,派出掛職幹部9人、專業帶頭人和優秀教師58人,接收黔西南州掛職幹部18人、骨幹教師42人,培訓黔西南州教師213人次。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介紹,「十三五」以來,教育部實施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設備超過18億元,共建專業點683個、實訓基地338個、分校(教學點)63個,共同組建職教集團(聯盟)99個,就業技能培訓14萬餘人,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6萬餘人,創業培訓2.3萬餘人。

  對口幫扶,東西攜手奔小康

  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民族中學位於怒江大峽谷中段的福貢縣匹河怒族鄉境內,校園東側緊臨怒江,西面與碧羅雪山僅一路之隔。乾淨整潔的校園內,每間教室都配齊了電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學設備。在教學樓一樓北側的一間教室天花板上,整齊排列著幾個攝像頭和錄音設備。

  「這是珠海市援建的智慧教室。」該校支教教師、來自廣東省珠海市鬥門區城東中學的歷史教師李炳文介紹,通過這一系統,教師們不僅能以圖片、視頻的形式,更鮮活地給學生呈現書本知識,還能讓珠海、怒江兩地學校線上交流,同步開展網絡課堂、同課異構、「網際網路+」教研等活動,實現了常態化教育交流。

  教學硬體改善的背後是鬥門區與福貢縣「攜手奔小康」的生動實踐。

  2016年,為確保西部地區現行國家扶貧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東部省份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經濟較發達縣(市、區)與扶貧協作省份和市州扶貧任務重、脫貧難度大的貧困縣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探索在鄉鎮之間、行政村之間結對幫扶。

  在「攜手奔小康」行動框架下,幫扶地積極發揮教育資源優勢,幫助被幫扶地「輸血」「造血」,促進東西教育均衡。

  今年8月,「臨夏—思明」學生夏令營在廈門市思明區開營,來自甘肅省臨夏州的90多名師生跨越2000餘公裡赴約。這是思明、臨夏兩地建立定點幫扶關係以來,「臨夏—思明」學生夏令營研學實踐活動的第三個年頭,也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年。

  鷺島小學、鷺島幼兒園、嘉庚幼兒園、火炬小學、廈門樓……如今,在臨夏州8169平方公裡的轄區,一些廈門援建的幼兒園、小學、道路和橋梁的名字,都有著廈門元素。

  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廣東佛山順德區投入超過100萬元教育幫扶資金;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順德區已選派超過100名骨幹教師赴涼山支教,200多人次骨幹教師赴受援地舉辦專題講座或上示範課,接收10名涼山教師到順德跟崗學習。打造發展共同體,順德已有11所學校與涼山州學校結對,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在廣西,面對受援地教師結構性缺編等痛點,廣東茂名實施「攜手奔小康」教育扶貧協作支教項目,選派481人次骨幹教師到南寧、來賓山區學校支教。天津市津南區選派100餘名骨幹教師深入甘肅省靈臺縣中小學支教、送教……

相關焦點

  • 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新華社銀川6月30日電題: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新華社記者何晨陽、馬麗娟、許雪毅山與海相遇,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為這一命題帶來新的答案。
  • 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
    盡我所能,如海般豪邁1996年9月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作出了推進東西對口協作的戰略新部署,其中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自此,遠隔千山萬水的閩寧兩省區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批批帶著海風和溫暖的福建援寧人,從閩江水畔來到六盤山下。
  • 顏偉 陳一清率南岸區黨政代表團赴石柱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攜手打...
    顏偉 陳一清率南岸區黨政代表團赴石柱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攜手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共同在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本報訊(記者 熊一帆)5月26日,區委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兼)顏偉,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重慶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兼)陳一清率南岸區黨政代表團赴石柱縣考察對口幫扶工作
  • 跨越山海的深情永不褪色
    竭盡全力,對口幫扶,錚錚誓言,山海為證。24年來,一批批堅定不移跟黨走、接續奮鬥勇擔當的福建省援寧群體從八閩大地向寧夏匯集,用奮鬥定義時間,與寧夏各族幹部群眾一起,大力弘揚「接力攀登」精神,攜手向貧困發起挑戰,守望相助奔小康,刻寫下濃墨重彩的共同記憶;用一個個奮進的身影,匯聚著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矢志不渝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的深情囑託,實現了對口幫扶由「輸血」到「造血」的歷史性轉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海有盟,魯渝攜手奔小康
    10年間,山東省對口幫扶直接惠及重慶市貧困群眾數十萬人。特別是2017年以來,山東在結對幫扶重慶14個區縣基礎上,不斷拓展「攜手奔小康行動」領域,魯渝扶貧協作將單項扶貧拓展到兩地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助力重慶實現了所有貧困區縣摘帽、所有貧困村銷號。山海有盟。
  • 四川小金縣:津金同心奔小康
    在對口幫扶中,成都市新津區投入868萬元幫扶資金,引入「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理念,引進以旅遊分享為核心的品牌資源,通過集體經濟股份化改革,引導村民和村集體將土地及果樹、房屋等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代村民持股,按股份給村民和村集體分紅;並以建設運營一批共享農莊為引爆點,帶動村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
  • 「快看」大型紀錄片《小康路上》震撼登場
    長沙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大型紀錄片《小康路上》,講述長沙縣對口幫扶多個地區實現攜手脫貧奔小康的故事。懷化沅陵縣湘西龍山縣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自2016年2月起,長沙縣先後在湖南懷化沅陵縣、湘西龍山縣水田壩鎮和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結對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與結對地深入開展了政務、產業、民生、人文、教育等多領域合作。
  • 脫貧攻堅丨南藝「雲端推普」對口幫扶黔東南州榕江縣
    影視學院組建師資團隊為100名參訓學員量身研發定製在線培訓方案,憑藉「網際網路+精品課程」精準幫扶模式,將教育成果應用於扶貧工作,走出了藝術院校扶貧、高等教育脫貧的新路徑。精心謀劃 厚植教育扶貧黨建引領力量 2020年4月初,教育部語用司組織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中的50所高校,對口全國52個未摘帽貧困縣的教師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工作。
  • 晉江:牽手上杭啟元年 山海同行奔小康
    「志和者,不以山海為遠。」2020年是晉江與上杭開展對口幫扶、結對共建的元年。12月4日,上杭縣黨政代表團一行來晉開展對口幫扶互訪活動,晉江召開兩地對口幫扶工作座談會,雙方籤訂對口幫扶協議(2020—2030),明確產業、飛地經濟、幹部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文化旅遊開發等7個方面的合作內容。
  • 山海同心 共奔小康——天河區•大方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天河之水天上來,大方人民大機遇  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天河區發揮優勢,盡其所能,結合大方縣實際與需求,傾入真情實意、注入真金白銀、踐行真抓實幹,以全區之力助大方脫貧,在資金投入、項目建設、人才交流、產業推動、勞務協作、攜手小康等方面給予鼎力支持,加快了大方脫貧攻堅步伐,為2020年大方實現「全面同步小康」目標提供了強大支撐。
  • 中國最後52個貧困縣摘帽!四川:涼山彝族進入全面小康
    記者了解到,愚、病、毒、超生、失輟學等特殊貧困問題交織疊加,使涼山成為脫貧攻堅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脫貧攻堅以來,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等幫扶力量推動下,涼山州11個貧困縣中,甘洛、雷波、鹽源、木裡等4個縣已於今年2月成功摘帽。  教育是民生之本,強國之基。
  • 跨越三千裡的山海深情——富陽·錦屏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脫貧攻堅,全國一盤棋;全面小康,決勝在合力。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013年來,杭州市富陽區和錦屏縣兩地幹部群眾跨越時空,山海相連、心手相牽、攜手相伴, 在杉鄉大地共同書寫了跨越3000裡的戰貧故事。黨政攜手,只為同步小康一個目標。富錦兩地黨政加強溝通對接,不斷健全完善交流合作機制,積極協調推動富錦區縣間、各結對鄉鎮、村對接,促進扶貧協作深度融合。高層頻繁互訪,共商脫貧攻堅、共謀全面小康。兩地高層深入苗鄉侗寨一線調研,找準發力點、助力點,確立扶貧協作的方向和重點,開出脫貧攻堅良方,形成廣泛共識和強大合力。
  •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周春輝調研對口幫扶工作
    12月14日,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周春輝一行到扶溝縣考察調研校地對口幫扶工作。圖為:調研幫扶蔬菜大棚園區周春輝書記一行先後來到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對口幫扶的固城中心小學、來莊扶貧車間、喜門種植專業合作社、朱崗蔬菜園區實地調研。
  • 鹹陽師範學院舉辦「雙百工程」—「攜手同心·圓夢小康」書畫展
    12月22日上午,由鹹陽師範學院與中共淳化縣縣委、縣政府聯合主辦的「雙百工程」「攜手同心·圓夢小康」「寫扶貧·畫扶貧」書畫展在鹹陽師範學院藝術樓舉行。陝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張雙前,鹹陽市政協副主席、淳化縣縣委書記劉濤,省教育工委統戰部副部長白瑩,鹹陽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舒世昌和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鹹陽師範學院副校長呂廣利主持。舒世昌在致辭中指出,本次展覽是展現學校扶貧攻堅成果,頌揚扶貧攻堅精神,用書畫記錄展示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奔小康過程中師院人濃墨重彩的一筆。
  • 跨越三千裡的山海深情 —— 富陽·錦屏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2013年來,杭州市富陽區和錦屏縣兩地幹部群眾跨越時空,山海相連、心手相牽、攜手相伴, 在杉鄉大地共同書寫了跨越3000裡的戰貧故事。黨政攜手,只為同步小康一個目標。富錦兩地黨政加強溝通對接,不斷健全完善交流合作機制,積極協調推動富錦區縣間、各結對鄉鎮、村對接,促進扶貧協作深度融合。
  • 平和縣與閩侯縣籤訂五年山海協作對口幫扶框架協議
    閩南網12月23日訊(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通訊員 張豔珍)12月21日,平和縣與閩侯縣舉行深化山海協作對口幫扶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平和縣副縣長王振惠,閩侯縣副縣長餘傳慶以及兩縣財政、農業、教育以及對口幫扶鄉鎮主要負責人參加活動。
  • 「攜手奔小康」:天津市薊州區對口支援甘肅武威市見成效
    王力軍表示,天津市薊州區對口支援的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和天祝縣,四年來,薊州堅持扛起政治責任,服務扶貧大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天津市委決策部署,通過資金支持、人才支援、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一系列幫扶舉措,助力受援兩縣脫貧攻堅。2020年2月,受援兩縣全部脫貧「摘帽」,武威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向薊州區發來感謝信。
  • 福建惠安縣:用好「山海聯動」金鑰匙 開啟「協作共贏」新窗口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惠安縣深入貫徹中央扶貧開發戰略思想,認真落實深化山海協作《八條意見》精神,積極與省內光澤縣「結對子」,建立山海協作、對口幫扶關係,充分用好「山海聯動」金鑰匙,堅持「三個致力於」走出一條山海協作新路子,開啟惠安-光澤「協作共贏
  • 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題: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記者趙超、康淼、侯雪靜、楊靜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火熱的生活,記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帶來的山鄉巨變,聆聽廣大人民群眾自強奮鬥、團結攜手奔小康的時代交響。 小康,飽含著中華民族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