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

2020-12-12 人民網

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隆德人造花工藝有限公司,企業員工合影。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雙孢菇栽培示範基地,農民在採摘蘑菇。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在閩寧鎮原隆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為當地居民看病。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閩寧鎮新鎮建設全景。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山與海相遇,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為這一命題帶來新的答案。

24年來,在寧夏西海固這個曾被視為「不具備人類生存基本條件」的貧困地區,11批183名福建掛職幹部大力弘揚「接力攀登」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2000餘名來自福建的支教支醫支農工作隊員以「敢於犧牲」的精神,凝心聚力發光熱;一批批閩商弘揚「敢拼會贏」的精神,攪熱脫貧源頭活水……雖然年齡不同、職業各異,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他們以如海般的豪邁、如山般的堅韌,和寧夏幹部群眾一道久久為功,探索出一條具有典範意義的扶貧協作道路。

盡我所能,如海般豪邁

1996年9月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作出了推進東西對口協作的戰略新部署,其中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自此,遠隔千山萬水的閩寧兩省區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批批帶著海風和溫暖的福建援寧人,從閩江水畔來到六盤山下。

福建閩寧辦原常務副主任林月嬋先後40多次來到寧夏,「移民吊莊」、招商引資、援建學校……福建援寧的多個項目裡,都有她的心血。如今,她手機裡存儲的號碼,寧夏的最多。

在寧夏南部山區,農民兄弟忘不了一位林教授。被稱為「菌草之父」的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林佔熺,1997年帶著6箱草種來到寧夏,與貧困群眾同吃住,手把手、面對面推廣菌草種植技術。如今,富了武夷山農民的菌菇也在六盤山旺盛生長,被當地農民親切地稱為「閩寧草」「幸福草」。

有位名叫李丹的年輕姑娘,曾像一顆美麗的流星划過西海固,印在了寧夏固原市隆德縣不少學子的心裡。2006年秋天,身為獨生女的李丹瞞著父母,離開剛工作兩年的福州市第十八中學,赴隆德縣第二中學支教。翻山越嶺走訪貧困學生,自掏腰包為學生添置生活用品的她,在支教期滿回到福建後,被確診為白血病。在生命的盡頭,仍惦記著自己資助的兩個貧困學生的她告訴家人,如果沒辦法治了,就不要浪費錢了,用來幫助別人吧。

沒有豪言壯語,不需驚天壯舉,裹著海風而來的溫暖,無私而豪邁。

接續奮鬥,如山般堅韌

奮鬥不止步,幸福方可期。

福建省第十批援寧幹部李仲福把「家」搬到了西海固:2016年他來寧掛職,妻子陳瑩主動請纓赴寧夏支教,一同前來的還有年僅11歲的兒子。如今,李仲福推動建設的寧夏六盤山特產館已在福州市多地開花,將寧夏特色農產品銷得更遠;陳瑩牽線在固原市第五中學設立的「船政班」,讓更多貧困學生得到「海風」滋潤。

牽頭實施自來水提升工程,讓4.5萬群眾喝上健康水;數十次奔波於北京、福建,促成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醫院與隆德縣醫院結對子,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從縣域經濟百強縣福建閩侯縣來到國家級貧困縣寧夏隆德掛職的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生樊學雙,2018年工作期滿後,毅然選擇接著再幹兩年。

如今,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已從單向扶貧,拓展到兩省區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

一支龐大的閩商隊伍不僅在寧夏闖出一片天,還走出了一條「造血」式扶貧路。18歲揣著借來的3000元北上銀川的黃添進,如今已是寧夏著名企業家,他投資1億多元建設的一家現代化食品加工廠,帶動不少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曾仲明投資3800萬元種植食用菌,讓貧困戶可以在「家門口」就業;潘文賢在隆德專門定製了工藝簡單的人造花生產線,為上百名殘疾人提供崗位……截至2019年底,已有5700家福建籍企業、商戶入駐寧夏,8萬多福建人在寧夏從業;近5萬寧夏人在福建實現穩定就業。

山海攜手,見證新蝶變

扶貧誓言,山海為證。

一組數據令人振奮:24年來,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等的奮力推動下,閩寧兩省區20多個省級部門、80多個縣級部門互學互助,101對鄉鎮、110對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形成「攜手奔小康」的強大動力;積極爭取結對幫扶項目,建設160個閩寧示範村,新(擴)建學校236所,資助貧困學生9萬多名,援建婦幼保健院、醫護培訓中心等衛生項目323個,幫助寧夏培訓教師近萬名……一個個躍動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生活改變,是一座座村莊的美麗蝶變。

初心不渝,奮鬥依舊。閩寧生態移民示範村、閩寧學校、閩寧兒童福利院、閩寧敬老院、閩寧扶貧產業園……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24年的接續奮鬥下,「閩寧」二字,在寧夏大地鐫刻下一個個印記,兩省區同心戰貧的成果已俯拾即是。

山與海的「化學反應」還在繼續。悠悠閩江,必將見證新時代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篇章;巍巍六盤,必將見證西海固全面脫貧的歷史性時刻。

(新華社銀川6月30日電)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1日 06 版)

相關焦點

  • 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新華社銀川6月30日電題:山海攜手 圓夢小康——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新華社記者何晨陽、馬麗娟、許雪毅山與海相遇,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為這一命題帶來新的答案。
  • 鹹陽師範學院舉辦「雙百工程」—「攜手同心·圓夢小康」書畫展
    12月22日上午,由鹹陽師範學院與中共淳化縣縣委、縣政府聯合主辦的「雙百工程」「攜手同心·圓夢小康」「寫扶貧·畫扶貧」書畫展在鹹陽師範學院藝術樓舉行。舒世昌在致辭中指出,本次展覽是展現學校扶貧攻堅成果,頌揚扶貧攻堅精神,用書畫記錄展示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奔小康過程中師院人濃墨重彩的一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在省委教育工委領導下,先後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通產業幫扶、教育幫扶、智力幫扶、科技幫扶、文化幫扶、消費扶貧、志願幫扶、人才幫扶等八大措施,積極發揮高校教育資源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工作部署,不斷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成效。
  • 跨越山海攜手攻堅奔小康——教育系統對口幫扶最後五十二個國家級...
    站在決勝全面小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上,教育系統主動對標對表黨中央工作要求,創新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匯聚澎湃力量,對口幫扶戰貧困,攜手攻堅奔小康,不僅結出了累累碩果,更留下了深厚情誼。  教學硬體改善的背後是鬥門區與福貢縣「攜手奔小康」的生動實踐。
  • 「圓夢小康」河硯世界紀錄認證儀式成功舉辦
    「圓夢小康」河硯世界紀錄認證儀式成功舉辦 2020-09-21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海同心 共奔小康——天河區•大方縣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天河之水天上來,大方人民大機遇  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天河區發揮優勢,盡其所能,結合大方縣實際與需求,傾入真情實意、注入真金白銀、踐行真抓實幹,以全區之力助大方脫貧,在資金投入、項目建設、人才交流、產業推動、勞務協作、攜手小康等方面給予鼎力支持,加快了大方脫貧攻堅步伐,為2020年大方實現「全面同步小康」目標提供了強大支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海有盟,魯渝攜手奔小康
    特別是2017年以來,山東在結對幫扶重慶14個區縣基礎上,不斷拓展「攜手奔小康行動」領域,魯渝扶貧協作將單項扶貧拓展到兩地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助力重慶實現了所有貧困區縣摘帽、所有貧困村銷號。山海有盟。
  • 福建惠安縣:用好「山海聯動」金鑰匙 開啟「協作共贏」新窗口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惠安縣深入貫徹中央扶貧開發戰略思想,認真落實深化山海協作《八條意見》精神,積極與省內光澤縣「結對子」,建立山海協作、對口幫扶關係,充分用好「山海聯動」金鑰匙,堅持「三個致力於」走出一條山海協作新路子,開啟惠安-光澤「協作共贏
  • 【同心圓夢故事會】眾志成城攜手並肩 民革黨員抗疫群像
    【同心圓夢故事會】眾志成城攜手並肩 民革黨員抗疫群像 2020-06-06 0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筆為馬 繪夢小康 江蘇省全面小康主題優秀美術書法作品展揭幕
    「小康」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9月30日,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文聯共同舉辦「江蘇省全面小康主題優秀美術書法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揭幕,藝術家們用一幅幅精美作品描繪出心中的小康模樣。
  • 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題: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記者趙超、康淼、侯雪靜、楊靜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火熱的生活,記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帶來的山鄉巨變,聆聽廣大人民群眾自強奮鬥、團結攜手奔小康的時代交響。 小康,飽含著中華民族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
  • 小康路上有你有我丨鷺島老師的魔法口袋,裝著廈門與臨夏的山海情誼...
    近期,廈門市委網信辦以《小康路上有你有我》為主題,組織2020年廈門「決勝全面小康」網絡重大主題宣傳,多形式展示對口援建的豐碩成果,第一期作品於8月5日正式上線。今天推出第二期作品:微故事視頻《鷺島老師的魔法口袋》和數說廈門援建海報。
  • 山海情不斷 兄弟情永續 武義—海寧山海協作聯席會議召開
    9月11日,海寧市黨政代表團來武考察,並參加武義—海寧山海協作聯席會議,共敘山海情誼,共謀未來發展。武義縣委書記姚激揚,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楊勇,副縣長魏國強;海寧市委書記朱建軍,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濮新達等出席會議。
  • 《萬眾一心》烏蘭圖雅新歌抒發「小康」心聲
    瑞雪兆豐年,細雨潤中華;小康總動員,讚歌傳天下。伴隨著瑞雪與喜雨,在中華大地喜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喜慶時刻,著名蒙古族歌唱家烏蘭圖雅演唱的新歌《萬眾一心》震撼上線了。這首歌誕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第一個百年夢想圓夢與第二個百年夢想「開鑼」的歷史性「交響」時刻,烏蘭圖雅用「全民喜悅、歡樂高亢」的「心情」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更表達了中國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夢想勝利進軍的堅強決心與使命擔當。
  • 山海無言,南縉有情 湖州南潯深化發展山海協作
    近日,湖州南潯區黨政代表團一行到麗水市縉雲縣對接交流山海協作工作,召開縉雲-南潯山海協作聯席會議。雙方就深化協作內涵、完善協作平臺、創新協作機制進行深入探討,進一步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兩地協作新徵程全面開啟。南潯副區長沈培明,縉雲縣領導楊國志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上,沈培明副區長對山海協作結對幫扶工作表示了肯定。
  • 「山海協作,共奔小康」惠水:小棒瓜推動大產業,瓜架上結出致富瓜
    ……採訪團成員正在採訪9月12日,「山海同行,共奔小康」媒體採訪團走進惠水縣好花紅鎮佛手瓜基地。農戶們正在將一個個綠油油的佛手瓜裝袋,這種形態神似雙手合掌的蔬菜引起了採訪團成員們極大的好奇,一連串地發出了許多疑問。
  • 「山海協作,共奔小康」援黔醫生曾祥佳:我想做的就是把我的技術和...
    9月11日,「山海協作,共奔小康」採訪團在黔南州遇到了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呼吸著變得潮溼的空氣,採訪團來到了平塘縣人民醫院,了解到了東西部扶貧協作中關於醫療扶貧的故事。1000公裡,是曾祥佳這一年與家的距離,為了響應廣州市白雲區與貴州省平塘縣開展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的號召,這位中醫帶著滿滿的熱情跨越山海。「來了這一年的時間,我覺得衛生院裡最大的改變就是醫生的觀念。」
  • 「山海協作,共奔小康」穩就業,東西部協作開出就業直通車
    「嗒嗒嗒……嗒嗒嗒……」9月11日一早,「山海同行,共奔小康」媒體採訪團冒著小雨來到平塘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新興社區扶貧車間。
  • 浙江醫療均衡「兜底」全面小康:守健康不以山海為遠
    破題「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各地全面小康路上的必答題。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中新網記者日前赴浙江多個海島、山村採訪發現,此間的浙江民眾就醫路越走越坦然——海島民眾不再「乘風破浪」,山村民眾不再「翻山越嶺」。  回望全面小康之路,醫療均衡頗受關注。
  • 「攜手共圓小康夢」文藝惠民活動!多平臺同步直播~
    「攜手共圓小康夢」文藝惠民活動!>攜手共圓小康夢——文藝惠民系列活動 攜手共圓小康夢,並肩奮進新時代。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聯、省扶貧辦聯合開展的「攜手共圓小康夢」文藝惠民系列活動,12月4日將走進我縣高嶺鄉。
  •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今天你講普通話了嗎?
    9月14日,以「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為主題的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拉開帷幕。本屆推普周著力展現普通話在助力脫貧攻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積極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氛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全面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