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對毛茸茸的小動物愛不釋手,街上賣的雞寶寶鴨寶寶,剛出生的小狗小貓,都被他們買回家當寵物養,但有的孩子會對這些小動物悉心照料,有的孩子卻一時的興趣,甚至還會出現傷害小動物的行為,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要如何應對呢?
一位爸爸發帖子,說他6歲的兒子把小兔子給踩死了,孩子有了寵物,開始很新鮮,後來就把小兔子踩在腳底下,還揉來揉去,最後小兔子不幸死亡了,當爸爸發現這件事的時候,他覺得不應該不痛不癢地訓斥幾句,而是應該讓孩子正視生命,知道有些事,一旦觸碰了底線,需要付出如何慘痛的代價,那麼這位爸爸做了什麼硬核的事情呢?
1、讓孩子寫100遍小兔子,對不起
六歲的孩子是可以寫字的,雖然歪歪扭扭寫不好,但爸爸堅持讓孩子寫了100遍「小兔子,對不起」,一共是600個字,相當於好幾篇作文了,孩子當然寫得很困難,但這只是懲罰的開始。
2、 爸爸扮演小兔子
爸爸扮演那隻小兔子,和兒子進行一場對話,他告訴兒子,自己剛剛出生,想要回到媽媽的身邊,而且感覺很冷很餓,他想要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可是小主人(兒子)開始對它很喜歡,後來就玩膩了,開始虐待他,還用腳踩它,它感覺非常疼,而且很痛苦。
小兔子告訴小主人,生命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你是人類,就可以隨意傷害動物的生命,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人類是強大的,更應該愛護小動物,它們也有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有生存的權利。
3、要求埋葬小兔子
爸爸和孩子一起在小樹林裡埋葬了小兔子,陪伴小兔子的還有孩子心愛的玩具,並約定以後每年到這個時候,要一起來紀念小兔子,埋葬小兔子的時候,兒子大哭起來,不知道是因為傷害了小兔子,還是失去了心愛的玩具,但爸爸的這個舉動,已經開始有了效果,孩子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逆,也知道了凡事都有底線,觸犯了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相信他從此以後不會再任意傷害生命,這個教訓足以讓他收斂。
一個罪犯的形成,都是父母縱容的結果
這幾天在追一個電視劇《完美關係》,一個有錢人家的男孩開車撞了一個外賣員,他第一時間下車要做的,不是送人去醫院,而是從包裡拿出一疊錢放在外賣員的手中,然後揚長而去。等到公關人員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打遊戲,一點都不為這件事感到愧疚,還口口聲聲說,只要給錢,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原來,他已經不是第一次出車禍了,前幾次都是母親花錢擺平的,對他家來說,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都是小錢,根本不在乎,這一次也想重蹈覆轍,還花錢買通了證人,但最後,他的媽媽幡然醒悟,兒子已經被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給徹底慣壞了,在他的認知中,沒有錢解決不了的事,媽媽果斷地打了報警電話,讓孩子接受法律的制裁,也許只有這樣,才能挽救自己的兒子,但如果男孩在第一次的時候,媽媽就讓他承受相應的代價,也許他就會敬畏生命,知道生命的可貴,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錢辦不了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十歲的小女孩,把一個六個月大的嬰兒踩死了,看到新聞的時候,很多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但這卻是事實,調查的過程中,小女孩說嬰兒掉到地上以後開始大哭,小女孩想阻止嬰兒大哭,便開始驚慌失措地踩她的頭,最後這個孩子因為傷勢太重,不幸身亡。
嬰兒的父母無法原諒這個小女孩,很多網友也要求給小女孩判刑,但仍然有人說,這個孩子才十歲,什麼都不懂,不至於判這麼重吧?難道就因為孩子小,就可以傷害一個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嗎?如果連這樣的錯誤犯了都不用承擔責任,那以後這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就像電影中的一句臺詞,如果你是邪惡的,那我又何必提醒你還是個孩子,人性的醜惡,有時候真的跟年齡無關。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孩子,犯了小錯不被訓斥,犯了大錯的時候,家長還會維護他還是個孩子。
其實孩子的身份並不是犯錯的理由,也不是孩子犯錯的保護傘,而往往很多熊孩子的形成,就是家長縱容的結果,他們幫助孩子逃脫相關的罪責,甚至是替孩子承擔後果,這其實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助紂為虐,這是孩子變壞的幫兇,孩子從此會不辨是非,他認為犯錯的代價極小,犯了錯也不會受到懲罰,一切都有爸爸媽媽呢,他不會認為這是一種警告,而是會繼續的犯更大的錯。
近些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屢見不鮮,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能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呢?這其實才應該是我們每個人應該考慮的問題。
一個男孩迷上了遊戲,為了玩兒遊戲偷了奶奶2000塊錢,這個事情被父母發現後,沒有打孩子,也沒有罵孩子,而是通過讓孩子撿廢品的方式賺錢,把這部分錢還給奶奶,最後孩子認識到錯誤,也體會到了賺錢的不容易。
這裡也為上面的那一微父親點讚,在孩子第一次犯錯的時候,父母的反應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幾個月大的寶寶一樣,他自己根本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他會看父母的反應,如果父母的眼裡流露出讚許的表情,他就認為這件事情做對了,如果父母這眼神不對,他就會意識到這件事情是錯誤的,以此來規範接下來的行為方式。
所以孩子犯錯,細小的錯沒有被重視和扼殺,反而會一點點的積累成大惡,所以給孩子正確的是非觀,讓他學會尊重他人,敬畏生命,明白作惡有代價,他才能更好地成長,這個世界不會因為孩子還小,就會輕易原諒他,不包庇孩子的惡,才是對他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