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電信大數據可統計分析人員流動情況 助力疫情防控

2020-12-19 人民網通信頻道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趙超)2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京舉行媒體通氣會,介紹電信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疫情防控的總體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表示,我國擁有16億手機用戶,通過發揮網絡大國優勢,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能夠實時、準確、全面地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撐。

  三大運營商開放14日內到訪地查詢服務

  在會上,韓夏表示,目前,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得到用戶授權的情況下,基於電信大數據分析,向用戶提供本人「14天內到訪地查詢」服務。

  據了解,該服務可以幫助有關部門提高對流動人員行程查驗的效率,對重點人群進行排查,實施精準防控,特別是有助於做好當前形勢下的復工復產。

  韓夏稱,手機用戶在被問到有關行程問題時,也可用此簡訊向用工單位、社區管理等部門證明自己的行程。

  中國移動副總裁簡勤介紹,已推出「30天內漫遊地查詢」服務,解決部分客戶無法自證過往行程、無法返回居住地或工作地等問題,目前已上線,累計查詢超650萬人次。

  據他介紹,用戶本人經身份核驗後可通過上行簡訊或APP方式便捷查詢近期漫遊地(移動用戶發送「CXMYD」至10086,收到驗證簡訊後回復身份證後四位即可查詢)。

  電信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表示,電信大數據來源於公眾通信網絡中的基礎數據,可以較為準確的統計分析全國各省市以及重點區域人員流動,一般可以分析到區縣級流動和分布情況。

  劉多稱,通過電信大數據,可以統計分析全國特別是武漢和湖北等重點地區的人員動態流動情況,分析預測確診、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觸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動態流動情況,支撐疫情防控部署。

  中國聯通副總經理買彥州稱,中國聯通在短時間內研發了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用來支撐疫情防控工作,平臺具有疫區人群流動監測、返程復工人群流動監測等功能,可以直觀地通過可視化展現,可讓相關部門及時研判疫情。

  韓夏表示,利用工信部推送的數據,地方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門比對當地旅遊、交管、出行等數據,摸排出重點人員,為基層防控篩查提供精細化數據支持,受到地方政府普遍認可。

  針對流動人口瞞報行程的問題,韓夏稱,流動人口是指整體數據,主要是分析從武漢和湖北流出到全國各地的人群,對於確診的、疑似和密切接觸者,我們與衛健委建立了聯動機制,根據他們提供的相關數據進行流動分析。

  大數據分析支持政府決策施策

  疫情發生以來,按照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要求,工信部聯通三大運營商連續向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推送態勢分析、預警情報,為疫情擴散趨勢研判、提前防範提供重要參考,積極服務對整體疫情態勢預測預警。

  中國電信黨組副書記邵廣祿介紹,目前,中國電信大數據平臺已部署近萬節點,數據實現分鐘級匯聚和統一計算,向工信部等國家有關部門提供漫遊用戶分析、重點人群流動等支撐數據和報告102份,開發應用模型及標籤20餘個。各省公司配合當地政府部門,提供數據清單和分析報告600餘份。

  簡勤表示,全網集中化大數據平臺,實現對全網信令數據的統一採集、分析處理。截至目前,敏捷響應各級政府部門400餘次數據分析需求。

  買彥州稱,截至2月13日,中國聯通已經建立了「區域人口流動」等13個大數據模型,開發了基於人口流動的疫情防控、風險預報等大數據平臺,向各級疫情防控部門交付3017份數據分析報告。

  5G網絡在防控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是5G網絡普及的元年,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5G網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韓夏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考驗,剛剛商用不久的5G也在這場疫情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5G視頻直播是5G最直觀的應用。在武漢版「小湯山醫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中,數億遍及全國的「雲監工」共同見證中國奇蹟。本次疫情防控中,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醫院專家資源,5G+遠程會診系統快速在全國各地很多醫院落地。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專家可以對偏遠地區醫院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進行問診,提供救治指導。

  韓夏介紹,在火車站、機場、地鐵等公共運輸、人群密集區域,採用5G+熱成像技術,快速完成大量人員的測溫及體溫監控,識別出溫度異常的個體,同時將數據準確快速實時回傳,築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另外,5G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信息通信技術正助力實現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兩不誤。5G積極應用在各行業各部門,信息通信新技術的有效應用為保障生產逐步恢復,減少了人群聚集、阻斷疫情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

  邵廣祿說,下一步5G還可以在三個方面發揮作用,第一是通過5G高清直播,把大城市的高端醫療資源下中小城市進行輸送和幫助,救治患者。第二在5G防擴散方面,通過5G的一些服務把雲會議和遠程辦公結合起來,既防擴散防蔓延又可以復工復產。第三是遠程教育和5G結合起來,提供高清的實時遠程教育也會能夠幫助大家既恢復教學又避免上課的聚集風險。

  簡勤表示,在抗擊疫情期間一些5G的應用研究為防疫抗災做出貢獻。隨著整個線上消費及網上的習慣的養成,將推動5G在國家戰略及各行業應用上不斷發揮更大的作用。

(責編:趙超、夏曉倫)

相關焦點

  • 工信部:「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的使用不會洩露個人信息
    工信部:「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的使用不會洩露個人信息 發布日期:2020-05-22         來源 : 政策法規司  3月25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中小企業發展有關情況。
  • 大數據、5G、無人機 智慧科技助力科學防控疫情
    是大數據、5G、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它們在我省相關部門和部分企業的集成、整合下,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用「智慧大腦」搭建了一個又一個高效的平臺和系統,助力政府部門科學決策、精準施力,讓公眾及時了解疫情發展情況,助力疫情的科學防控。
  •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 四川電信推出硬核黑科技
    在抗擊疫情期間,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5G、千兆光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視頻等新技術,創新開發抗「疫」信息化新應用,助力疫情防控,堅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卡口現場錄入的信息,後臺自動生成電子臺帳,對湖北返鄉、發熱病症等重點群體可直接在後臺進行歸類分析,數據在相關單位內部之間第一時間共享共用,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前,我們在高速口子對進出安嶽的車輛進行檢查,對司乘人員逐一詢問、登記,費時費力,等待時間長,不僅有接觸風險,車流量較大時還會造成擁堵。」
  • 從大喇叭廣播到智能數據看板 京東數科助力鄉鎮基層疫情防控
    為了迎戰疫情,桃林鎮起先通過設置卡口對往來人員進行人工摸底排查。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全鎮所有卡口加起來共投入五六百人。這不僅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對來往人員進行手工信息登記,也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2月8日,京東數科接到江蘇省東海縣桃林鎮的電話,桃林鎮提出想把京東良研作為人員流動登記入口的需求。據了解,京東良研是京東數科研發的一款專業調研及數據分析工具,已免費向所有需要的政府、企業和公眾開放。在接到需求後,京東數科技術人員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對問卷設置和數據後臺調整優化,僅用了30個小時就正式投入使用。
  • 學校疫情防控告急?開創雲疫情大數據平臺已上線!
    智能體溫檢測和疫情大數據平臺系統,通過應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技術精準檢測流動人員的身份信息、位置、健康狀況,洞察先機,助力疫情防控,形成一個單位或一個區域的疫情數據,防患於未然,將疫情消滅在萌芽之中
  • 大數據和高科技抗疫目前最全報告!200個案例歸納戰「疫」武器【附...
    中國聯通大數據公司開發了傳播風險分析、時空相關分析等一系列數據模型,通過多維數據融合分析,實現了對特定區域人群的擴散軌跡、已確診人群的接觸者範圍等進行定位和分析,有效支撐政府部門區域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國電信雲計算公司開發的「翼知疫行」,通過電信的 GIS 系統數據分析,可提供高危人員近 14 天的行程,並進行密切接觸風險判定,有效支撐了政府部門的疫情防控工作。
  • 開創雲助力疫情防控 與孵化企業攜手共同打贏防疫阻擊戰
    近期,疫情防控情形愈加嚴峻,各地出現了不同情況的「倒春寒」。面對疫情,中國雲計算百強品牌開創雲洞察先機,為助力疫情防控,聯合誠海科技研發了智能體溫檢測和疫情大數據平臺系統,其具備溫度檢測、身份識別、數據匯總、上報、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可以幫助校園及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等敏感區域精準實施防控抗疫工作!開創雲搭建的雲計算與應用服務生態平臺,通過開創雲中臺(CTRL CMO)和開創雲生態平臺(www.ctrl.cn)為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
  • 中國移動推出防疫復工工具集,IT 大數據賦能疫情防控
    該應用集疫情防範與復工輔助功能為一體,依託中國移動IT 大數據能力,為個人、社區、企業三類受眾提供了集數據查詢、信息收集、風險評估、精準分析、防護保障等能力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防疫復工工具集」主要功能包括疫情期間行程查詢、密切接觸風險提示、同程患者實時查詢、周邊疫情地圖查詢、移動健康碼、企業復工碼、電子通行證等。
  • 數字戰疫情,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參展企業在行動
    據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介紹,此次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一個重要原因即成功地應用了新技術。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數位技術,在此次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全面展示我國數位化轉型新成就和信息化發展向智能化躍升新階段的重要窗口,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已吸引我國眾多優秀數字科技企業參展。
  • 與大數據深度融合 北鬥系統助力疫情防控
    這些信號本身意義不大,但經過特定程序的解算和分析,瀰漫在空氣中的衛星信號,就變成了對疫情防控非常有價值的「大數據」。本報記者採訪了多家北鬥應用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看他們如何把北鬥系統的實力轉化為疫情防控的能力,如何讓中國北鬥在戰「疫」中大顯身手。
  • UWB監獄人員位置管理系統助力監獄疫情防控管理
    1月初始,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爆發,席捲全國。其中,作為人員集中管理區的監獄,因監獄管理和防控疫情工作中的漏洞,3省5個監獄爆發聚集性疫情事件。2月20日,山東任城監獄累計確診207例。面對監獄疫情的發生,司法部指出對監獄疫情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全面深入排查,抓緊補短板、堵漏洞,特別是目前尚未發生疫情的監獄也要全面排查,建立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堅決把疫情封堵在「大牆」之外。沃旭UWB監獄人員定位管理系統,是基於UWB定位技術,對監獄監室、閱讀室、大廳等進行基站部署,實現人員的位置管控。
  • 漩口鎮:巧用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加強流動人口管理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為切實做好轄區內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廣大居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加強轄區內流動人員的管理。12月23日,漩口鎮社區工作人員集中對轄區內的流動人員進行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和防疫健康信息碼檢查。
  • 中國移動:提供漫遊地查詢服務 可自證過往行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中國移動:提供漫遊地查詢服務,可自證過往行程2月14日在工信部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中國移動方面表示,已經提供漫遊地查詢服務解決部分人無法自證過往行程、無法返回居住地或工作地等問題。工信部同時稱,運營商的相關大數據分析並不會侵犯用戶隱私。
  • 科技戰「疫」,助力打贏防控阻擊戰役|煲仔飯機器人|服務機器人|...
    自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科研攻關就在與疫情競爭賽跑。越來越多高新技術產品成為戰勝疫情的「利器」,在醫療救治一線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疫情防護用品和設施外,以5G、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前沿性新技術應用投入到戰疫中。
  • 讓大數據為疫情預警——大數據在疾控應用中的方方面面
    在疫情期間,各地都建設了新冠肺炎疫情監控大數據平臺、發熱門診監測大屏及新冠病毒醫學觀察者管理平臺,為公眾及政府提供疫情分析報告。疫情監控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城市及區域的疫情動態熱力圖,有助於還原城市疫情發生全過程以及疫情防控流程的改進。
  • 創意信息:成都市區第一個疫情防控專題應用成功上線
    我們面對的一部分客戶正好就是站在風口浪尖  迫切需要準確的數據來支撐重要決策的政府部門  1月31日項目團隊正式與客戶溝通建設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  2月3日順利完成原型圖製作和效果圖設計  成都全市區縣第一個  疫情防控專題應用  2月8日成功上線  2月10日獲得地方政府相關領導運行許可
  • 戰略|搜索背後的人工智慧,如何讓百度助力疫情防控?
    各種網際網路媒體都在關注疫情,為何只有搜索能探測民意與輿論走向?最主要的原因是,搜索大數據能收集到海量的、具備分析價值的真實用戶的意願與行為。各種關於疫情的雖然媒體很多,包括新聞資訊平臺,短視頻平臺以及社交媒體,但上面的信息魚龍混雜。
  • 值得關注的成都科技:硬核推動疫情防控和社會治理
    比如,在科技推動社會治理和疫情防控領域,可重點關注病毒篩查與藥物研發、5G遠程醫療、人員身份監測和健康數據分析、公共信息AI對話式觸達、公共空間體溫監測、新型防護和消毒設備等相關技術企業。四、基於AI、5G、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監測分析觸達20、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基於5G+雙千兆網絡,推出多種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包括5G遠程視頻會診系統、5G疫情防控視頻系統、會易通高清雲視頻會議系統等。
  • 安頓捐款捐物 人工智慧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爆發後,全國各行各業的企業紛紛向湖北武漢捐款捐物,並藉助各自領域的優勢持續助力疫情防控,為醫護人員和普通市民提供生活保障。 近日,一家名為安頓的人工智慧企業向武漢群光醫院捐贈了一批智能手錶,用於對患者生命體徵的實時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