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邢疏:此章孔子喜四弟子任其直性也。「閔子侍側,誾誾如也」者,卑在尊側曰侍。誾誾,中正之貌。如也者,言其貌如此也。「子路,行行如也」者,行行,剛強之貌。「冉有、子貢,侃侃如也」者,侃侃,和樂之貌。「子樂」者,以四子各盡其自然之性,故喜樂也。「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者,然猶焉也。言子路以剛,必不得其以壽終焉。
朱子集註:尹氏曰「子路剛強,有不得其死之理,故因以戒之。其後子路卒死於衛孔悝之難。」洪氏曰:「漢書引此句,上有曰字。」或云:「上文樂字,即曰字之誤。」
「誾誾」,中正之貌,是較嚴肅端正的容貌,凜然獨立。閔子騫有德行,其不為季氏宰,是不畏權勢,與夫子「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相同,中正之貌是不諂媚,保有自己的人格。以「誾誾如也」形容閔子騫最是恰如其分。
子路是怎麼死的?前面有說過子路的死法,很是壯烈。當然,說他死的注有很多,我這裡不妨再舉一個不同的死法,但壯烈都一樣。論語隱義:衛蒯聵亂,子路興師往。有狐黯當師曰:「子欲入邪?」曰:「然。」黯從城上下麻繩鉤子路,半城,問曰:「為師邪?為君邪?」曰:「在君為君,在師為師。」黯因投之,折其左股,不死。黯開城欲殺之,子路目如明星之光曜,黯不能前,謂:「畏子之目,願覆之。」子路以衣袂覆目,黯遂殺之。
「不得其死然」。孔曰:不得以壽終。
「不得其死然」,用現在的大白話來解釋孔注,就是子路不得好死。我斷然認為,夫子語言溫和,不作如此咒人之語,亦不說重話,特別不會對弟子如此說。更何況「子樂」,夫子此時心態很好,不會突然來一句不祥之言。
如果是夫子警醒子路,難道子路在衛國時不會警覺到夫子曾如此勸告過自己而重新考慮自己是否要赴死?又為何夫子警告在先而子路不遵師訓而避禍呢?子路不是好學生?
這句要與「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一起理解。子路的血液當中是飽含忠義的,他所佩服的是召忽之死公子糾,而不是管仲苟活,在他看來,管仲之活並不仁義。忠義血性是他生之質,本性稟賦,與「行行如也」「不知其死然」是相同性質。他的死雖是偶然,卻又因其稟賦特質而在多年前就有必然的成份。沒碰著事是幸運,碰著事就是必死了。正是子路有著殺身成仁的忠義之質,所以後人作注時直接與「不知其死然」聯繫起來,以為這是夫子預見到子路不得壽終。
子樂則不憂。這與「子於是日哭,則不歌」是相同的養生之道。夫子自己心胸廣闊,不會立即由樂轉憂;也不會說出這樣的喪氣話掃眾弟子的興致。一般人則容易由樂生悲,心情起伏不定。
「死」,指有所失。此處的「死」如前面「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當中的「喪」字意思是接近的。例如,「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當中的「亡」也是有爭議的,與常用的亡的意思應該不一樣。而《莊子》喜歡用「惡」字,這個字卻被莊子用成「怎麼」的意思。所以,很多本義是不吉的字,用在有的地方就不是本義了。
此句可解:像子路這樣,整天剛強有勁,精神抖擻,想不出他病怏怏、一副死樣子是什麼樣。我認為孔子是心情好所以也開玩笑,這是孔子的一句玩笑話。
就是子路性格有失,太過剛強勇武,夫子亦是善言勸之,適時勸之。而不是「不得其死」,直,非諱人之道。也不會在大家都高興的時候突然來一句殺風景的話。
口出惡語,非夫子作為,夫子向來溫和。而不與吉言,非夫子性情,夫子與人為善,與弟子亦然。
子路見義勇為,是知死,是知禍而獨行,死得其所。不然,夫子的言語都白教了,豈不是子路沒學會而白白送死?子路死後,夫子哭之曰:「噫!天祝予!」為何夫子不說子路「死不值當」呢?反而說天亡我也?既是天亡我,則夫子也願意如此亡!
《史記.孔子弟子列傳》記載,子路「結纓而死」。這種死,大義凜然,死得其所。又怎麼會「不得其死」?子路「結纓而死」,幾乎是必然的。以子路性格豪氣,這樣很符合。但,孔子難道會認為「結纓而死」不應當,要批判,是自取其禍?不是一種善終?早就看出端倪苗頭所以在此時加以警示而說出「不得其死」的話?當然不是這樣。孔子會認為子路「結纓而死」是善終,是正正的大善。就如譚嗣同之大義赴死「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一樣,「流血請自嗣同始」如此正氣真乃人間大善終。如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何其飄逸瀟灑,真是個羨慕死人啊。如果一定要說「不得其死然」,則我也學宋儒,拔高理解:做不到他這種死法啊,得不到他這種死法啊。常人,就只有羨慕的份啊。如果夫子早有判斷,更應該是這麼一層意思。或者,這麼幾千年下來,就我來替夫子把話說清楚了。
《論語》編者也很留心,他知道「不得其死」容易讓人理解錯了。怕我們搞錯,專門把「子樂」寫在論語上,他把事情點明清楚了。結果,後世的人還是搞錯了。他給我們打了一個啞謎,又點明了謎面,但我們還是猜錯了這個謎。每一個會影響理解的內容都寫了,就看我們怎麼猜了。大家都在猜,古人也在猜,朱子程子都在猜;我來,我也是來猜的。